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
- 格式:doc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29
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岁科室:床号:住院号:
诊断:,该病变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无法抢救的死亡,经讨论可行介入封堵治疗,以根治该疾病。
拟定于年月日在麻醉下行术,该治疗有可能发生以下情况的危险性:
1. 累及下肢动脉,致下肢供血不足或闭塞,严重者需做分流手术。
2. 累及供应腹腔的血管缺血。
3. 瘤体巨大及畸形致治疗后瘤体内漏。
4. 累及供应脊髓的动脉致截瘫。
5. 累及肾动脉致肾脏萎缩而无功能。
6. 累及髂内动脉致腰腿痛。
7. 术中大出血,需要紧急转外科手术室治疗。
8. 术后各种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
9. 穿刺并发症,操作部位的损伤、出血、血肿,股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或股
动静脉瘤等。
10. 心、脑血管病发作,以及发生其他难以预料的、危及生命或致残的意外情况。
我对于上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情况表示理解,同意接受该项治疗,并承担医疗风险。
并同意在意外情况下医师有先抢救病人后告知病人的权利以及愿意承担意外情况下增加的医疗费用。
患者或代理人签名:医师签名:
与患者关系:年月日。
腹主动脉髂动脉瘤一体式覆膜支架隔离术作者:暂无来源:《健康博览》 2013年第4期上海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成功地为一名腹主动脉合并双侧髂动脉瘤的高龄患者实施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瘤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隔离术。
该手术是该院为复杂主动脉瘤非全麻介入治疗探索的首次成功。
82 岁的孙老先生患有Ⅱ型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阿尔茨海默病。
因中上腹不适行腹部B 超检查发现腹主动脉瘤。
进一步CT 血管造影证实腹主动脉瘤合并双侧髂动脉瘤,瘤体长7.4 厘米,最大直径5.9 厘米。
为避免瘤体进一步扩大甚至发生破裂,专家建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考虑到患者高龄,基础疾病较多,可能无法耐受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该院专家大胆改良手术方法,采用腹股沟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腹主动脉和双侧髂动脉腔内隔绝术,术中于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置入一体式覆膜支架,即刻血管造影显示腹主动脉和髂动脉瘤完全隔绝,无造影剂外渗。
术后穿刺部位采用血管缝合器结扎止血。
手术时间仅60 分钟,术后患者无并发症,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
腹主动脉瘤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引起,随着动脉壁结构的破坏和主动脉内压力增加,导致腹主动脉远端逐渐扩张,最终形成腹主动脉瘤,往往可累及双侧髂动脉开口。
对于瘤体较大或发展较快者,动脉瘤有破裂危险,需尽早手术治疗。
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更换人造血管,也可以微创介入治疗。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大多数患者可通过腹股沟切开,直视下股动脉穿刺,沿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至病变处释放,术后缝合股动脉创口和腹股沟皮肤。
虽然创伤明显减小,但对于腹主动脉瘤伴有双侧髂动脉瘤患者,需双侧腹股沟切开,分段释放腹主动脉和髂动脉覆膜支架。
手术需要血管外科和麻醉科协同合作,手术时间仍较长,双侧腹股沟遗留3~5 厘米手术切口,术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双下肢制动。
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对此手术方法进行改良,采用局部麻醉,经皮穿刺置入一体式覆膜支架,避免全身麻醉,进一步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适用范围:用于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封闭夹层破口或隔绝瘤腔内血液,以降低主动脉壁承受压力,减小或消除主动脉持续扩张乃至破裂的风险。
结构设计:由覆膜支架和输送系统两部分组成,支架一般包括金属骨架和覆膜材料,前者多为镍钛合金、钴铬合金或不锈钢,覆膜材料为涤纶或e-PTFE。
支架和覆膜材料通过缝线缝合或热压方式结合。
支架形状可为直筒形、渐细锥形、带分支形、Y形。
支架前端一般带有裸支架,可用于锚定和实现后释放控制;对于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裸支架上一般带有倒刺以提高锚定牢固性。
将支架压握于输送系统鞘管内,通过股动脉入路输送至主动脉病变部位,将覆膜支架从鞘管内推出,在金属骨架张力下,覆膜材料被撑开并贴住正常血管壁,以封堵夹层破口或隔绝瘤腔内血液。
技术难点:(1)对用于主动脉弓以远的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目前已较为成熟,主要改进点为降低输送系统尺寸,以提高在迂曲、钙化、大角度弓血管中的通过性能;(2)对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的研发热点和难点主要为如何实现涉及主动脉弓,乃至升主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其技术难点包括多分支血管的通路解决方案、防内漏设计、远期有效性;(3)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的技术难点主要为近端防内漏设计、分支支架的柔顺性设计,以及精准定位、快速对接对输送系统的要求。
