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泌阳县高庄铁矿地质特征及开采条件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7
河南田庄铁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作者:李啸驰侯利阳贾金松田飞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02期【摘要】田庄铁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出露地层仅为震旦系董家组和第四系中更新统,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
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现状评估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影响严重,地下水资源破坏影响程度较轻。
,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程度较轻,相邻矿山、交通道路及村庄的影响程度较轻。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包括采坑、矿石堆、选矿厂,其余为较轻区。
建议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及时了解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为治理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铁矿地质环境评估田庄1 引言田庄铁矿位于河南省遂平县花庄乡田庄村,矿区内民采活动历史较长,自1958年以来陆续开采,采取露天开采方式。
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采区内按照从上到下的原则顺序开采,先采上中段,后采下中段,上中段应超前下中段一个矿块的距离。
中段内按照后退式顺序开采,矿段内按照采矿方法的开采顺序要求进行开采。
2 地质环境背景简述2.1 地形地貌矿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多呈西北-南东向的缓坡分布,坡度较缓,矿区最低标高100m,位于矿区中部,最高标高154m,位于矿区西北部山顶。
地貌类型简单,按其形态、成因、时代及其微地貌特征划分为两个类型,丘陵地貌、冲积平原地貌。
2.2 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矿区出露地层仅为震旦系董家组和第四系中更新统,董家组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北东40°,倾角25°~30°。
区域上岩浆活动频繁,在各个地质时期中,几乎均具不同程度的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尤其以扬子期的基性岩,燕山晚期的酸性岩类最为发育。
区域内无大的断裂构造,局部小型断裂构造、断距也小,对矿体的破坏甚微。
褶皱构造在本区的表现形式为单斜构造。
2.3 矿体(层)地质特征区内共分布一条铁矿体,矿体的顶板围岩为矽卡岩化大理岩、花岗岩,底板围岩为石英岩和长石石英砂岩。
山东省高庄上峪矿区钛铁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作者:赵宗瑞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高庄上峪矿区位于华北陆块鲁西隆起鲁中隆起区马牧池断隆马牧池凸起中南部之上,区内地层较简单,构造以脆性断裂为主,塑性构造不甚发育。
本矿床推定为岩浆-变质型钛铁矿床,地层、构造、地貌、地表露头等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为矿区以后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山东省;高庄上峪矿区;钛铁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1 地层区内地层较简单,自下而上出露新太古代泰山岩群柳杭组地层包体、古生代寒武纪长清群朱砂洞组、馒头组。
泰山岩群柳杭组(Ar3tL):该组地层主要分布在中峪村东及村东北一带,呈残留体赋存于古元古代早期傲徕山超单元松山单元(aSηγ21)片麻状中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内,平面形态呈不规则的透镜状,与岩体接触界线较清楚,产状零乱。
李官组(∈cL):在详查区内仅出露顶部地层,岩性为以砖红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少量页岩。
朱砂洞组(∈cZ):岩性以灰色薄层含生物碎屑泥质条带泥晶灰岩、暗灰色中厚层含藻屑泥晶灰岩为主,夹黄绿色页岩。
馒头组(∈cL):岩性为紫色页岩及灰黄色泥质条带灰岩、砂质灰岩。
2 构造区内构造以脆性断裂为主,塑性构造不甚发育。
分述如下:2.1 脆性构造脆性断裂按其展布方向划分,主要有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和北东向三组。
其中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小。
近南北向断裂以F1断裂为代表,近东西向断裂以F2、F3断裂为代表。
F1断裂:该断裂是崮前崖-上峪断裂南段,断裂内构造碎裂岩、构造角砾岩发育,构造角砾多呈棱角-次棱角状,砾径在1-5cm左右。
断裂具多期活动的特征,先期为压扭,后期为右行张扭。
断裂带内岩石主要为花岗质碎裂岩。
岩石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高岭土化等,矿化主要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
断裂东侧为中元古代牛岚单元的辉绿岩(赋矿岩石),西侧为傲徕山超单元松山单元的中粒二长花岗岩,矿区构造对矿体无影响。
