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_CT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诊断中的价值_洪亮
- 格式:pdf
- 大小:215.20 KB
- 文档页数:4
pet ct检查报告——解读与分析PET CT检查是一种现代化的医疗检查技术,它可以在人体内发现疾病的细微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PET CT检查的报告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它记录了疾病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等重要信息,对于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本文将从PET CT检查的基本原理、检查报告的结构和组成等方面,对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深入了解的内容。
一、PET CT检查的基本原理PET CT检查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注射少量的放射性药物进行扫描检查,来观察人体内代谢、生理和病理变化的成像技术。
PET CT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能够准确显示分子水平的代谢和生理活动,主要用于发现各种肿瘤和心脑血管等疾病。
二、的结构和组成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报告概述:主要描述检查的目的、检查日期,断言与说明,简要概括本次PET CT检查的情况。
2、影像描述:主要描述影像的质量、区域、范围、强度等,以及病灶的大小、数量、位置和形态等特征,为接下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3、显示结论:对病灶的性质进行判断,如恶性或良性、转移或原发等,向医生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诊断结果。
4、报告结论:综合整个报告的内容,提出全面、准确的诊断结论,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病人的病史、影像学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等因素。
三、的解读和分析1、影像质量的评估:在报告中,应该对影像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图像质量、图像分辨率、扫描范围和体位等因素,同时也需要对扫描区域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解。
2、病灶的定位和表现:在报告中,病灶的大小、形态、数量和位置等因素都需要进行描述,这些因素对于病灶的定性和定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定位准确、描述完整能够有效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3、病灶的性质判断:在报告中提出病灶的性质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恶性病变、良性病变、转移或原发等情况都需要进行准确判断,在诊疗中选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张智显【摘要】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检出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检测以传统检查方法为主,近年来全内镜检查随机活检、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激光介导荧光内镜和基因检测等技术提高了原发灶的检口率.根据淋巴结转移部位、病理类型、N分期等对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现重点对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传统和新近发展的诊治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0(016)010【总页数】3页(P1491-1493)【关键词】颈部转移癌;不明原发灶;诊断;治疗【作者】张智显【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昆明6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7.91;R73-37大部分颈部转移癌可通过临床检查及各种辅助检查找到原发灶,但是 2%~9%的患者经过全面仔细检查后仍然无法发现原发灶[1],此类患者查寻原发灶的过程是费时、费力的,中位生存期却大约只有 8个月[2]。
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尚无大型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因此存在很多争论。
转移癌虽容易明确诊断,但寻找原发灶则有困难。
原发灶隐匿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3]①机体免疫机制控制了原发灶,原发灶自行消退;②原发灶太小,不能被目前的检查方法所发现;③原发灶位置隐匿,暂时不易被发现;④原发灶恰位于放射野内,在转移灶放疗的同时被控制;⑤原发灶在颈部软组织内,颈清术时被一并切除或虽未被切除;⑥转移癌的生物学特性与原发灶不同,使原发灶尚未发现,患者就死于转移癌。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unknown primary cervicalmetastaticcarcinoma,UPCMC)的定义包括:①一个或多个颈部肿块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癌;②没有恶性肿瘤病史或不明病灶手术史;③没有明确的某器官系统相关症状;④没有原发肿瘤的临床和实验报告证据。
PET-CT活性参数用于评估实体肿瘤疗效的分析发表时间:2019-09-23T10:51:17.0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0期作者:孙永凯曹阳王亮宋佰玉郝艳艳[导读] PET-CT是实体肿瘤疗效评估的有效方法,对实体肿瘤疗效评估较CT及MR具有优势。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 158100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PET-CT代谢活性参数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代谢活性参数在实体肿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对PET-CT用于实体肿瘤疗效评估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开展临床应用。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0例肿瘤患者的PET-CT的初诊及复诊的检查结果。
结果通过测量代谢活性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肿瘤代谢体积(MTV)、病变总体糖酵解(TLG)的数值,对比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PET-CT检查,病情缓解时各项代谢活性参数的数值均在下降。
结论 PET-CT是实体肿瘤疗效评估的有效方法,对实体肿瘤疗效评估较CT及MR具有优势。
关键词:代谢活性参数;PET-CT;分析;肿瘤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在实体肿瘤的治疗当中,化疗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很明显的毒副作用,为了能使患者的治疗收益更大,应该尽早制定出符合患者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PET-CT利用代谢活性参数的变化来评估肿瘤治疗的疗效,主要的代谢活性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肿瘤代谢体积(MTV)、病变总体糖酵解(TLG),都是PET-CT检查中应用到的半定量参数,其中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最为常用,最大摄取值(SUV)是评价肿瘤糖代谢的一个半定量参数,是静脉注射18F-FDG以后局部肿瘤摄取18F-FDG的放射性活度与全身18F-FDG放射性活度的比值,并且通过体重进行校正。
