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产业技术创新)

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产业技术创新)

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产业技术创新)
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产业技术创新)

政策名称

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产业技术创新)

一、政策依据

《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经信规〔2015〕101号)

二、支持方式/支持标准

(一)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1. 支持方向:鼓励和支持2015年度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更新、

完善、建设研发试验设施、工程研究试验设施、系统集成验证平台,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行业、企业开展关键共性

技术研发提供支撑。

2. 支持方式:专项资金补贴不超过新增能力建设投入的30%。

3.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必须为2015年度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4. 申报时间:另行通知。

(二) 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

1. “四新”模式与产品推广运用专项

1) 支持方向:围绕“四新”经济重点领域,鼓励异业联盟型、跨界融

合型、价值链提升型、迭代平移型等具有“四新”特点的企业对其新

产品的示范应用。支持方式:专项资金补贴一般不高于研发投入的

3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 申报要求:项目须为紧密围绕本市“四新”经济重点领域开展的示

范应用。申报单位须为“四新”产品的供应方或集成方,并附相关应

用合同文件或采购合同。

3) 申报时间:5月25日—6月15日。

2. 产业创新联盟标准化建设专项

1) 支持方向:产业创新联盟围绕互联网+、智能制造、3D打印、智慧

医疗等“四新”重点领域,基于技术标准和产业链合作开展标准化体

系的研发创新工作,形成联盟标准,填补该领域标准空白,对本领域

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起到积极作用;联盟标准被行业、国家、国际标准

采纳或引用,对本市“四新”经济起到提升和促进作用。

2) 支持方式:专项资金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3) 申报要求:(1)产业创新联盟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相关中

介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多个独立法人组成,牵头企业处于行业

骨干地位;大学、科研机构在合作的技术领域具有前沿水平。(2)

申报主体是经本市社团局批准成立的产业创新联盟,或是未经市社团

局批准但符合申第(1)条要求,其主要牵头单位,在本市注册的且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4) 申报时间:5月25日—6月15日。

3. 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专项

1) 支持方向: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建设和产业转型发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本市企业开展海内外研发团队、研发机构或

科技型企业的并购,或通过购买、许可、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

境内外高端技术成果进行创新应用开发,尽快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

术。重点支持各类投资机构参与投资的吸收与创新项目,推动产业与

资本的紧密结合,提升上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支持方式:专项资金补贴不超过项目研发投入的30%。

3) 申报要求:必须由本市企业作为主体申报。

4) 申报时间:6月10日—6月30日。

4. 重大项目产学研联合攻关专项

1) 支持方向:聚焦本市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瓶

颈问题,聚焦“四新”领域的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联合高校、

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重要创新成果在本市

实施产业化,鼓励产学研示范基地对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新模式的开

展探索和实践。

2) 支持方式:专项资金补贴一般不超过项目研发投入的30%。

3) 申报要求: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须联合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同申报,并

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须附合作协议等证明文件),在合作模式

上要有特点、有创新。重点支持上海市第二批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

地牵头开展的项目以及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参与协同创新的项

目。

4) 申报时间:6月10日—6月30日。

三、申请条件

(一) 申报单位必须是在本市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二)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信用良好;

(三) 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和项目实施能力,项目方案合

理可行;

(四) 项目单位必须有较强的研究团队和较好的前期研发基础,并承

诺投入必要的资金及落实实力相当的研发团队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软件著作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五) 所申报项目为在建或待建项目,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

(自2015年1月1日起)。

(六) 同一项目当年度只能选择一个专项申报。

四、申请流程/申请途径

(一) 项目申报采取网上与书面同时申报。网上申报需登录“上海市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库申报系统”(http://https://www.doczj.com/doc/4518342830.html,)或“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与服务平台”(http://https://www.doczj.com/doc/4518342830.html,),在线填报并递交相关电子文本(包括项目申请报告和附件资料)。书面申报需提供与网上申报相一致的纸质项目申请报告和附件资料各2份。

(二) 已申报其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

申明者按照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三) 项目单位需将申报材料报经主管部门(各区县经委、商务委,

各集团公司等)初审并出具意见。

(四) 项目单位提交的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打印,以普通纸质

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金属钉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材料。

(五) 书面申报材料需现场提交,受理时间为工作日每天9:30—16:

30,不接受快递、邮寄等方式。

(六) 主管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技术进步处

(七) 材料送达地址:上海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威海路511号

15楼)。

五、提交材料

附件资料包括(以网上申报系统说明为准):

(一) 证明项目研发的技术方案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的相关文献

检索报告(查新报告);

(二) 证明项目在申报单位内部或集团公司、控股(集团)公司

或区县主管部门已立项的相关文件的复印件;

(三) 项目已具备知识产权基础的,需提供专利授权、受理、引

进等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四) 上一年度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含附注)等企业经营状况

证明材料;

(五) 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

印件);

(六) 项目涉及行业准入管理的,须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相关许

可文件;

(七) 联合申报的项目单位,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

作和职责以及资金投入计划,附合作协议或合同。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不

能模仿的、持续创新并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一,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一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2019年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产业技术创新

年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产业技术创新) 项目申报表 申报专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专题 申报方向:方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 项目名称: 申请主体(单位): (加盖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职务:电话: 项目负责人:职务:电话: 项目联络人:职务:手机: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电话: 项目起止日期:年月至年月 年月日

填报说明 、本项目申报表是项目申报单位申报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依据,各栏目务必认真填写。填写时各栏目不得空缺,无此内容时填“无”,无此数据时填“”。文字叙述应简明扼要,数据应真实、准确,可靠。 、申报专题和方向选择参见当年正式发布的申报通知专题类型填写。 、“申报单位”:填一家项目主持单位。 、“知识产权情况”指与本项目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等)情况。 、申报材料必须附上规定的有关附件资料(详见申报要求)。 、申报材料报送要求:书面材料一式两份(含附件),申报单位必须确保书面材料和网上系统填报内容一致。 、装订要求:纸质申报材料必须使用纸双面印刷,装订平整。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凸出棱边的装订方式。于左侧装订成册,各档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采用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资料排序应按前申报表、后附件资料(应附清单)装订成册。 、申报单位根据具体需要,可另提出项目补充说明文件。 、申报材料经评审通过后,即作为项目合同书的附件。 、为加强专项资金项目审核、进一步了解申报单位的信用状况,将对企业法人代表或项目负责人个人信用信息开展查询。负责人个人信用信息开展查询。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三章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本章重点:了解并掌握技术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新产品与产品寿命周期的概念;工业产权保护等内容。 第一节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创新理论 一、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 技术创新是指从技术的新构想开始,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品化的全过程。也就是指科技成果变为商品,并在市场上销售,实现其经济价值。 创新的表现形式:●生产新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的市场;●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采取新的组织方法。 发明创造的商业化、产业化过程就是技术革新。 1 ●重大创新——指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根本性创新; ●渐进性创新——指对现有技术进行局部性改进的创新。 2、按创新的对象划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产品创新——指对产品的原理、结构、用途、性能、原材料等方面进行创新; ●工艺创新(过程创新)——指在生产(服务)过程技术变革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创新。 3、按创新活动方式划分——独创创新和模仿创新 ●独创创新——是指企业通过研发过程,将以自创为主的科研成果用于创造经济 价值的创新活动。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学习市场上其他企业的创新成果,为市场提供适销对 路、创造收益的过程和活动。 三、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教育等职能过程,使人、财、物、技术等各类资源更加有效地配置运转,实现技术创新的过程。 (一)对影响技术创新的各种因素进行管理 资金、队伍、决策、组织、机制等。 (二)对技术创新进行战略管理 企业的技术创新要充分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同时还要确立企业所采取的创新方式。 四、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的要素、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的动力等内

创新研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研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医药报 | 类别:健康产业 | 点击:34 □本报记者姜恒 “‘十二五’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词是‘转型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制剂走出国门,走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就是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日前,在第30届中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这样说。 医药工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研发创新的引领和拉动。而紧跟国际研发动向,放眼全球医药市场,也成为我国医药研发创新路径的必然选择。 创新潮涌 我国《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对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对药物创新,更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08~2020年,我国重大新药专项分为创新转型、快速发展、跨越发展三个阶段,2011~2015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马宏建说,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体系和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扩展,整体技术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规范全面接轨,药物综合创新能力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为我国药物创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仅“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药创制专项总经费即达184.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6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21.3亿元,单位自筹88.3亿元,其他渠道经费10.3亿元。“‘十一五’期间,以1.1类新药埃克替尼、艾力沙坦、安妥沙星等为代表的创新药物上市,大大提升了我国医药工业的创新能力。”