河南省淅川县高庄--后湾一带赤铁矿的地质特征及使用意义[摘要]本文主要对河南省淅川县高庄--后湾一带赤铁矿的地质特征及区内赤铁矿产的产出层位--葫芦山组上部的铁质石英砂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矿体虽在走向和倾向上有所延伸,但因厚度、品位均达不到最低工业要求,建议终止勘查,可做民采矿点利用其资源,故对其使用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庄---后湾赤铁矿石地质特征使用意义0前言“河南省淅川县高庄-后湾一带赤铁矿预查”项目为河南省2008年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项目。
项目于2011年2月完成野外地质工作,2011年3月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专家组织了野外验收。
通过本次工作,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岩性、产状、分布;查明了主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空间分布和矿石类型、品位、质量等。
圈出K1、K2两个矿化带。
区内铁矿化带赋存于泥盆系葫芦山组(D3h)沉积岩系地层中,矿化带呈层状产出,延伸稳定。
1区域地质背景1.1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工作区位于秦岭复杂造山带东段南支,扬子地块北缘,荆紫关—师岗复式向斜内,淅川断裂以南地区。
区内地层出露较全,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构成十分有利的成矿地质背景。
1.2地层矿区地层属秦岭地层区南秦岭分区,以区域性淅川断裂带为界,以北为元古界结晶基底,以南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及第四系。
(1)元古界(Pt):分布在淅川断裂以北,以其岩性特征划分为下元古界大沟岩组(Pt1d)、中上元古界武当岩群上岩组(Pt2-3W2)、上元古界耀岭河岩组(Pt3y)。
Pt1d: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石墨片岩夹大理岩。
Pt2-3W2:绢云(石英)钠长片岩、绿帘绢云片岩、浅粒岩、蓝闪片岩。
Pt3y:下部绿帘绿泥(石英)钠长岩为主,上部凝灰质片岩夹石英片岩,绿泥、绿帘片岩、钠长阳起片岩。
(2)震旦系(Z):分布在荆紫关—师岗复式向斜两翼。
研究》2023-10-29•河南省铁矿资源概述•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分析•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策略建议•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的未来发展趋势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河南省铁矿资源概述河南省铁矿资源分布与特点铁矿资源分布01河南省铁矿资源主要集中在豫西、豫北和豫东南地区,其中以豫西北地区为主,涉及洛阳、焦作、安阳、鹤壁等城市。
不同地区的铁矿类型和特点各不相同。
铁矿类型02河南省铁矿资源主要包括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等,其中以磁铁矿为主。
不同矿种的储量和品位存在差异,对开采和选冶技术有不同的要求。
铁矿特点03河南省铁矿资源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易采选等特点,对于发展钢铁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部分铁矿还伴生有铜、钴等有价金属,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开发历史河南省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开采和冶炼的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进入了大规模、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开发现状目前,河南省拥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如安阳钢铁集团、舞阳钢铁公司等,这些企业拥有自己的矿山和选冶生产线,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还有一批小型矿山企业从事铁矿开采和选冶。
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的历史与现状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保障我国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钢铁工业也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战略意义在开发利用铁矿资源的同时,需要重视环境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对于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水和废气等,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的重要性02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分析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中部大省,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对铁矿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
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分析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同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山东东平大高庄铁矿床地质特征大高庄铁矿属”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矿床由3个矿带9个矿体组成,其中Ⅰ-1为主矿体;矿体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岩性为磁铁角闪石英岩,矿床平均品位TFe 30.09%,mFe22.51%。
