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第3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02.00 KB
- 文档页数:2
第3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南果北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也是发展高附加值、高效农业的可行之路。
目前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南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杨桃、木瓜等水果不断在京、津、鲁、新等地开花结果。
读图,回答1~2题。
1.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相比,在京、津发展“南果北种”产业园的突出优势在于( )A.光热充足B.市场广阔C.土地廉价D.空气质量好2.“南果北种”带动较明显的产业是( )A.农产品深加工B.大型农业机械制造C.物流运输D.城郊休闲观光解析:第1题,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相比,京、津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南方水果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B对。
新疆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光照条件好于京、津,A错。
塔里木盆地地广人稀,土地更加廉价,C错。
空气质量好坏对“南果北种”产业园布局影响不大,D错。
第2题,“南果北种”是为了满足北方对南方水果的需求,对农产品深加工影响不大,A错。
水果的种植不需要大型农业机械,B错。
“南果北种”产业园相比水果直接在南方采摘,再运输到北方市场,减少了运输距离,C错。
“南果北种”使北方果园增加,可以带动城郊休闲观光产业的发展,D对。
答案:1.B 2.D(2018·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左图)和成熟期(右图)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A.90天B.115天C.130天D.140天4.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在4月1日至4月11日之间,成熟期在7月21日到8月1日之间,生长期是从播种到成熟的时间,大约为100~120天,B正确。
第4题,影响春小麦播种和成熟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C正确。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8·济宁模拟)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
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
据此完成1~2题。
1.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2.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①增加地表植被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④调节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第1题,2-3月正是冬末春初,气温还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阻碍地温回升,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
第2题,果园覆草不是土壤中长出的植被,故①错误;地面覆草可减少水分蒸发,而果树烂根的原因是土壤中水分多,故⑤错误。
答案:1。
C 2。
B(2018·河南百校联盟联考)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
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
34讲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专项训练)-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1.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A.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B.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入C.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D.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马达加斯加适宜耕种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1.2%,实际耕种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6.9%。
水稻是该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但单产低,时常面临饥荒的风险。
2007年以来,中国专家在马达加斯加培育出了多个优良稻种,使其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水稻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中国专家在马达加斯加培育出多个优良稻种的原因是()A.中国农业技术水平高B.马达加斯加居民饮食习惯不同C.中国消费市场广阔D.马达加斯加自然环境差异较大3.马达加斯加目前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应()A.立足国内,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B.加强储备,依赖国际市场进口粮食C.提高单产,全面推进机械化耕作D.开垦耕地,大面积增加西南部水稻种植地热能是一种来自地球内部熔岩,以热力形式存在的能量,其储量丰富、稳定可靠,属零碳、清洁能源。
目前,人类对其开发利用的最广泛方式是地热发电。
下图是2010~2025年(预计)世界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增长百分比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国家中,地热发电利用最典型的是()A.阿根廷B.埃塞俄比亚C.俄罗斯D.印度尼西亚5.推测2025年(预计)地热发电增速快速回落的最有可能原因是()A.已实现碳达峰B.受其他新能源冲击C.技术仍未突破D.能源总量储备有限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截至2020年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发电量和装机容量占比约为9%和24%。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我国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带来的影响是()A.就业岗位大幅增加B.耕地面积不断减少C.产业结构发生变化D.环境问题基本消失7.在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中,发电量占比明显小于装机占比的原因是()A.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动力不足B.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产能波动大C.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市场需求量小D.风电和太阳能不具备储能技术根据对农、林、牧等生产的适宜性,土地可划分为不同的土地适宜类型,而同一土地适宜类型中,其适宜程度和生产潜力又可分为三个质量等级。
第3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南果北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也是发展高附加值、高效农业的可行之路。
目前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南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杨桃、木瓜等水果不断在京、津、鲁、新等地开花结果。
读图,回答1~2题。
1.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相比,在京、津发展“南果北种”产业园的突出优势在于( )A.光热充足B.市场广阔C.土地廉价D.空气质量好2.“南果北种”带动较明显的产业是( )A.农产品深加工B.大型农业机械制造C.物流运输D.城郊休闲观光解析:第1题,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相比,京、津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南方水果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B对。
新疆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光照条件好于京、津,A错。
塔里木盆地地广人稀,土地更加廉价,C错。
空气质量好坏对“南果北种”产业园布局影响不大,D错。
第2题,“南果北种”是为了满足北方对南方水果的需求,对农产品深加工影响不大,A错。
水果的种植不需要大型农业机械,B错。
“南果北种”产业园相比水果直接在南方采摘,再运输到北方市场,减少了运输距离,C错。
“南果北种”使北方果园增加,可以带动城郊休闲观光产业的发展,D对。
答案:1.B 2.D(2018·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左图)和成熟期(右图)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A.90天B.115天C.130天D.140天4.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在4月1日至4月11日之间,成熟期在7月21日到8月1日之间,生长期是从播种到成熟的时间,大约为100~120天,B正确。
第4题,影响春小麦播种和成熟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C正确。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知识梳理】【要点名师讲解】【例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地形崎岖,以中低山丘陵为主,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全县总人口4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3.9%。
耕地面积17万亩,其中水田14.6万亩。
材料二青田县传统农业技术——“稻田养鱼”技术,因其“独特性、重要性、巧夺天工”为世人瞩目,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青田县“稻田养鱼”迄今已有1 200年的历史。
其最早的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培育,最终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
田鱼是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食,通过“稻鱼共生”长成。
在西班牙马德里1斤左右的田鱼每条卖到40欧元。
材料三浙江省青田县“稻田养鱼模式图”。
(1)青田县丘陵山区油茶种植面积较广,影响油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水源C.气候D.土壤(2)青田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鱼能出口到西班牙的餐桌上得益于________。
(4)“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的农业模式具有哪些优点?(5)为实现“稻田养鱼”增产增收,应该采取哪些有效途径?【解析】根据题目中信息,位于浙江东南部的青田县属于东南丘陵地区,这里以酸性土壤为主,适合种植茶树。
东南丘陵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当地人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出“稻田养鱼”模式,达到“增粮、增鱼、增肥、节地、节肥、节成本,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等多种效果,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但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必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提高科技含量。
答案:(1)D(2)水稻种植业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第3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8·济宁模拟)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
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
据此完成1~2题。
1.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
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
2.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地表植被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
④调节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第1题,2-3月正是冬末春初,气温还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阻碍地温回升,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
第2题,果园覆草不是土壤中长出的植被,故①错误;地面覆草可减少水分蒸发,而果树烂根的原因是土壤中水分多,故⑤错误。
答案:1.C 2.B
(2018·河南百校联盟联考)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
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甲吠亩法有利于( )
A.抗风透光B.保温通风
C.抗旱保墒D.排水防涝
4.与图甲相比,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A.土壤水分充足B.昼夜温差减小
C.风力侵蚀降低D.通风透光性好
5.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
C.土壤D.水分
解析:第3题,图中甲吠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这种吠亩法是“上田弃亩”。
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抗旱保墒。
第4题,乙吠亩法是“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较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是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
第5题,甲吠亩法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吠亩法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
因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答案:3.C 4.D 5.D
6.(高考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解析:注意答题角度,从农作物品种、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答。
答案: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