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南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8
成都“边城水恋”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成温邛公路南侧,距成都市区行车距离15分钟,紧邻温江县城。
项目占地66000平方米,三面环水,40米宽的江安河环绕地块西面和南面缓缓流过。
具有较好的先天景观资源。
楼盘开发思路定位为“水岸度假休闲住宅”。
二、设计总体思路结合项目的先天资源条件及楼盘的开发思路,本项目园林设计主题为:“川蜀桃花源、迷情浅水湾” 结合楼盘的“水岸休闲度假住宅”理念,秉承“自然的、生态的、健康的、休闲的”思路,将小区六万多平方米的园林面积设计成为丰富多彩的亲水休闲水景园林。
在此基础上挖掘“富有湘西地域风情与民族民俗风味的”元素,营造出“世外桃源”的意境。
园林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注重景观的均好性,作为以水景为主要特色的园林,重点是扩大水系的延伸范围,达到每一个组团、每一个景点都有水景,每个住户下楼即有水可看、有水可玩。
2、控制水面面积,缩小湖面及大型水景的体量,景观以小巧、别致为主要特色。
3、注重水景的多样化,使不同风格的水景遍布整个小区,以营造小区丰富的水景园林特色。
4、增强水景的可参与性,使住户可以直接亲水,而不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同时注重亲水的安全性。
5、加强景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以道路和主要水系为主线,形成明显的景观序列,贯穿整个小区。
其中的每个景点相互呼应、相互衬托,同时又各具特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整个小区的景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6、以水景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声音、色彩、质感等景观要素,营造丰富多彩的小区景观特色。
7、力求景观在统一、和谐的基础上有丰富的对比与变化,营造小区景观的可识别性。
三、设计总体布局本方案在一条主要水系的基础上展开,以组团为单位,设计不同风格的水景园林,以主要水系和道路为主线,景观贯穿其中。
具体布局如下:小区内以一条主要水系贯穿,这条主要水系在小区中曲折、蜿蜒、穿流而过,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系列。
水系在小区中有时小、有时大;有时宽、有时窄;有时放、有时收;有时是宽阔大器的湖面、有时是曲折蜿蜒的小溪。
狭长滨水景观设计方案狭长滨水景观设计方案设计背景:该区域位于城市市中心,是一片狭长的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目标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强城市的文化气息。
设计理念:本设计方案以生态与人文为核心理念,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同时注重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
通过利用现有的滨水环境,打造一个舒适宜人的休闲场所。
设计要点:1. 绿化景观:在公园内种植各类乔木和灌木,为人们提供阴凉的休息区,同时增加公园的氧气含量,改善空气质量。
2. 水上活动:在一侧设立水上运动区,提供划船、钓鱼等水上运动的场所,满足居民对水上活动的需求,同时也增加公园的娱乐功能。
3. 自行车道:在公园中设计自行车道,方便居民骑行,同时减少汽车在公园内的通行,提供一个环保的交通方式。
4. 休闲空间:在公园内设置休闲座椅和太阳伞,为人们提供休息和遮阳的场所,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悠闲舒适的氛围。
5. 艺术雕塑:在公园内设置一些艺术雕塑,为公园增添一份艺术氛围,提升公园的文化内涵。
6. 种植花卉:在公园内种植各类花卉,打造一个花卉丛林,增加公园的景观价值,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一个拍照的好地方。
设计步骤:1. 进行现场调研,了解滨水公园的地理环境和居民的需求。
2. 根据调研结果,确定景观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3. 进行概念设计,包括草图、手绘和立体模型等,展示设计方案。
4. 进行工程设计,包括施工图纸、材料采购和工程进度安排等,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5. 完成景观施工,包括绿化、道路和设备等。
6. 进行景观维护,包括绿化养护、设备维修和人员管理等。
设计效果:通过该设计方案,滨水公园将变成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场所。
居民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与自然亲密接触。
公园的绿化景观将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氧气含量,提高生活质量。
水上活动区和自行车道将满足居民的娱乐需求,让他们享受运动的乐趣。
