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部编版写出人物精神
- 格式:docx
- 大小:25.74 KB
- 文档页数:5
写出人物精神写作素材写作指导如何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2.写好心理,倾诉心声: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
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3.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
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
写人物切忌空洞地叙说,要让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4.写好环境,以景写人:因为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表现个性的意义。
作文一:我的好朋友写作提示:1.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
当然,也不排斥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这些方法运用得好,也可以有效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可以叙述你和他相处的时光、共同经历的事情,在描写和叙述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例文欣赏:我的好朋友(片断)在我众多朋友中,她是最真的一个。
我戏称她为“黑煞女金刚”。
一女生,虎背熊腰,打人基本靠脚,讲话基本靠吼,再加上天生像掉进过煤堆一样,和我站一块就是“黑白无常”,不给她取这外号我怕上帝不允许。
我时常提醒她:“你跟我讲话时注意点形象行不?你也要淑女一点嘛。
”她居然回答我:“跟你说话不能注意形象,那样有损我的形象。
”我回击道:“你有啥形象?一个学过跆拳道的‘黑煞女金刚’,您老人家能不能照顾一下我的淑女形象?”她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一口答应了:“行。
”结果,她逢人便叫我“淑女”,搞得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后来她拍着我的肩膀说:“做人要真实,这样才有魅力。
”我忙点头,立马把我的肩膀从她的“熊掌”下解脱出来。
她总是这样坦坦荡荡,因此拥有极好的人缘,连老师都说“这孩子,真性情!”说实话,我很欣赏她,也很佩服她,因为在时光的和弦中保持真实的自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作文例文整理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精神这样的人让我敬佩那一树鹅白色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的,从高处泼洒下来。
那个让我敬佩的人,依然在被树枝遮蔽的小小槐花饼店忙碌着。
她穿着肥大的红色布围裙,看起来年龄并不大,可那双皱裂而粗糙的手却让她失去了在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模样。
槐花一片片在空中旋转着,落在她的头上、肩上。
她热得满脸通红,却顾不上用手擦拭。
排队的人很多,等了许久才轮到我。
一走近,槐花独有的清香混着热气扑面而来。
她熟练的把槐花饼翻了个遍,装好后仰着头递给我,眼睛里含着笑。
我伸手接过,准备付钱。
身上大大小小的口袋被我摸了个遍,却始终没有发现钱包的踪影。
细汗布满了我的额头,身后的人们都在不停探头向前探望。
我尴尬地朝女人笑了笑,准备开口道歉,把槐花饼递回女人。
女人却突然看着我笑了,扶住我把槐花饼递给她的手,轻柔的声音伴着风拂过我的心弦:“不要紧,钱等下次再给吧!”女人的笑格外美好,一股温暖流淌起来。
回家路上,遇到邻居张奶奶。
她见我手中提着槐花饼,就立刻向我夸赞卖槐花饼女人的好。
原来,张奶奶家的小孙子很喜欢吃槐花饼。
每次小孙子放学回家路过那儿,便馋得不走,趴在门边看。
这时女人就总会送给他槐花饼吃。
阳光铺散下来,一如槐花的香气弥漫,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等我回去送钱时,太阳已渐渐落到山顶,女人准备收摊回去了。
她用尼龙绳把东西满满当当地收拾到一个破旧的三轮车上,缠绕成圈。
又骑上车开始返航。
她向前弓着腰,踩一下脚蹬就探一下身子,像在对着前方无形的圣人作揖。
路上很挤,车子几次因道路上过多的车而被迫停下,女人并不恼,总先让着其他人。
每当风扫过时,车子就颤巍巍地摇晃几下。
我知道,是她没有了力气,是辛辣的汗水模糊了双眼,分了她的神。
好在女人继续把住车把,歪歪扭扭地向前走,像一个黑点消失在路的远方。
我站在原地,又闻到槐花的香。
抬头望着那一树槐花。
那盛开的槐花,被黄昏的暖光渲染上橘黄的颜色,团团簇簇,像洁白的风铃随风舞动,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课件【三篇】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课件【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设计意图: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为下文《写出人物精神》的教学做准备。
二、读写结合。
(一)在第一单元的语文课上,我们一起领略了几篇经典的写人美文,还体会到了要各种手法把握人物特征,表达人物感情。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篇一1。
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
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
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1。
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
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教学过程:导入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
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不少于200字。
写作指导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
