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4.70 MB
- 文档页数:10
茶与茶饮料的区别近几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茶饮料,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下茶饮料与茶之间有什么区别呢?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茶叶。
茶叶的分类有很多种,市场上主要是根据采制工艺和茶叶品质特点为主,结合其他条件,将茶叶划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黑茶等几种。
茶叶中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茶叶中含有20-30% 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
茶叶中含有1.5-4% 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茶叶中含有25-30% 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
茶叶中含有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茶叶之所以具有保健的功效,是应为它还含有特殊的物质—茶多酚,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
茶多酚的活性物质具有解毒和抗辐射的作用,能有效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人体,清除体能过剩的自由基;通过提高人体免疫球蛋白总量并维持其高水平,可刺激抗体活性的变化,从而提高总体免疫能力和自身调理功能。
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茶多酚对重金属具有吸附的作用,其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以减轻重金属对人体所产生的毒害。
此外,茶多酚还是一种糖苷酶抑制剂,能延缓蔗糖和淀粉的分解,降低人体食用蔗糖和淀粉后血糖升高。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越高,对人体的保健作用越好。
但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多少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是一种茶,由于受产地、品种、原料老嫩等的影响,茶叶中多酚类的含量差异也非常大。
总之,不管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还是花茶,每种茶类中既有茶多酚含量高的品种,也有茶多酚含量低的品种。
真正的茶饮料是以茶叶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为原料加工而成,保持茶叶应有风味的液体饮料,其茶多酚含量不低于300毫克,所占比例一般为0.02%-0.4%。
无论是以红茶、绿茶、乌龙茶还是花茶作为原料加工,茶饮料里都应该含有茶多酚。
茶饮料加工工艺及常见问题研究【摘要】茶饮料是以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饮料,本文阐述了茶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及配方设计,茶饮料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茶饮料;工艺;问题;研究所谓茶饮料,就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保持原茶类原有风味的饮料,一般分为低糖和无糖型。
进入21世纪以来,被称为“新时代饮料”的茶饮料以年增长30%的速度风靡世界,在美国茶饮料已成为仅次于碳酸饮料和饮用水的第三大饮料。
茶饮料走俏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有几千年的饮茶习惯,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钾磷等多种微量元素。
茶饮料是天然健康的饮料,其特点是天然保健且还能解渴,具有消除疲劳降低血液中胆固醇、血脂的功效,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追求健康保健的消费心理需求。
茶饮料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具有天然、健康、解渴、提神的特性,比水更怡人可口,富含保健成分,具有营养、保健及消暑止渴的功效。
在我国饮料市场茶饮料已成为唯一可与碳酸饮料相抗衡的新型健康饮料。
尽管茶饮料的生产量发展迅速,但在茶饮料生产加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难点,为给茶饮料生产提供科学技术依据,本文将茶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观点:1.茶饮料的生产工艺要点1.1水处理茶饮料用水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最好采用纯净水,因为水中大多金属离子不仅直接影响口感劣变,而且还会导致茶生成浑浊沉淀。
