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编制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测量方法----管材》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1、工作简况根据中色协综字[2008] 242号《关于下达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外形尺寸测量方法----管材》(项目序号20082153-T-610)。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大部分铜加工产品都有具体国家(行业)标准,标准中对外形尺寸指标都有具体的要求,但因没有统一的铜加工管材外形尺寸测量方法,不同企业采用不同外形尺寸测量方法,导致所测数据精度不同,没有可比性,对标准的执行和有效性形成了一定的难度。
制定管材外形尺寸测量方法,是有效执行产品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对广大企业快速、准确地测量管材的外形尺寸有很大帮助。
现在,国内外均没有关于铜及铜合金加工管材外形尺寸的测量标准,部分外形尺寸测量方法只是附于产品标准中,还有部分外形尺寸有大家默认的测量方法,但是没有具体写出来,或者是每家企业使用自己的认同的测量方法,这些都给产品的交流和对比形成了难度,所以制定单独的管材外形尺寸测量方法是市场所需要的。
接到任务后,海亮股份公司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编制小组由总经理、专职编写、技术研发、品质保证、质量检测、生产、销售等相关人员组成,这为该标准全面、系统、有效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编制小组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全面、准确地了解了市场及客户的需求,了解了我国当前厂家的生产情况。
接下来,编制小组开始了对该标准的起草工作,经过多次讨论及征求意见,于2009年2月初形成了该标准讨论稿。
2009年3月,全国标委会组织相关专家在江苏镇江进行了该标准讨论会,与会专家针对铜及铜合金管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测量方法给出了修改及完善意见。
讨论会后,编制小组针对讨论会提出的意见和问题,组织公司检测、研发、生产、品保及销售等部门,对讨论会提出的意见进行完善和补充,于2009年6月份完成了该标准送审稿。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早在一九七六年,冶金部标准所曾制订了GB/T 340-1976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标准。
随着GB/T 16474-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GB/T 18035-2000《贵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等标准的实施,该标准即被废止,铜及铜合金牌号等于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进行标示,无方法标准可循。
因此,制订本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根据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的立项申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中色协综字[2010]015号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了标准制定任务,其中附件1《2009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第3项(项目序号为20091865-T-610)《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制定。
标准制定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由中铝洛铜相关部门组织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进行了任务落实,拟定该标准制定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牌号表示方法部分参照了已作废的国家标准GB/T 340-1976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代号表示方法部分修改采用了美国ASTM E527-2003《金属及合金编号规定(UNS)》进行了制订。
二、编制原则目前,国内外的一些重要的领域对材料的牌号基本都制订有相关标准。
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差别很大。
就铜产品而言,在我国应用最多的国家级标准有以下九类:1、中国(GB);2、国际标准(ISO);3、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4、日本国工业标准(JIS);5、俄罗斯标准(ΓOCT);6、英国国家标准(BS);7、德国国家标准(DIN);8、法国国家标准(NF);9、欧共体(欧盟)标准(EN)。
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项目来源我国铜及铜合金加工业日益壮大,现已是世界最大的铜加工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铜加工产品出口国家之一。
各类铜加工产品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增加,代表产品性能的各种表示方法日益与世界接轨,交流更加方便。
产品的状态表示方法是个空白,至今我国没有系统的状态表示方法,国内交流使用的是约定俗成的方法,对外交流则需要将国内的表示方法对应成国外的表示方法,十分不便;第二,我国的状态表示方法只是针对平常使用率比较高的几种状态,并没有针对所有铜及铜合金产品加工与铸造产生的状态,使用时不够全面;第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增大,就世界范围而言,也需要一个统一的交流方式,便于世界各国相互交流。
基于以上原因,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提出了编制《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的任务,经我公司提议,将该任务下达给了本公司。
文件号为中色协综字[2009]165号“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二、编制思路标准编制时,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
编制小组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的状态表示方法在相关产品标准中出现,直接使用;在《铜合金及其加工手册》附录中出现,书中对各国状态表示方法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比发现,美国的状态类型最齐全,表示方法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且是在国际(ISO)状态表示方法的基础上经过转变而来,有一定的使用基础 (各国状态表示方法对比见附录);通过对比还发现,书中在对我国铜加工技术进行阐述时,使用到加工状态时,如我国没有相应的状态表示,直接选用了美国的状态表示方法,说明我国对美国状态表示方法的使用已有一定认可。