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1)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明确〕鲁迅身体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写出人物的精神”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的主题内容,本课主题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初中作文主要集中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上,而写人的记叙文是其中的重点,上学期描写人物方法已经学习并训练了。
为使人物的写作训练更加深入,同时又配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因而进行外在特点写出内在精神的训练。
以达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目的。
二、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学习如何选取典型事例、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学习叙议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具体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外在特点表现人物内在精神。
四、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已经能够判断,对于写人文章的写作方法有了一点了解,但是在作文中如何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却不得要领。
很多学生写作,特别是写人叙事的文章,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写,而且写出的文章语言空洞贫乏,不生动。
特别是在人物描写中,只是笼统地描写人物,写不出人物特点。
虽然一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但不清楚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在写作中也并不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四、说教法学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以及对在写作中运用。
然后通过方法的引导,进行写作实践,学生能够轻松的运用,已达成写作目标。
讲授法讨论法批注法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温故知新首先,我们来区别人物特点与人物精神。
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哪一组不属于人物精神?第一组:开朗幽默热情好客第二组:真诚善良大公无私第三组:高雅羞涩文质彬彬第四组:强壮高挑貌美如花人物的精神包括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本同步作文写作指导七下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技法大餐】人跟人不仅容貌、长相、身材等外形各异,而且个性、气质等也迥别,比如,同样是遇到意想不到的急事,有人坦然面对,有人躲闪回避,有人犹犹豫豫、不置可否,看看,差别还不小。
作文中写人追求形神兼备——“形”是指容貌、神态、衣着、身材和姿态等,彰显其外在特点;“神”是灵魂,是内在精神,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人的精神并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通过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出来。
所以,提炼人物精神,须得从观察人物言行出发;表现人物精神,落脚到写好人物的言行举止上。
01观察时别忘“提炼”动笔就能写出人物的精神,前提是功在平时,心中有“人”。
日常生活中,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加强分析、总结和提炼。
比如,对某个人,要提炼出他(她)的个性、品格,不妨揣摩他(她)在大事、难事面前的表现,不妨比较他(她)一贯的做法,不妨分析他(她)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不妨看看面临同样的事他(她)和别人做法的区别……注意对个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提炼出比较准确的个性、品格,给他们画好“像”,这样,写起来就有源头活水,水到渠成。
02写作中别忘“细描”事要靠人做,事中显个性,所以我们说,记事与写人密不可分。
用事情来来彰显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是写作的必由之路。
写人的文章,一方面要聚焦人物个性品质,精选典型材料;另一方面,叙事过程中,要选好细节、写好细节——因为,最能凸显人物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的,常常是典型细节。
人物细节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方面的“细微末节”;生活细节,包括细小情节、细小场景、细小物件等——它们看似不起眼,但能收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
例如,《爱在细微处》一文在记叙了文化程度不高的父亲为“我”报听写的经历:【例1】(爸爸报听写过程中)突然间,我发现了太多陌生的词语。
“停!”我不耐烦地厉声喝道,一把抓过了词语卡片,与我的听写纸核对着,怎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啊?原来,是他读错了音。
同步作文: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实践“写出人物的精神”(附:升格作文)半命题作文这样的人让我【作文类型】半命题作文【文题出处】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实践“写出人物的精神”【文题内容】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提示:1.题目横线处应该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
2.“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
3.“这样的人”应该是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