茶饮料生产用水水质要求如下:①pH值中性或略偏酸性;②浊度<1.6度;③电导率<10μs/cm2;④无异味。
1.2化糖优级糖(非硫化糖),可先与一些难溶性的物料,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混合好后溶解过300目筛。
1.3调配①茶粉先用50~100倍处理水(约60℃)完全溶解后加入。
冷溶型茶粉可用常温水充分溶解后加入。
②酸味剂用至少20倍的水溶解后缓慢加入,不断搅拌。
③其它辅料应先溶解再加入,加入后应充分混合均匀。
茶饮料的名词解释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饮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门修行。
而茶饮料,则是以茶叶为基础,通过加工或混合其他材料而成的饮品。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茶饮料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选择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解释一些关于茶饮料的名词。
浓缩茶饮料浓缩茶饮料是指通过一系列特殊工艺处理得到的茶饮料,通过精确的加工控制,将茶叶的有效成分提取到极致,使茶饮料的口感更加浓郁。
浓缩茶饮料不需要冲泡,只需加入适量的水直接饮用即可。
它既保留了茶叶独特的香气和营养成分,又节省了冲泡的时间和步骤,方便快捷。
益生菌茶饮料益生菌茶饮料是指在茶饮料中添加了益生菌的一类饮品。
益生菌是具有益生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可帮助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消化和吸收。
将益生菌与茶结合,既能带来茶饮料自身的健康功能,又能提供益生菌的营养价值,可谓是双重的好处。
益生菌茶饮料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了关注健康的人士的首选。
果味茶饮料果味茶饮料是一种将茶叶与果汁相结合的饮品。
通过将水果汁与茶叶混合,可以使茶饮料味道更加丰富多样,口感更加清新。
不仅如此,果味茶饮料还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其他有益物质,给人们带来一种健康又美味的享受。
在炎炎夏日,一杯冰凉的果味茶饮料更是让人喜欢的选择。
加味茶饮料加味茶饮料是通过在茶饮料中加入各种原料,以增加茶饮料的口感和风味。
比如,加入牛奶可以使茶饮料变得更加浓郁和柔和;加入冰淇淋可以带来丝丝清凉和甜蜜;加入柠檬汁则可以增加茶饮料的酸爽口感。
加味茶饮料既保留了茶的原本特点,又增加了更多的变化和趣味,让人们品饮茶的时候更加有趣味和选择。
即饮茶饮料即饮茶饮料是一种方便携带、随时随地饮用的茶饮品。
即饮茶饮料不需要额外的冲泡步骤,只需打开包装即可直接饮用。
即饮茶饮料的制作过程中通常会进行高温杀菌,以延长保质期,从而方便消费者随时购买和饮用。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即饮茶饮料成为了人们追求便捷和健康的理想选择。
茶饮料加工关键工艺原理与热灌装的工艺流程和要点茶饮料是以茶叶为原料经过加工工艺制成的饮品,具有清凉爽口、香气浓郁的特点。
茶饮料的加工过程中,热灌装是一个重要的工艺环节。
下面将介绍茶饮料加工关键工艺原理与热灌装的工艺流程和要点。
一、茶饮料加工关键工艺原理1.提取工艺:将茶叶浸泡于热水中,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水中,得到茶液。
2.混合工艺:将提取得到的茶液与糖、酸味剂、香精等原料进行混合,调整茶饮料的口感和香气。
3.杀菌工艺:通过热处理或添加防腐剂,杀灭茶饮料中的微生物,延长茶饮料的保质期。
4.包装工艺:将加工好的茶饮料进行包装,保护茶饮料的质量和营养,方便储运和销售。
热灌装是茶饮料的常用包装方式,主要采用高温灭菌和热熔封口的工艺。
1.工艺流程茶饮料经过混合调配后,将茶液进行高温处理,杀灭茶液中的微生物。
然后,将茶液通过管道输送至热灌装设备中,进行包装。
在热灌装过程中,首先将包装容器进行预热,以减少茶液温度的下降。
然后,将预热好的容器进行灌装,同时进行高温封口。
最后,对灌装好的茶饮料进行冷却处理,以降低茶饮料的温度。
2.要点(1)设备选择:选择具有良好密封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热灌装设备,确保茶饮料在整个灌装过程中不受到污染。
(2)高温消毒:在灌装前,对包装容器以及与之接触的配管进行高温消毒,杀灭潜在的微生物污染源,保证茶饮料的卫生安全。
(3)灌装温度控制:对茶饮料进行高温灌装时,要严格控制灌装温度,以避免茶液温度过高导致变质,或者温度过低无法达到灭菌效果。
(4)封口质量检查:在封口过程中,要对封口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封口牢固,避免茶饮料在封口后发生二次污染。
(5)冷却处理:对灌装好的茶饮料进行冷却处理,以降低茶饮料的温度,保持茶饮料的口感和品质。
总之,茶饮料加工关键工艺原理与热灌装的工艺流程和要点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市场需求,确保茶饮料的优质和口感。
实验三不同茶饮料的描述性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茶饮料的外观、香气、口感等进行描述性评价,综合评估各种茶饮料的品质和特点。