重大新药专项或许最能体现国家对药物研发工作的重视,也最能体现我国医药研发创新工作的进展状况。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倪健教授介绍,截至2012年底,我国新药创制专项共立项1251个课题,中央财政共投入97亿元,地方配套41亿元,带动企业投入193亿元;获得新药证书62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约占2/3,其中1类新药12个,临床在研品种近400种;获得了199个临床批件,完成104项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申请发明专利近9000项,获得专利授权300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授权560项);制定各项标准2200项,带动了单元技术平台国际化进程,其中2家通过OECD GLP认证,GLP平台共承接165项跨国企业委托的安全性评价任务;产业化上市品种23个,总产值达12.4亿元,专项实施累积新增产值近800亿元。 国内知名的CRO服务商药明康德公司研发服务及中国商务拓展执行总监黎健认为,新药重大专项及“十二五”生物医药发展纲要明确了政府对创新药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扶持;企业因转型所需,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抱有极大热情,开始愿意对研发增大投资;一批拥有国际经验的研发人员归国从事新药研发;药监部门对新药审批审评管理逐渐展现出开放姿态,鼓励创新并设定多重保障机制,这一切都说明,“当今的中国处于创新药物研发最佳阶段。” 更让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药物研发呈现出投入增大、申报趋于合理的特点。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研究员朱建英说,随着国内企业对创新研发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年来研发投入快速增长,2007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仅65.9亿元,2009年达99.6亿元,2011年增至211.2亿元。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2011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为1.46%,超过制造业平均科研投入强度0.75个百分点。从企业研发的产品来看,已从简单仿制向自主创新的产业方向发展。历年的新药申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组合评价研究以我国12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为例

收稿日期:2014-05-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3YJC790090);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4WG57);青岛 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刘丙泉(1982-),男,山东新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组合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 吕高羊(1991-),男,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组合评价.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组合评价研究 ——以我国12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为例 刘丙泉,吕高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 摘 要:通过构建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一致性组合评价方法,对2007—2012年我国12个副省级 以上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总体评价和分项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副省级以上城市相对技术创新能力变化不大;不同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不同特点,一刀切的提升政策会破坏技术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机制;均衡发展依然是众多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切入点.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组合评价中图分类号:F 061.5 文献标识码:A The Combination Evaluation of 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Example of 12Sub-Provincial Cities in China Liu Bingquan ,Lv Gaoyang (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80,Shandong China ) Abstract :We construct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and evaluate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sub-provincial cities in china during 2007-2012by using Consistency Combination Evalu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sub-provincial cities had little changes relatively in the past five years.The sub-provincial cities ha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us the similar policies would destroy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cause resources inefficient.Balanced development i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approach to advanc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most of the sub-provincial cities. Key words :reg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combination evaluation 伴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经济的竞争正日趋激烈.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对其进行客观合理地评价,将有助于区域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以及区域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目前,已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评价指标的筛选成为众多学者首先关注的焦点,Buesa 等通过知识生产函数法,并结合因子分析和回归模型对欧洲区域创新发展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反映区域创新系统5个重要方面的假设变量[1];邵云

2019年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2019年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 申报表 (模版) 申报专题:产业技术平台创新专题 申报方向: 项目名称: 申请主体(单位): (加盖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职务:电话: 项目负责人:职务: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电话: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本申报表是申报单位申报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产业技术平台创新专题)的重要依据,各栏目务必认真填写。填写时各栏目不得空缺,无此内容时填“无”,无此数据时填“0”。文字叙述应简明扼要,数据应真实、准确,可靠。 二、申报专题选择参见当年正式发布的申报通知专题类型填写。 三、“知识产权情况”指与本项目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等)情况。 四、申报材料必须附上规定的有关附件资料(详见申报要求)。 五、申报材料报送要求:书面材料一式两份(含附件),申报单位必须确保书面材料和网上系统填报内容一致。 六、装订要求:纸质申报材料必须使用A4纸双面印刷,装订平整。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凸出棱边的装订方式。于左侧装订成册,各档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采用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资料排序应按前申报表、后附件资料(应附清单)装订成册。 七、申报单位根据具体需要,可另提出补充说明文件。 八、申报材料经评审通过后,即作为项目合同书的附件。 九、为加强专项资金项目审核、进一步了解申报单位的信用状况,将对企业法人代表或项目负责人个人信用信息开展查询。

