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生产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7.38 MB
- 文档页数:81
茶饮料关键控制点及其处理的研究
茶饮料是一种口感、口味、外观、气味等独特性能综合指标非常
高的饮品,因此消费者对茶饮料质量的要求也很高。
茶饮料的生产过
程中,关键控制点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茶饮料关键控制点及其处理的研究。
1、茶叶采摘及处理:要采摘自然茶叶,控制茶叶的水分在8%~10%左右,保存时应注意先用适量新鲜水浸泡5~10分钟,然后速成、
卧式干燥,使其最佳水分值达到6~7%,防止茶叶新鲜水分过多。
2、原料清洗和筛选: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将茶叶按照规格进
行清洗、筛选,以确保茶叶质量。
3、提香:采用机械提香方法,合理地通过提取茶叶的精华,以
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4、茶叶烘干:采用自动化烘干机精确控制茶叶的水分,并在循
环烟气中进行烘干,确保茶叶不会因湿润而发臭。
5、工艺流程控制:设置严格的过程控制系统,使用计算机技术,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恒温、恒湿、恒速等指标的准确性。
6、微生物检验:进行人工及机械全面检验,检测茶饮料是否发
生微生物污染,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为了保证茶饮料的质量,上述关键控制点的处理都非常重要,需
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遵循质量管理规范,保障产品质量。
茶饮料加工工艺及常见问题研究【摘要】茶饮料是以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饮料,本文阐述了茶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及配方设计,茶饮料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茶饮料;工艺;问题;研究所谓茶饮料,就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保持原茶类原有风味的饮料,一般分为低糖和无糖型。
进入21世纪以来,被称为“新时代饮料”的茶饮料以年增长30%的速度风靡世界,在美国茶饮料已成为仅次于碳酸饮料和饮用水的第三大饮料。
茶饮料走俏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有几千年的饮茶习惯,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钾磷等多种微量元素。
茶饮料是天然健康的饮料,其特点是天然保健且还能解渴,具有消除疲劳降低血液中胆固醇、血脂的功效,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追求健康保健的消费心理需求。
茶饮料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具有天然、健康、解渴、提神的特性,比水更怡人可口,富含保健成分,具有营养、保健及消暑止渴的功效。
在我国饮料市场茶饮料已成为唯一可与碳酸饮料相抗衡的新型健康饮料。
尽管茶饮料的生产量发展迅速,但在茶饮料生产加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难点,为给茶饮料生产提供科学技术依据,本文将茶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观点:1.茶饮料的生产工艺要点1.1水处理茶饮料用水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最好采用纯净水,因为水中大多金属离子不仅直接影响口感劣变,而且还会导致茶生成浑浊沉淀。
茶饮料生产用水水质要求如下:①pH值中性或略偏酸性;②浊度<1.6度;③电导率<10μs/cm2;④无异味。
1.2化糖优级糖(非硫化糖),可先与一些难溶性的物料,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混合好后溶解过300目筛。
1.3调配①茶粉先用50~100倍处理水(约60℃)完全溶解后加入。
冷溶型茶粉可用常温水充分溶解后加入。
②酸味剂用至少20倍的水溶解后缓慢加入,不断搅拌。
③其它辅料应先溶解再加入,加入后应充分混合均匀。
饮料生产技术课程标准1概述1.1课程性质《饮料生产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习了《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软饮料加工用水的处理、原辅材料的选择、设备的使用,能够掌握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等饮料生产技术,并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该课程的学习对食品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1.2课程设计理念积极与饮料生产企业合作,按照饮料生产企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进行课程设计,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主旨构建课程。
课程教学中体现精、新、实用与针对性强等特点,所选项目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意识及职业素养。
1.3课程设计思路通过对饮料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和充分听取专业顾问委员会的意见,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总体原则,以产品为导向,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五个学习模块,共56学时,3.5学分,教学考核采用平时表现、期中考试、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课程目标2.1总目标本课程从工作岗位需求出发,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养成,以适应将来从事饮料生产、品质管理、产品质量检验一线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
2.2具体目标2.2.1专业能力(1)熟练使用各种饮料生产设备。
(2)会选择和处理饮料生产的原辅料。
(3)碳酸饮料的生产和品质管理。
(4)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和品质管理。
(5)瓶装饮用水的生产和品质管理。
(6)茶饮料的生产和品质管理。
