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清照《声声慢》优质课获奖教案上课讲义
- 格式:pdf
- 大小:14.48 KB
- 文档页数:2
《声声慢》精品教案一等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声声慢》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阅读: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分析词的韵律、节奏及情感。
2. 课文解析:对词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解析词的意境和寓意。
3. 课文背景: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理解词中的生僻字、词,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词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声声慢》的词牌特点,词中的生僻字、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字词卡片,课后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注意词的韵律、节奏。
3. 课文解析:讲解生僻字、词,分析词的意境和寓意。
4. 课文背景: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默写、翻译,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声声慢》2. 词牌特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3. 生僻字词:重点字词、释义4. 作者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翻译课文中的经典句子。
(3)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其风格特点。
2. 答案:(1)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例句翻译。
(3)课后拓展阅读,学生自主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风格。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2024)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声声慢》进行教学,该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教学内容包括词的背景、词的朗读、词的意境、词的语言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声声慢》的写作背景。
2.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声声慢》。
3. 分析《声声慢》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声声慢》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朗读和背诵《声声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声声慢》、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宋代音乐,让学生感受宋代的文化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声声慢》,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解析:分析《声声慢》的意象和意境,解释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声声慢》的语言特点,分享自己的理解。
5. 背诵:让学生进行《声声慢》的背诵,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声声慢》板书内容:意象、意境、语言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2. 《声声慢》的译文是什么?3. 请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和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声声慢》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宋代文化背景的了解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声声慢》与其他作品的异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案内容细节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声声慢》,该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作品背景;2.掌握《声声慢》这首词的基本内容和词意;3.通过朗读、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4.激发学生对古典词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声声慢》的情感表达;2.准确朗读《声声慢》。
三、教学难点:1.理解《声声慢》中的意境;2.通过适当的情感表达,演绎出《声声慢》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解词曲背景(10分钟)向学生介绍古代词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重点讲解宋代词的特点及李清照在宋代的地位与成就。
步骤三:朗读与解读(20分钟)1.教师首先朗读《声声慢》给学生听,并引导学生聆听词曲的音韵美和情感体验。
2.分析《声声慢》的词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逐句解读《声声慢》的意思,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步骤四:欣赏名家演绎(10分钟)播放《声声慢》的多个版本的音频,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步骤五:分组朗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朗读《声声慢》,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步骤六:情感呈现(15分钟)让学生表演《声声慢》中的情感,例如伤感、思乡等,引导学生在情感表达中感受和理解李清照的创作意图。
步骤七:创作活动(2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创作一幅与《声声慢》相关的画作、诗词或者音乐作品。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声声慢》的朗读、分析和情感表达等环节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正确理解诗词内容、准确朗读、情感表达的深度和是否能够进行创作等。
六、教学延伸:在词曲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立小组赛、诗歌朗诵会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优秀的古代词曲作品,提升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词的教学,既能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作品,又能培养他们对词曲艺术的兴趣。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涉及教材的诗词欣赏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声声慢》的背景介绍、词牌特点、诗句解析、意境把握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 掌握诗句的解析方法,深入领会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句意境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诗句解析、背景了解及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以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2. 新课导入:介绍《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技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声声慢》2. 主要内容:李清照生平简介《声声慢》词牌特点诗句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诗句解析方法,分析《声声慢》中的两句诗句。
请从《声声慢》中选取一个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 答案:解析示例: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字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
修辞手法示例:拟人。
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01课程介绍与目标Chapter《声声慢》背景及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教学目标与要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意和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法与手段朗读法讨论法分析法多媒体辅助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文本结构及写作特点结构分析写作特点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意象描绘审美体验情感表达及主题思想情感表达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表达了自己在国破家亡、夫死孀居的境遇下,内心深处的孤独、苦闷和无尽的哀愁。
全词情感真挚、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主题思想本词的主题思想是孤独与哀愁。
词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孤独中苦苦挣扎、无法摆脱的情感状态。
同时,词中也透露出词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感伤。
03知识拓展与延伸Chapter相关文化背景介绍古代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类似作品比较分析与其他婉约派词作比较与豪放派词作对比现代汉语运用能力提升词汇积累与运用《声声慢》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汇来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词汇,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句式分析与仿写该词中运用了多种句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长句、短句、倒装句等。
通过分析这些句式的结构和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句式仿写练习,提高他们的句子组织能力和写作水平。