休闲空间和艺术雕塑将为公园增添一份文化氛围,提升公园的品位。
种植花卉将为公园增添一份色彩,成为人们拍照的好地方。
古城滨水新景观——邛崃南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说明文化与商业的有机交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古城文化的底蕴风貌1、项目概况邛崃南河滨水景观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距成都65公里,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幅员1384平方公里。
南河河滨路两岸景观绿化带规划区位于邛崃市南城区南河,西起邛名高速,东至洄谰塔,全长约6公里,规划控制区面积2300余亩。
生态环境良好,交通方便快捷,文化底蕴深厚,区域战略地位突出。
以“树影、楼影、塔影、岛影、”为总体设计理念,规划形成“历史人文、古窑遗韵、运动健康、生态湿地、”四大设计主题,将生态、文化等有机的景观要素穿插在城市肌理中,创造出邛崃地区独一无二的大尺度滨水城市空间。
1.1 区域位置邛崃市区(临邛镇)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西依邛崃山麓,与大同乡、水口镇连界;东瞰川西平原,与前进镇、宝林镇相接;南与卧龙镇、孔明乡毗邻;北与桑园镇、茶园乡接壤。
东、北部原野平坦,西、南部山丘连绵。
1.2 设计范围南河河滨路两岸景观绿化带规划控制区面积2300余亩。
规划用地内现有人工水渠、湿地、树木、草坪、耕地以及农房和道路,自然环境良好。
滨河绿地用地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势,西部最高点高程504m,东部最低点高程494m,高差10m,南河以北为淤积岸,岸平水缓,有大量天然形成的滩涂地,南河以南为河流冲击岸,岸陡水急,河岸两侧植被状况一般,树种以杨树、枫杨等为主,老南桥西侧有一天然岛屿。
此外沿南河分布着邛窑遗址、老南桥、和洄谰塔等文物古迹,都具有较高的游览和观赏性。
2、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2.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5、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2)6、《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2.2 设计原则(1) 滨水空间的重点处理原则突出城市中心区滨水特色,创造不同景观特色空间,以人性化尺度和城市尺度体现空间美感。
邛崃策划方案1. 简介邛崃,位于中国四川省四川盆地西部,是一个山区县城。
邛崃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
为了促进邛崃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将提出一个策划方案,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邛崃游玩。
2. 目标•提升邛崃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游客数量和旅游消费额;•丰富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策略3.1. 加强宣传推广•制作宣传片:拍摄一支精美的宣传片,突出邛崃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元素,并通过各大视频平台进行推广。
•打造品牌形象:设计专属的邛崃旅游标志和口号,统一宣传材料的风格,提高邛崃的知名度。
•建立合作关系:与旅游媒体、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扩大邛崃的曝光度。
3.2.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深度游体验:推出一系列深度游产品,例如邛崃古镇文化之旅、乡村农家体验之旅等,满足游客对于独特体验的需求。
•自然景观探索:开发邛崃周边的自然景观,如著名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天台山等,组织徒步、露营等户外活动,吸引喜爱自然的游客。
•文化体验项目:结合邛崃的历史和文化,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表演等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加深对邛崃的了解和感受。
3.3. 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提供优质服务: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完善交通网络:改善邛崃的交通状况,增设公共交通线路,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方便游客的出行。
•宿留设施改善:增加符合不同消费水平的住宿选择,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满足游客的需求。
4. 实施计划4.1. 第一年•制作宣传片,并通过各大视频平台进行推广;•设计邛崃旅游标志和口号;•建立旅游媒体、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的合作关系;•开发邛崃古镇文化之旅等深度游产品。