矿石工业类型为低S、P需选弱磁性贫铁矿石。
矿床属第Ⅱ勘查类型,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为II-4型。
标签:铁矿床地质特征东平大高庄0引言大高庄铁矿位于东平县城南10㎞处,行政区划隶属东平县彭集镇管辖,极值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9′59″~116°30′24″,北纬35°51′54″~35°50′34″,面积1.6404km2。
区内交通便利。
大高庄铁矿已完成详查和开采设计工作,目前正在建井。
1成矿地质背景大高庄铁矿床位于华北陆块(Ⅰ)鲁西隆起(Ⅱ)鲁中隆起区(Ⅲ)东平-蒙山断隆(Ⅳ)东平凸起(Ⅴ)的南部。
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的鲁西地层分区。
矿床属东平~汶上铁矿带的一部分。
矿区全部为第四系覆盖,一般厚度38~50m。
经钻孔揭示,第四系下主要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含铁变质岩系,区内泰山岩群仅发育山草峪组,岩性以变粒岩为主,次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片岩夹条带、条纹状磁铁角闪石英岩,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和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片理、片麻理发育,其走向北西306~331°,倾向南西,倾角70~76°。
为该区铁矿的赋矿层位。
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节理构造在局部地段较发育,以张性节理为主,剪性节理次之。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个别钻孔中可见到少量伟晶岩脉发育,分布在山草峪组地层中。
2矿床地质特征2.1矿床地质特征本矿床矿石工业类型为低S、P需选弱磁性贫铁矿石。
2.4矿体围岩和夹石大高庄铁矿属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床,矿体围岩岩性较为简单,主要为黑云变粒岩类。
矿体内的夹石主要为条带状含磁铁(石榴、角闪)石英岩、黑云变粒岩等。
泌阳凹陷深凹区成藏条件分析摘要本文在分析河南油田2009年重点勘探区块毕店——张厂地区录井及电性显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录井异常显示层的划分标准以及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地化、电性等适应本区特点一些解释评价方法。
关键词毕店;解释;显示级别;地化0 引言泌阳凹陷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唐河县与泌阳县境内,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中新生代富含油气的次级小型断陷,面积约1 000km2。
凹陷被北西向栗园—唐河断裂和北东向栗园—泌阳断裂所挟持,形成南深北浅的箕状形态。
构造格局大体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区、北部斜坡带3部分,局部构造以鼻状构造为主,背斜构造较少。
经过30年的勘探,已相继发现了双河、下二门、赵凹、井楼、王集、新庄、古城等油田,但这些油田主要集中在陡坡带和斜坡区。
虽然泌阳凹资源探明率达到72.1%,但近年的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并且中部深凹区不论井网密度很低,尚未有大的发现,因此泌阳凹陷中部深凹区成为河南油田希望之所在。
本文对深凹区成藏匿条件进行简单的探讨,望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成藏条件分析1.1 油源条件分析1.1.1 生烃条件良好泌阳凹陷深凹区既是沉降中心,也是沉积中心,同时又是生油中心,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烃源岩系。
这套巨厚的烃源岩系最厚达350m,分布面积达860km2,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77%,氯仿沥青“A”平均含量为0.2167%),母质类型好(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a型为主,Ⅱb型次之,而Ⅲ型者极少),地温梯度高(平均为 4.1℃/100m),生油门限浅(1 600m),因此具有十分优越的生油条件,油源十分丰富。
1.1.2 油气显示良好1)岩屑录井显示良好统计本区三口探索井,共发现显示187.5m/25层,其中油浸级4.0m/1层,油斑级32.8m/13层,油迹级18.5m/8层,荧光级13.0m/4层。
2)钻井过程中槽面油气显示活跃本区多井在钻井过程槽面均见到油花气泡。
其中BD井气测异常:∑C:6.43%↑99.83%,C1:1.202%↑84.54%,该层钻井液静止时间18h,计算油气上窜速度19.6m/h。
河南省泌阳县高庄铁矿地质特征及开采条件浅析作者:张泉赵轶楠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19年第08期摘要:铁矿是冶炼钢、铁的主要原料,钢铁是我国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农业、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使原来工业价值不大的矿区也有了开采价值。
该区铁矿具有埋藏浅、有害组份含量低、易采易选等特点。
矿区交通方便,与舞钢冶炼厂距离近,具有较好的销售市场容易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
原矿开采成本低,选矿工艺简单,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矿区可分为Ⅰ、Ⅱ两个矿化带,断续分布在长约2.5Km、宽约1.0Km的范围内。
两矿化带磁铁矿化体均产于花岗闪长岩体内,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岩基状。