SUVmax是在肿瘤感兴趣区内SUV最高的像素,因其受客观因素影响小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代谢体积(MTV)已逐渐成为研究热门.同SUVmax比较,MTV能更好的显示肿瘤整体摄取FDG的情况,能够反应肿瘤的负荷情况;病变总体糖酵解(TIG)是结合了肿瘤代谢体积及代谢高低(SUVmean)的半定量参数,能够反应肿瘤整体代谢的情况。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临床诊断陈金影;蔡虎;徐清华【摘要】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是一类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转移性,但是无法明确原发位点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是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位列第4.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治疗以经验性化疗为主,患者预后普遍较差.明确肿瘤的原发部位,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从而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用于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方法主要有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分子检测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并已逐渐应用于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本文就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方法相关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7(009)001【总页数】6页(P67-72)【关键词】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分子诊断;基因检测【作者】陈金影;蔡虎;徐清华【作者单位】杭州可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88;杭州可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88;杭州可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88【正文语种】中文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arcinomas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指一类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转移性,但是经过详细检查和评估仍不能确定原发位点的恶性肿瘤。
大约有15%的癌症是由于转移灶的症状而被发现。
通过临床、影像和病理诊断可以明确大部分的原发位点,但仍有1/3的转移癌原发位点不明,即真正意义上的CUP[1]。
世界范围内,CUP大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的3%~5%,位列最常见的十大癌症之一,死亡率排名第4位。
CUP中位诊断年龄约为60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2⁃4]。
瑞典的一项研究发现2.8%的CUP患者存在家族遗传性[5]。
CUP具有病史短,非特异性全身症状;80%的患者有腺上皮分化;约30%的患者出现3~4个器官累及;预后差等临床特征[6⁃7]。
pet-ct报告PET-CT报告。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王小明。
性别,男。
年龄,55岁。
检查日期,2022年1月15日。
临床病史:王小明患有肺癌病史,曾接受手术治疗和化疗,近期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需进行PET-CT检查。
检查目的:评估肺癌的复发情况,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检查方法:采用FDG PET-CT联合检查,口服禁食6小时后,静脉注射18F-FDG(5.18mCi),60分钟后进行全身PET-CT扫描。
检查结果:PET-CT图像显示,右肺上叶见一直径约2.5cm的肿块,代谢活性增高,SUVmax为8.2。
右肺门、纵隔多个淋巴结肿大,代谢活性增高,SUVmax为6.5。
骨盆、腰椎、肋骨多发骨转移灶,代谢活性增高。
PET/CT融合图像提示右肺上叶肿块伴多发淋巴结和骨转移。
诊断意见:1. 右肺上叶原发灶,伴多发淋巴结和骨转移。
2. 肺癌复发,临床分期为Ⅳ期。
建议:1. 根据PET-CT结果,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可考虑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2. 加强对症支持治疗,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定期复查PET-CT,评估疗效和病情进展。
注意事项:1. 化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2. 避免感染、保持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结语:PET-CT检查结果提示王小明肺癌复发,临床分期为Ⅳ期,需要综合治疗方案。
医生将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希望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共同抗击疾病,祝患者早日康复!。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3.23.0770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技术现状及进展戚鹏1,2,孙益丰3,4,徐清华4,5,周晓燕1,2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QI Peng 1,2, SUN Yifeng 3,4, XU Qinghua 4,5, ZHOU Xiaoyan 1,2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Shanghai 200032, China;2.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3.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Epigenetics, Institutes of Biomedical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4. Canhelp Genomics Co., Ltd., Hangzhou 311100, China;5. Xuzhou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Transformation, Department of Genetics,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221004,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ZHOUXiaoyan,E-mail:135****************戚鹏 医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技术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专业委员会技术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技术学组成员。