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
【文题解读】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补全题目的过程也是确定立意、选择材料的过程。
横线上补充的词语必须与“这样的人”的精神品质密切对应,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或者价值观念错误的内容。
本次写作的训练要点是“写出人物的精神”,一定要与上学期“写人要抓住特点”区分开来,并向纵深发展。
要想写出人物的精神,必须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取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角度进行精当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四点着手: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
2.抓住人物的特征描摹人物,体现人物的思想品格。
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3.借助合理的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
侧面描写、对比、衬托等都可以。
4.恰当使用抒情或议论,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作品正文】原文:这样的人让我佩服温泽桐一提到史雨辰同学,大家对他的印象定是一个内向、高冷的人,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史雨辰同学写得一手好字。
我曾观察过他写字时的神态,是那样认真,是那样一丝不苟,仿佛周围都消失了一般。
七年级下册语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辨析气质,明确内涵”活动,引导学生明晰“人物精神”的内涵。
2.通过“链接课文,范本名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方法。
3.通过“情境练习,写作热身”活动,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过程活动一、辨析气质,明确内涵(一)赏图片,辨气质师: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
”今天老师准备了两幅图片,图片里是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想请同学们分辨一下他俩的气质里藏着什么?屏显(李白与杜甫的图片):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是李白,他的气质的浪漫飘逸的。
生2:第二张图片里是杜甫,他的气质是深沉忧郁的。
师:你是通过观察哪些细节作出的判断?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面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场景,李白是“酒中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酒是一个很明显的信息,而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李白的名句。
师:原来你是通过“李白爱喝酒,酒后诗百篇”这个典型事件得出的结论。
(板书:典型事件)生2:第二张图片里的杜甫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双目望向远方,若有所思,这很符合杜甫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
杜甫晚年生活漂泊动荡,图片中的人物脸颊凹陷,很清瘦,也能看出生活的艰辛。
师:原来你是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来得出结论的。
(板书:外貌、神态)(二)析成语,明内涵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气质虽然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但它会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件、外貌、神态等外显出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就能判断出来。
(板书:外在特点、内在精神)请同学们看两组词语,请大家分辨一下,这些成语哪些表示外在特点,哪些表示内在精神?屏显:①骨瘦如柴、唇红齿白、大腹便便②面红耳赤、眉开眼笑、含情脉脉③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④手舞足蹈、左顾右盼、支支吾吾预设:生1:“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描写人物内在精神的词语。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例文指导【写作导航】写人的记叙文以表现人物为主,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或是对与人物相关事件的叙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如何写出人物的精气神(即把人物写“活”),使人读完作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细致观察分析,把握人物性格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人的生活经历、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年龄、相貌、服饰上的外在区别了。
因此,写作时,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并联系其生活经历,发掘其性格特征。
二、撷取典型事例,展示人物性格写人离不开记事,透过人物所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窥视他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特别是那些典型事件,最能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因此,在写人时,一定要撷取与之有关的若干典型事例,集中笔墨进行具体生动的叙述,以此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