一、企业基本信息表

二、单位扩展信息表 1.主要股东(前三)上年度财务状况表 2.企业技术开发人员情况表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建立研究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建立研究 技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主体作用,如何对他们进行激励正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对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手段缺乏针对性,绩效期望值过高,激励方式不当,影响了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科研创新效率。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形成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相对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从而激发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标签:技术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人才 0 引言 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并要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自主创新成为我国企业的战略立足点与发展导向。自主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人,企业要创发展,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人才的能动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有效的激励,使人力资本的价值不断提升。因此,在我国大力培养技术创新性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当代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 技术创新人才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稀缺的人力资本之一,技术创新人才的管理与激励不能使用与企业中其他员工同样方法。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参与,包括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营销人员和具有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管理才能的管理者。他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表现出各种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自身价值在组织中得到充分体现,他们都应该被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所以,技术创新人才是指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能以其创新性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一个企业若能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活跃的姿态参与到各项科研活动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主体作用,他们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1 创新意识强技术创新型人才大都经历长期、大量的知识学习与积累,从事专用性程度高的工作,逐渐成长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他们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技术型创新人才的创新成果通过企业这个媒介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为企业获得一定时期内的“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的刺激,加上技术创新型人才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创新释放能力,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1.2 自主性较强技术创新型人才由于其工作特点和所受教育等的影响,具有

创新引领发展-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报告

创新引领发展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报告 发布时间:2010-03-02 10:49:47 上海开发区协会【大中小】 作者:苏州日报燕冰宗文雯 【转型进行时】 15年,5家工厂、1个研发中心、1个全球分拨配送中心,三星集团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投资发展轨迹悄悄地划出了与园区转型升级相吻合的微笑曲线。1995年,韩国三星投资1.5亿元在园区设立的第一家企业三星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破土动工。接踵而来的是三星家电、显示器、笔记本的制造基地,园区成为三星集团海外最大的制造车间,2005年苏州工厂成为三星笔记本电脑全球唯一生产基地。尽管到2003年三星半导体园区工厂生产的产品技术与母公司实现了同步,尽管生产的是具有先进技术的电子产品,然而,园区仅仅是把车间操作工的角色扮演到了极致。转机,出现在了2006年。三星集团将研发中心也转移至苏州,进一步降低成本,达到零库存的生产管理运作。园区三星的研发力量占到三星总部研发机构的10%。 2008年,三星半导体全球分拨配送中心来了。作为物流分配调送的心脏,这个机构原先仅设立在韩国本土和香港。 制造业投资项目的成功和发展需求,使研发机构和物流中心的进驻成了十分必要的步骤。2009年10月,三星电脑在园区的新研发大楼启用,三星集团越发加快了研发本地化的步伐。苏州研发中心内的研发人员也将从原先的200名增至300名,而且研发规模将与韩国总部平分秋色。未来的趋势是,三星在园区的研发中心规模将超过韩国总部。从简单制造,逐渐开始生产高端产品、研发高端产品,集生产、研发、服务、物流配送为一体,昔日的车间操作工要摇身变作“全能运动员”。 【下一站展望】 向产业链、价值链两端延伸,是园区给现有制造业转型升级定下的明确目标。 经过多年招商引资,园区已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化学制品及医药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制造、金属及非金属制品制造等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生产体系。其中电子信息制造和机械制造两大产业更以高度产业集聚规模,成为引领园区工业经济发展龙头,成为园区主导产业。根据《苏州工业园区3+5产业发展报告》,园区主导产业升级转型将突破和改善两头在外的车间式生产经营模式,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和规模能级,引导和推动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延伸。产品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内外销相对均衡,还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称得上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在世界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和系统,只有依托基础科学,瞄准技术轨道,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和自主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