petct评价肿瘤疗效标准
PET-CT在评价肿瘤疗效方面,主要是通过观察肿瘤的代谢活动和生长情况来评估治疗效果。
目前,评价肿瘤疗效的PET-CT标准并没有统一,但一般来说,会参照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和WHO (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进行评估。
在PET-CT评价中,通常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肿瘤的代谢活性:通过观察肿瘤的代谢活性变化,来评估肿瘤的生长情况和治疗效果。
通常,治疗有效的肿瘤,其代谢活性会降低。
2. 肿瘤的大小和数量: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的生长情况,从而评估治疗效果。
3. 肿瘤的分布: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的分布情况,了解肿瘤的生长趋势,从而评估治疗效果。
4. 全身病变的情况:通过PET-CT检查,观察全身病变的情况,评估治疗的全身疗效。
总之,PET-CT评价肿瘤疗效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理类型、治疗方案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效果,定期进行PET-CT检查,以评估治疗的疗效。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20 年10 月第 44 卷第10 期Int J Radiat Med Nucl Med, October 2020, Vol.44, No.10 655•综述•18F-FDG PET/C T显像中肝脏弥漫性摄取增高的鉴别诊断王振光杨光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PET/C T中心266100通信作者:王振光,Email:wangzhenguang@【摘要】肝脏摄取状态常作为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时图像质量评价、疗效评估和病变诊断的参照标准。
但有时肝脏呈弥漫性、均匀性或非均匀性l8F-FDG摄取增高,被称为“超级肝显像”。
除生理和技术因素影响外,各种弥漫性肝实质疾病和肝脏恶性肿瘤都可导致肝脏对"F-FDG的摄取增高。
笔者就此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鉴别诊断拓展思路。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肝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超级肝显像DOI:10.3760/l21381-201906019-00076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epatic diseases with diffuse hepatic uptake increased in 18F-FDGPET/CT imagingWang Zhenguang, Yang GuangjiePET/CT Center o f Nuclear Medicine Departmen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 f 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1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Zhenguang,Email:************************【Abstract】Hepatic uptake is often used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for the evaluation of imagequality,therapeutic efficiency and diagnosis of diseases in l8F-fluorodeoxyglucose (FDG)PET/CTimaging.However,the liver shows diffuse,homogeneous or heterogeneous high l8F-FDG uptakesometimes,called"hepatic superscan".Except for biologic and technical factors,many diffuse hepaticparenchymal diseases and malignancies may increased the uptake of18F-FDG by the liver.This paperreviews this in order to widen the view in clin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Keywords】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Fluorodeoxyglucose FI8;Liver diseases;Tomography,X-ray computed;Hepatic superscanDOI:10.3760/121381-201906019-000761S F-FDG是葡萄糖的类似物,可作为肝脏糖代 谢的底物,也是最常用的肝脏PET/CT显像剂。
18F-FDG PET-CT在多浆膜腔积液探查肿瘤原发灶中的价值周颖;徐文贵;宋秀宇;戴东;刘建井【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4(018)003【摘要】目的:探讨18 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可疑恶性肿瘤所致多浆膜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84例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临床可疑恶性肿瘤患者的PET-CT显像资料,并将显像结果与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84例患者中有62例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为恶性。
84例多浆膜腔积液患者中胸水+腹水42例,胸水+心包积液30例,腹水+心包积液6例,胸水+腹水+心包积液6例,胸水合并腹水以卵巢癌、腹膜癌及肺癌多见,胸水合并心包积液以肺癌多见。
6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通过 PET-CT检查明确原发灶49例,检出率为79.0%。
有19例最终排除恶性肿瘤诊断,另3例未能明确诊断。
以病理及临床随访诊断结果为标准,通过绘制 ROC曲线 SUVmax取3.6为截断值时 SUV-max用于诊断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可疑原发灶良恶性的准确度最高,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81.8%,阳性预测值93.1%,阴性预测值65.2%。
结论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因多浆膜腔积液中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可疑恶性肿瘤者,能在定性诊断的基础上明确定位并准确分期,指导治疗。
【总页数】5页(P386-390)【作者】周颖;徐文贵;宋秀宇;戴东;刘建井【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7.4【相关文献】1.18F-FDG PET-CT显像在肾癌原发灶及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 [J], 郭峰;汪清;倪泽称;张宇;王胜军;马力克;胡岚亭2.18F-FDG PET-CT在寻找转移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 [J], 葛冉;赵丽霞;田蓉;苏鸣岗;李林3.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因多浆膜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 [J], 郭佳;陈跃;黄占文;张春银;蔡亮;张莉4.全身18F-FDG PET/PET-CT在脑转移瘤寻找原发灶中的诊断价值 [J], 王全师;王欣璐;吴湖炳;王明芳;郭晓君;王巧愚;李洪生5.18F-FDG PET-CT探查肿瘤原发灶的临床价值 [J], 杜雯;杨志杰;王冬梅;杨乐;崔国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ET/CT分子影像新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ApplicationofPET/CTMolecularImagingtoCancer专WANGRong-fu 题报王荣福道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摘要:分子影像学的迅速发展使得对疾病的诊断由传统的解剖形态学阶段,向前推进F-FDGPET/CT18到功能、代谢,甚至是受体和基因的分子水平阶段成为可能。
