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操作员培训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27.79 MB
- 文档页数:67
SM T操作员培训手册SMT基础知识目录一、二、SMT简介SMT工艺介绍三、元器件知识四、SMT ffi助材料五、SMT质量标准六、安全及防静电常识第一章SMT简介SMT是Surface mou nting tech no logy 的简写,意为表面贴装技术。
亦即是无需对PCB钻插装孔而直接将元器件贴装焊接到PCB表面规定位置上的焊接技术。
SMT的特点从上面的定义上,我们知道SMT是从传统的穿孔插装技术(THT发展起来的,但又区别于传统的THT那么,SMT与THT比较它有什么优点呢下面就是其最为突出的优点:八、、・1. 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2. 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
焊点缺陷率低。
3. 高频特性好。
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
4. 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5. 降低成本达30%~50%。
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采用表面贴装技术(SMT)是电子产品业的趋势我们知道了SMT的优点,就要利用这些优点来为我们服务,而且随着电子产品的微型化使得THT无法适应产品的工艺要求。
因此,SMT是电子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其表现在:1. 电子产品追求小型化,使得以前使用的穿孔插件元件已无法适应其要求。
2. 电子产品功能更完整,所采用的集成电路(IC) 因功能强大而引脚众多,已无法做成传统的穿孔元件,特别是大规模、高集成IC,不得不采用表面贴片元件的封装。
3. 产品批量化,生产自动化,厂方要以低成本高产量,出产优质产品以迎合顾客需求及加强市场竞争力。
4. 电子元件的发展,集成电路(IC) 的开发,半导体材料的多元应用。
5. 电子产品的高性能及更高焊接精度要求。
6. 电子科技革命势在必行,追逐国际潮流。
SMT有关的技术组成SMT从70年代发展起来,到90年代广泛应用的电子焊接技术。
SMT操作员培训手册SMT基础知识目录一、SMT简介二、SMT工艺介绍三、元器件知识四、SMT辅助材料五、SMT质量标准六、安全及防静电常识第一章SMT简介SMT 是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的简写,意为表面贴装技术。
即是无需对PCB钻插装孔而直接将元器件贴装焊接到PCB表面规定位置上的焊接技术。
SMT的特点下面就是其最为突出的优点:1.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
2.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
焊点缺陷率低。
3.高频特性好。
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
4.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5.降低成本达30%~50%。
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各工序的工艺要求与特点:1.生产前准备●清楚产品的型号、PCB的版本号、生产数量与批号。
●清楚元器件的种类、数量、规格、代用料。
●清楚贴片、点胶、印刷程式的名称。
●有生产作业指导卡、及清楚指导卡内容。
2.印刷在表面贴装装配的回流焊接中,锡膏用于表面贴装元件的引脚或端子与焊盘之间的连接,有许多变量。
如锡膏、丝印机、锡膏应用方法和印刷工艺过程。
在印刷锡膏的过程中,基板放在工作台上,机械地或真空夹紧定位,用定位销或视觉来对准,用模板(stencil)进行锡膏印刷。
第三章元器件知识SMT元器件种类在SMT生产过程中,员工们会接上百种以上的元器件,了解这些元器件对我们在工作时不出错或少出错非常有用。
现在,随着SMT技术的普及,各种电子元器件几乎都有了SMT的封装。
而公司目前使用最多的电子元器件为电阻(R-resistor)、电容(C-capacitor)(电容又包括陶瓷电容—C/C ,钽电容—T/C,电解电容—E/C)、二极管(D-diode)、稳压二极管(ZD)、三极管(Q-transistor)、压敏电阻(VR)、电感线圈(L)、变压器(T)、送话器(MIC)、受话器(RX)、集成电路(IC)、喇叭(SPK)、晶体振荡器(XL)等,而在SMT中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如下种类:电阻—RESISTOR 电容—CAPACITOR 二极管—DIODE 三极管—TRANSISTOR排插—CONNECTOR 电感—COIL 集成块—IC 按钮—SWITCH 等。