新人才大量涌现。 企业界对国家明确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国家以后将重视发挥企业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及有关规划,对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创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和产业升级结合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装备产业发展等政策都非常支持,寄予厚望。需要切实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按产业化原则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如何提升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资源的效率。其中涉及政策体系、政策重点及政策执行机制等方面。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认识不足、地位不明确。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国家强盛之本,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在的动力,因而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少,没有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一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一、总体说明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条件、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环境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 (一)基础条件 城市基础条件状况是城市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创新产生的必备条件。从全球来看,公认的创新型城市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较大人口规模。城市基础条件指标包括人均GDP、每万人拥有的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数和城市环境三个二级指标。 (二)创新投入 创新资源的投入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创新投入主要包括创新人员的投入和创新资金的投入。创新投入指标由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和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等四个具体指标构成。 (三)创新绩效 创新绩效用来反映创新的成果。创新绩效指标由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万元GDP综合能耗、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占GDP 的比重和每万名R&D人员国际科技论文数五个二级指标构成。 (四)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包括创新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为创新活动提供文化上的支撑。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保障企业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的重要条件。创新环境指标由创新政策制定和落实、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基地、科学技术普及、科技管理机构建立和健全,以及组织实施及考核评价实施情况等六个方面构成。 二、指标体系框架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3.城市环境(%) 创新投入1.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2.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3.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4.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人) 创新绩效1.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件) 2.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3.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4.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占GDP的比重(%) 5.每万名R&D人员国际科技论文数(篇) 创新环境1.创新政策制定和落实 2.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3.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基地 4.科学技术普及 5.科技管理机构建立和健全 6.组织实施及考核评价实施 三、数据来源 创新型城市评价数据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从公开渠道获得的数据,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试点城市(区)的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二是各试点城市(区)上报的数据;三是从其它渠道获得的相关统计数据。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 技术创新是培育与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促进与引导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然而技术创新,并不单单就是研究开发出那些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高科技产品才是技术创新。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产品的市场情况等因素,以观念创新促进管理制度创新,带动技术产品不断创新,走持续发展、持续改进的路, 才能永葆企业有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嘉善豪能新材料公司的技术创新为例,来说明技术的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关键词: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

目录 论文摘要 (1) 引言 (1) 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 (1) (一) 核心竞争力与创新的含义 (1) (三) 创新是形成竞争力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 (2) (四) 影响能力创新的因素 (2) 1.R&D投入水平 (2) 2.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2) 3.国家创新政策 (3) 二、企业技术创新有的缺陷 (3) (一) 国际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3) (二)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3) 1.技术对外依赖度大科技进步贡献率低 (3) 2.科技与经济相脱节,高新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 3.软环境的建设不够 (4) 4.自主企业、品牌渐多,但仍显不足 (5) 5.评审门槛过高 (5) 6.法制、政策不够完善 (6) (三)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 (6) 1.技术创新战略的比较 (6) 2.两种典型技术创新模式 (6) 3.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 (7)

三、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途径 (7) (一)如何强化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7) (二)非核心技术创新 (8) 1.引进核心技术,与核心技术持有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8) 2.非核心技术创新与企业基本竞争战略的结合 (8) 3.非核心技术创新→非技术创新 (9) (三)诱发危机意识,鼓励创新思维 (9) 四、结论 (10) 五、参考文献 (11)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方案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的工作方案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总体战略,围绕“实施五区九园六纵四横,建设美丽麻涌”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力量,全力加速科技培育步伐,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打造出要素齐备、机制完善、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布局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以科技及产业发展规律为指引,创新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撬动和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提升的投入水平,强力推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以实施“科技麻涌”工程为着力点,加大镇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每年20xx0万元、三年6000万元”的产业升级扶持资金,以推进创新驱动“强基工程”、产业提升“振兴工程”、校企结合“活企工程”、创新平台“智富工程”和知识产权“倍增工程”五项工程为依托,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质

量和效益上来,逐步建设完善“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高端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体系。 (二)工作目标。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确立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科技促进内生增长和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增强,创新体系功能有效优化,创新资源有效集聚,科技产业金融有效融合;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影响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建成以一批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结构合理的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将我镇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20xx—20xx年,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结构合理的特色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创新需求结构与创新产出结构相一致的产业体系,创建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现总量规模、质量效益的双跨越。20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9.2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4.8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54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以上。 2、建成功能定位明晰的研发机构体系。镇内拥有科研机构的企业比重大幅提升,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作者:————————————————————————————————日期:

浅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技术产业,也就不能使传统产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企业都把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企业创新的资本投入及知本投入,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结合设计院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一.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快,出现知识爆炸现象。知识的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知识失效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如果企业不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创新,最终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更难获得快速发展。所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强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 从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看,现代管理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手段,科技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问题。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以往所未有过的新特点,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科技已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与自然、与社会的结合更紧密,影响更深远。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优化升级。哪个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强,其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强、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足。无数事实说明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是由以前的全民事业单位、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转制而来,在从以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危机意识,很多企业已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十分完善,企业在观念和认识上滞后,企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

