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9
阅读“国家情怀”《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并完成阅读素养测试题(后附答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
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
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
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
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
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
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
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
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才39岁。
1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原因,下面哪个描述正确?()A列强瓜分,国土沦丧B人民被欺凌被压迫C目睹惨景,满怀悲愤D年轻富有音乐才华2文章第二段讲送别,这段话的描写属于哪种描写?()A场面描写B对话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3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整理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异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
之际恳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激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伤心》。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乔羽、舒伯特。
4、悲忿欲绝:欲,将要。
绝,死亡。
溘然长逝:辞,辞别。
5、表现爱国情怀的成语:忠心耿耿、伤时感事、碧血丹心、精忠报国、以身许国
6、表现忘我工作、学习的成语:废寝忘食、彻夜达旦、忘餐废寝、分秒必争
7、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8、背诵课文第 2 自然段。
【习题解答】
习题 3 答案: 1. 悲忿欲绝:沉痛愤慨到了极点。
绝,气味中断、死亡。
2.溘然长逝:永久走开人间。
辞,辞别。
习题 4 答案:1. 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别礼品”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久不要忘掉自己
的祖国。
2.“弥留之际”指病危将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激烈爱国感
情。
单元一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课时课题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要点重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复习导入。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波兰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课件展示1、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抓住文本具体语言材料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2.抓住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实物投影,集体评价,自由读、指名读,集体纠错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自由读、讨论、交流、读思结合、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情感。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背诵重点段落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写作要用心抒情,我笔写我心,我心道我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1.教师板书课题(3、把我的心脏带回中国)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你读了课题后,从课题上知道了哪些信息?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信息:“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
疑问:“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3.提问:你对肖邦有哪些了解呢?(请同学们把课前预习搜集的有关肖邦的生平资料给大家读一下: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大量的去阅读有关他的东西,如有关他的书籍、报刊、杂志、网页等,或他的作品等。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读后感
读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热爱祖国的音乐家在异国他乡为了祖国的独立而奋斗,最终将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
文章中,主人公肖邦在异国他乡饱受孤独和病痛折磨,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用自己的音乐才华,为祖国的独立而奋斗。
最终,他将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在肖邦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有的品质。
他不仅热爱自己的祖国,更用自己的行动和才华为祖国争取了尊严和独立。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同时,文章也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事实: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许不能像肖邦那样用自己的才华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想说的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祖国的伟大和重要。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像肖邦一样,始终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名称: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目标:1. 学习理解并背诵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 了解并分析诗人的情感,体会家国情怀。
3. 学会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
教案内容:1. 导入新课: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心脏吗?那你们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
2. 学习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朗读,并对课文进行理解和分析。
适当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再次阅读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分析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点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拨指导,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