实验设计:选择四种常见的茶饮料进行评价,分别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花草茶。
实验员通过目测、嗅觉、口感等方面分别对每种茶饮料进行描述性评价,评估茶饮料的外观、香气、味道等特性。
实验步骤:1.准备四种茶饮料:绿茶、红茶、乌龙茶和花草茶,用相同量的开水冲泡每种茶饮料,并装入相同的杯子中,标注好编号。
2.分别对每种茶饮料进行外观、香气和口感的评价。
一、外观评价:1. 外观:观察茶汤颜色、清澈度、亮度、透明度和沉淀物等特征。
2. 泡沫:测量泡沫的厚度、稳定性和颜色等特点。
结果:茶饮料编号外观泡沫绿茶 1 透明、浅黄、清澈一般红茶 2 红棕色、清澈、透明白色,稳定乌龙茶 3 橙黄色,半透明一般花草茶 4 偏黄色,稍浑浊微泡浅白,不稳定二、香气评价:1. 干茶:闻取原茶的香气,观察其浓淡、清新、飘逸、芳香等特点。
2. 茶汤:闻取泡好的茶汤的香气,评价其浓度、清新度、香气质量等特点。
结果:绿茶 1 淡雅,清新清新,浓香红茶 2 花香、浓烈芳香、烟熏乌龙茶 3 花香、清香和甜润香气花草茶 4 柔和、淡雅柔和,清新三、口感评价:1. 味道:品尝每种茶汤的味道,评价其甘醇度、苦涩度、酸甜度和回甘度等特点。
2. 口感:品尝每种茶汤的口感,评价其滑爽度、浓稠度等特点。
结果:总结:通过对不同茶饮料的外观、香气、口感进行描述性评价,发现各种茶饮料具有其独特的品质和特点。
绿茶和花草茶的清淡口感和淡雅香气比较适合清新提神;红茶的浓郁香气和甜润味道适合提神养胃;乌龙茶花香馥郁、口感醇厚,适合放松心情,享受愉悦。
此外,不同的茶饮料也有着不同的外观特点,闻起来也各有特点。
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在饮用茶饮料的同时,更好地品尝茶的优美,提升品位和饮品的品质。
目录一、茶饮料的定义二、茶饮料的起源和发展三、茶饮料的分类四、茶饮料的化学成分五、茶饮料的加工工艺六、茶饮料市场的发展前景一、茶饮料的定义:茶π超链接:【点茶拍图片】二、茶饮料的起源与发展茶饮料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冲泡、速溶茶、果汁茶、纯茶、保健茶五个阶段。
速溶茶的研制始于1950年的美国,其初期的加工设备、技术大多沿用速溶咖啡的设备和技术,并不断地加以改进。
20世纪60年代初,在速溶茶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工业规模的冰茶制造业。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首先开发成功罐装红茶饮料,推出了柠檬茶和奶茶饮料产品,1981年日本伊藤园推出了罐装乌龙茶水饮料,1983年日本又推出了绿茶饮料。
随后,日本企业相继推出了混合茶饮料和保健茶饮料,至1985年,无甜味、后味爽口、不加色素的天然茶饮料开始在日本畅销,继而生产了纸容器、PET瓶和玻璃瓶装茶饮料。
三、茶饮料的分类茶饮料按其原辅料不同分为茶汤饮料和调味茶饮料二下初‘】四、茶饮料中的化学成分茶多酚类生物碱蛋白质和氨基酸可溶性糖色素维生素矿物质香气物质功能作用:对自由基的消除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辐射作用;抑癌作用;抗菌杀菌作用茶咖啡碱的功能:兴奋作用、利尿作用、强心解痉、助消化作用五、茶饮料的加工工艺•早期茶饮料加工主要采用茶叶直接加工生产的方式,虽然能较好的保持茶饮料质量,但由于原料运输等问题,阻碍了市场的销售和扩张,同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统一性较难控制。
•近年来随着高品位茶浓缩汁和速溶茶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集中生产茶饮料半成品原料(主剂),然后进行分装的生产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又研究出许多新的茶饮料加工方法,如采用茶鲜叶直接生产茶饮料,2000 年日本的生鲜茶饮料受到了消费者的亲睐。
现在也有厂家开始生产以鲜叶为原料的速溶茶和采用液态发酵生产红茶饮料。
日本学者还提出了采用多种茶混合提取的加工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口味。
有研究报道在红茶饮料加工过程中,为减少沉淀物的产生和弥补去除沉淀过程中茶叶有效成分的丧失,充分利用绿茶中的有效成分,可在红茶中加入一定量的绿茶进行合并提取。
比较各种饮料的配方和功效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各种饮料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讲究。
除了口味和口感外,人们更加关注饮料的配方和功效。
不同种类的饮料在配方和功效上有着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将对几种常见的饮料进行比较,并从配方和功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碳酸饮料碳酸饮料是一种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口感清凉,口感酸甜可口,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碳酸饮料的配方主要包括碳酸水、糖浆、香精、色素等成分。
碳酸水是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而糖浆和香精则是用来增加甜味和口感的。