三、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在写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需要,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个性风采(精气神)。
四、借助侧面描写,烘托人物性格侧面描写尽管不是直接地刻画人物,但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进行环境或气氛的渲染,更能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丰满、细腻入微。
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总之,描写人物时,要在认真观察、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人物进行刻画,从而写出人物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写出人物精神一、外貌描写,体现人物精神风貌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的描写。
它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1.凸显性格。
如: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害羞但天真活泼)2.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如:“她,十六七岁,中等身材,头发又稀又黄,蓬蓬松松像个乱草窝。
脸黑黑的、圆圆的。
一对小眼睛,一个鼻子特别有趣,软乎乎的一团。
她上身穿一件花布罩衫,下穿一条裙子,脚上一双布鞋。
”3.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如:“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亮的眼睛上。
”(《小音乐家杨科》)练笔:请你细致观察身边一个熟悉的人物,刻画出他(他)的精神风貌,(200字左右)。
二、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写作时可以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一要选择有意义的事例,剪掉意义不大的材料二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形象的事例,剪掉一般材料。
三要选择新鲜的材料,剪掉陈旧的材料。
四要选择真实的材料,剪掉虚假的材料。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时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通过他“废寝忘食”“足不下楼”等典型事例来表现的,而他作为民主战士不畏强权的一面则通过他参加示威游行等行为突显出来。
练笔:《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取了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表现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硕的学术成果。
请你也运用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300字左右)三、巧用对比,突出人物形象对比是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人与人之间的对比例:《邓稼先》中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对比,凸显邓稼先的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
2.人自身的对比如:《我的妈妈》:妈妈舍得给奶奶买各种营养品,自己却舍不得随意添置一件新衣服。
如:《范进中举》中作者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如:鲁迅《祝福》里的祥林嫂。
她第一次来鲁镇做工的时候作者是这样写她的外貌的:“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祥林嫂被卖改嫁后,不仅死了丈夫,而且失去了儿子,再一次来到鲁镇做工时,外貌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3.环境与人的对比如鲁迅小说《祝福》中结尾写道:“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恰恰是这样看似热闹、美好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出祥林嫂临终时的孤寂凄凉,使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显得更加凄惨。
四、借助抒情议论,概括人物精神1.记叙文中的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两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蕴。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写作思路点拨: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貌,写出他的外在特征也不难,但你还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吗?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以“我的好朋友”为例,进行思路点拨。
第一:首先确定好朋友的性格、精神或气质,运用议论的语句加以概括。
第二: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征。
人物肖像必须符合年龄、性格特征,典型事例必须体现精神品质。
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第三:精选写作手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本质和性格特征。
佳作示范我的奶奶高尚,是支持人生的力量!是坚守承诺的信念!是人性的基石!我觉得我的奶奶就拥有这些美好品质。
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友好!(议论总领全文,点明中心,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我的奶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她有一头花白的头发,乌黑的眉毛下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个不高,身体微胖。