5. 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
6. 交流展示:学生完成写作后,可以选择进行个人或小组间的交流展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7.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共同回味课文的美妙之处。
教学资源准备:1.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复印件或投影片。
2. 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用纸和笔。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家国情怀的相关诗歌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好和力量。
2. 引导学生展开对祖国文化的探究,比如地理、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3. 对于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进行口头讲解,或者提供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容。
六年级上册生字词汇总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帕米尔高原景德镇陶瓷屋脊硕果开拓
2郑成功
奴役驻军慷慨激昂隐蔽野兽犁耙
镰刀融洽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姓肖
肖邦咏唱满腔热血忧虑蜡烛巴黎卡片
古诗两首
涕泪巫峡洛阳默写古诗两首
5.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廉颇姓韩惧怕唇枪舌剑
老迈昏庸
6最后的姿势
姓谭洗漱嘎吱废墟震撼
凹凸感激诠释坍塌生死攸关
7、船长
诺曼底薄弱玛丽哭泣副手
军舰舰艇恐怖
8爱之链
乔依颠簸矮小轮胎袜子发愣
快餐亲吻
9.小草和大树
堪称逆境撇下晚辈狭窄
权衡毅力铅笔钢铁
10轮椅上的霍金
撰写扉页顶礼膜拜名牌打扰
木匠众星捧月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胶带粘补触礁一艘电锯筐子丑陋
12姥姥的剪纸
村屯喂猪刁难岂知庄稼驮着啃食爽快
13牛郎织女
嫂子牛棚衰弱趁早挣扎波涛汹涌心急如焚暴跳如雷
14安塞腰鼓
高粱骤然枣树搏击战栗陌生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锻铸虐杀摧残吟诵卓绝韧劲
16草原
渲染迂回玻璃襟飘带舞彩虹
马蹄羞涩摔跤
7麋鹿
姜子牙哺乳沼泽跋涉繁殖颠沛流离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姓郭婵娟原谅羡慕
19钱学森
前额赶赴富裕诚恳贡献
20詹天佑
轻蔑嘲笑勘测攀山越岭
讥笑泥浆岔道铜像
21鞋匠的儿子
耻辱犹豫尴尬
22古诗两首
鉴别徘徊(默写古诗两首)
23学与问
坚持不懈沈括相辅相成翱翔钥匙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4大自然的文字
虎背熊腰耸立预兆。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1、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肖邦你留之际的请求所包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授课过程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检查预习1、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雾霭呐喊盛满疾驰蜡烛维斯瓦河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悲愤欲绝:绝:气息终止,死。
十分伤心,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形容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与世长辞辞:告别。
和人世永别了。
指去世。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指导。
1、自学提纲你认为课文体现了肖邦怎样的精神?课文的哪些句子和段落体现了他的这种精神?说说自己的体会。
2、自学,交流A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B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C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2023年《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2023年《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1(1745字)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__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
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预习内容】(一)我会读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雾霭疾驰催人奋起呐喊消逝肺结核病雾霭弥留之际悲愤欲绝与世长辞(二)我会填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表达了()。
(三)我的搜集我搜到了有关肖邦的资料。
听一听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四)我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此句中体会到的?2、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划出有关句子,谈体会。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1、肖邦在生命弥留之际哪里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2、想象此时肖邦在想些什么?四、课堂检测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弥漫( ) 咏唱( ) 溢满( ) 疾驰( )2、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以及所写的事情________。
这件事中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_____的心情。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临别赠言的含义及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填充句子。
六年级上语文课本剧-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三篇课文。
本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怀着亡国之恨流亡异国他乡,在国外他不忘国耻,投入到音乐创作之中,在他弥留之际,他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时间 1830年11月的一天地点维斯瓦河畔人物肖邦(波兰的音乐家)父亲母亲埃斯内尔(肖邦的老师)弟弟西莱姐姐斯卡同学米卡菲比安扎古尼马夫第一幕(幕启。
肖邦离开了家,在家门口亲人来为他送行。
父亲孩子,你在外一定要小心啊!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音乐,将来为祖国效力。
肖邦(感动地)父亲,我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母亲(含着泪水)肖邦,你这一走,我真放心不下你。
我在家听不到那悦耳的钢琴声,太孤单了。
肖邦(泪流满面)母亲,别担心,我已经20岁了,别这样天天为我担忧,你保重身体,等儿子回来,为你演奏更多的美妙乐曲。
西莱(天真地)哥哥,早点回来和我玩游戏!肖邦(摸着弟弟的头)姐,你马上也来巴黎吧,和我一起学习。
斯卡不了,我已经准备工作了。
