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
- 格式:ppt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89
第四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考试重点】阴阳辨证第一节辨病1.辨病的概念所谓辨病,就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例如均为疔疮,疫疔、手足部疔疮、颜面部疔疮的症状表现、施治方法和预后转归等是不同的。
2.辨病的方法临床辨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详询病史,全面体检,在体检时注重局部,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辨病时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取得临床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的完整、全面、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辨病的准确性。
第二节阴阳辨证【考试重点】阴证、阳证临床表现得区别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1)局部和全身相结合(2)辨别真假(3)消长与转化:与病位深浅、邪毒盛衰、疾病特性、治疗等因素有关。
【复习自测】下列表现中属于阴证的是:A.皮肤红活欣赤B.肿胀范围局限C.皮色紫暗D.肿势高突E.以上均非[答疑编号111040101]『正确答案』C第三节部位辨证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病因特点:风邪易袭,温热多侵。
风邪易袭阳位,温热其性趋上,故病因多风温、风热。
发病特点:上部疾病的发生一般来势迅猛。
因风邪侵袭常发于突然之间,而起病缓慢者风邪为患则较少。
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病因特点:七情内伤、五志不畅可致气机郁滞,过极则化热生火;或由于饮食不节、劳伤虚损、气血郁阻、痰湿凝滞而致脏腑功能失和。
多为气郁、火郁。
发病特点:中部疾病的发生常于发病前有情志不畅的刺激史,或素有性格郁闷。
一般发病时常不易察觉,一旦发病,情志变化可影响病情。
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病因特点:寒湿、湿热多见,由于湿性趋下,故下部疾病者多夹湿邪。
发病特点:起病缓慢,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常见症状:患部沉重不爽,二便不利,或肿胀如棉,或红肿流滋,或疮面紫暗、腐肉不脱、新肉不生。
【复习自测】A.风温、风热B.风寒、风湿C.湿热、寒湿D.气滞、血瘀E.气郁、火郁1.发于人体上部的疮疡,其病因多为:[答疑编号111040102]『正确答案』A2.发于人体下部的疮疡,其病因多为:[答疑编号111040103]『正确答案』C第四节经络辨证【考试重点】引经药引经药(1)手太阳经:黄柏、藁本;(2)足太阳经:羌活;(3)手阳明经:升麻、石膏、葛根;(4)足阳明经:白芷、升麻、石膏;(5)手少阳经:柴胡、连翘、地骨皮(上)、青皮(中)、附子(下);(6)足少阳经:柴胡、青皮;(7)手太阴经:桂枝、升麻、白芷、葱白;(8)足太阴经:升麻、苍术、白芍;(9)手厥阴经:柴胡、丹皮;(10)足厥阴经: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11)手少阴经:黄连、细辛;(12)足少阴经:独活、知母、细辛。
中医外科学笔记之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辨证▲1外科疾病的最大特点是局部症状与体征*阴阳辨证阳证阴证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皮肤颜色红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皮肤温度焮热凉或不热肿胀形势高肿突起平塌下陷肿胀范围根盘收束根盘散漫肿块硬度软硬适度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疼痛感觉疼痛剧烈、拒按疼痛和缓、隐痛或不痛或酸麻病位深浅皮肤、肌肉血脉、筋骨脓液质量脓质稠厚脓质稀薄溃疡形色肉芽红活润泽肉芽苍白或紫暗病程长短病程较短病程较长全身症状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寒症状,酿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相更甚。
舌苔脉象舌红苔黄脉有余舌淡苔少脉不足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难消、难溃、难敛,多逆*局部辨证一、辨肿: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的体表症状。
(一)辨肿的外形1.局限性:红肿高突,根围收束,不甚平坦,多为实证、阳证。
2.弥漫性:肿势平坦,散漫不聚,边界不清,阳证见之,为邪甚毒势不聚;阴证见之,为气血不充。
3.全身性:疮疡溃后而见头面、手足虚浮,为脓出过多,病久气血大耗,脾阳不振所致。
(二)辨肿的成因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掀热疼痛,肿势急剧。
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
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4.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水亮如水疱,搔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5.痰肿:肿势或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
6.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
7.瘀血肿: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消退。
8.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9.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
10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目的要求】熟悉外科疾病的辨病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
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辩证方法。
掌握外科疾病上、中、下三部的辩证方法。
了解十二经络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掌握肿、痛、痒、脓、麻木以及肿块、结节、溃疡、出血的辨证特点。
目次辨病阴阳辨证部位辨证经络辨证局部辨证辨病熟悉外科疾病的辨病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
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疡证总论》中说:凡治痈肿,先辨虚实阴阳(辨证)。
经曰:诸痛为实,诸痒为虚,诸痈为阳,诸疽为阴。
又当辨其是疖、是痈、是疽、是发、是疔等证(辨病)。
”所谓辨病,就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如何准确地进行辨病呢?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详细、全面、认真地诊察是辨病的关键。
还要虚心学习,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具备西医学及相关检查知识也是准确辨病的重要条件临床辨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1 .详询病史2 .全面体检3 .注重局部4 .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5 .综合分析准确辨病是一种能力,是受医学知识、临床经验、思维方法影响和制约的第二节阴阳辫证1:阴阳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6 .辨阴证阳证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辩证方法。
1:阴阳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疡医大全•论阴阳法》则曰:“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需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
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7 .辨阴证阳证阴证阳证对照阴阳辨证要注意以下几点:阴证阳证对照阴阳辨证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局部和全身相结合:⑵辨别真假:⑶消长转化⑴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虽然阴阳辨证以局部症状为主,但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状为依据,还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地了解、分析、判断。
以乳疽为例,由于病位深在,初期时表现多似阴证,实属阳证。
8 2辨)别真假:不能只从局部着眼,要深入分析,抓住疾病的实质,才不会被假象所迷惑。
如流注,初期多为局部色白、漫肿、隐痛,到了化脓时才微红微热,容易误作阴证;其实流注病灶深在肌肉,红热虽不显露,但化脓很快,脓质稠厚,溃后也易收口,同时伴有急性热病的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