关键词:高庄,铁矿,地质特征,开采条件中图分类号: P618.4;;;;;;;; 文献标志码:A矿区位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北麓,泌阳县城北东60Km,行政隶属泌阳县春水乡辖区。
矿区东约6 Km有S234省道,南约4 Km为S233省道,矿区到各乡均有砂石公路或柏油路相通,交通便利。
矿区为低山区,最低海拔标高165 m,最高463 m,相对高差最大298m,一般100~200 m。
区内属淮河水系,受季节性影响,水量有所变化。
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25.6℃,年平均降水量1049.7 mm。
该区为农业区,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有烟叶、油菜、花生等。
当地乡镇企业不发达,但劳动力资源丰富,电力充足,未来矿山采选所需人力、电力均有保障。
礦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
地层分区属华北地层区豫西—豫东南分区渑(池)—确(山)小区。
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汝阳群及新生界第四系。
区域上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较为发育。
一、地层中元古界汝阳群:自下而上出露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和北大尖组。
1、云梦山组(Pt2y):主要岩性为中、厚层状石英岩夹片状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
2、白草坪组(Pt2b):主要岩性为白云石英片岩夹薄层状云母条带石英岩,钾长浅粒岩,底部为紫红色含赤铁矿绢云片岩。
3、北大尖组(Pt2bd):主要岩性为石英岩、白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白云质大理岩。
下部为含铁石英岩,局部地段形成透镜状铁矿体。
该组地层为本铁矿区的主要含矿母岩。
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山间凹陷处与山间谷地,岩性为残坡积碎石土和冲洪积粘土、亚粘土、含砾亚粘土等。
二、岩浆岩区域上岩浆活动频繁,在各个地质时期中,几乎均具不同程度的岩浆侵入或喷发活动,尤其以扬子期的基性岩,燕山晚期的酸性岩类最为发育,中基性岩和超基性岩次之。
三、构造矿区内大的断裂构造对该铁矿区影响较小,小的断裂构造、断距也小,对矿体的破坏程度较低。
褶皱构造在本区的表现为单斜构造,倾向南西,倾角30°左右。
四、矿产区域矿产主要有:大理岩、含钾岩石、铁矿等。
大理岩:呈透镜状分布于北大尖组顶部。
规模较小,地方开采可作为烧制石灰、炼钢熔剂的原料。
含钾岩石:赋存于汝阳群白草坪组的钾长浅粒岩与含钾页岩较有规模,在局部地段厚度大、质量较好,可作玻璃工业原料与钾肥生产原料,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
目前已知泌阳团山——遂平罗庄一带资源量丰富。
铁矿:自泌阳凤凰山、马道经条山至桐柏宝石崖、铁山再到信阳黑山、孔家畈一带长60km、宽30km范围内,广泛分布区域变质—混合岩化矽卡岩型铁矿,以桐柏毛集——泌阳条山一带最为集中。
北大尖组的热液变质铁矿,在遂平叶沟、泌阳高庄一带形成小型矿床。
一、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汝阳群(Pt2R)和新生界第四系(Q)。
(一)中元古界汝阳群(Pt2R):为变质碎屑岩建造,分布于矿区西部。
岩性为中细粒石英岩、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海绿石砂岩、白云岩等。
厚约500 m。
(二)新生界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山间凹陷处与山间谷地,岩性为残坡积碎石土和冲洪积粘土、亚粘土、含砾亚粘土等。
厚度0~40 m。
二、构造区内地层呈单斜产出,北西向展布;总体倾向南西,倾角20°~40°。
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距较小,一般1~3 m,对矿体的破坏及矿山开采的影响较小。
按断裂性质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1、正断层以北西及北东向为主,倾向分别为北东向及北西向,倾角40°~60°,断距一般在3 m左右,断层面呈凸凹形状。
2、平移断层多以北东向为主,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较陡,平移距离仅在3~50 m之间,为本区主要断裂构造。
3、逆断层矿区所见到者甚小,断距仅1~2 m、最大者10余m,以北东向为主,倾角60°左右。
三、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发育有花岗闪长岩和安山岩。
1、花岗闪长岩是一套顺层侵入的中性岩,主矿物成分角闪石30~40%、长石10~20%、磁铁矿8~30%;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褐帘石等。
岩石呈鳞片粒状变晶结构、蠕虫状结构,块状构造,长石脉发育。
磁铁矿在局部地段富集成矿。
2、安山岩分布于普查区西北部,岩石呈变余斑状结构,杏仁构造。
斑晶为板柱状更钠长石,基质更钠长石50%左右,黑云母40%左右;次要矿物有石英、绿帘石、绿泥石;微量矿物有榍石、磁铁矿、金红石等。
四、变质岩区域变质:中元古界汝阳群发育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变质岩石类型有:石英岩状石英砂岩等。
围岩蚀变:围岩蚀变不发育。
一、矿床特征區域上矿化体的分布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在近东西方向上断续分布。
在普查区内,矿化体被北东——南西向断裂错断。
根据空间分布位置可分为Ⅰ、Ⅱ两个矿化带,断续分布在长约2.5Km、宽约1.0Km的范围内。
两矿化带磁铁矿化体均产于花岗闪长岩体内,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岩基状。
1、Ⅰ矿化带:位于普查区西部,大苇子沟与木竹峡两村之间。
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地表沿走向出露最长900 m,厚度大于50 m。
