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对移动学习的需求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4.03 KB
- 文档页数:3
师范生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现在调查及分析内容摘要移动学习被认为在未来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新型的学习模式,当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领域的关注。
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强和价格的日趋下降,移动互联网技术也越来越有成熟,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开展条件已经十分成熟。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了当前师范生智能手机拥有情况、移动学习意愿与需求以及基于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师范生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现状建议师范生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现在调查及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因为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拥有很大的方便性,所以在最近这几年里,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
有了手机移动学习,在未来学生将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新型的学习道路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次开展对师范生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现状的调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性建议,对于提高师范生开展移动学习的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加以辅助,对师范生基于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最终统计数据,得出结论。
(二)研究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从山西师范大学各个学院师范类专业中随机选取的学生,其中男生占50%,女生占50%,文科生占48%,理科生占52%。
(三)研究过程1.文献检索在调查研究之前,我已经搜集了大量有关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资料,然后对其进行了分析整理,这些资料是此次调查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采用已经设计好的“师范生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展开调查研究。
3.数据分析收回发放的所有问卷之后,整理出有效问卷,统计回收率,最终用统计出数据结果,进行结果分析。
三、结果分析(一)师范生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设备基础1.智能手机拥有情况从本次调查的数据看,山西师范大学的学生100%都拥有手机,其中99%的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这说明师范生当前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移动学习硬件条件,同时也说明师范生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职移动应用技术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1.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市场上关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竞争对手的情况。
通过调研,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
2.调研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市场营销方面,企业需要了解市场上的需求和趋势,及时调整产品或服务的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因此,调研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同时,对于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调研也是必要的前置工作,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和可行性。
二、调研方法和样本1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式。
问卷调查:采用在线问卷的方式,通过社交媒体、邮件、短信等途径向目标受众发放问卷。
问卷内容涵盖了目标受众的基本情况、购买行为、使用习惯、满意度等方面,以及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和需求。
共计发放了IOOO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00份,有效回收率80%o深度访谈:选择了10名目标受众进行深度访谈,采用面对面或电话方式进行,每次访谈时间约为1小时。
访谈内容主要涵盖了目标受众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体验、意见和建议等方面。
3.调研样本本次调研的目标受众主要是20-40岁的城市居民,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购买需求。
在问卷调查中,样本覆盖了全国各地的受众,其中男女比例大致相等,教育程度以大学本科及以上为主,职业分布涵盖了各个行业。
在深度访谈中,样本覆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目标受众,以保证调研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三、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一)行业现状当前.,该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于健康和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商平台的兴起,该行业的销售渠道不断增多,消费者购买渠道更加多样化。
另外,该行业的竞争格局也越来越激烈,各大品牌、企业都在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加优质、创新的产品,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教育移动应用(APP)市场需求分析引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育移动应用(APP)市场成为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新兴市场。
教育APP不仅可以提供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途径,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交互性更强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对教育移动应用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1. 教育移动应用市场现状目前,教育移动应用市场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升级,用户对教育APP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教育移动应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中。
2. 教育移动应用的用户需求教育移动应用的用户需求包括学习需求和使用需求两个方面。
2.1 学习需求用户在选择教育移动应用时,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需求: - 学科需求:用户会选择涵盖自己所学科目的应用,例如数学、语文、英语等。
- 难度需求: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阶段和掌握程度选择合适的教育移动应用,例如初级、中级、高级等。
- 学习方式需求:用户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的应用,例如视频教学、图文教学、互动教学等。
2.2 使用需求除了学习需求,用户对教育移动应用的使用需求也非常重要: - 界面友好:用户希望应用的界面简洁、清晰,易于操作和导航。
- 功能丰富:用户需要应用具备丰富的学习功能,例如作业辅导、在线答疑等。
- 数据安全:用户对教育移动应用的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希望个人学习资料不会被泄露。
3. 教育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趋势教育移动应用市场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3.1 AI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未来的教育移动应用将借助AI 技术,根据用户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方案和推荐。
3.2 协同学习的推广协同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教育移动应用可以提供协同学习的平台和工具,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大学生移动学习设备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学习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使用移动学习设备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移动学习设备使用的调查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探讨大学生使用移动学习设备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移动学习设备在大学教育中的合理应用。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收集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使用移动学习设备的种类、使用时间、使用场景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