所以本标准在编制时修改采用了美国的表示方法,采用标准为ASTM B601-07《铜及铜合金加工与铸造状态表示方法》。
三、编制内容3.1 编制原则铜及铜合金的铸造与加工产品一般分为有铸件、板、带、棒、管、线、型材等。
除铸件采用铸造工艺外,加工产品采用的生产工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热处理强化的铜及铜合金采用热、冷加工及退火处理等工艺,另一类是可热处理强化的铜合金采用热、冷加工和固溶处理、沉淀硬化、淬火及回火等强化热处理工艺。
《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平带》国家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引线框架材料是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之一,它起到固定芯片、提供机械载体、保护内部元件、传递电信号并向外散发元件热量的作用,是集成电路的骨架。
铜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成为重要的引线框架材料。
现用的GB/T 20254.1-2006标准中,在性能要求、公差要求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有必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满足客户对产品的技术需求。
根据国标委综合【2012】92号和有色标委会【2013】19号文件《关于转发2013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附件1 《2013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44项(计划编号20131059-T-610)《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平带》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电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菏泽广源铜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负责修订。
2. 主要工作过程各起草单位分工情况?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通过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技术资料,结合主要用户的技术要求,经过多次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5月份,在大连市有色标委会组织召开的标准讨论上,认真听取与会专家的意见,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最终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二、编制原则、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依据1、编制原则本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对引线框架用平带的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了修订。
2.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了合金的代号表示。
TP2 合金代号C12200TFe0.1 合金代号C19210TFe2.5 合金代号C19400(2)标准中增加了C70250带材的相关规定。
a、带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应符合表1 的规定。
《建筑装饰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国家标准(预审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根据国标委综合[2015]73号和有色标委[2016]6号《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5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附件1中序号3(项目编号20153650-T-610)《建筑装饰用铜及铜合金带材》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负责制定。
2工作简况2.1立项目的和意义铜制品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艺术性、环保性、抑菌性,铜的长寿性、通用性是铝、钢及其它合金原材料无法媲美的,是最理想的建筑原材料之一,常用于制作铜门、铜瓦、铜雕塑、屋面、屋顶、外墙面等,而且这些铜件及装饰品以其华贵典雅的气质,彰显拥有者、使用者的地位和品质。
铜作为建筑构件早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欧美等国用薄铜板制作屋顶和漏檐等防雨水构件已有多年传统,在北欧用它作墙面装饰材料也屡见不鲜。
经过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富裕起来的中国城市化建设向着美观、实用性过度,需要不同的新型材料来满足建筑用料。
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装修要求的提升,对装饰材料不断新需求的延伸,伴随着铜加工技术跟近,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开发。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最近两年来建筑行业发展极其迅速,需要大量铜的消耗。
铜因它独有的精致工艺,质量耐用坚固的特性,在金融系统、居民住宅、仓库重地、财务档案部门、高档宾馆等装饰深受客户青睐。
铜门、铜瓦、铜雕塑、铜幕墙、镀铜装饰镜因它独有的精致工艺,古香古色的金属特性,在大型幕墙、仿古铜瓦、高档宾馆大门等豪华建筑部门深受客户青睐。
而在实用性上,铜门远比普通的任何一种门更经久耐用,它不存在着变形和开裂等问题,不仅加强了防盗性能,而且使它的使用寿命比平常门远远多出几倍,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装饰用铜板带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我国目前没有规范的专用产品标准可依,因此,制定公开的产品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填补了国内标准的空白,而且起到规范和引导市场的作用。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术语》(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GB11086-89《铜及铜合金术语》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97-1:1983《铜及铜合金术语和定义第1部分:材料》、ISO197-2:1983《铜及铜合金术语和定义第2部分:未加工产品(精炼型材)》、ISO197-3:1983《铜及铜合金术语和定义第3部分:加工产品》、ISO197-4:1983《铜及铜合金术语和定义第4部分:铸件》、ISO197-5:1980《铜及铜合金术语和定义第5部分:加工和处理方法》制定的,至今已实施二十多年。