2.2.2方法能力(1)自主学习饮料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
(2)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
(4)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2.2.3社会能力(1)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饮料加工技术研究报告1.饮料加工技术是指将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转化为饮料产品的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料品质、口感、营养和包装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报告将分析当前饮料加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饮料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2. 饮料加工技术现状2.1 原料处理技术原料处理技术是饮料加工的基础,包括原料的清洗、切割、浸泡、磨碎等过程。
目前,饮料原料处理技术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例如,采用先进的清洗设备,可以有效去除原料表面的农药残留和微生物,保证饮料的卫生安全。
2.2 混合与稳定技术混合与稳定技术是保证饮料口感和营养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技术有高压均质化技术、超声波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饮料的均匀度和稳定性,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2.3 灭菌与无菌包装技术饮料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因此灭菌技术在饮料加工中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热力灭菌、辐射灭菌、过滤灭菌等。
同时,无菌包装技术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如预先填充灭菌饮料的瓶装、软包装等。
2.4 饮料风味技术饮料风味技术是指通过调配、发酵、提取等方法,赋予饮料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当前,饮料风味技术正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采用先进的提取设备,可以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出更加丰富和细腻的风味物质。
3. 饮料加工技术发展趋势3.1 绿色环保技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饮料行业正逐步采用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
例如,采用可再生能源、高效节能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等方法,降低饮料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3.2 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是饮料加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系统、传感器、机器人等技术,可以实现饮料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3 营养健康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饮料行业正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饮料产品。
例如,添加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以及采用低糖、低脂、无添加等生产工艺,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料的需求。
茶饮料生产设备2篇茶饮料生产设备(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饮料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茶饮料不仅满足人们口渴,还带来健康和养生的好处。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茶饮料生产设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减少了生产过程的人工干预,提高了效率和品质。
茶饮料生产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自动化调制系统茶饮料生产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各种原材料。
传统的调配方式需要手动测量和混合,效率低且容易出错。
自动化调制系统则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比例和配方自动加入原材料,解放了生产人员的双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2.预处理设备茶饮料的原料需要进行预处理,比如清洗、烘干等,以保证产品的品质。
预处理设备包括清洗机、烘干机等设备,可以大幅减少原材料加工的手工干预,实现自动化生产。
3.环保设备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生产设备需要安装相关的环保设备,比如除尘器、废水处理设备等,以减少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4.包装设备茶饮料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包装,传统的包装方式通常需要手工操作,效率低且容易出错。
自动化包装设备则可以根据需要对茶饮料进行自动灌装、封口等处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包装质量。
综上所述,茶饮料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为生产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利润。
茶饮料生产设备将会越来越智能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满足消费者更高的需求。
茶饮料生产设备(下)茶饮料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
