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16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计算机硬件课时一:认识计算机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组成部分;- 掌握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的名称和功能;- 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计算机2.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3. 计算机的外部设备4. 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活动:- 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并通过图片和名称进行展示;- 分角色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场景,展示计算机的实际用途。
教学评价:- 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组成部分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和了解其功能;- 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课时二:计算机软件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 理解计算机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和分类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种类3. 常见的应用软件及其功能4. 计算机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活动:- 利用实例和图片介绍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和分类;- 简要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种类,并展示不同操作系统的界面;- 学生分组展示常见的应用软件,并介绍其功能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 学生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见的应用软件的功能;- 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第二单元:网络与通信(继续按照上述格式细化教案内容)...(根据教材的章节和课时数量,依次编写下去)...。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3课《制作课程表》教案(一)年级:四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冀教版【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是在Word 环境下的表格处理,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插入表格、单元格合并、绘制斜线表头,并进行表格编辑操作。
本节课也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都有着重要意义。
课程表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学习用品,学生的课程表大多是手抄或半手抄的,制作一份电子的、富有个性的课程表对学生来说新鲜且具有挑战。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电脑,有一定操作基础,能在Word 环境下熟练录入文字,对文章进行简单编辑排版,且已学会插入简单表格。
教学目标:1. 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或Google Sheets)的基本操作,包括新建工作表、输入文字、设置单元格格式等。
2. 培养学生规划和组织信息的能力,理解课程表的作用和结构。
3.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电子表格软件界面和基本功能。
2. 学习如何创建新的工作表。
3. 学习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和数字。
4. 学习设置单元格格式,如字体、字号、颜色等。
5. 学习插入表格和调整表格大小。
6. 学习保存和打开已创建的课程表。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我们每天的课程是如何安排的?”引入课程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课程表的作用。
2. 认识软件:展示电子表格软件界面,介绍菜单栏、工具栏、工作表等基本元素。
3. 新建工作表:指导学生操作软件,新建一个工作表。
4. 输入内容:学生在指定的单元格中输入课程名称、时间等信息,教师巡回指导。
5. 设置格式:教师演示如何设置单元格格式,然后学生尝试自己操作,如改变字体、字号、颜色等。
6. 插入表格:教师演示如何插入表格和调整表格大小,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7. 保存和打开:学生保存自己的课程表,然后尝试打开已保存的文件。
2024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3课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3课制作课程表》是冀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制作课程表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元格的选取、编辑、格式设置等,同时培养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输入文字、设置单元格格式、调整列宽行高等,能独立完成课程表的制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理解并体验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单元格的选取和编辑,以及课程表的格式设置。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列宽行高调整,以及课程表的布局和美观设计。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课程表,问学生我们每天的课程是如何安排的?引导学生说出课程表的作用,激发他们制作课程表的兴趣。
步骤二、新知讲解2. 认识课程表:介绍课程表的基本结构,包括日期、时间、科目等元素。
3. 软件操作:如果使用的是电脑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或WPS表格,演示如何创建新的工作表,以及如何输入和编辑文本。
4. 模板使用:如果软件有预设的课程表模板,可以展示如何选择和使用模板。
5. 格式调整:讲解如何调整单元格的大小、颜色、字体等,以使课程表更清晰、美观。
步骤三、实践操作6. 学生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可以先从简单的结构开始,如一周的日期和科目。
7. 教师指导: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纠正错误的操作。
步骤四、巩固提升8. 添加细节:鼓励学生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添加更多的细节,如课程的教师、教室等。
闽教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8课《创建表格展信息》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创建表格展信息》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如何运用表格来整理、展示和呈现信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表格的基本结构和创建方法,学会在WPS Office等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和编辑表格,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表格的样式和格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表格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掌握在WPS Office中插入表格的基本操作。
- 学会调整表格的行高、列宽、边框和底纹等样式。
- 能够根据需求合并或拆分单元格。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熟悉表格编辑的流程和步骤。
-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辅助学习和工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表格整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表格的插入方法。
- 表格样式的调整技巧。
2. 教学难点:- 表格的合并与拆分操作。
- 表格格式与内容的合理搭配。
四、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操作鼠标和键盘,对于文字处理软件也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在表格的创建和编辑方面尚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一张制作精美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表格的用途和组成部分。
-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表格?它们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在WPS Office中创建表格来展示信息。
”2. 新课讲解- 演示在WPS Office中创建表格的步骤,包括选择表格工具、设置行数和列数、输入表头和数据等。
- 讲解如何调整表格的边框、底纹、字体和颜色等格式,使表格更加美观。
- 强调表格制作的注意事项,如数据对齐、单元格合并与拆分等。