肖邦再见!我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波兰,与沙俄作斗争。
(幕落第二幕(幕启。
马车快速地离开华沙。
在城郊,被一大群人拦住。
马夫驾!驾!吁!吁!……肖邦先生,前方有一大群人拦住我们的去路。
肖邦(将头探出车窗,仔细盯着前方)原来是我的老师与同学。
(肖邦下了马车。
埃斯内尔肖邦,你要离开华沙了,我们特地为你送行。
埃斯内尔(鼓了鼓掌)开始吧!(同学们开始演奏《即使你远在他乡》。
同学们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不会将你淡忘;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的山水也为你歌唱;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的花儿为你开放;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的大门也向你开敞……肖邦(惊讶地)老师,这首乐曲我咋没听过?扎古尼老师昨天熬了夜,才将这首曲子作好。
(肖邦哭了。
埃斯内尔(紧紧握住肖邦的手)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点了点头。
埃斯内尔(捧过一只银杯,深情地)这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是波兰的象征,你要时刻记住自己的祖国波兰,波兰是不会灭亡的。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了19世纪初,音乐家肖邦的故乡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身在异国他乡的肖邦不忘亡国之恨,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复发,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的充分表现。
这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
抓住这个主线,披文入情,因文悟道,以取得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陶冶相结合的效果。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场面描写是本课在写作手法上的训练点。
在描写送别场面时,课文按照了一定的顺序,兼顾到了个人与群体,做到了点面结合,不但如此,环境的烘托、气氛的营造也在整个场面描写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八个生字,注意“黎”字右上角的写法。
通过查字典知道“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中带点字以及整个词语的意思。
2.品味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从而感受肖邦的爱国之情。
3.在理解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分析写作思路的方法,协助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1.品味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从而感受肖邦的爱国之情。
2.在理解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分析思路的方法,协助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
【课时安排】二课时【资料链接】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
这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
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
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
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亲友们的勉励、嘱咐和期望又鼓舞着他,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国外用艺术来歌颂祖国和自己的民族。
《革命练习曲》:1830年11月,肖邦离开祖国去了法国巴黎。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
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
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
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
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
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
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
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
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才39岁。
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有感7篇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有感1在我刚看到这篇__的题目时,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许多问题,这篇__的题目很吸引读者,也带有一丝伤感。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肖邦被迫离开了华沙,来到法国巴黎。
在他离开自己祖国的时候,已经热泪盈眶了。
当听到了华沙爆发了起义,而起义又失败后,他悲痛欲绝,日夜思念祖国,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进行忘我创作。
他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沙皇俄国的愤怒抗争和对祖国的前途忧虑。
他愿意把自身的一切全部贡献出来。
这种可贵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肖邦在弥留之际,紧紧的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被深深的感动了。
这句话是肖邦弥留之际说的,这是他爱国情怀的充分体现,他就算是死,也要和祖国永远在一起。
肖邦他热爱音乐,但他更热爱祖国。
在老师给我们上这一课时,重点讲了课文的第4、5、6自然段,而在第6自然段中,尤其用了一个“才”字,含义很深刻,在这其中有两点,一是肖邦具有杰出的音乐才华,而却英年早逝,其中包含了无限惋惜之情;而是肖邦英年早逝,原因在于自己的祖国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使他悲愤交加,这其中充满了谴责。
我读了这篇__后,被肖邦的这种爱国情怀震撼了。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和肖邦一样,一心为了自己的祖国,无论做出什么样的牺牲都心甘情愿。
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
他一心想帮助国家,却不断遭到奸臣的嘲讽。
他在85岁时,仍然不忘祖国的统一。
在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时,知道自己将与世长辞,便拿来笔和纸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写完之后,他就去世了。
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很好,更要努力学习,但肖邦的这种爱国精神我们确实更要学习,我会永远铭记着这位心系国家、伟大的人,他就是肖邦。
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有感2《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完课文,我便被肖邦那颗炽热的爱国心所感动。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3篇六年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精读课文三、四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肖邦弥留之际“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剖析,以及3、4节肖邦的爱国行动的感悟,体会肖邦是一个爱国者。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通过读,感悟肖邦强烈的爱国感情。