碳酸饮料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提神醒脑、解渴等方面。
由于其高糖高热量的特点,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可能会导致肥胖、蛀牙等问题。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饮用碳酸饮料时应适量,控制糖分摄入。
二、果汁饮料果汁饮料是以水果为原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饮料。
果汁饮料的配方主要包括水果汁、水、糖等成分。
其中,水果汁是果汁饮料的主要成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果汁饮料的功效主要体现在补充维生素、促进消化等方面。
由于果汁饮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饮用可以帮助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由于果汁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长期饮用易导致肥胖等问题。
因此,在选择果汁饮料时,应选择不添加糖分的纯果汁饮料,以免增加额外的糖分摄入。
三、功能饮料功能饮料是一种含有特定功能成分的饮料,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
功能饮料的配方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而有所不同,常见的功能成分包括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
根据不同的功效需求,功能饮料可以分为补充能量、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等不同类型。
功能饮料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满足特定营养需求、提供特定保健功效等方面。
由于功能饮料中含有大量的功能成分,因此长期饮用可以帮助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改善身体状况。
由于功能饮料中常含有添加剂和甜味剂,长期饮用易导致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选择功能饮料时,应选择不含添加剂和甜味剂的纯天然功能饮料,以减少对身体的不利影响。
四、乳制品饮料乳制品饮料是以牛奶或其他乳制品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饮料。
饮料名词解释(二)饮料名词解释1. 碳酸饮料•碳酸饮料是指含有二氧化碳气泡的饮品,具有口感清爽和起泡沫的特点。
常见的碳酸饮料有可乐、雪碧等。
•示例:可乐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它呈现深棕色,具有甜味和气泡,很受大众喜爱。
2. 果汁•果汁是指由水果经过挤压、榨取或浸泡等方法得到的饮品,具有浓郁的水果香味和天然的味道。
常见的果汁有橙汁、苹果汁等。
•示例:橙汁是一种常见的果汁,它是通过橙子榨取得到的,呈现橙黄色,并且具有酸甜的口感。
3. 茶饮料•茶饮料是指以茶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饮品,具有茶的香气和滋味。
常见的茶饮料有绿茶、红茶等。
•示例:绿茶是一种常饮茶饮料,它是以茶树的嫩叶制成的,呈现淡绿色,具有清爽的口味和清香的气味。
4. 咖啡•咖啡是一种由咖啡豆研磨制成的饮料,具有独特的咖啡香和苦味。
常见的咖啡有美式咖啡、拿铁等。
•示例:拿铁是一种常见的咖啡,它是由浓缩咖啡和牛奶混合而成,具有浓郁的咖啡味和丝滑的口感。
5. 能量饮料•能量饮料是指具有提供能量、增强体力和提神醒脑作用的饮品。
常见的能量饮料有红牛、怡宝红茶等。
•示例:红牛是一种常见的能量饮料,它含有咖啡因、牛磺酸等成分,能够增强人体的精力和体力。
6. 苏打水•苏打水是含有碳酸氢盐和钠离子的无色透明饮料,具有保湿、醒脑等作用。
常见的苏打水有气泡苏打水和无气泡苏打水。
•示例:气泡苏打水是一种常见的苏打水,它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泡,口感清爽,常被用作调和饮料。
7. 奶昔•奶昔是一种由牛奶、冰淇淋和其他食材制成的饮料,具有浓郁的味道和丰富的口感。
常见的奶昔有巧克力奶昔、草莓奶昔等。
•示例:巧克力奶昔是一种常见的奶昔,它是由巧克力粉、牛奶和冰淇淋混合而成,呈现浓郁的巧克力味和丝滑的口感。
8. 植物蛋白饮料•植物蛋白饮料是以豆类、谷物等植物性原料为主要成分制成的饮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
常见的植物蛋白饮料有豆奶、蔬果蛋白饮料等。
•示例:豆奶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蛋白饮料,它是由黄豆经过浸泡、研磨等工艺制成的,富含大豆蛋白和多种营养物质。
《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茶饮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饮料市场也逐渐兴起,并且走向多样化发展。