显像在肿瘤早期诊断、临床分期、鉴别肿瘤的复发与坏死、指导制定治疗方案、疗效评价以及肿瘤放疗的精确定位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PET/CT主题词:分子影像学;肿瘤;R730.44A1671-170X201110-0727-03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研究发现疾病发生首先子影像、磁共振分子影像、光学分子影像和超声分子是基因的缺失与突变、受体密度与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像等。
将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即核医学与现代分进一步导致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代谢、功能和形态与子生物学技术紧密结合衍生出的分子核医学molecularnuclearmedicineMNM结构改变,最终表现出各种疾病的相关临床症状。
因(,)是分子影像学的此,基于基因和受体等分子水平的变化是疾病发生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成熟的分子影像学技术之一,2的早期征象。
很多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分子影像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善了疾病的诊断水211平,同时也将改变疾病的治疗决策,是世纪分子分子影像学医学热点研究课题。
分子影像学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学科如何在疾病早期进行预警、监测和诊断是目前颇多,分子影像学的形成,使得医学影像中相对独立(mole-医学领域面临的难点。
近年来,分子影像学的不同专业实现了融合与互补,朝着相同的目标共cualrimagingMI),的迅速发展使得对疾病的诊断由同发展,同时对多学科交叉和转化医学运用具有重传统的解剖形态学阶段,推进到功能、代谢,甚至是要意义。
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肇博;左长京;董爱生;王小姣;彭烨;李晓红;茅娟莉;潘文舟;徐登仁【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4(000)010【摘要】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融合图像检查的2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综合表现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转移,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
分别计算并比较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诊断百分率。
结果254例患者中确诊肿瘤骨转移111例,无肿瘤骨转移143例。
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的灵敏度(93.6%)、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9%)、阴性预测值(100%)、正确诊断百分率(93.3%)均高于全身骨扫描(42.3%、74.8%、95.7%、92.5%、56.7%)。
结论评价肝癌骨转移时,SPECT-CT融合图像较全身骨显像更具有增益价值。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cremental diagnostic value of SPECT-CT fusion imaging for bone metastases from primary liver cancer.MethodA total of 254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but without other malignancy, conifrmed by clinical, underwent routine whole-body bone scintigraphy and local SPECT-CT.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ositive bone metastases group, negative bone metastases group and uncertai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manifestation. The ifnal diagnosis was conifrmed by clinical follow-up or surgical pathology. Sensitivity, speciifcity, positive predictive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WBBS and SPECT-CT for cases were computed and compared.ResultWithin 254 patients, 111 were diagnosed as positive bone metastases and other 143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negative bone metastasis. Sensitivity, speciif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SPECT-CT for cases were 93.6%, 93.7%, 99.0%, 100.0%, 93.3%, respectively,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WBBS (42.3%, 74.8%, 95.7%, 92.5%, 56.7%).ConclusionSPECT-CT fusion imaging provides incremental diagnostic value over routine whole-body bone scintigraphy for bone metastases from 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总页数】3页(P151-153)【作者】肇博;左长京;董爱生;王小姣;彭烨;李晓红;茅娟莉;潘文舟;徐登仁【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探讨SPECT/CT图像融合对骨转移瘤的增益价值 [J], 申超;吕宽;郭慧敏2.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乳腺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 [J], 顾涛颖;石洪成;陈曙光;修雁;蔡良;顾宇参3.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J], 杨宁;刘冬;刘晓芹;王凯4.SPECT/CT融合骨显像对诊断肿瘤骨转移疼痛的增益价值 [J], 王波;李龙龙;张斌青;郭会利5.应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评价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J], 蒋巧玲;郭水洁;叶艳君;李盼盼;郭会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