4.2. 第二年•继续推广宣传片,突出邛崃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元素;•开发自然景观探索的旅游产品,如徒步、露营等户外活动;•推出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表演等文化体验项目。
4.3. 第三年•持续加强宣传推广,提高邛崃的知名度;•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交通网络和宿留设施;•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提升服务质量。
关于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发布时间:2021-08-31T17:20:54.42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2期作者:黄欣[导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黄欣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1130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景观规划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城市滨水空间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旅游等方面都有其现实意义。
因此,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本文对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法,希望能改善城市滨水区的景观。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引言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至关重要,滨水公共开放空间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能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因此吸引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
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城市滨水空间具有边缘性和开放性,不仅加强了城市的可识别度,同时展现城市特色的景观风貌。
一个城市的滨水区往往代表着一种文化的积淀,如何通过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最大程度展示城市风貌,利用滨水区打造适合人居住生活的空间,成为现阶段城市滨水空间正在研究的一大问题。
1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1.1整体性原则滨水区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实际的规划设计必须以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为基础,使滨水景观和城市景观协调一致,同时凸显滨水特色,优化城市整体风格。
此外,滨水景观规划不是独立进行的,需要与城市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等进行有机协调,使其各自的功能得到互相支持,最终使整个城市的空间、景观、风格等各个方面保持和谐。
1.2生态优先原则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在布局和规划滨水景观时,要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并确立保护性发展观念,重视保护滨水区内的原始生态景观。
邛崃城南公园规划方案1. 引言邛崃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被誉为“天府之国”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邛崃城南公园规划方案,旨在提供一个舒适、美丽和多功能的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2. 规划目标邛崃城南公园的规划目标如下:1.创造一个人们可以放松身心的环境,提供绿色、开放的公共空间。
2.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供文化活动和艺术展示的场地。
3.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交交流,增进邛崃市民的幸福感。
4.保护自然环境,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设计理念3.1 自然与城市的融合邛崃城南公园的设计将注重自然与城市的融合,通过合理的绿化、景观设计和人工湖泊的设置,打造一个与周边城市环境相协调的自然公园。
3.2 多功能的公共空间公园将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花园、儿童游乐区、健身区、文化展示区等。