调查对象主要为大学生,涵盖不同专业、年级和性别的学生。
在问卷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能的因素,以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大学生使用移动学习设备的现状。
此外,我们还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以深入了解他们在使用移动学习设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共收集到有效问卷XX份,访谈记录XX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使用情况1. 使用设备种类: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主要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部分学生还使用平板电脑等设备。
其中,智能手机因其便携性和多功能性成为最受欢迎的移动学习设备。
2. 使用时间: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移动学习设备进行学习,其中晚上和周末是使用高峰时段。
学生们普遍认为,移动学习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方便快捷。
3. 使用场景:学生们主要在宿舍、图书馆、教室等场所使用移动学习设备进行学习。
其中,宿舍成为最主要的场所,因为宿舍环境相对宽松,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学习效果1. 学习方式:学生们主要利用移动学习设备进行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
其中,在线视频课程和APP成为最受欢迎的学习方式。
学生们认为这些方式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对使用移动学习设备进行学习的效果表示满意。
他们认为,通过移动学习设备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151Internet Security互联网+安全引言: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的深入发展,手机、笔记本、平板等移动终端平台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了大学的校园生活中,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校园管理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依靠移动设备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生方式,本论文通过对目前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移动互联学习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移动互联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相辅相成的策略。
一、移动互联对高职学生影响根据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属性结构中显示,我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
截至2018年6月,10-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70.8%。
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
从职业架构来看,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4.8%。
大学生成为了使用网络的主力军,互联网正以最快的速度改变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1.1移动互联对高职学生的负面影响1.1.1沉迷移动互联导致丧失自我高职学生大部分刚经历过高考,处于学习压力的释放期,大学的学习也不像高中那种,有了更多的自由,学生反而不太适应,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此时,移动互联诸如手机、电脑、PAD 等移动设备成为他们最为亲密的朋友,同时,上网、打游戏、追剧等等成了大部分高职学生的主流生活。
在移动互联的冲击下,高职学生容易沉迷于互联网时代的虚拟世界,与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疏于沟通交流,尤其学生阶段还不成熟,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比较大,某种程度上会让学生沉浸在网游,快手等虚拟空间,流连忘返,逃避压力和烦恼,从而疏于学习,甚至有些学生从网络中学习到暴力。
1.1.2移动互联引发课堂教学危机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虽然人身在课堂,但是心却无法全心全意跟着老师,有些学生甚至在在课堂上偷看手机、偷玩游戏、偷看网络视频等行为,让自己沉溺于网络暂时而肤浅的快乐中,从而耽误学习,影响学习效果。
2020年第19卷第15期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及特点分析———以烟台高校为例□陈兰英【内容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思维等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下个性化学习需要及特点”的调研,分析出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了解及需求情况,为构建移动互联网下大学生个性教育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个性化;移动学习;大学生【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移动互联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编号:J16YB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兰英(1977 ),女,内蒙古通辽人,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对高校大学生生活、学习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好地引领大学生未来发展,探索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移动教育需求状况,在烟台3所髙校开展调查研究,本次调研在综合考虑烟台高校分布、学校类别、专业设置等的情况下,分别抽取在烟台三所院校在读1 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调研,旨在了解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构建移动互联网下的高校个性化教育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一、大学生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状况2018年8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已到达8.02亿[1],手机网民规模远远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我国手机网民以年轻用户为主体,年龄为30岁及以下的手机网民在总体手机网民中占比率达60%,手机网民以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为24.9%,其中大部分为“90后”、“00后”大学生。
从调研材料显示,在调研对象中,有98.1%的同学为共青团员或者党员,使得调研结果更有代表性,符合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调研活动要求。
移动学习的实施策略与成效分析移动学习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实现学习活动的形式。
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移动学习的实施策略以及对学习成效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移动学习的实施策略1. 确定学习目标:在实施移动学习前,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需求。
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移动学习内容和工具。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移动学习的优势之一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例如电子书籍、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等。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3. 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对于移动学习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来保证学习进度和效果。
4. 支持学习互动:移动学习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与经验。
5.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移动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支持。
通过学习分析和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二、移动学习的成效分析1. 提高学习灵活性:移动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空闲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
2. 促进学习积极性:移动学习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技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增强学习体验:移动学习的多样化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学习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音频等方式,获得更直观和生动的学习体验。
4. 强化学习效果:移动学习可以结合学习分析和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5. 促进合作学习:通过移动设备和互联网,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合作学习。
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知识的共享,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