为了规范茶饮料市场,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健康饮料的需求,制定一份《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茶(类)饮料的定义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茶(类)饮料是指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工艺处理而制成的饮料,包括但不限于普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茶(类)饮料应具有清香、滋味鲜爽、回甘等特点,不应添加香精、防腐剂等化学物质。
1. 茶叶的选取:选取优质茶叶作为原料,尽可能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完整性。
2. 茶水的浸泡: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进行适当时间的浸泡,保持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3. 茶汁的煮沸:将浸泡后的茶叶进行煮沸,使茶汁提取充分。
4. 调味加糖:根据不同口味的需求,适量添加糖、蜂蜜等调味品,提升口感。
5. 冷却入瓶:将调制好的茶饮料进行冷却处理,并装瓶密封,保持饮料的新鲜度和口感。
1. 外观:茶(类)饮料色泽均匀、清澈透明,无浑浊、沉淀等现象。
2. 味道:茶(类)饮料口感香醇、回甘适中,无异味、苦涩等不良口感。
3. 成分:茶(类)饮料应按标准要求,不添加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4. 包装:茶(类)饮料应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保障产品卫生安全。
1.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茶(类)饮料的包装上应明确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消费者可据此选择新鲜产品。
2. 生产单位:包装上应标注生产单位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生产信息。
3. 成分表及营养信息:茶(类)饮料应明确标注成分表及营养信息,让消费者清楚了解产品的含量和营养价值。
五、茶(类)饮料的储存和销售要求1. 储存条件:茶(类)饮料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炎热。
2. 有效期检测:定期对存放的茶(类)饮料进行有效期检测,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销售。
茶饮料介绍及未来发展趋势茶饮料,以茶叶及其他原料制成的饮品,是一种饮用文化,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饮料是一种消费者十分热衷的饮料,因为它既具有饮用功能,同时也具备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它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茶,是中国的国饮。
自古以来,茶在中国就占有重要地位。
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中国的茶文化、茶品、茶道等,也是全世界茶文化中最为发达、多彩、丰富的部分。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几乎与中国的历史同行。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曾如此描写过茶:“人间千万客,云山一碧落,望中独自立,风景不入怀。
”茶,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自古以来,茶就广受人们的推崇。
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墨客都对茶文化情有独钟,喜欢品茶、饮茶、写茶。
此外,茶文化也构成了中华文化成分中的重要一环。
茶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强大的凝聚力。
茶不仅仅流行于中国,而是在全世界流芳百世。
世界各国都有其独特的茶文化,如英国的下午茶、日本的茶道等等,都是对茶文化的崇尚。
在人们的生活中,茶饮料不仅是一种饮料,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
茶文化流传至今,仍受到世界范围内茶爱好者的各种情感和赞赏。
茶文化的发展,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纪录。
茶饮料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中国,古人们就已经开始将茶叶煮水饮用。
茶饮料的食用方法在不断演化,也变得愈加丰富多彩。
随着时代的进步,茶饮料的种类也在不断涌现。
最初的时候,是将茶叶和水加热后直接饮用;后来,茶饮中开始加入花草、香料、果汁等原料,制成各种色香味俱佳的茶饮料,茶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茶饮料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市场上的一种饮料主流,其中包括奶茶、绿茶、红茶、白茶、普洱茶等等,在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茶饮料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成功史。