四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制作简单的表格_青岛版步骤5:下面就可以向单元格里输入文字了。
单击空白表左上角的单元格,把插入点光标移到这个单元格中输入即可。
(注:当一个单元格的内容输入完毕时,敲键盘上的上下左右方向键就可以跳到另一个单元格。
在输入文字的时候,先别急着改变字体、字号什么的,过后再来调整也不迟。
)三、修改表格学会如何插入一行或删除多余的行列教师演示步骤,学生练习。
四、设置表格中文字的格式打开上节课制作的“课程表”,大家看这样好不好看?当文字在表格中我们可不可进行调整呢?步骤1:打开“我的课程表”步骤2:修饰“四年级一班课程表”三个字。
步骤3:将字设置成三号、黑体、居中步骤4:选定其他的内容,按教师要求进行操作刚才我们把表格中的字变漂亮了?你赶快试试?(练一练)五、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如果我们能给表格穿上漂亮的外衣那就更好了?WORD2019提供了几十种表格格式让我们美化自己的表格,我们选中了哪一种样式,WORD2019就把表格变成这种格式,就像你在商店里挑衣服一样。
下边我们就为上面这个表选用一种格式。
步骤1:打开“我课程表”步骤2:单击表格内的任意一个单元格。
步骤3:单击菜单栏上的“表格”,打开“表格”菜单,再单击“表格”菜单中的“表格自套用格式”打开对话框。
步骤4:在左边的“格式”列表框内单击合适的格式名称,在“预览”区中看一看,确定即可选取。
练一练:制作下边的表格。
任务星期扫教室擦黑板打卫生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课堂小结:课后记:。
黔科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5《制作表格》教案一. 教材分析《制作表格》是黔科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5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制作表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先让学生了解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再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制作、编辑和格式化表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对表格的制作和编辑还相对陌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种表格,如成绩单、名单等,但不一定清楚表格的规范结构和制作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掌握表格制作的基本技巧,提高信息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计算机制作、编辑和格式化表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表格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学会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表格结构、格式和样式。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随实践。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问题解决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2.软件准备:黔科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材、PPT、相关素材等。
3.教学资源:网络、打印机、纸质表格模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表格实例,如成绩单、购物清单等,引导学生了解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使用过表格?有哪些表格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表格制作方法和技巧。
第一单元:用计算机画画课时备课第1 周第1课时主备人:潘锋协备人:彭贤菊课题画画不用纸和笔教学目标1、认识画图软件(打开、退出);2、认识工具箱和调色板;3、改变画布大小。
教学重点1、修改画布大小;2、开打和关闭工具箱和调色板。
教学难点修改画布大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媒介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利用电脑来画画了,还记得上学期我们是怎样打开记事本的吗?今天我们也用打开记事本的方法来打开画图软件。
”2、打开画图软件。
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3、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按照步骤打开画图。
(同位互相检查,完成课本第2页)二、认识画图窗口:1、同学仔细观察,看看画图软件窗口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2、猜猜看,画图窗口各部分的名称。
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工具样式区、调色板、画纸。
三、改变画布大小:1、在画布的周围有8个控制点,用鼠标拖动改变大小。
2、让学生跟把画布改小,并检查。
四、开打和关闭工具箱和调色板。
1、查看——工具箱。
2、看——调色板。
3、练习,显示隐藏工具箱和调色板。
五、快速认识工具:1、单介绍工具箱中的工具。
2、练习:(第5页)的试一试。
六、退出和保存七、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画图软件,今后我们就要通个每节课画一幅画来学习各个工具的使用,用它来画出心中美好的图画,大家可要加油噢!教学反思课时备课第2周第1课时主备人:潘锋协备人:彭贤菊课题用计算机的“笔”来画画教学目标1、刷子工具2、铅笔工具3、喷枪工具教学重点1、掌握刷子工具、铅笔工具、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2、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1、掌握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特征2、掌握铅笔工具的使用特征3、掌握喷枪工具的使用特征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媒介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来看书上的第7页,这是一幅山水画,今天我们就要利用画图工具来画它。
1、打开画图启动画图程序,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2、铅笔工具的使用方法★画曲线(1)在工具箱中单击“铅笔”。
2024年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2. 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文档的编辑与排版3. 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的输入与处理4. 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的组成与功能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学会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提高文档编辑与排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让学生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识别与理解Word文档的排版与格式设置Excel数据公式的运用与数据处理网络安全知识与防护措施2. 教学重点:计算机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文字处理软件的编辑与排版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网络基础知识与网络安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及投影仪教学课件2. 学具:学生用计算机课堂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实物,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与功能。
2. 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10分钟):介绍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概念,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Word为例,演示文档的编辑与排版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硬件识别与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练习。
5.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10分钟):介绍Word的基本操作,讲解文档编辑与排版技巧。
6. 讲解电子表格软件(10分钟):介绍Excel的基本操作,讲解数据输入与处理方法。
7. 讲解网络基础知识(5分钟):介绍网络的组成与功能,强调网络安全意识。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基本操作2. 文字处理软件:Word基本操作文档编辑与排版3. 电子表格软件:Excel基本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4. 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组成与功能网络安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机基础知识:简述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并列举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教案教案一:认识电子表格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电子表格的定义、功能和用途。