茶饮料生产设备也在不断升级,以满足生产企业的需求。
在保证生产效率和品质的同时,茶饮料生产设备也需要兼顾环保和安全。
茶饮料生产设备的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茶饮料生产设备也在逐渐智能化。
生产设备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和控制,实现自适应生产。
智能化的茶饮料生产设备,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品质。
2.多功能集成传统的茶饮料生产设备通常只能单一地生产某种茶饮料,难以适应不同茶饮料的需求。
《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是一份旨在规范茶类饮料生产和销售的标准文件,旨在提高茶类饮料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茶类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涉及茶类饮料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的企业和组织,包括茶叶种植园、茶叶加工厂、饮料生产厂家和零售商等。
一、茶类饮料原料1. 茶叶原料:茶类饮料成品的主要原料为茶叶,应选择品质优良、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茶叶作为原料,并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生产加工。
2. 辅料原料:茶类饮料可能加入糖、蜂蜜、果汁等辅料来调味和提升口感,这些辅料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使用添加剂和色素。
3. 水质标准:茶类饮料生产过程中所用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保证产品口感纯净,无异味。
二、茶类饮料生产加工1. 生产环境:茶类饮料生产厂家应保证生产车间通风透气,卫生清洁,避免受到污染,生产设备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产品质量。
2. 加工工艺:茶类饮料的生产加工过程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防止茶叶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大肠杆菌等细菌污染,确保产品质量和卫生。
3. 包装标识:茶类饮料包装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成分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信息等必要信息,确保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选择购买。
三、质量控制1. 产品质量检测:茶类饮料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检测实验室,对产品原料和成品进行定期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产品存储运输:茶类饮料成品应妥善保管,避免暴晒、潮湿等影响品质的因素,采取合适的运输方式,保证产品安全性和完整性。
3. 投诉处理:茶类饮料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建议,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四、销售与宣传1. 销售渠道:茶类饮料应选择正规渠道销售,保证产品质量和合法合规,避免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2. 宣传推广:茶类饮料企业应加强产品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倡导消费者健康生活方式。
茶饮料制作方法的简要说明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茶饮料制作方法的简要说明 1、流行制作方法:茶叶——浸提(85℃/15`)——粗滤(80℃)——迅速冷却(5℃)——精滤(5℃)——调配(80℃)——高温杀菌(90℃/15`)——灌装(88℃)封盖2、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孙庆文、侯庆的制作方法:茶叶——浸提(>85)——粗滤(80℃)——澄清处理(80℃)——调配(80℃)——精滤(75℃))——杀菌(90℃)——灌装(88℃)封盖3、方法1和2的主要区别:方法1:高温浸提,冷却出浑后精滤澄清,最后再提高温度灭菌;方法2:浸提后保持自然温降,高温澄清,最后也高温杀菌。
4、方法2的优势:澄清透明度高,澄清状态稳定。
节能效果显着。
1、关于茶饮料的澄清茶饮料的品质,是指茶饮料的茶滋味、茶香、茶色、卫生和澄清透明等诸方面。
澄清透明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一种茶饮料产品的澄清透明度较高,就会在消费者和经销商眼中显得品质很优秀。
如果一种茶饮料产品的澄清透明度较低,就会在消费者和经销商眼中显得品质较低劣,甚至被认为是已经变质。
在某种程度上,茶饮料的澄清透明程度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它在市场中的销量和销价。
经过比较,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澄清透明度最好的茶饮料是统一乌龙茶。
它就像品质最醇厚的葡萄酒一样清澈透亮,赢得了最多的消费人群的青睐。
茶饮料的生产成本,是指原料、包装、人工、水、电、蒸汽消耗等诸方面。
其中水电汽能源的消耗是生产成本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茶饮料生产工艺中,进行澄清处理需要的能源消耗量是很巨大的。
2、茶饮料传统澄清工艺的原理在传统的茶饮料生产工艺中,所消耗的大部分能耗是为了进行茶饮料的澄清处理。
影响茶饮料澄清度的主要原因,是茶液的冷后浑现象。
形成茶液中的冷后浑现象的主要因素是茶乳酪,它在高温时溶解,温度降低时变为不溶,形成冷后浑。
我们日常饮茶时,如茶水放凉一段时间,都会发现这种现象。
茶饮料生产工艺及设备
茶饮料作为国内饮料市场的主要产品之一,其生产工艺及设备也是十分重要的。
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处理、混合配料、过滤、消毒杀菌、包装等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生产要求和设备设施。
首先是原料处理,茶饮料的主要原料是茶叶、糖、果汁等,这些原料都需要进行清洗、分选等处理以确保其质量。
其次是混合配料,按照不同种类的茶饮料需要相应的配料,并进行混合均匀。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液体搅拌机、搅拌桶、计量器等设备。