茶饮料中富含丰富的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氨基酸和矿物质等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诸多益处。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能够抗氧化,有效延缓人体的衰老过程;咖啡因能够提高人体的兴奋度,并具有利尿作用;茶氨酸能够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并有舒张血管的作用;氨基酸能够促进人体代谢、帮助胃肠消化;各种矿物质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饮料的种类及特点目前,市场上的饮料种类很多,除了饮用水外,常见的主要有果汁饮料、蔬菜汁饮料、含乳饮料、茶饮料、碳酸饮料和咖啡饮料等几大类,让人眼花缭乱,无从选用。
其实,不同的饮料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在选购时,最好按需选择,下面就主要介绍市场上饮料的种类及特点。
1.果、蔬汁饮料果、蔬汁饮料不仅能保持原果肉和蔬菜的色泽和风味,原有的维生素类物质也未被破坏,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健康饮料。
但果、蔬汁饮料作为一种饮料商品还是少不了要添加水、糖液、酸味剂等成分,过多饮用后,其中糖和热量对健康造成的伤害多过这些营养成分带来的好处,不利于饮用者体重和血糖的控制,严重时还会危害人体口腔健康和卫生。
另外,果、蔬汁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很多人体必需的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对保持消化系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还可以稀释和加速胃肠道内致癌物和有毒物质的排出。
这也是果、蔬汁营养缺失的一个方面,因此也不能用果、蔬汁完全替代新鲜水果和蔬菜的食用。
2.茶饮料我国很早就开始有饮茶的历史,所以茶饮料因其口感纯正,方便携带,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一般来讲,茶饮料是茶叶经水浸泡后,通过多种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饮品。
医学研究表明,长期饮茶可降低人体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消除疲劳,甚至还能增强记忆力和免疫力等。
但是,茶饮料成分不等同于茶,其功效也不能与茶相比,所以茶饮料不能完全体现茶的这些功能,也不能完全替代茶在日常生活中的饮用。
3.碳酸饮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各类饮品,就是我们常说的碳酸饮料,其中最常见的如各种可乐和汽水。
从化学作用上来讲,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有抑制细菌繁殖和氧化的作用,因此碳酸饮料可以存放较长时间不易变质。
另外,由于溶解在液体中的二氧化碳受热易变成气体,所以在大热天喝一瓶碳酸饮料既可解渴,又能通过二氧化碳的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而起到降温作用,碳酸饮料因此广受儿童、青少年的喜爱。
茶饮料特点饮料市场的四大特征销售知识2007-11-28 11:19:10 阅读55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2007年11月07日09:37饮料市场永远都不会是一个平静的地方。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饮料,就有围绕饮料争斗的江湖。
2007年的饮料江湖是个什么样子?1.07饮料市场的四大特征1.1果汁及果汁饮料逐渐取代碳酸饮料诞生于美国的可乐经过百年的发展,可乐已经是美国文化的象征。
有生就有死,有辉煌就有衰落。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可乐中大量的糖分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006年美国立法可乐不可在校园里销售,这似乎预示着可乐的晚年已经来临了。
据调查,在中国也有许多的中国消费者尤其家长将碳酸饮料列为“饮料黑名单”。
果汁营养健康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果汁多丰富的营养和多样的口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2007年1-7月中国大陆果汁及果汁饮料和碳酸饮料的产量分别是602.29万吨和614.39万吨,果汁及果汁饮料的产量几乎碳酸饮料相等,并且果汁和果汁饮料的增长速度为18.27%已经超过了碳酸饮料的15.23%。
2007年5月,果汁饮料已经达到了90万吨产量,而碳酸饮料却不足80万吨。
2007年前5个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果汁及果汁饮料生产仅2月逊色于碳酸饮料生产,其他月份均比碳饮见涨。