而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及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其内容的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铜加工行业的要求,为规范并统一对铜及铜合金相关名词术语的理解,对该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是事在必行的。
根据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的立项申请,中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以有色标委综字[2011]028号文件《关于转发2011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了标准修定任务,其中附件1《2009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第23项(项目序号为20110669-T-610)《铜及铜合金术语》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有限公司负责修定,并要求2012年全面完成标准修订工作。
标准制定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由中铝洛铜相关部门组织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确定了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并进行了任务落实,拟定该标准制定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开始着手进行标准编制工作。
经过多次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二、编制原则(一)、国内外标准情况经查阅,现行的铜及铜合金术语标准主要有ISO国际标准和ASTM美国标准。
国际标准ISO 197-1~5按材料、未加工产品、加工产品、铸件、加工和处理方法分为五部分。
GB11086-89《铜及铜合金术语》就是等效采用该国际标准制定的。
《铜及铜合金板材》(送审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其中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表中23-29项《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由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家标准的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的ASTM标准、欧盟的EN 标准、日本JIS标准和ISO国际标准,并结合市场需求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国家标准GB/T 2040-2002《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4-1980《镉青铜板》﹑GB/T 2045-1980《铬青铜板》﹑GB/T 2046-1980《锰青铜板》﹑GB/T 2047-1989《硅青铜板》﹑GB/T 2049-1980《锡锌铅青铜板》、GB/T 2052-1980《锰白铜板》﹑GB/T 2531-1981《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八个板材标准进行了综合修订。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决定本标准修改采用JIS H3100:2006《铜及铜合金板和带》和JIS H3110:2006《锡磷青铜及锌白铜板和带》,进行编制。
一、本标准与GB/T 2040-2002、GB/T 2044-1980﹑GB/T 2045-1980﹑GB/T 2046-1980﹑GB/T 2047-1980﹑GB/T 2049-1980、GB/T 2052-1980﹑GB/T 2531-1981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锡青铜板增加了QSn8-0.3牌号(状态为M、Y4、Y2、Y、T)。
2、黄铜板增加了HPb60-2牌号(状态为Y、T),H70牌号增加了热轧态(R);。
3、将纯铜板和H62黄铜板的维氏硬度值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软态硬度值的规定,原维氏硬度值间距太大,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了硬度范围。
国家标准《一般用途加工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讨论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现行的GB/T 17793-1999 国家标准,其主要参数主要是根据当时的设备状况进行的修订。
历经了九年的运行,随着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变化,与之配套使用的铜及铜合金板、带材产品标准已修订完毕,因此,很必要对该标准进行相应的修订。
根据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的立项申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中色协综字[2008] 242号文件《关于下达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了标准修订任务,其中附件1《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表》序号第95项(项目序号为20082164-T-610)《一般用途加工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负责起草修订。
标准修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由中铝洛铜相关部门组织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进行了任务落实,拟定该标准修订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先进的标准,在GB/T 17793-1999《一般用途的加工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修改采用了日本工业标准JIS H3100:2006《铜及铜合金薄板、厚板和带材》,参照采用了日本工业标准JIS H3110:2006《磷青铜和镍银合金薄板、厚板和带材》,并结合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
二、编制原则铜及铜合金板、带材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部门和民用等各方面,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是板、带材追基本的质量指标之一。