SMT详细培训教材第一章差不多培训教材第一节常用术语说明(一) (1)1.组装图 (1)2.轴向引线元件 (1)3.单端引线元件 (1)4.印刷电路板 (1)5.成品电路板 (1)6.单面板 (1)7.双面板 (1)8.层板 (2)9.焊盘 (2)10.元件面 (2)11.焊接面 (2)12.元件符号 (2)13.母板 (2)14.金属化孔(PTH) (2)15.连接孔 (2)16.极性元件 (2)17.极性标记 (2)18.导体 (2)19.绝缘体 (2)20.半导体 (3)21.双面直插 (3)22.套管 (3)23.阻脚 (3)24.管脚打弯 (3)25.预面型 (3)第一节常用术语说明(二) (4)1.空焊 (4)2.假焊 (4)3.冷焊 (4)4.桥接 (4)5.错件 (4)6.缺件 (4)7.极性反向 (4)8.零件倒置 (4)9.零件偏位 (4)10.锡垫毁伤 (4)11.污染不洁 (4)12.爆板 (4)13.包焊 (4)14.锡球 (4)15.异物 (4)16.污染 (4)17.跷皮 (4)18板弯变形 (4)19.撞角、板伤 (4)20.爆板 (4)21.跪脚 (4)22.浮高 (4)23.刮伤 (4)24.PCB板异物 (4)25.修补不良 (4)26.实体 (5)27.过程 (5)28.法度榜样 (5)29.考查 (5)30.合格 (5)31.不合格 (5)32.缺点 (5)33.质量要求 (5)34.自检 (5)35.办事 (5)第二节电子元件差不多常识 (6)(一)阻器和电容器 (6)1.种类 (6)2.电阻的单位 (6)3.功率 (6)4.误差 (6)5.电阻的标识方法 ··············································································6-86.功率电阻 (8)7.电阻收集 ·······················································································8-98.电位器 (9)9.热敏电阻器 (9)10.可变电阻器 (9)(二)电容器 (10)1.概念和感化 (10)2.电路符号 (10)3.类型 (10)4.电容量 (10)5.直流工作电压 (10)6.电容器上的工程编码 (10)7.习题 ..........................................................................................11-12 二、变压器(Transformer)和电感器(Inductor).. (13)(一)变压器 (13)(二)电感器 (13)三、二极管(diodc) (14)1.稳压二极管 (14)2.发光二极管(LED) (14)四、三极管(triode) (15)1.习题 (16)五、晶体(crystal) (17)六、晶振(振荡器) (17)七、集成电路(IC) (17)八、稳压器 (18)九、IC插座(Socket) (18)十、其它各类元件 (19)1.开关(Rwitch) (19)2.继电器(Relayo) (20)3.连接器(Connector) (20)4.混淆电(mixed circuit) (20)5.延迟器 (20)6.篇程连接器 (20)7.保险丝(fuse) (20)8.光学显示器(optic monitor) (20)9.旌旗灯号灯(signal lamp) (20)十一、静电防护常识 (20)1.手带 (21)2.脚带 (21)3.工作台表层材料 (21)4.导电地板胶和导电腊 (21)5.导电框 (21)6.防静电袋 (22)7.空气电离器 (22)8.抗静电链 (22)十二、储蓄过程 (23)十三、元件符号归类 (23)一、公司产品临盆工艺流程 (24)二、插件技巧 (24)1.电阻的安装 (24)2.电容的插装 ·····················································································25-263.二极管的插装 (27)4.三极管的安装 (27)5.晶体的安装 (27)6.振荡器的安装 (27)7.IC的安装 (27)8.电感器的发装 (27)9.变压器的安装 (27)三、补焊技巧 (28)四、测试技巧 .............................................................................................28-29 第二章品德管束的演进史 (30)第一节、品德管束演进史 (30)一、品德管束的进化史 (30)第二节、品管教诲之实施 (31)一、品德意识的灌注贯注 (31)二、品管方法的练习及导入 (32)三、全员介入,全员改良 (33)第三节品管应用手段 (34)一、层别法 (34)二、柏拉图法 ·······························································································35/36三、特点要因图法 (37)(一)特点要因图应用步调 (37)(二)特点要因图与柏拉图之应用 (38)(三)特点要因图再分析 (38)四、分布图法 (39)五、直方图法 (40)六、管束图法 (41)(一)管束图的实施轮回 (41)(二)管束图分类 (42)1.计量值管束图 (42)2.计数值管束图 (42)(三)X—R管束图 (43)七、查核表(Check Sheet) ··············································································44/45第四节品管抽样考查 (46)(一)抽样考查的由来 (46)(二)抽样考查的定义 (46)(三)用语说明 (46)1.