研发现状:(1)降主动脉用覆膜支架的技术已较为成熟,并有多品种已上市产品,国产单分支支架也已上市(微创心脉),并有深圳先健产品进入临床试验。
目前的研发方向主要为降低输送系统外径尺寸,以提高输送系能;(2)跨主动脉弓血管和升主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覆膜支架的热点研发方向,国外已有产品见诸临床报道,在国内也有多个临床团队在进行相关研究,并已有分段组合式产品进入临床试验。
组合式支架间的内漏风险始终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已获得的临床报告病例较少,适应症控制严格,缺少远期随访数据,该治疗方案是否具有广泛的临床适用性,以及临床风险,仍是需要验证的问题;(3)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目前国产占比较低,具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但由于其技术难度较大,新产品需要较长的临床验证周期以证明其安全有效性。
INCRAFT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李清乐;李文睿;张小明;张韬;李伟;张学民;焦洋;蒋京军【摘要】目的探讨INCRAFT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4月使用INCRAFT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20例资料,其中18例存在超适应证的不良瘤颈因素.局麻强化手术15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5例.均采用预置缝合器的经皮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结果技术成功率100%.1例术中腹主动脉近端夹层,保守观察;其余19例无围术期不良事件.术后随访6~20(12.0±4.6)月,1例术后15个月出现Ⅰb型内漏,再次腔内修复,其余19例无不良事件.生存分析显示免于再干预率为术后12个月100%,术后18个月85.7%.结论 INCRAFT腹主动脉支架系统可用于不良瘤颈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近期效果显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18)012【总页数】4页(P1062-1065)【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不良瘤颈;覆膜支架【作者】李清乐;李文睿;张小明;张韬;李伟;张学民;焦洋;蒋京军【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已广为接受,对于入路纤细扭曲,或者复杂瘤颈患者存在较高的并发症风险[1~3],因此根据患者个体解剖特点选择支架尤为重要。
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麻醉处理[标签:来源]【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在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方法28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男26例,女2例,年龄52~72岁,ASAⅡ~Ⅲ级。
所有患者禁食水8h,术前30min肌注吗啡1.5~2.0mg/kg、东莨菪碱0.3mg。
入室后开放静脉,局麻右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压,常规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
麻醉诱导:咪哒唑仑0.05mg/kg、依托咪酯0.2mg/kg、芬太尼6μg/kg、维库溴铵0.15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2次/min。
以丙泊酚持续靶控输注(TCI)2.5~3.0μg/ml、芬太尼TCI 2ng/ml,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麻醉。
术中以硝普钠和硝酸甘油控制血压。
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时、主动脉支架释放前、支架释放时及手术结束时的SBP、MAP和HR值。
术毕送ICU监护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麻醉效果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用于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麻醉效果满意,控制性降压易实施,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麻醉,全身经股动脉血管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技术。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手术病死率低等优点,尤其适合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危重患者[1]。
由于这类手术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其手术的特殊性,对麻醉管理要求较高。
我院自2008年11月~2010年4月共完成此类手术28例,我们采用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控制性降压技术,均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现将麻醉处理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超高速CT、磁共振或DSA造影确诊的Debakey Ⅲ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8例,其中男26例,女2例,年龄52~72岁,平均65岁,体重51~83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