目前,只有我国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有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尺寸允许偏差专用标准(ISO 3486:1980《加工铜及铜合金直条(薄板)供货的冷轧板片材尺寸和允许偏差》和ISO 3487:1980《加工铜及铜合金成卷带或绕在卷盘上的冷轧扁平产品(带材)尺寸允许偏差》),其它国家和组织均将尺寸部分纳入在产品标准中。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带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现行的GB/T 2059-2000《铜及铜合金带材》、GB/T 2067-1980《锡锌铅青铜带》、GB/T 2069-1980《铝白铜(BA16-1.5、BA1 13-3)带》、GB/T 11089-1989《专用铅黄铜带》和GB/T 15714-1995《焊接管用H65黄铜带》5项国家标准,在2004年国家标准清理评价时被定为合并修订。
上述标准执行时间最长的达二十多年,最短的也有七年之久,因此,修订现行的标准很有必要。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有色金属国家标准清理评价结果,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06)第13号文件《关于下达2006~2008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下达了标准修订任务,其中附件1《2006~2008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修订计划项目表》序号第22项《铜及铜合金带》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上海科泰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修订。
标准修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洛铜集团组织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进行了任务落实,拟定该标准修订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先进的标准,在GB/T 2059-2000《铜及铜合金带材》、GB/T 2067-1980《锡锌铅青铜带》、GB/T 2069-1980《铝白铜(BA16-1.5、BA1 13-3)带》、GB/T 11089-1989《专用铅黄铜带》和GB/T 15714-1995《焊接管用H65黄铜带》5项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修改采用了欧共体BS EN 1652:1998《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厚板、薄板、带和片材》标准,并结合近几年的编制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二、编制原则铜及铜合金带材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部门和民用等各方面,不但我国制定有国家标准,国外的一些国家和组织也制定有相应的技术标准。
《铜及铜合金废料》送审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根据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铜及铜合金废料》(项目编号为20173795-T-610)的修订任务由广东兴奇金属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参加起草,计划完成年限为2年,具体完成时间限期为2019年12月。
2. 工作简况2.1 项目概况和立项目的铜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相当重要的金属原材料之一,通常以铜或铜合金的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领域当中。
随着新的工业技术革命浪潮的来临,人类对铜的需求也将逐步增长。
目前,我国铜资源的储量有一定的限度,铜的产量一直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缺口日益扩大。
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既可以缓解资源紧张的局面,又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
据统计,2017年,我国精炼铜表观消费量为1193万吨,其中来自于矿产铜958.4万吨,再生铜产量约234.6万吨。
一方面,国内铜矿资源禀赋不佳,平均品位不足1%,开采难度大,使用铜精矿作为原材料进行精炼的能耗是使用铜废料作为原材料进行精炼的能耗的9倍之多;另一方面,与铜精矿相比,用铜废料生产同样的产品,每吨可减少固体废物排放约376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0.17吨。
无论是从节约铜矿资源的角度,还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铜再生资源已经成为我国铜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而为铜再生资源流通提供参考依据显得尤为重要,《铜及铜合金废料》标准对铜及铜合金废料(下简称铜废料)进行分类,可为国内的铜废料贸易及有色金属熔炼企业、加工制造企业作为原材料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然而近十年来,铜废料的来源、种类、品种及品位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有色金属熔炼企业、加工制造企业对铜废料的成分、形貌、水分及夹杂物含量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原有的GB/T 13587-2006《铜及铜合金废料》标准已很难适应当前铜废料回收、贸易与加工利用领域的要求。
《再生铜及其合金棒》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根据中色协综字[2008]242号“关于下达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再生铜及其合金棒》国家推荐标准由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起草,余姚长振铜业有限公司参与起草。
1.2 公司介绍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铜加工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下辖十家生产型企业和四家经营性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各类铜板带、铜棒线、阴极铜、铜管、电工圆铜线、漆包线、钕铁硼永磁材料、阀门水暖等八大系列产品。
近年来,金田集团不断高速增长和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宁波市最大的制造业企业之一,在全国500强企业排名第161位。