交货者及考查收者 (46)2.考查群体 (46)3.样本 (46)4.合格剖断个数 (46)5.合格剖断值 (46)6.缺点 (46)7.不良品 (47)四、抽样考查的型态分类 (47)1.规准型抽样考查 (47)2.选别型抽样考查 (47)3.调剂型的抽样考查 (47)4.连续临盆型抽样考查 (47)五、抽样考查与全数考查之采取 (48)1.考查的场合 (48)2.适应全数考查的场合 (48)六、抽样考查的好坏 (48)1.长处 (48)2.缺点 (48)七、规准型抽样考查 (48)1.允收水准(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48)2.AQL型抽样考查 (49)八、MIL-STD-105EⅡ抽样步调·······································································49/50九、抽取样本的方法 (50)第三章5S 活动与ISO9000常识第一节5S活动 (51)一、5S活动的鼓起 (51)二、定义 (51)三、整顿整顿与5S活动 ····················································································52/53四、履行5S活动的心得 (54)五、5S活动的感化 (54)第二节ISO9000差不多常识 (55)一、媒介 (55)二、ISO9000:94版标准的构成 (55)三、重要的术语 (5556)四、现场质量治理 (56)1.目标 (56)2.精华 (56)3.义务 (56)4.要求 (57)ISO9001:2000版 (58)1.范畴 (58)2.参考标准 (58)3.名词与定义 (58)4.品德治理体系 ··································································································58/69。
SMT操作员培训手册SMT基础知识目录1、 SMT简介2、 SMT工艺介绍3、 元器件知识4、 SMT辅助材料5、 SMT质量标准6、 安全及防静电常识第一章 SMT简介SMT 是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的简写,意为表面贴装技术。
亦即是无需对PCB钻插装孔而直接将元器件贴装焊接到PCB表面规定位置上的焊接技术。
SMT的特点从上面的定义上,我们知道SMT是从传统的穿孔插装技术(THT)发展起来的,但又区别于传统的THT。
那么,SMT与THT比较它有什么优点呢?下面就是其最为突出的优点:1. 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
2. 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
焊点缺陷率低。
3. 高频特性好。
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
4. 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5. 降低成本达30%~50%。
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采用表面贴装技术(SMT)是电子产品业的趋势我们知道了SMT的优点,就要利用这些优点来为我们服务,而且随着电子产品的微型化使得THT无法适应产品的工艺要求。
因此,SMT 是电子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其表现在:1. 电子产品追求小型化,使得以前使用的穿孔插件元件已无法适应其要求。
2. 电子产品功能更完整,所采用的集成电路(IC)因功能强大而引脚众多,已无法做成传统的穿孔元件,特别是大规模、高集成IC,不得不采用表面贴片元件的封装。
3. 产品批量化,生产自动化,厂方要以低成本高产量,出产优质产品以迎合顾客需求及加强市场竞争力。
4. 电子元件的发展,集成电路(IC)的开发,半导体材料的多元应用。
5. 电子产品的高性能及更高焊接精度要求。
6. 电子科技革命势在必行,追逐国际潮流。
SMT有关的技术组成SMT从70年代发展起来,到90年代广泛应用的电子焊接技术。
SMT培训教材一、目的:本教材是对SMT的职员进行生产全然常识及工艺流程教育的较为全面的材料。
二、范围:本教材适用于SMT的新进职职员、换岗及加强老职员理论根底等培训。
三、参考文件:四、定义:无。
五、职责:SMT部的治理人员负责教导并考核。
六、内容:〔一〕、SMT概述:1、SMT是外表贴装技术〔SurfaceMountTechnology〕的英文简称。
2、电子技术的开展,也相应地带动了PCB板组装技术的开展。
20世纪七十年代,要紧以导孔技术方式〔即我们通常所讲的插件方式〕进行的组装的电子产品。
随着电子产品不断向小型化、高密度化的迅猛开展,20世纪八十年代诞生了外表贴装技术〔SMT〕,同时日益成为支持电子产业开展的要害技术。
随着九十年代电子产品进一步小型化、高密度化,外表贴装技术也在不断开展,其中出现了球形阵列技术及倒装芯片技术,IC间距也在不断缩小〔现在许多IC间距在〕,RC类元件也由原来的1206为主开展到以0603、0402元件为主。