这些区域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和文化活动。
3.3 文化与艺术的推广邛崃城南公园将设立文化展示区,展示邛崃的历史文化和当地艺术作品。
此外,公园还将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和艺术展示,为市民提供参与和欣赏的机会。
3.4 生态环境保护公园将积极保护自然环境,推广节能和环保的理念。
通过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灌溉系统和植物种植,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4. 主要规划内容4.1 公园布局邛崃城南公园将占地100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区域:•入口广场:设立入口广场,作为公园的门面,为市民提供信息和服务。
•花园:设置花坛和草地,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增加公园的景观效果。
•儿童游乐区: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如滑梯、秋千、蹦床等,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儿童乐园。
•健身区:设立户外健身器材,如跑步机、仰卧板等,为市民提供锻炼身体的场所。
•文化展示区:设立文化展示馆,展示邛崃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作品。
•景观湖泊:设置人工湖泊,提供游船和钓鱼等娱乐项目,增加公园的景观和乐趣。
邛崃水产业发展规划一、自然地理和水源水质邛崃, 古称临邛, 为西蜀之工商名城, 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美誉。
市境内气候温和, 多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降雨量1110.75毫米, 全年无霜期283天, 日照时数1117.9小时, 冬无严寒, 夏无酷热, 水源水质良好, 具有渔业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
市境内有岷江一级支流南河, 纵贯全境, 并接纳出阝江河、斜江河、蒲江河三条支流; 西部山区, 有青衣江上源玉溪河,河流全长220.5公里, 是鱼类天然繁殖和人工增殖的重要水源。
全市有大小渠堰共有54条, 遍布市境。
境内水源充分、水质良好, 除五月春灌时若遇夏旱, 有短时紧缺外, 可常年引水, 满足水产养殖需要。
水质中含有丰富的容氧、微生物、无机盐和有机盐类等, 渔业历史悠久, 技术水平较高。
适宜养殖品种有: 草鱼、鲤鱼、鲢鱼、鳙鱼、大口鲶、加州鲈、武昌鱼、罗非鱼、胭脂鱼、黄桑鱼、叉尾回、甲鱼、鲟鱼、雅鱼、三文鱼、黄鳝、泥鳅等品种。
二、水产养殖业基本情况我市是成都市渔业大县( 市) 之一。
全市养殖总面积9835亩, 其中池塘养殖面积8065亩, 水库养殖面积1740亩, 其它养殖30亩, 全市养殖总户数687户, 其中10亩以下513户, 10亩-50亩的159户, 50亩以上15户, 其中100亩以上规模成片的养殖基地约15个, 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桑元镇、卧龙镇、临邛镇、羊安镇、冉义镇、回龙镇、固驿镇、宝林镇、水口镇等镇乡, 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0210吨, 全年渔业总产值13523万元, 其中养殖产值12857万元, 淡水捕捞产值416万元, 生产苗种250万元。
当前主要养殖品种有四大家鱼、大口鲶、叉尾回、甲鱼、三文鱼、雅鱼、鲟鱼、鲈鱼、黄鳝、丁桂等品种, 现已建成高何( 天台后山) 冷水鱼观光基地, 水口泥鳅标准化生产出口示范基地, 油榨无公害农产品科技产业园, 竹溪湖休闲观光旅游基地, 四川诚信养殖基地, 君平万担坝鲟鱼种苗繁育基地, 夹关雄营村冷水鱼养殖基地。
古城滨水新景观——邛崃南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说明文化与商业的有机交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古城文化的底蕴风貌1、项目概况邛崃南河滨水景观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距成都65公里,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幅员1384平方公里。
南河河滨路两岸景观绿化带规划区位于邛崃市南城区南河,西起邛名高速,东至洄谰塔,全长约6公里,规划控制区面积2300余亩。
生态环境良好,交通方便快捷,文化底蕴深厚,区域战略地位突出。
以“树影、楼影、塔影、岛影、”为总体设计理念,规划形成“历史人文、古窑遗韵、运动健康、生态湿地、”四大设计主题,将生态、文化等有机的景观要素穿插在城市肌理中,创造出邛崃地区独一无二的大尺度滨水城市空间。
1.1 区域位置邛崃市区(临邛镇)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西依邛崃山麓,与大同乡、水口镇连界;东瞰川西平原,与前进镇、宝林镇相接;南与卧龙镇、孔明乡毗邻;北与桑园镇、茶园乡接壤。
东、北部原野平坦,西、南部山丘连绵。
1.2 设计范围南河河滨路两岸景观绿化带规划控制区面积2300余亩。
规划用地内现有人工水渠、湿地、树木、草坪、耕地以及农房和道路,自然环境良好。