然后是过滤,用以去除原料中的粗杂质和枝叶,并提高产品的透明度和品质。
常用的过滤设备有过滤漏斗、过滤机等。
接下来是消毒杀菌,这是保证茶饮料产品卫生质量的关键步骤。
通常可采用高温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方法进行处理。
最后是包装。
茶饮料包装主要包括瓶装、罐装、袋装等。
常用的包装设备有灌装机、封口机、贴标机等。
总之,茶饮料的生产需要完善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才能保证茶饮料的品质和风味。
这些设备的使用和操作需要技术人员具备高超的技术、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经验。
每小时产6000瓶桑叶茶饮料生产线的工厂设计一、概述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深入人心,桑叶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饮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满足市场对桑叶茶饮料不断增长的需求,我们计划建设一条每小时产6000瓶桑叶茶饮料生产线。
本工厂设计旨在实现桑叶茶饮料的高效、自动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安全卫生,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生产线将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确保桑叶茶的口感、色泽和营养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
生产线将包括原料处理、提取、调配、灌装、包装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将严格控制操作参数,确保产品质量。
在工厂布局方面,我们将充分考虑生产流程的顺畅性和设备的空间利用率,合理规划生产车间、仓库、质检室等功能区域。
同时,我们还将注重工厂的环保和节能设计,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本工厂设计将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卫生和产品质量。
我们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每一瓶桑叶茶饮料都能追溯到其原料来源和生产过程,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饮品。
1. 桑叶茶饮料市场概述随着健康饮食和绿色生活理念的普及,全球消费者对于健康、天然的饮品需求日益增长。
桑叶茶作为一种源自东亚的传统健康饮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保健功效,正逐渐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桑叶茶不仅口感清爽,还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氧化等多种健康功能,尤其受到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消费者的欢迎。
在全球范围内,桑叶茶饮料市场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未来几年内,桑叶茶饮料市场预计将以每年510的速度持续增长。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消费者对健康饮品需求的提升,以及桑叶茶独特的保健功能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度不断提高。
在中国,桑叶茶饮料市场更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桑叶的原产地之一,中国拥有丰富的桑叶资源和深厚的桑叶茶文化。
随着国内健康饮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桑叶茶饮料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逐年提升,成为健康饮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茶饮料加工中的主要过滤澄清技术摘要: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如今在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茶叶消费也开始向着便利性、营养性方面转变,随之而来的是茶饮料的相继被开发,茶饮料携带便利,并且具有天然茶香,备受现代社会人们亲赖。
作为相关生产企业,茶饮料的加工技术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此方面,对其过滤澄清技术进行简明阐述,完善茶饮料加工过程中的过滤澄清技术,不仅提高了茶饮料的品质,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市场。
关键词:茶饮料加工;过滤澄清;技术引言如今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生活,面对市面诸多的饮料品种,茶饮料获得了广泛重视,茶作为中国传统产业,在进行茶饮料制作过程中,其主要的茶饮料是以清汁为主的,从销售到储藏,每个阶段都要求茶饮料要保持透明状态,所以,茶饮料的过滤澄清技术变得非常重要,作为重要的生产流程之一,下面具体阐述几种方法,结合以下方法的阐述,也希望能够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发展。
1去除沉淀法该方式主要利用沉淀剂进行,或者采用改变pH值和温度等参数的形式进行,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分离处理,最终得到澄清并且透明的茶饮料。
具体包括几个方面: 1.1低温沉淀及吸附除去法通过对茶叶进行有效萃取,随后把茶汤通过低温处理,当形成茶乳酪状态的时候,利用过滤或离心除去。
同时,可以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收茶汤中杂质,降低茶乳酪产生。
1.2改变pH值法相关人士研究发现茶饮料生产过程中的pH与滤清有着紧密联系,充分了解不同茶品种相关的pH值,可以有效利用调节pH值,掌握茶乳形成的最佳值,从而把其去掉。
大大提高滤清效率。
1.3离子去除法离子去除法,主要利用相关的茶饮料形态,找到符合去除茶汤中多余杂质的相关反应,从而有针对性的利用离子去除法。
如:通过加入Ca2+,形成TP-Ca2+沉淀物,随后进行分离去除,得到清澈茶饮料。
1.4沉淀剂法相关试验表明,添加适量的可溶性铝盐如(Al2(SO)3、AlCl3)可增加红茶、乌龙茶茶汤红色度及明亮度,并可改善萃取液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