3、SMT技术什么缘故会得到如此快的开展,并慢慢地取代导孔技术〔即插件方式〕。
SMT技术比导孔技术有如下优点〔举例讲述〕:1)体积小,密度高,重量轻;2)优异、可靠的导电性能〔短引线或无引线〕;3)随着近年来SMD的开展,SMT元器件本钞票比插件元件低;4)良好的耐机械冲击和耐震动能力;5)生产自动化程度高。
〔二〕、电子元件根底:1.电阻器〔Resistor〕:电子在物体内做定向运动会碰到阻力,这种阻力称为电阻。
具有一定电阻数的元器件称为电阻器。
习惯简称为电阻。
电阻器分类:从材料来分:有碳质电阻、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绕线电阻。
从结构来分: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和电位器三种。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用字母Ω表示,为识不和计算方便,也常以千欧〔KΩ〕、兆欧〔MΩ〕为单位。
它们之间的换算为:1KΩ=1000Ω1MΩ=1000000Ω电阻器的标称阻值和误差:电阻的标称值和误差,一般都标在电阻体上,其标志有三种: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
电子机器部培训教材目录第一章基础培训教材第一节常用术语解释(一) (1)1.组装图 (1)2.轴向引线元件 (1)3.单端引线元件 (1)4.印刷电路板 (1)5.成品电路板 (1)6.单面板 (1)7.双面板 (1)8.层板 (2)9.焊盘 (2)10.元件面 (2)11.焊接面 (2)12.元件符号 (2)13.母板 (2)14.金属化孔(PTH) (2)15.连接孔 (2)16.极性元件 (2)17.极性标志 (2)18.导体 (2)19.绝缘体 (2)20.半导体 (3)21.双面直插 (3)22.套管 (3)23.阻脚 (3)24.管脚打弯 (3)25.预面型 (3)第一节常用术语解释(二) (4)1.空焊 (4)2.假焊 (4)3.冷焊 (4)4.桥接 (4)5.错件 (4)6.缺件 (4)7.极性反向 (4)8.零件倒置 (4)9.零件偏位 (4)10.锡垫损伤 (4)11.污染不洁 (4)12.爆板 (4)13.包焊 (4)14.锡球 (4)15.异物 (4)16.污染 (4)17.跷皮 (4)18板弯变形 (4)19.撞角、板伤 (4)20.爆板 (4)21.跪脚 (4)22.浮高 (4)23.刮伤 (4)24.PCB板异物 (4)25.修补不良 (4)26.实体 (5)28.程序 (5)29.检验 (5)30.合格 (5)31.不合格 (5)32.缺陷 (5)33.质量要求 (5)34.自检 (5)35.服务 (5)第二节电子元件基础知识 (6)(一)阻器和电容器 (6)1.种类 (6)2.电阻的单位 (6)3.功率 (6)5.电阻的标识方法·············6-86.功率电阻 (8)7.电阻网络················8-98.电位器 (9)9.热敏电阻器 (9)10.可变电阻器 (9)(二)电容器 (10)1.概念和作用 (10)2.电路符号 (10)3.类型 (10)4.电容量 (10)5.直流工作电压 (10)6.电容器上的工程编码 (10)7.习题·················11-12二、变压器(Transformer)和电感器(Inductor) (13)(一)变压器 (13)(二)电感器 (13)三、二极管(diodc) (14)1.稳压二极管 (14)2.发光二极管(LED) (14)四、三极管(triode) (15)1.习题 (16)五、晶体(crystal) (17)六、晶振(振荡器) (17)七、集成电路(IC) (17)八、稳压器 (18)九、IC插座(Socket) (18)十、其它各种元件 (19)1.开关(Rwitch) (19)2.继电器(Relayo) (20)3.连接器(Connector) (20)4.混合电(mixed circuit) (20)5.延迟器 (20)6.篇程连接器 (20)7.保险丝(fuse) (20)8.光学显示器(optic monitor) (20)9.信号灯(signal lamp) (20)十一、静电防护知识 (20)1.手带 (21)2.脚带 (21)3.工作台表层材料 (21)4.导电地板胶和导电腊 (21)5.导电框 (21)6.防静电袋 (22)7.空气电离器 (22)8.抗静电链 (22)十二、储蓄过程 (23)十三、元件符号归类 (23)一、公司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4)二、插件技术 (24)1.电阻的安装 (24)2.电容的插装··················25-263.二极管的插装 (27)4.三极管的安装 (27)5.晶体的安装 (27)6.振荡器的安装 (27)7.IC的安装 (27)8.电感器的发装 (27)9.变压器的安装 (27)三、补焊技术 (28)四、测试技术....................28-29第二章品质管制的演进史. (30)第一节、品质管制演进史 (30)一、品质管制的进化史 (30)第二节、品管教育之实施 (31)一、品质意识的灌输 (31)二、品管方法的训练及导入 (32)三、全员参与,全员改善 (33)第三节品管应用手法 (34)一、层别法 (34)二、柏拉图法···················35/36三、特性要因图法 (37)(一)特性要因图使用步骤 (37)(二)特性要因图与柏拉图之使用 (38)(三)特性要因图再分析 (38)四、散布图法 (39)五、直方图法 (40)六、管制图法 (41)(一)管制图的实施循环 (41)(二)管制图分类 (42)1.