第三章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本章重点:了解并掌握技术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新产品与产品寿命周期的概念;工业产权保护等内容。 第一节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创新理论 一、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 技术创新是指从技术的新构想开始,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品化的全过程。也就是指科技成果变为商品,并在市场上销售,实现其经济价值。 创新的表现形式:●生产新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的市场;●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采取新的组织方法。 发明创造的商业化、产业化过程就是技术革新。 1 ●重大创新——指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根本性创新; ●渐进性创新——指对现有技术进行局部性改进的创新。

2、按创新的对象划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产品创新——指对产品的原理、结构、用途、性能、原材料等方面进行创新; ●工艺创新(过程创新)——指在生产(服务)过程技术变革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创新。 3、按创新活动方式划分——独创创新和模仿创新 ●独创创新——是指企业通过研发过程,将以自创为主的科研成果用于创造 经济价值的创新活动。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学习市场上其他企业的创新成果,为市场提供适销 对路、创造收益的过程和活动。 三、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教育等职能过程,使人、财、物、技术等各类资源更加有效地配置运转,实现技术创新的过程。 (一)对影响技术创新的各种因素进行管理 资金、队伍、决策、组织、机制等。 (二)对技术创新进行战略管理 企业的技术创新要充分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同时还要确立企业所采

工业设计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工业设计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0-03-2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作者:管明 工业设计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活动,兼顾开发者、生产者、使用者和社会的利益,将知识、技术、信息和创意转化成为产品和服务,对产品的功能、体验、价值等进行优化。它是工业经济的价值内核,引导企业加大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流程、外观、原型的整合优化,推动设计与制造的融合,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当前工业设计已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不可忽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支撑,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 江苏工业设计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以来,江苏工业设计进入快速发展期。政府职能部门、制造企业、设计园区、专业设计机构、高校、行业协会六位一体,推动全省工业设计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强化政策引导,先后出台了推动全省工业设计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十三五”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等;省内制造企业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成立企业设计中心,用设计引领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好孩子、徐工、莱克电器、德溯等企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全省工业设计力量呈现集聚态势,一批设计园区应运而生,如南京国创园、盐城东方一号,吸引了一大批国内著名设计机构入驻,如北京洛可可、深圳浪尖;设计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众多高校设有独立的设计学院;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举办比赛、组织设计师走进企业等活动,搭建起设计与制造的服务平台。 如今,全省工业设计产业规模显著增加、需求持续增长、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但仍需看到,还存在着体系不完善、企业应用意识不足、市场机制不健全、政策环境须进一步改善等问题。与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相比,制造企业的重视程度、专业设计机构的设计服务能力、设计园区的集聚能力以及全社会对设计的认可度,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设立和运作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210号)和《财政部关于财政资金注资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财建〔2015〕1062号),以及本市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政府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的指导意见》(沪财企〔2016〕118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由市政府批准设立,旨在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促进作用,推动实现本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重大发展,促进本市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第三条基金以契约制组织形式设立。 第二章基金组织架构和职责 第四条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决策和协调,主要职责有:审定基金重要管理制度,确定投资决策委员会的组成,审定基金主要投向,审议基金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报告,决策和协调基金资金募集、收益处置、续期、清算等重大事项。 基金管理委员会由分管产业的市政府副秘书长任主任,市经济信息化委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国资委等部门分管领导任委员。 基金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组成。办公室设在市经济信息化委。 第五条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投资项目相关决策,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基金管理机构代表以及相关专家组成。其具体职责包括:审查基金管理机构对拟投资项目的投资建议、第三方专家对拟投资项目的评审意见和建议,对拟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并确定投资方案;决定投资项目权益变现及基金从被投资项目退出的具体方案;管委会授权处理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基金的投资、投后管理、投资退出等投资运作管理,并定期向基金管理委员会报告投资运作情况。 基金管理机构由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投公司”)担任。信投公司应当组建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基金的日常运作。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全文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 全文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全文 目录 一、发展现状3 (一)基础条件3 (二)提升空间4 二、方案取向5 (一)战略定位5 (二)实施目标6 三、重点任务8 (一)增强创新能力8 (二)打造工业新优势10 (三)壮大现代服务业16 (四)促进农业现代化18 (五)优化产业布局21 四、保障支撑23 (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发展合力23 (二)推动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24