滨河绿地用地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势,西部最高点高程504m,东部最低点高程494m,高差10m,南河以北为淤积岸,岸平水缓,有大量天然形成的滩涂地,南河以南为河流冲击岸,岸陡水急,河岸两侧植被状况一般,树种以杨树、枫杨等为主,老南桥西侧有一天然岛屿。
此外沿南河分布着邛窑遗址、老南桥、和洄谰塔等文物古迹,都具有较高的游览和观赏性。
2、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2.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5、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2)6、《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2.2 设计原则(1) 滨水空间的重点处理原则突出城市中心区滨水特色,创造不同景观特色空间,以人性化尺度和城市尺度体现空间美感。
规划与城市肌理相一致的市民广场空间。
为周边居民、残疾人提供开展各项活动的空间并成为维护生态的示范场所。
(2) 历史文脉的尊重和传承邛崃深厚的历史文化,名扬天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题材。
设计以浪漫的形式造景,以文化的故事点题,使公共空间成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
(3) 景观与防洪要求的统一南河防洪按照5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因此,设计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同时景观与工程满足美观与安全要求。
(4) 景观空间与土地利用的平衡用地的平衡也包括经济的平衡,因此设计必须考虑项目可操作性,即除了满足社会效益,还要满足经济效益。
(5) 和谐统一的场地特征不同地块有不同的场地特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同时场地之间也应强调和谐统一。
作为功能转换空间,注重于交通的衔接,疏导商业人群,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使之成为避难行动和城市防灾基地。
(6) 分期实施的原则设计实施要按照城市发展需求逐步实施,确保分期实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设计构思一个主题广场、一条景观水系、一个遗址公园、两条景观轴线、两个生态湿地公园3.1“一河两岸”流淌了千年的南河,穿越古老的邛崃,也穿越未来邛崃的城市中心。
南河两岸即将形成古城的又一发展新区。
南河两岸千百年来留下的古塔、古桥、古窑、古亭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目俗,犹如《清明上河图)的长幅画卷展示在人们面前。
如何继承古老临邛文化,发挥其文化优势,适应现代人需要,正是设计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3.2“四种时空形态”根据城市未来发展要求,地块自西向东形成运动健康、历史人文、古窑遗韵和生态湿地4种不同量观意向,规划按照其形态不同,形成“树影、楼影、塔影、岛影、”4种时空形态。
树影:南河两岸生态公园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形态,以“树”为题材的滨江驳岸,将“影’融入设计中。
其规划构思以凤求凰的经典故事和邛崃历史人文展示为题材,同时能够对外形成开放空间。
楼影:运河两岸城市商务、居住建筑群,在运河边形成轮廓清晰、富于变化的天际线,隔运河水面遥相呼应,同时也是城市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规划更加强调建筑景观及滨江的整体性与开放性。
塔影:“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临邛。
”回澜塔自古至今作为邛崃的标志,是成都市境内最高的古塔,亦是中国现存最高的风水古塔。
在本次规划中以塔为核心,通过“点、线、面”设计手法,形成生态湿地景观区,南河两岸野趣横生,芦苇摇曳。
景观视廊的开辟使两块空间得到更好的联系。
岛影:以南河下游原有地形为主体,形成湿地岛屿,使原有陆地呈现岛状结构。
打造原生态的湿地景观,成为南河下游的一道亮丽风景。
3.3“四大主题开放空间”此次设计主要分为四大功能分区:生态休闲观光区、城市文化展示区、邛窑遗址区、生态湿地体验区。
3.31 生态休闲观光区该段为黄坝大桥上游南河南岸。
此区域位于两河交汇处,水面开阔,是很好的观景休闲区。
该段起于邛名高速大桥止于黄坝大桥。
设计中所提到的“树影”是指南河上游未经破坏的植物群落形成的郁郁葱葱的生态景象,并结合现有的大量高大树木共同打造出一片古意昂然的绿色屏障,形成南河生态绿廊。
主要景点:南河夕照、雪映西岭南河夕照:黄坝大桥上游,是河面最宽处,此处观景绝美画面莫过于夕阳西下,半江瑟瑟半江红。
3.32 城市文化展示区设计定位挖掘邛崃当地的历史人文,将古窑、茶叶、冶铁、酿酒等邛崃文化的典型元素融入到设计中,突出“树影”景观特色,以自然生态为设计根本,使之成为市民、游客感受文化、享受自然的场所,并成为邛崃文化旅游线的又一条城市经典路线。
城市滨河景观大道:地块处于南河北岸的黄河坝大桥至老南桥河段,中间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经典爱情为设计元素,打造邛崃同心广场。