计量值管制图 (42)2.计数值管制图 (42)(三)X—R管制图 (43)七、查核表(Check Sheet).............44/45第四节品管抽样检验.. (46)(一)抽样检验的由来 (46)(二)抽样检验的定义 (46)(三)用语说明 (46)1.交货者及检验收者 (46)2.检验群体 (46)3.样本 (46)4.合格判定个数 (46)5.合格判定值 (46)6.缺点 (46)7.不良品 (47)四、抽样检验的型态分类 (47)1.规准型抽样检验 (47)2.选别型抽样检验 (47)3.调整型的抽样检验 (47)4.连续生产型抽样检验 (47)五、抽样检验与全数检验之采用 (48)1.检验的场合 (48)2.适应全数检验的场合 (48)六、抽样检验的优劣 (48)1.优点 (48)2.缺点 (48)七、规准型抽样检验 (48)1.允收水准(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48)2.AQL型抽样检验 (49)八、MIL-STD-105EⅡ抽样步骤·············49/50九、抽取样本的方法 (50)第三章5S 活动与ISO9000知识第一节5S活动 (51)一、5S活动的兴起 (51)二、定义 (51)三、整理整顿与5S活动···············52/53四、推行5S活动的心得 (54)五、5S活动的作用 (54)第二节ISO9000基础知识 (55)一、前言 (55)二、ISO9000:94版标准的构成 (55)三、重要的术语 (5556)四、现场质量管理 (56)1.目标 (56)2.精髓 (56)3.任务 (56)4.要求 (57)ISO9001:2000版 (58)1.范围 (58)2.参考标准 (58)3.名词与定义 (58)4.品质管理系统····················58/69。
SMT介绍培训资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基于教材《SMT技术与应用》的第1章和第2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工艺流程及其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SMT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重要性。
2. 掌握SMT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其操作要点。
3. 能够运用SMT技术进行简单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SMT工艺流程中的焊接、检测等关键技术及其操作要点。
教学重点:SMT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及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SMT技术介绍PPT、SMT工艺流程图、实物展示(如SMT组件、设备等)。
2. 学具:教材、《SMT技术与应用》工作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利用PPT展示SMT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SMT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 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SMT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解读SMT工艺流程图,阐述各工艺环节的操作要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教材中的例题,讲解SMT组件的组装过程,分析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工作手册,设计一个简单的SMT组装工艺流程。
5. 实物展示与操作演示(10分钟)展示SMT设备、组件等实物,演示焊接、检测等关键技术。
强调SMT技术的应用前景,鼓励学生课后深入了解SMT相关领域。
六、板书设计1. SMT基本概念2. SMT发展历程3. SMT工艺流程1)印刷2)贴片3)焊接4)检测5)后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设计一个SMT组装工艺流程,并分析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
2. 答案:参照教材《SMT技术与应用》工作手册,结合课堂讲解,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SMT行业动态,了解新型SMT设备、材料及工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