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后护理查房腹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在腹部部分出现局部扩张或异常膨出,造成主动脉壁的病变。
对于较大或有破裂倾向的腹主动脉瘤,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
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后护理查房注意事项的一个例子。
一、患者基本情况对于每一位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手术患者,首先要了解其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
此外还要了解手术当天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拟行手术的主张和手术表现。
二、术后检查项目1.查体术后患者应当进行全面的查体,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皮肤黏膜、查看手术切口情况、四肢运动功能等。
2.床边超声检查床边超声检查是术后患者常规操作之一,通过超声波的检查来查找有无积液、出血和血栓等情况,从而观察患者的动脉,也可以评估支架的情况。
3.血常规术后患者血常规检查主要观察红细胞生成情况、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等,以及有无感染性炎症的征象,如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4.生化指标通过血液生化指标可以了解患者术后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情况,特别是观察肾功能的恢复,以避免尿毒症等并发症的出现。
5.支架造影通过支架造影来评估术后支架位置和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有无漏出、嵌塞等情况的出现,并可以根据造影图像及时进行支架相关的进一步处理。
6.心电图术后患者心电图检查主要用于观察患者心脏的电生理状态,了解有无心肌缺血的征象和心律的异常。
7.温度及护肤术后要做好患者的体温观察,避免患者发生低温或高温的情况。
此外,还要做好皮肤护理,观察术后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的出现。
三、其他注意事项1.止血处理术后患者应当小心观察手术切口有无出血情况的出现。
若有渗血的情况,要及时更换干净的敷料,并注意及时处理渗血处。
2.导管护理术后患者如果安装了尿管或者其他导管,要做好导管的护理工作,包括定时翻身,防止导管的滑移和压迫导致导管阻塞。
腹主动脉瘤(AAA)是一种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患病率占主动脉瘤的63%~79%[1],一般位于肾动脉远端,常波及髂动脉,也可位于肾动脉以上,称之为胸腹主动脉瘤(T-AAA)。
AAA的治疗主要分为传统开放式手术(OP)和腔内修复手术(EVAR)。
1991年Parodi首次报道应用支架型血管腔内治疗AAA,该技术由于为相对开放式手术,具有创伤小、围术期死亡率低、并发症少等优势而迅速在临床推广应用[2]。
2006年美国共完成21725例EVAR,并超过AAA开腹手术的应用[3]。
但是并不是所有AAA都符合腔内治疗解剖标准,国外报道所有AAA中符合率为20%~50%[4],国内报道约80%的肾下动脉瘤可行EVAR[5]。
理想的行AAA腔内治疗的条件为[6]:(1)行腔内治疗后至少能保留一侧髂内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不是结直肠的必需血供来源;(3)近端瘤颈长度大于15mm;(4)近端颈部血管内径小于28mm;(5)近端瘤颈成角小于60°;(6)近端颈部血管形态呈锥形时上下端相差小于4mm;(7)髂动脉支架锚定区小于20mm;(8)髂股动脉允许输送器通过。
但近年来随着覆膜支架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上标准得到不断放宽。
瘤颈由大于1.5cm改进为大于1.0cm,肾下瘤颈角也由应小于60°改为小于75°,甚至一些复杂性AAA也能得到腔内治疗,使AAA 腔内治疗术得到迅猛发展。
了解每一种覆膜支架的特点及腔内治疗技术,便于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1覆膜支架的特点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覆膜支架有5种,即直管型支架、分叉型支架(一体式和分体式)、单分支型支架、开窗型支架和分支型支架。
前3种较常用,而开窗型支架及单分支型支架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仅在一些大的研究中心进行了临床试验。
每种支架都有其适应不同类型和情形的AAA:(1)直管型支架主要用于肾动脉下及分叉上的AAA,此型支架的释放较单纯,易成功。
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手术步骤
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等血管疾病。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手术的具体步骤。
1. 术前准备:在进行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
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生化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2. 麻醉: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因此医生会在手术前给患者进行
麻醉。
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3. 腹部切口:医生会在患者的腹部进行切口,一般是在脐下或腰部。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4. 插管:医生会在切口处插入导管,通过导管进入血管内部。