同时,在全国铜加工行业中成为产品种类最多、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铜加工总量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同行第一,08年生产黄铜棒材9.5万吨约占国内黄铜棒产量的25%,并设有宁波科金材料省级研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
在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先后通过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 18001职工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按ISO 10012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并通过AAA 级评定,磁性材料、漆包线通过了ISO/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在产品认证方面,漆包线通过了美国UL认证,铜管产品通过美标ASTM、UPC认证,铜棒通过PED认证等。
铜及铜合金管、棒、线、阴极铜;漆包圆铜线;磁性材料分别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
阴极铜和杰克龙阀门被评为全国免检产品。
“”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集团公司先后荣获2006年度宁波市环境友好特别奖、2006年度浙江省质量奖及2007年度宁波市首届市长质量奖。
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吨位电炉熔炼-潜液转流-多流多头水平连铸棒技术和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被评为200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熔铸安全生产规范》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铜及铜合金熔铸行业在我国工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该行业涉及高温、高压、有毒等危险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较大。
为了规范行业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事故发生,保护工人的利益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制定一项适用于铜及铜合金熔铸行业的国家标准。
二、编制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铜及铜合金熔铸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和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明确各类设备的设计、使用、维护和检修要求,提高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编制原则编制本标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性原则:根据铜及铜合金熔铸行业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最新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标准内容符合实际,科学可行。
2.可操作性原则:制定的标准要易于理解和操作,以便在实际生产中能够有效实施。
3.综合性原则:要综合考虑安全、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多因素,确保达到综合效应最佳的目标。
4.依法原则:要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与相关标准相互协调,确保标准的合法性和适用性。
四、参照标准和规范编制本标准参照的国内外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标准: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参照相关国内标准进行编制,确保与国内其他行业相互配合。
2.国际标准:参照国际标准进行编制,从而使我国的铜及铜合金熔铸行业接轨国际标准,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3.行业标准:参照其他铸造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引进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铜及铜合金熔铸行业的发展。
五、标准内容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行业概述:介绍铜及铜合金熔铸行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行业发展现状、产能、产值等方面的数据,以及行业内主要企业的概况。
2.安全管理:明确行业的安全责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以及安全培训和教育要求。
3.生产设备:规定铜及铜合金熔铸设备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要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铜及铜合金熔铸安全生产规范》规范编制说明(送审稿)一、编制过程1、项目立项企业生产“以人为本”、安全化生产越来越受到各部门的重视,国家也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根据相关文件的精神及各项有关安全生产考核的要求,国家应出版各行业安全生产规范的规范,以帮助企业更好的执行安全生产的要求。
目前行业内还没有《铜及铜合金熔铸安全生产规范》的相关规范,为提高铜及铜合金熔铸生产的安全性,提高我国铜及铜合金熔铸技术的进步,经我公司提出申请,全国有色金属标委会于2008年11月发布了《关于编制2009年有色金属国家规范、行业规范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规定了该规范由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编写,文号有色标委[2008]52号。
2、前期调研接到任务后,公司联合安全管理、熔铸生产的相关人员成立了规范编制小组,编制小组首先了解了国内铜及铜合金熔铸的方法、设备等相关情况,其后搜索国内相关安全生产的要求及规定,参考本公司内的管理方法开始了本规范的编写工作。
3、征求意见稿形成本规范编制小组于2009年底完成该规范的草稿,后经公司内部讨论形成了该规范征求意见稿。
4、预审稿形成2010年4月20日,有色标委会在福建武夷山组织各企业相关专家对该规范进行了讨论,会上各专家对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设施管理及作业环境等主要内容提出了问题,给出了修改意见。
会议结束后,本单位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研究了相关的安全规范及法律法规,查阅了其他安全规范方面的规范,根据实际情况对该规范作出了修改,形成了该规范预审稿。
5、送审稿形成2010年6月29日,该规范预审会在安徽黄山市进行,与会专家对该规范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具体修改意见见意见处理汇总表。