中百仓储、武商量贩、沃尔玛等部分超市的统计数据显示,果汁饮料销量一路飙升,各超市增幅均超过30%,碳酸类饮料销售却有所下滑,比去年下滑10%左右。
另外,碳酸饮料的两大世界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大力开展非碳酸饮料方面的业务,其中可口可乐的美汁源果粒橙早已经在中国大陆抢占在饮料市场攻城略地,百事可乐的“果缤纷”也于2007年试水中国大陆饮料市场。
种种的市场动态显示果汁及果汁饮料将在不远的将来替代碳酸饮料。
1.2饮料也刮瘦身风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2月以来,中国的CPI指数一直在不断攀升,从不足娃哈哈、农夫山泉所把持。
康师傅的水在2000年之前还是很不错的,曾经做到了全国季军,但2000年过后康师傅的水逐渐淡出市场。
这两年康师傅水开始反攻,天上地下同步推进。
在饮用水方面的广告投入,康师傅91万元是饮用水前三甲最多的,是娃哈哈的两倍。
促销力度极大一箱12瓶装的康师傅矿物质水才6、7块钱。
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2007年6月终于拿得中国“水王”桂冠。
康师傅以刘翔的速度崛起,超越娃哈哈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康师傅看准和抓住了娃哈哈和达能的发生纷争的机会。
2007年娃哈哈的爆出其与达能的纠纷之后,康师傅认为这是个撬动中国饮用水市场的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出击,打价格牌,在北京的部分超市康师傅矿物质水的价格曾达到0.75元的价格,火速占领市场。
二,娃哈哈的战略调整。
做饮用水市场的人都知道,在在康师傅崛起的整个过程中,娃哈哈几乎没有任何反击。
一方面,娃哈哈纯净水80%的业务属于娃哈哈和达能的合资公司,20%水业务才属于宗庆后的非合资公司。
受累与娃哈哈和达能的纠纷,娃哈哈水的业务当然没有组织有效的反击。
另一方面,娃哈哈水利润很低,甚至宗庆后曾宣称,卖出去一箱水,娃哈哈还要赔3到4元钱。
而营养快线利润率则很高,因此如果宗庆后在水市场上进行战略性退缩,且非合资业务影响不大。
2.2天然水会成为饮用水的主角吗?2007年的饮用水市场仍然亮点不断。
农夫山泉推出“天然弱碱水”,其理念为PH值7.3±0.5的健康饮用水更适合人体,并且在广州等地搞测试活动。
农夫山泉的“天然弱碱水”虽然在消费者、媒体等群体中没有引起风暴般的关注,但是其在饮用水界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
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们真正寻找新的饮用水产品。
在众多的水产品中,天然水是最优机会替代纯净水的产品之一。
天然水的价格虽然比纯净水要贵,但是也很有限,消费者完全能够承受得住,市场上500ml农夫山泉的价格也就在1元左右就是很好的说明。
阻碍天然水的成为水市场的王者的障碍是天然优质水资源。
100年前,清澈甘甜的水布满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100年后,这些水资源已经成为稀缺资源。
要成为天然水的王者首先要成为优质水资源使用的所有者。
水资源布局首先是农夫山泉开始的,至今农夫山泉已经拥有水源的湖北丹江口、浙江千岛湖、广东河源万绿湖等优质水资源。
康师傅也开始了水资源的布局,已经在“中国矿泉之城”长白山靖宇县落子,并且与农夫山泉同城相争。
除此之外,据传康师傅还在四处找水,农夫山泉的水康师傅都有过接触。
娃哈哈在水资源方面也有打算,如在长白山靖宇县建设30万吨矿泉水生产线。
随着国内饮用水巨头的落子布局,已经天然水的概念推广,天然水会成为饮用水市场的主角吗?3茶饮料3.1茶饮料之争茶饮料从诞生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与碳酸饮料、饮用水、果汁及果汁饮料同级别的饮料品类,但是至今没有茶饮料的国家标准,什么是茶饮料都各有各的说法。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缺乏相应的标准,茶饮料的发展后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企业、商界等各个方面纷纷期盼茶饮料标准早日出台。
市场的需求和今夏可能是茶饮料标准出台的最后一个夏天等因素的影响,茶饮料标准是今夏的茶饮料市场的一个关注的焦点。
茶饮料国家标准内部征求意见稿已经出炉,新国标有望今年底出台。
根据茶饮料新国家标准意见稿,茶饮料包括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三类。
对于茶饮料,要求茶多酚的含量须≥300mg/kg,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须≥500mg/kg,对于碳酸类茶饮料,仅要求茶多酚≥100mg/kg。
茶多酚含量若不达标,则只能被归为茶味饮料。
3.2竞争烈度不高2007年夏天的茶饮料的发市场格局仍然为康师傅、统一、娃哈哈三大巨头垄断,可口可乐、雀巢等在后穷追不舍。
今年在茶饮料市场发力比较大的是麒麟,除了往年的午后红茶外,今年还是精心打造了午后红茶系列的新成员——PET装午后红茶的低脂肪奶茶、低热量柠檬茶以及低热量原味红茶。
另外,三得利在上海市场的表现也比较红火。
总体上,茶饮料饮料呈现一下几个特点:1.新品少。