(三)完善市场环境,营造创新氛围25 (四)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多元投入25 (五)优化人才环境,加强智力建设26 五、组织实施26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走廊,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 (一)基础条件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市,地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经济总量超过全国40%,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广,是全球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在我国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产业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工业走廊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稻、油菜籽、淡水产品等重点农产品产量占比超过50%。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纺

织服装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汽车、电子商务、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已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金融保险、航运、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服务业特色优势突出。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创新驱动的重要策源地,对外开放程度高,创新资源丰富,集中了全国1/3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全国一半左右的两院院士和科技人员,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超过500家,涌现了高性能计算机、量子保密通信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研发投入成效显著,研发经费支出、有效发明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比重分别为43.9%、44.3%、50%,形成了一批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显著的城市群。 (二)提升空间 长江经济带具备良好发展基础,区域互动合作前景广阔,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低端产业比重过高等问题较为突出。根据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生态环境容量和主体功能定位,引导沿江各省市坚持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加快提升区域布局、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围绕战略规划布局,发挥上中下游比较优势,推动资源要素合理利用、产业布局更趋完善。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实现产业服务化、高端化、智能化、知识化、低碳化发展。围绕优势

从专利申请看城市的技术创新与新技术发展――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

从专利申请看城市的技术创新与新技术发展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 摘要:通过对1998—2007年苏州市专利申请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苏州市近年来专利申请总量及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均迅速提高,专利构成得到了优化;对苏州市专利申请的IPC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苏州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势区为电技术、生活需要、作业、运输等方面,而化工、纺织、建筑、机械、物理等是其弱势区。根据专利申请的总体情况,从宏观上分析了苏州市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专利申请;技术创新;IPC分布;苏州 0引言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现技术创新为目的,同时也是技术创新最主要的激励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专利是国家或地区科技资产的核心和最富经济价值的部分,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市场的发达程度,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竞争实力,对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 作为专利评价的两项指标,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都可以用来反映技术创新能力,但国外经济学界常采用专利申请量来衡量科技创新,那是因为专利授权量受到政府专利机构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使专利授权量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增大而容易出现异常变动[1]。因此,本文选择专利申请量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申请地址为苏州(包括张家港、常熟、昆山、吴江、太仓等县市)进行检索,分析苏州市近年来技术创新与新技术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创新体系建设。

1.苏州市专利申请总体情况统计与分析苏州市 1998—2007年的专利申请总体情况[2]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998—2007年苏州市专利申请增长迅猛,从1998年的1 096件上升到2007年的33 752件,申请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专利申请总量(件)1 096 1 884 1 653 2 167 2 755 3 384 4 117 5 429 12 874 33 752年增长率(%)34.8 71.9-12.3 31.1 27.1 22.8 21.7 31.9 137.1 162.2发明专利年申请量(件)73 151 181 144 250 302 612 883 2 002 4 666比例(%)6.7 8.0 10.9 6.6 9.1 8.9 14.9 16.3 15.6 13.8年增长率(%)28.1 106.8 19.9-20.4 73.6 20.8 102.6 44.3 126.7 133.1实用新型专利年申请量(件)544 923 774 1056 1 397 1 480 1 676 1 988 2 841 4 106比例(%)49.6 49.0 46.8 48.7 50.7 43.7 40.7 36.6 22.1 12.2年增长率(%)52.0 69.7-16.1 36.4 32.2 5.9 13.2 18.6 42.9 44.5外观设计专利年申请量(件)479 810 698 967 1 108 1 602 1 829 2 558 8 031 24 980比例(%)43.7 43.0 42.2 44.6 40.2 47.3 44.4 47.1 62.4 74.0年增长率(%)20.4 69.1-13.8 38.5 14.6 44.6 14.2 39.9 214.0 211.0表1苏州市1998—2007年专利申请情况统计量增长了30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了64倍。由此可见,苏州市近十年来的专利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3种专利的构成来看,1998—2003年中发明专利的比例在10%左右,2004年后发明专利所占比例明显增长,平均达到15%左右,可见专利的整体水平与技术含量在 不断提升;实用新型专利所占的比例从1998年的49.6%下降至2007年的12.2%,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而外观设计专利所占的比例则从1996年的43.7%上升至2005年的74%,增长迅猛。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