该规范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了仔细修改和再确认,形成该规范送审稿。
6、各起草单位工作参与情况根据该标准起草内容及各起草单位的特点对参编人员进行了分工: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驰铜铝材有限公司负责主持标准起草、修改以及相关单位的反馈意见汇总整理;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绍兴市力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对起草参照文件及标准的收集,并对起草标准进行补充和完善。
《铜及铜合金加工安全生产规范第1部分板带材》国家标准编制说明1 项目概况安全生产标准是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可见编制安全生产标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目前我国铜及铜合金板带材产品生产企业较多,但行业内还没有规范性的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安全生产的相关规范。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的要求,在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推进下,我国近期制定了一些有色金属的安全生产标准,如2011年完成的《铜及铜合金熔铸安全生产规范》、《铝及铝合金板带安全生产规范》等,为提高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生产的安全性,提高我国铜及铜合金板带材技术的进步,根据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提出申请,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委会组织,于2011年开展了《铜及铜合金加工安全生产规范第一部分板带材》的编制工作。
该规范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编写。
本规范的制定可以促进国内相关行业走安全生产的道路,为铜及铜合金板带材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导向,也可以为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绩效提供依据。
2 编制过程2.1 成立编制小组接到任务后,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牵头,联系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参加编写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组成了标准编制小组。
2.2 前期调研编制小组首先了解了国内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的工艺方法、设备等相关情况,其后搜索国内相关安全生产的要求及规定,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开始了本规范的编写工作,保证该标准的全面性、准确性。
2.3 征求意见稿形成编制小组根据前期对国内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的工艺方法、设备等的调研,查阅了大量国内相关安全生产的要求及规定,于2011年12月完成该规范的草稿,后经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内部相关生产、安全、技术人员的开会和认真讨论,根据讨论意见对标准草稿进行修改,形成了该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铜及铜合金板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其中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表中23-29项《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由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家标准的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的ASTM标准、欧盟的EN 标准、日本JIS标准和ISO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国家标准GB/T 2040-2002《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4-1980《镉青铜板》﹑GB/T 2045-1980《铬青铜板》﹑GB/T 2046-1980《锰青铜板》﹑GB/T 2047-1989《硅青铜板》﹑GB/T 2049-1980《锡锌铅青铜板》、GB/T 2052-1980《锰白铜板》﹑GB/T 2531-1981《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八个板材标准进行了综合修订。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决定修改采用欧盟标准EN1652《铜及铜合金-厚板、薄板、带和片的一般要求》进行编制。
本次修订的标准与原标准、JIS标准的对比结果如下:
一、本次标准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进行了如下改动:
1.纯铜类(T2、T3、TP1、TP2、TU1、TU2)黄铜类(H96、H90、H85、H80、
H70、H68、H65)力学性能等同采用EN1652,锡青铜类(QSn4-0.3、QSn6.5-0.1、 QSn 8-0.3)力学性能修改采用EN1652,其它牌号的要求按原国标执行。
2.纯铜类板材取消了1/4硬(Y4)状态,增加了特硬态(T)。
3.黄铜类板材增加了H85牌号(状态为M、Y2、Y、T),H96黄铜增加了半
硬态(Y2),H80黄铜增加了半硬态(Y2)和特硬态(T),H65、H68、H70机械性能指标单列,H65、H68、H70取消了1/4硬(Y4)状态,H65增加了弹硬态(T1)。
4.锡青铜类QSn4-0.3牌号增加了1/4硬(Y4)和半硬态(Y2),QSn6.5-0.1
和QSn8-0.3锡青铜板增加了弹硬态(T1)。
5.将黄铜板、纯铜板和锡青铜板的抗拉强度值和伸长率值进行了适当调整
6.对黄铜、纯铜和锡青铜类部分板材的维氏硬度试验作了规定。
7.对黄铜、纯铜和青铜类部分板材的拉伸试验用试样由长比例试样改为
50mm定标距试样(A50mm)和短比例试样(A)。
8.尺寸公差已另行制定了GB/T17793《一般用途的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外形
尺寸及允许偏差》,本标准引用该标准。
9.试验项目分常规项目和选作项目,常规项目为化学成分、拉伸试验、外
形尺寸和表面质量,选作项目为:硬度试验、晶粒度、电性能和弯曲试验。
二、本次修订的标准(简称GB)与EN标准的对比:
说明:1)拉伸试验:GB中包含的牌号繁杂,不便与国外标准一一对比。
2)维氏硬度试验:GB中仅对一些常用的牌号作了规定;其它牌号因试验数据少,在此未作规定。
《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起草小组
2007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