今年的茶饮料市场的新面孔不多见,活跃在大街小巷和各大超市里的都是一些老面孔康师傅绿茶、康师傅茉莉清茶、统一冰红茶、娃哈哈绿茶以及茶研工坊等等,茶饮料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品唯有达利园绿茶,并且在超市里还不容易见到。
2.营销亮点少今年的茶饮料的营销比较平淡。
虽然媒体广告、终端的形象陈列、宣传画等等与往年一样多彩耀眼,但是在市场角度上与往年的“买赠送”的热闹场面相比较,今年的促销力度较往年要低很多,虽然随着气温的上升有所增加,但也没达到往年的力度。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继续往年的喝饮料中大奖活动,如喝康师傅茉莉清茶,就有机会中大奖。
4.果汁以及果汁饮料2007年前5个月,国内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果汁及果汁饮料406万吨,同比2006年上升16%。
市场上纯果汁的重要品牌有汇源、大湖、华邦等品牌,果汁饮料市场则被汇源、康师傅、统一等知名饮料巨头占据统治地位。
2007年果汁市场热闹非凡。
虽然相较往年的捆绑销售、买两瓶送一瓶等市场促销活动的力度小了一些,但是2007年果汁饮料的市场除了往年的健康元素外,又添加了一些娱乐和时尚元素。
2007年汇源独家冠名央视春晚“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评选活动”,以及与全球音乐第一品牌MTV全球音乐电视台合作打造音乐营销理念。
统一企致力打造“统一鲜橙多五新行动”——新营养、新内容、新包装、新广告、新推广。
4.1果汁加速布局今年4月,国投中鲁宣布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000万A股,将拟募集到的资金全部投向果汁主业项目。
6月份,汇源宣布今年将投资4亿人民币分别在华东、华南地区,兴建总计达10万吨的产能建设,建成之后汇源的整体产能会因此提高10%。
七八月份集中投产的果汁企业还有四五家:绿源果汁、海升公司和鑫源果汁3家公司各自的5万吨浓缩果汁项目,均将在今年8月份投产,到今年年底,可果美也计划将蔬菜饮料经销店增至5000家以上。
4.2标准及其影响2006年底颁布的《橙汁及橙汁饮料》国家标准草案对中国果汁及其饮料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前果汁及果汁饮料市场上的产品70%左右都是橙汁及橙汁饮料,因此就几乎是果汁饮料市场的国家标准。
草案首次明确规定了什么是“100%橙汁”,以及什么是“橙汁饮料”,规范了果汁饮料市场。
因100%果汁的标准明确,100%果汁的市场潜力开始显现。
中国饮料巨头汇源目前高调启动“汇源100%健康早餐计划”,并将联合知名餐饮连锁企业和食品企业大举进军早餐市场。
受标准的影响,消费者的100%果汁消费信心也有所上升,消费者在超市里选择100%果汁的几率明显上升,关注的品牌主要集中在汇源、大湖等传统专业知名果汁品牌。
5碳酸饮料2007年1—7月分碳酸饮料的产量为614.39万吨,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15.23%,与茶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的增长速度相比较慢,并且在总量上的优势也将逐渐消失。
目前已经有许多超市的碳酸饮料出货量远低于果汁饮料、茶饮料等的情况。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虽然碳酸饮料已经有100多岁了,并且越来越多的受到消费者、营养专家等方面的质疑,但是至今碳酸饮料仍然是饮料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品类。
碳酸饮料市场也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的市场。
2007年碳酸饮料的营销主题是体育。
可口可乐为奥组委的TOP10赞助商,大力开展奥运营销,今夏的最为重要的活动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的奥运火炬接力的火炬传递手选拔活动。
此外,可口可乐还把经典的包装瓶在今年开始更换。
老对手百事可乐则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10个城市开展了一场5*5球王争霸赛和佳得乐的3*3篮球争霸赛。
6凉茶凉茶是广粤地区的传统饮料,但市场规模并不大,自从王老吉将凉茶的产品定位于“下火”之后,凉茶可谓一飞冲天,仅王老吉的业绩就能看出其锐不可挡的气势。
王老吉2002年销量1.8亿元,2003年销量6亿元,2004年销量15亿元,2005年销量超过25亿元(包括利包装),2006年销量更是超过了35亿元。
凉茶的巨大市场前景吸引了逐利的资本,加入凉茶行列的资本越来越多。
除了王老吉、邓老、春和堂等已经是凉茶的前辈们,白云山口焱清、上清饮、星群夏桑菊、潘高寿等带有药企背景的相继杀入,另外据传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对凉茶也有意思。
如此多的选手在同一个舞台上竞技当然非常精彩。
2007年进入3月,夏桑菊、上清饮、白云山、潘高寿等在广州的公交车站台、车身投放了大量的广告。
同时,上清饮冠名深圳足球队,夏桑菊赞助广药足球队赛事,表明了其企图通过体育营销迅速走红的意图。
广告高空轰炸的同时,地面的铺货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在广州家乐福、好又多、易初莲花等9大KA卖场,夏桑菊、上清饮进行了铺货、陈列。
在个别场所还上了堆头,进行了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