她总是忙忙碌碌,不是喂鸡就是浇树,一刻也不休息。
(外貌描写符合农民的特征,反映人物的朴实。
)奶奶家屋后有几棵杏数,杏子熟时她总是把杏摘下来很热情地送给邻居吃,所以邻里关系很好。
(典型的生活细节反映奶奶“与人友善”。
)有一年冬天,我到奶奶家去玩,奶奶正织着一件毛衣。
我想奶奶的毛衣并不少,为什么还要织毛衣呢?一问我才知道原来奶奶在为邻居织毛衣。
奶奶说:“邻居小芳要去读大学啦!亲手织一件毛衣送她!礼轻情意重吗!乖孙女,你也要好好学习,奶奶也给你织一件!”奶奶织完毛衣后又往袖子里塞了三百块钱,说,“邻居家挺困难的,供个孩子上学不容易。
这钱希望能帮上一点忙!”这就是我的奶奶,乐于助人的好奶奶。
(此段详略得当,反映奶奶助人为乐、与人友善的品质,照应第一自然段。
) 奶奶很“小气”,妈妈给她买的新衣服她舍不得穿,买的新助听器她舍不得戴,买的新手机她舍不得用。
奶奶还总说:“我一个乡下老太太还用什么新手机?”奶奶的衣服裤子坏了她也舍不得扔。
奶奶也很“大方”。
四川地震时奶奶把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30000块钱全捐啦,这虽然不是一个大数字,但对奶奶来讲,多捐一块钱,都能挽救一个生命!奶奶还经常捐钱给福利院,她说:“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要精心培育这些花朵!”还有一次,乡村修路,村长让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
奶奶不仅捐钱,还号召年轻的小伙子为乡村出力,这样大的工程竟然只用一个月就修好啦!大家乐得合不拢嘴!村长给奶奶颁发了“最勤劳村民”的锦旗。
奶奶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家乡做出贡献!”这样朴素的话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奶奶,我该有多么爱您哪!(此段选取奶奶捐钱、号召人为乡村出力的事例,并且运用对比的手法,赞扬了奶奶对自己勤俭节约、对社会对他人却慷慨大方的优秀品质,有力地表现了中心。
)奶奶,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爱家乡、乐于助人的精神多么感人!我爱我的奶奶!(直接抒情结尾,对奶奶骨子里的优秀品质进行赞美,并表明奶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深化了中心。
) 【点评】本文优点之一,入题简洁。
第一句话就直奔人物品质,从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友好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人物的品质。
优点之二,围绕中心选材,人物特点非常鲜明。
小作者围绕奶奶为升学的邻居小芳、为四川地震、为家乡修路所给予的温暖与支持等几件事,反映了人物的优秀品质。
优点之三,运用典型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优秀品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优点之四,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我的生物老师在别人眼中,老师或许只是一个“矗立”于讲台之上高大威武的身影,举手投足间透着昂然的浩气,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而我的生物老师却“别具一格”。
(运用对比手法,与其他老师对比,点出我的生物老师“别具一格”的特征。
)我的生物老师,姓李,名金耿。
金耿老师是出了名的好脾气。
随着“小中考”的结束,他的身影在我们的讲台上就消失了。
但在校期间,只要看见那夹克衫、牛仔裤的“标准配置”(外貌描写符合其老师青春洒脱的特征),我们就会欣喜地追上去喊一声:“金耿!”老师总会笑呵呵地说:“是你呀!”然后就是热切地问询和贴心地叮嘱:(典型的人物细节描写,体现出老师平易近人)“学习顺利吗?”“一定要珍惜时间啊,不过也不要熬夜!”……而我们也会报以朋友般的回应:“金耿老师,初一小孩有我们听话吗?”“你教得辛不辛苦?”……金耿老师能将枯燥无味的生物课教得多姿多彩。
(议论句概括人物特征,巧妙过渡)他语言幽默,还时不时插几个小笑话,让我们在哄堂大笑之余增加了学生物的乐趣,将知识点牢牢记在心里。
在同学们苦于植物细胞壁的记忆顺序时,老师就拿鸡蛋来比喻:“哎呀,真是的!你看早餐吃的鸡蛋,剥的一层壳不就是细胞壁吗?那层膜不就是细胞膜吗?……”末了,再加上一句:“没下过蛋还没吃过蛋吗?”于是,全教室人都记住了这一个要点。
(此段选取典型事例,体现出老师课堂的趣味和老师的幽默)金耿老师是学生的知己。
我有一位同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物迷”。
他在家里养了一条三十厘米的绿鬣蜥,十几只蜘蛛。
他妈妈在床上发现了一只“越狱”的蜘蛛后,果断下了“斩草除根”的最后通牒。
没办法,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金耿。
两人“一拍即合”。
金耿把绿鬣蜥和蜘蛛安放在办公室的角落。
于是,金耿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就更高大了,全班学生无不以金耿老师为知己;课间,他的办公桌前围满了提问题的学生,其他老师不无“嫉妒”。
(此段选材新颖,选取老师帮学生处理宠物事例,体现出师生之间的平等亲密,更表现出老师的平易近人的性格特征。
)现在金耿老师已经不教我们半年多了,但是我却感觉他一直在我身边,在我心中。
在烦恼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他的幽默与平和———金耿老师,我会永远记得您给予我们的亲切与温暖。
「评析」读了这篇文章,一个年轻洒脱又跟学生能“玩”到一块、课堂还生动幽默的新式老师就来到了我们眼前,呼应了开头的“别具一格”。
这个形象是如何刻画出来的呢?一是抓人物标志性的外在特征,如金耿老师“夹克衫、牛仔裤”的“标准配置”,就表现了其青春洒脱的气质;二是抓能体现人物性情的细节,“笑呵呵”的神情,热切的问询,就可以看出老师的平易,以及与学生心理距离之近;三是抓住典型场景,课堂即为老师活动的典型场景,一个精彩的比喻增加了课堂的无限趣味,老师的幽默风趣也跃然纸上;四是把人物置于事件中,帮学生处理宠物一事,凸显了老师跟学生的平等亲密。
习作练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700字。
写作要求:(1)选择你熟悉的一个人,自拟题目。
(2)写出他(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或两件事。
(3)人物性格要鲜明,选材要突出中心。
(4)注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