04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Chapter分组讨论小组内角色分配分享感受030201小组讨论与分享角色扮演或朗诵表演角色扮演朗诵表演配乐朗诵创意写作或改编尝试创意写作以《声声慢》为灵感来源,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改编尝试鼓励学生将《声声慢》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舞蹈、戏剧等,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分享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互相交流学习,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1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4.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经验。
2重点难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
3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愁,仕途失意壮志难酬,两地相思离愁别绪,愁是我国古代文化风景中凄凉的一角。
李煜的愁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的愁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崔莺莺的愁是“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那么,作为词坛愁将的李清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词——《声声慢》。
二、新课学习:1、作家作品简介。
——明确: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
3、教师范读。
4、疏通词意。
5、把握词眼。
﹙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常有“诗眼” “词眼”之说。
“眼”传神之所,“词眼”是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或句子,请找出本词的“词眼”。
﹚——明确:词眼是:“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活动2【讲授】品味语言(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后人评价“自然贴切”,“无斧凿痕”,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开头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写愁情的?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希望找到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结果不但无获,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反而感到凄凉忧戚。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选读》中的《声声慢》,详细内容为词作全文及其背景介绍,涉及词牌知识、词人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以及对词中意象、语言、情感的深入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础知识,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及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词作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与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品味词句,感悟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哀愁。
随后提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充满哀愁的宋词《声声慢》。
”2. 背景介绍(5分钟)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词作奠定基础。
3. 词牌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10分钟)(1)阅读全文,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词作的初步感受。
(2)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讲解词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叠词等。
5.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及其作用”为例,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练习分析词中的其他意象,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声慢》2. 内容:(1)词牌特点:七言绝句,仄起平收,韵律优美。
(2)意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等。
(3)情感:孤独、哀愁、失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李清照的生平,谈谈你对《声声慢》情感的理解。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声声慢》。
本节课主要学习李清照的这首词作,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词的历史背景,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
2. 理解词中的生僻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3. 感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声声慢》,理解词的基本意思。
难点: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声声慢》。
2. 新课教授:讲解词的背景知识,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逐句解析词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词的基本意思。
3. 意境感受: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词中的词语进行造句,加深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5. 欣赏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欣赏词的美,讨论如何运用词的表达方式来描绘自己的情感。
6. 作业布置:让学生书写课后练习,包括词语解释和词的意境描绘。
六、板书设计板书词牌《声声慢》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词中的词语造一个句子。
答案:例如: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 请描述一下你读完《声声慢》后的感受。
答案:例如:读完《声声慢》,我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忧伤和孤独,仿佛看到了一个女子独自在西楼上凝望着月亮,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声声慢》。
这首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词的历史背景,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
2. 理解词中的生僻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砀山中学徐辉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才女,她半世孤苦,却清高脱俗。
她一生坎坷,却坚韧执
着。
她以“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才华,书写着词坛光耀千秋的温婉与凄清。
她
的才华与豪情让人钦佩,她的悲苦与坎坷让人伤怀,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就欣赏她的千古绝唱《声声慢》。
二、知识梳理
1、谈谈你所知道的李清照
(投影简介)
2、诵读
自由读(清字音)
个别读(读情感)
三、走进文本
1、李清照是以女性词人身份写词的词人,在词中她擅长铺写自己生活起居的点点滴滴,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写了她哪些动作?
板书:寻觅饮酒观雁看花守窗
2、描写这些动作有什么作用?
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
(愁)
3、这几个动词是如何体现她的愁绪?结合词中的意象,选取一个动词,结合所描写的
生活片段,做简要赏析。
示例:(动词意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淡酒:愁太浓,化不开愁,愁太深,解不开。
风急:花乱落,叶飘零,肃杀气凉,心更凉。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李清照《菩萨蛮》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传递情感:与赵明诚新婚不久,即负籍远游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北雁南飞:雁从北方来,自己却回不去了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司空曙《寒塘》
雁过故人无信息,酒醒残梦寄凄凉
---毛滂《浣溪沙》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人面---衰老年华易逝往事不再
黄花堆积,落英铺地,风侵雨略,菊花色彩枯干,花瓣飘零而下,一片衰败景象。
摘之
无味,摘之无趣,更无人共摘。
醉里插花,花莫笑。
可怜人似春将老。
---李清照《蝶恋花》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细雨——罗织愁绪
守窗守夜——时光难挨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李清照《蝶恋花》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李清照《孤雁儿》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小结:就是这样一位孤独的女子,独自一人,在无边的黑夜里穿行,她若有所失,寻寻
觅觅,她找到了酒,可无法化解愁。
于是她起身仰望,旧识大雁,无法寄愁。
俯身回望,满
地残菊,更添新愁。
只好依窗守望,而梧桐叶上,细雨点点,滴滴清脆,落入无边的黑夜,
滴落在她满是沧桑的心田之上。
四、合作探究
1、这五个动词,如果只保留其中一个,你觉得那个更合适?“寻觅”
仿写句子动词+寻+结果
示例:饮酒寻往事,往事已蹉跎
2、李清照曾有诗云:旧识天气,旧识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那么,她到底因何而
愁?
展示课件
学生品读
总结家国之痛身世之苦孤独之悲
小结:曾经出身高贵,万千宠爱,夫唱妇随,何其安乐!却惨遭国破,飘零他乡,如今
青春已逝,双鬓斑白,父母去世,丈夫病逝,又膝下无子,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玩,是她唯
一的寄托,却也几近散落丢失。
回首过去,人生如梦,梦中繁华豪奢,美满团圆。
而梦醒来,曲终人散,人去楼空,何其悲凉!
3、美文诵读
五、作业
写一写,你心中的李清照
《如果,我们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