“同心广场”采用均衡式规划布局,由一条市政道路延伸的景观中轴线控制不规则的长条形用地,庄重亦不失灵动。
主轴线上设置广场主景观——喷泉、文化浮雕墙、诗歌大道、爱情主题雕塑、铺装广场及景观灯、环形树阵,形成收放有序的大景观主轴线。
中心广场采用环行构图,形成对中心广场的向心凝聚力。
其中文化浮雕墙和喷泉虚实对比,构成广场主入口的玄关,形成中轴序列的缘起,为后面的主题雕塑作铺垫,在恢弘奔放的雕塑之后是亲水木栈道环绕的喷泉背景,此处进入中轴景观的尾声。
广场周边以茶文化、酒文化的人文主题进行延续。
同心广场西侧安排了一定的景观节点,穿插了邛崃的人文历史。
广场东侧则慢慢减弱,使硬质驳岸向自然驳岸过度。
从老南桥到回澜塔下游均为自然生态驳岸。
主要景点:秋水长天、清香远溢、酒之源、碧水长河、同心颂歌、冶铁记事、林溪漫道、流光溢彩。
秋水长天: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正所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清香远溢:清香远溢充盈着浓郁的茶文化,有诗云:“酝兴毫峰斟半盏,一分茶酿十分诗”。
都江堰山清水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绝佳的气候条件使茶叶及金桂长势葱茏。
茶依托于水脉余韵,得益于千层碧波的江水,一杯好茶,几屡花香,醇香留口,永久难忘。
因此取名:“清香远溢。
”酒之源:邛崃是“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
西汉年间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邛崃琴音相通,当垆卖酒,演绎了一段千古佳话,陆游题诗“一樽尚有临邛酒,却为无忧得细倾”。
碧水长河:碧水长河,斜阳落霞,邛崃古城在腹心地带营造处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走廊,再现一方“碧水长河、沙鸥一片”的幽美环境。
同心颂歌:同心广场是整个滨河景观长廊的中心,也是邛崃主要街道南街的端点,自然形成了视觉中心。
广场上的雕塑象征邛崃党政同心、军民同心。
因此邛崃南河十八景第一景名曰:同心颂歌(雕塑待定)冶铁记事:古临邛的冶铁历史十分悠远,如今在平乐古镇的老街上,还开着一家百年铁匠铺,老屋子里铁锤叮当,敲打出飞溅的火星,原始的劳作成为了古镇的一道风景。
流光溢彩:在绚烂的夜空下,色彩斑斓的花型主题广场,在邛崃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倾泻而下,如果说爱情是最动听的音符,那么流光溢彩的幻象却叫我们有着更多的心醉。
3.33邛窑遗址区地块处于南河南岸的黄坝大桥至老南桥河段的中间部分,古蜀临邛是一个陶器制作技术相当精湛的地方。
邛窑出产的陶制品是向朝廷进贡的主打。
著名的“邛三彩”陶瓷始于南北朝,盛于唐朝,对稍后长沙窑等古代名窑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此区域规划为邛窑遗址公园,“古窑遗韵”取材于唐代古窑址——邛窑。
春到古镇,桃红柳绿、百草青青;夏日古镇,密雨击水荷香阵阵;古镇之秋,湖水无痕、朗月当空;冬天来临,瑞雪飞舞,雪凝枝头,银装素裹,而窑火更觉热烈、壮观。
可谓“山色湖水古窑地,古今难画亦难诗”。
古窑区是全园的主题重心,它包括了两大主题广场(乡情、古韵)、窑口(喷雾池)、古窑遗址、堆积层遗址、陶艺墙、古窑碑刻处、乡间小路等。
窑口依古窑原型而建,形似锥台,上台为窑口,设有雾化喷泉池。
朦胧的水雾恰似袅娜的窑烟,格外传神。
如果是在夜幕笼罩下再打上红色灯光,更是一幅“炉火正旺、窑烟愈浓”的景象!主题植物区包括湿地景观、竹林区、花境区、水生植物区等。
植物品种重在突出长沙本土特色,例如木芙蓉、木、枫香等。
配置中注重了乡性与生态性和景观性的并举,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做到“步移景异“,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总之,突出把握地方独特的人文气息和自然景观是本设计的宗旨,在表现秀美景致的同时,传诵出浓浓的古窑情结。
“古窑遗韵”,是我们朝夕相处的美好家园的真实缩影。
主要景点:古窑遗韵、邛窑溢彩、古窑新风(古窑遗址公园入口)。
古窑遗韵:“秀美邛崃地、悠悠古窑情。
”古蜀临邛是一个陶器制作技术相当精湛的地方。
邛窑出产的陶制品是向朝廷进贡的主打。
“邛三彩”陶瓷始于南北朝,盛于唐朝,对稍后长沙窑等古代名窑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邛窑溢彩:花色绚烂的生态花梯,如同盛唐时期的“邛三彩。
”可谓“山色湖水古窑地,古今难画亦难诗”。
古窑新风:古窑遗址公园入口,展现邛崃全新风貌。
通过对邛窑遗址的修复保护,建邛窑博物馆,来体现“天俯南来第一州”的古色古香。
回澜塔古韵风华,给十里长堤美景,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3.34 生态湿地体验区:此区域位于新南桥至回澜塔下游,以湿地、卵石滩、草坡、观光果园等景观作为主要元素。
河岸以自然驳岸为主,打造原声自然的生态湿地景观。
河岸线曲折自然,偶尔点缀野生花丛。
使之成为邛崃的湿地公园,南河两岸“火虹邀彩云,野绿缠幽波。
”在休闲中感受植被景观、感受自然中的动物、感受穿越栈道的景观以及感受林中漫步的无限惬意。
生态湿地园保留原有生态水体,并对其原有驳岸进行了软化处理,并引入生态湿地与生态浮岛的特色景观概念。
我们将邛崃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