2、让学生体会到肖邦的爱国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离开祖国——满怀悲愤2、咏唱送别曲告别2、无论……都……不要忘记祖国3、赠银杯4、指名背背诵第二自然段(一人;然后集体背诵)二、学习第五节(肖邦这一去不知能不能记住老师的话,能不能回到祖国?)(不能,为什么?为了祖国,为了生计……)真的回不去了吗?1、弥留之际,为什么要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他是怎么想的?(学生思考、讨论)(死了也要回故乡……)a、老师的叮嘱,同学的期望b、肖邦爱国表达了肖邦怎样的思想感情?(爱国)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点题)肖邦这么爱国,大家能把肖邦爱国情怀读出来吗?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教师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节1、肖邦爱国吧,他在国外到底为祖国做了哪些事情?听到起义失败悲痛欲绝。
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化悲痛为力量,将一腔热血化成催人奋起的旋律和音符。
(看书中插图)(多媒体:播放《革命练习曲》)板书:起义失败—— 一腔热血化音符指导看图,指导有感情地读书。
2、他日夜思念祖国。
(心系祖国的人会怎么做?)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板书:工作、工作、再工作指导读(悲愤)3、最后一节:一个人这么辛苦地工作,他能受得了吗?指名读最后一节。
比较:肖邦就这样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肖邦的“死”:为国而死,;他还年轻,令人惋惜、同情,可歌可泣)指导读:声音缓慢、低沉、惋惜。
四、练习说话,人物精神升华。
肖邦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读后感1500字《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部让人动容的畅销书,通过故事的讲述,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本书是作者李银河为了纪念在抗战期间为祖国献身的英雄,而写下的一篇故事。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位为中国留学生,为了守护祖国,将自己的心脏带回国内,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故事。
读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深受触动。
故事从一个留学生眼中讲述,勾勒出了那个年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在那个时期,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而国内的留学生们纷纷选择回国参加抗战。
主人公作为一个留学生,从最初追求个人利益到最终背负起责任,带着自己的心脏回国献身,展现出了勇敢和坚定的精神。
在故事中,主人公选择将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决定,引起了很多争议和讨论。
有人赞扬他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的行为有些过于理想化和不切实际。
这让我思考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精神。
在我看来,爱国并不一定是要做出大而全的举动,只要每个人都能为祖国付出一份力量,不管是多么微小,都是宝贵的。
主人公的行为无疑是一种伟大的爱国行为,他的选择不仅体现了个体的牺牲,也代表了所有留学生坚定的信仰。
故事还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和对比,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主人公在回国的途中结识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天真与坚强深深地触动了主人公的内心。
尽管他们交往的时间不长,但通过这段简短的经历,主人公明白了爱和责任的意义。
这让我想起了身边许多温暖的人际关系,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温暖的一面。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忽略这些细微的情感,而故事中的描写让我意识到,关爱和善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同时,故事也展示了抗战年代的艰辛和困苦。
在战争的痛苦中,人们需要互相搀扶和坚定信心。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忍耐和坚韧。
当主人公带着心脏回到祖国时,所面对的场景和人们的热烈欢迎,让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这是一幅振奋人心的画面,让我明白了为了国家的团结和繁荣,每一个人都需要努力奋斗,无论身份地位。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这里采用的是分开写的形式。
)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渊”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课题这条情感主线,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陶冶。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肖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弥留之际的请求中饱含的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介绍肖邦及课文背景的文字、图片材料;《即使你远在他乡》《革命练习曲》磁带或mp3;与爱国有关的名人名言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二)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请一名学生回答。
这节课研究下面三个问题。
二、交流展示1、组内交流上节课后自己对其余三个问题的探究结果。
2、集体交流。
3、小结,表扬与激励。
三、精讲点拨(一)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特殊的礼物”。
2、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肖邦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3、指导学生理解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
(二)重、难点突破的方案1、第二节。
(1)环境描写,薄雾。
特别的岁月,别样的离愁,就连苍天也为之动容,那薄薄的雾霭不正是肖邦心头的阴云吗?(2)请你想象一下,《即使你远在他乡》这首歌的歌词会有哪些内容?预设: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依然是你生长的地方。
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依然是你灵魂的故乡。
不要忘记祖国,用你的双手效力祖国,铭记祖国,用你的智慧振兴祖国。
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依然是你思念的地方。
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依然是你梦中的天堂。
唤醒你的祖国吧,用你的音乐去感染她!赞美你的祖国吧,用你的激情点燃她!即使在你的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也别忘了,吻你伟大的祖国!出示歌词: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