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鄂伦春 小学音乐教材 钢琴双手简谱 儿童幼儿 初学简易版 钢琴谱
- 格式:pdf
- 大小:171.49 KB
- 文档页数:2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以鄂伦春族民歌为素材,歌词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善良、热情的形象。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但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以及集体合作的精神。
此外,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一定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加深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演唱活动,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和自信心。
4.使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拓宽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少数民族音阶和节奏。
2.重点: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旋律和歌词。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法:创设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
4.视听法:观看鄂伦春族的民俗表演,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音频、视频资料,少数民族图片。
2.教学乐器:吉他、民族打击乐器。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鄂伦春族的民俗表演,引导学生关注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师简要介绍鄂伦春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如音阶、节奏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提高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接力版音乐二年级上册《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二年级上册的接力版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勇敢、善良的生活态度,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在音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音高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认知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勇敢的鄂伦春》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把握。
2.对少数民族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认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
2.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相互纠错,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3.乐谱、歌词卡片。
4.教学奖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歌词和旋律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上台演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表扬。
5.拓展(10分钟)介绍其他少数民族的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和了解。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勇敢的鄂伦春》,家长签字确认。
8.板书(5分钟)绘制歌曲简谱,标注重点节奏和音高。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一下《唱歌勇敢的鄂伦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是人音版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
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歌词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善良、热情的形象。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五线谱知识,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
但是,对于鄂伦春族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用五线谱唱出《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了解歌曲的民族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鄂伦春族人民的勇敢、善良、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五线谱准确地唱出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变化,以及鄂伦春族音乐特点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示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2.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
3.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装饰音,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演唱中的错误。
5.展示:各小组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
人教版(简谱)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勇敢的鄂伦春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听、辨、做,学会用有控制的声音在歌曲中准确地加入鄂伦春语“xi na ye”。
2. 通过简单了解鄂伦春族的民俗,有浓厚的兴趣学唱歌曲。
3. 能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歌谱教学过程一、学习民族语言渗透歌曲旋律(一)聆听音乐教师:这节音乐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一起来听一下!(播放鄂伦春语《勇敢的鄂伦春》)教师:听懂歌词里唱的是什么了吗?学生:没有。
教师:这是我们黑龙江省的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歌曲。
鄂伦春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这首歌就是鄂伦春小朋友用鄂伦春语演唱的。
(二)学说鄂伦春语“xi na ye”教师:你们想学一句鄂伦春语吗学生:想。
教师:听好了,很简单!“xina ye”!教师:一起来试一下!学生:xi na ye!教师:“xi na ye”表达了鄂伦春小朋友高兴、快乐的心情!你能像鄂伦春小朋友一样用“xi na ye”表达这种高兴的心情吗?学生:“xi na ye!教师:能再高兴、热情些吗?学生:xi na ye!(学生高兴、热烈地喊出)教师:把这种快乐的心情传递给你身边的小伙伴吧!(学生之间相互用“xi na ye”传递快乐的心情)教师:同学们真高兴啊!你看,我换了-一种方式说“xi na ye”,比一比谁能最快的学会!(教师小声亲切地说出“xi na ve”)教师:一起来试一试!(师生共同亲切的说出“xi na ve”)教师:好,我们用这种方式和鄂伦春小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与鄂伦春小朋友图片亲切地打招呼)(三)随音乐加入鄂伦春语“xina ye”教师:鄂伦春小朋友一定感受到了我们亲切的问候,好,那我们就随着鄂伦春小朋友的歌声加上我们亲切的“xi na ye”吧!注意听好了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加入了“xi naye”。
(第一段教师随音乐加入衬词,第二段师生共同加入衬词)教师:真聪明!每个人都能够随着音乐准确地加入“xi na ye”。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一下《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下册教材。
歌曲以鄂伦春族民歌为素材,歌词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善良、热情的形象,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学习新的歌曲。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鄂伦春族文化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此外,学生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会歌曲《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提高歌唱技巧。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
2.歌曲的高音部分,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唱出。
3.理解歌词含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
2.讲解法:老师讲解歌曲背景、民族特色,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文化。
3.示范法:老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鼓励。
5.比赛激励:举办歌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唱歌勇敢的鄂伦春》的五线谱和简谱。
2.准备歌曲的相关背景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文字介绍鄂伦春族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播放歌曲《唱歌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老师分发五线谱和简谱,引导学生认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讲解歌曲的背景,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
3.操练(15分钟)老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一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简谱)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1)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属于人教版。
歌曲以鄂伦春族民歌为素材,歌词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善良、热情的形象。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民族特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曲的难度适中,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浓厚,好奇心强。
他们的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学习能力较强。
在进行《勇敢的鄂伦春》的教学时,需要关注学生的音准、节奏、唱功等方面的培养。
同时,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对鄂伦春族有一定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知道《勇敢的鄂伦春》的歌曲背景。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音准、节奏,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勇敢的鄂伦春》,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
2.教学难点:音准的准确性,特别是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演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乐谱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鄂伦春族的民俗风情,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歌曲:教师范唱《勇敢的鄂伦春》,学生跟唱,指导学生掌握音准、节奏。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游戏环节: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勇敢的鄂伦春》、歌曲节奏、音准要点等内容,简洁明了,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演唱、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
一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简谱)(歌表演)《勇敢的鄂伦春(2)》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2)》是湘艺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他们勇敢、善良、热情的形象。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还能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热情。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音准、节奏感、歌唱能力等方面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这为学习《勇敢的鄂伦春(2)》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理解歌曲的内涵。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做到音准、节奏准确。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以及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乐器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鄂伦春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歌教学: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唱,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歌表演:学生自选角色,进行歌曲表演,增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进行点评,总结课堂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的曲谱、歌词、重点节奏和音准等内容,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勇敢的鄂伦春[课题] 《勇敢的鄂伦春》[课型]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具]电子琴、打击乐、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目的]通过游戏学唱《勇敢的鄂伦春》,能较好地运用f、p、<、>等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表演和创编的兴趣和能力,争取人人参与。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居住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民歌,C宫调式,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结构,旋律由do、re、mi、sol、la五个音组成,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风格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心。
鄂伦春族原以打猎为生,性格彪悍。
《勇敢的鄂伦春》描述着丰盈宽广的森林与狩猎生活,鄂伦春族的森林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鄂伦春族的文化与音乐在于启示我们人与自然应有的关系。
歌曲的首尾分别加入了描绘鄂伦春族人骑马打猎时表现马蹄的象声词“踢踏”,并用渐强和减弱的力度记号,巧妙地刻画了打猎的队伍又远去的情景。
歌曲中力度记号的运用巧妙而有趣,是教学中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用歌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
启发学生巧妙运用歌曲中力度记号来演唱《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穿各族民族服装听《火车开了》的音乐,模仿开火车的动作进教室,按孔雀开屏型就座。
设计意图:学生穿各族民族服装,能让学生更加体会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大国,增加民族自豪感。
座位的改变给学生新鲜感,便于相互学习,创设一种欢快活泼、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的情感。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4/4 1=C→F1 2 3 4 5 - | 5 4 3 2 1 - ∶‖(师)马儿在奔跑(生合)踏踏踏踏踏设计意图:通过模仿马儿奔跑的声音,使学生在玩中完成发声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演唱能力。
二、复习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教师:同学们,上一期音乐列车载着我们游览了祖国河山,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