矿体总体呈岩基状产出,顶板为中粒花岗岩,底板岩性不明。
2、Ⅱ矿化带:位于普查区东部,高庄至孤山山顶之间。
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地表沿走向出露最长约300 m,厚度大于30 m。
矿化体呈岩基状产出,顶板为中粒花岗岩及第四系覆盖,底板岩性不明。
二、矿化体特征Ⅰ、Ⅱ两个矿化体均为岩基状产出,规模较大,品位较低。
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本次普查并未查明其空间范围。
根据委托方要求和拟开采方技术条件,仅对开采技术可行的部分进行工程控制。
两个矿化体除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不同以外,工程控制程度、可采厚度、矿石品位和矿石资源储量等特征都很接近。
1、Ⅰ矿化体西起01线,东至07线,工程控制长度600 m,矿体分布标高最大288.5m,最小205.4m,工程控制最大垂深31.6 m,矿体可采厚度最小5.4m,最大32.0 m,平均16.87 m。
2、Ⅱ矿化体西起10线,东至16线,工程控制长度600 m,矿体分布标高最大221.1m,最小177.1 m。
矿体可采厚度最小2.1m,最大31.2 m,平均17.26m。
一、矿石矿物成分矿石中主要铁矿物为磁铁矿,含量5~10%,次要铁矿物为褐铁矿、赤铁矿,含量0~5%;主要造岩矿物为角闪石15~25%,长石10~15%,石英55~65%,云母5~10%。
二、矿石结构构造磁铁矿石呈分散粒状或条带状聚合体,不均匀分布于花岗闪长岩中;角闪石呈粒状、条带状分布;长石以脉状为主,粒状、团块状次之;石英呈粒状和微圆状颗粒、平行紧密排列,保存有砂质结构(不明显);黑云母中铁质被析出后,呈金黄——棕红色,平行排列。
矿化岩以块状构造为主,局部呈板状、蠕虫状构造。
风化严重,以全风化为主,局部强风化。
三、矿石品位及变化情况矿区Ⅰ矿化体TFe品位:5.91~8.97%,平均7.54%,品位变化系数20.3%。
Ⅱ矿化体TFe品位:6.32~10.04%,平均7.67%,品位变化系数24.3%。
四、伴生有益有害组分矿石中没有发现可供综合利用的伴生有益组分;有害组分P6、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变质磁铁矿床,其成因为铁质花岗岩经区域变质与后期侵入岩共同作用,使暗色矿物中的铁被析出、富集而形成铁矿床。
从铁的聚合程度和TFe品位上看,该矿床矿体只能称为矿化体。
矿化体均赋存在该区花岗闪长岩母岩中,铁质闪长岩是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7、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一)水文地质该铁矿区磁铁矿化体出露位置与地表水联系密切。
Ⅰ矿化带位置较高,大部分在山坡之上,距现有地表水体百米以上,但最低开采标高是当地侵蚀基准面,露天采坑和尾矿库均可形成地表积水体。
Ⅱ矿化带位于冲沟之中,开采过程中就存在排水问题。
矿化体顶板围岩是坚硬的中粒花岗岩或松散的第四系,花岗岩为干燥不含水岩石,只在雨后形成小的裂隙水,但水量很小,维持时间短。
松散的第四系会形成大气降雨补给的孔隙水,对采坑形成较长时间的渗水。
矿化体自身风化严重,孔隙较发育,含水率较高,降水季节矿坑渗水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第四系冲洪积与残坡积厚度有限,一般小于5m,而岩矿体孔隙度极小,裂隙不发育,因而渗透系数很小,开采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涌水现象。
矿床开采使用水源为矿区南约1.8km的火石山水库水。
综上所述,该铁矿区围岩结构完整,为不含水(隔水)岩石。
矿化体及周边无较大含水构造,矿体出露位置偏高,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开采过程中虽然矿坑渗水现象比较严重,但不会出现大的涌水现象。
因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二)工程地质矿化体顶板围岩中粒花岗岩致密坚硬,属坚硬岩石类,第四系堆积物属松散岩类,但都需剥离,作为采坑边坡,其厚度有限,且位于顶部,对工程的影响不是很大。
矿化体属强——全风化变质岩,结构疏松,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均小于0.01MPa,稳定性较差,因而该矿区不能采用地下式开采。
露天开采段高20m,坡角45°,安全平台宽度不得小于5m。
矿区断裂构造不发育,且规模较小,对采矿影响不大。
(三)环境地质矿区未发现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体。
未来矿山开采和选矿加工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爆破烟雾和粉尘对矿山空气的污染、采矿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废石堆放影响生态环境以及选矿污水的排放等。
采取防范与管理的措施如下:矿山人员带防护罩(口罩),对矿山和粉尘的污染做好自我保护。
废石堆放不得占用农田,一个堆放场结束后,及时进行覆土复垦或植树种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资源损毁和水土流失。
选矿污水进行达标处理后排放,以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尾矿库选择要合理,要远离村庄,并做好防渗处理。
尾矿库渠坝要坚固,防止决堤溃坝形成的地质灾害。
退役尾矿库要及时进行覆土复恳或绿化。
参考文献:[1]刘春华,韦少友.河南省泌阳县高庄铁矿普查报告[R].郑州: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工程院,2007[2]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3] 杨志华、郭俊锋、苏生瑞等,秦岭造山带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J],中国地质2002.[4] 刘国范,东秦岭金、银、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J]地质找矿论丛,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