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电子表格?- 电子表格是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上创建、编辑和处理数据的工具。
- 它由行和列组成,用于组织和展示数据。
- 电子表格可以进行各种计算和分析,包括数值计算、数据筛选和图表制作等。
2. 电子表格的功能和用途- 数据存储和管理:电子表格可以用来存储大量的数据,并方便地进行修改、查找和排序。
- 数据计算和分析:电子表格可以进行各种数值计算,如加减乘除、平均值和求和等。
- 数据展示和图表制作:电子表格可以将数据以表格和图表的形式展示,使数据更加直观明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他们对电子表格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2. 介绍:简要介绍电子表格的定义、功能和用途,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 展示:使用教师提前准备好的示意图展示电子表格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方式。
4. 实操:分发电子表格软件给学生,让他们实际操作一些简单的数据输入和计算。
5.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化对电子表格的认识和理解。
教案二:电子表格的数据输入和编辑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掌握电子表格的数据输入和编辑技巧。
教学内容:1. 数据输入- 电子表格的数据以单元格为单位进行输入。
- 学生需要学会在指定的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和数字。
- 输入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字体、字号、颜色等。
2. 数据编辑- 电子表格允许对已输入的数据进行编辑和修改。
- 学生需要学会选中和复制单元格、插入和删除行列、移动和调整单元格大小等操作。
教学步骤:1. 复习:与学生一起回顾电子表格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方式。
2. 示范:通过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数据输入和编辑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输入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修改。
4. 分享: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操作心得和技巧。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检测》教案
改动。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计算》教案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
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
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不许改动。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排序》教案
改动。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音频信息的采集》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我的铃声我做主》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用计算机制作Flash动画》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绘制图形》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图层的应用》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制作移动动画》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制作移动动画练习》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制作形状动画》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制作形状动画练习》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使用按钮》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制作引导线动画》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应用遮罩》教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总复习》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格式【五篇】导读:本文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格式【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送点评和分享。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编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格式【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简简单单看文件课时教学目标一课时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等根本概念。
2.掌握查看文件类型和文件内容的根本方法。
3.体会文件在信息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我的电脑〞教学难点改变查看方式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
2.翻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教学重构(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导语引入。
每台计算机中都保存了数以万计各种类型的文件,这些文件往往被分类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里。
利用“我的电脑〞窗口可以方便地查看它们。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吧!〔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我的电脑〞。
1.翻开“我的电脑〞窗口。
2.观察窗口中显示的内容。
〔二〕文件和文件夹。
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大多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不同的文件夹里,这些文件和文件夹又都保存在硬盘、光盘等存储设备中。
〔三〕查看文件信息。
常用文件的类型:WORD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文本文件、声音文件、图像文件、视频文件、动画文件、网页文件。
〔四〕改变查看方式。
教师演示讲解: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窗口中查看文件和文件夹的方式。
1.缩略图2.详细信息3.幻灯片4.平铺5.图标6.列表〔五〕练一练:查看文件的大小、修改日期等信息。
〔六〕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生答,师订正。
板书设计第一课简简单单看文件一、认识“我的电脑〞。
二、查看文件信息。
三、改变文件查看方式。
教后随记有条不紊管文件课时教学目标一课时1.掌握建立文件夹,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等根本操作。
2.体验管理文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新建文件夹教学难点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
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格式
1.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学会使用一些常见的应用程序,如字处理软件和搜索引擎;
•掌握基本的电脑维护和保护知识。
2. 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室及配套设施;
•PPT软件;
•课本、练习册等教材资源;
•备课笔记。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讲解
•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导入本节课程,如“你们知道计算机是什么吗?”,“你们都会使用哪些常见的应用程序呢?”等等,引导学生思考,调研学生的现有知识。
3.2 讲解理论知识
•通过PPT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如计算机的机构组成、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等等。
3.3 实践操作
•让学生上机操作,练习使用计算机和常见的应用程序,如字处理软件、搜索引擎等等。
3.4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讨相关问题。
4. 课堂作业
•学生根据课上所学习的知识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并为自己的电脑进行基本的维护工作。
5. 教学评价
•本节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课程的反思总结,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帮助和鼓励。
6. 课堂反思
•教师通过思考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困难,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