一般
会使用X线或超声等影像学技术来引导导管的位置。
5. 放置支架:在导管的引导下,医生会将支架送入主动脉内部,并
将支架放置在腹主动脉的瘤体位置。
支架的放置需要非常准确,以确保支架能够完全覆盖瘤体并固定在血管内部。
6. 隔绝术:在支架放置完成后,医生会使用特殊的材料对支架进行隔绝,以防止血液再次进入瘤体内部。
隔绝的材料可以是聚合物或金属丝等。
7. 结束手术:在隔绝完成后,医生会将导管和支架等器械取出,并缝合切口。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确保手术后恢复顺利。
总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高风险、高技术的手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患者在选择手术前,应该仔细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腹主动脉瘤腹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护理按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CCU常规护理。
【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术前做好病情观察,加强健康教育,预防动脉瘤破裂,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将血压控制在90-140/60-90mmHg。
对动脉瘤较大或疼痛严重的患者要警惕随时破裂的可能,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增加腹压的运动,如咳嗽、用力排便或剧烈运动等,如患者出现突发剧烈腹痛或腰背部疼痛,且伴有心悸、烦躁、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出冷汗等症状时,高度提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及时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遵医嘱予补液及输血维持患者有效血容量。
同时,立即通知手术室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
2、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简单的操作过程及配合要点,安抚患者,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3、保证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4、遵医嘱及时完善相关检查。
5、术前遵医嘱备皮、更衣、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6、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器,术前排空大小便。
二、术后护理1、术后迁入CCU监护,按CCU护理常规护理。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率、血压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3、术后术肢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术肢平伸制动12h,卧床24h,指导患者进行术肢足趾及踝关节运动等,防静脉血栓形成,并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4、严密观察股动脉切口处敷料有无渗血,周围皮肤有无瘀斑及皮下血肿,严密观察双下肢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了解皮肤温度、下肢感觉、运动情况,观察有无严重出血征象,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出院指导】1、保持情绪稳定及乐观心态,积极防治原发疾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2、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3、嘱患者遵医嘱长期规律服药,高血压患者注意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如控制效果不佳,及时回门诊复诊。
4、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并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吸烟者戒烟。
5、遵医嘱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Zenith®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操作手册目录产品描述 (3)适应症 (3)警告 (3)防范措施 (4)潜在副作用 (4)治疗个性化 (4)支架的使用建议 (4)产品的提供 (28)患者随访 (28)MRI的安全性及兼容性 (29)产品描述Zenith®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用于血管内修补肾动脉开口下方的腹主动脉瘤。
支架是自膨式的、标准化的。
支架被事前置于H&L-B One-ShotTM置入系统内。
它的髂支有各种不同的直径与长度,可选择性与主体的两个髂支搭配。
适应症Zenith腹主动脉瘤内支架及其置入系统和附件适用于腹主动脉或主髂动脉瘤患者有血管内修复的形态学适应情况,包括:●置入系统能充分进入的髂或股动脉环境●肾动脉下方无动脉瘤的主动脉近心端(主动脉瘤颈)——⏹>15mm⏹动脉壁外径在18-28mm之间⏹与动脉瘤长轴的角度<60度⏹与肾动脉上方主动脉轴的角度<45度髂动脉远端的固定部位长>10mm,外径在7.5-20mm之间。
警告●当动脉瘤直径小于40mm时不予治疗,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瘤体快速增长或破裂危险增加。
●不能保证至少一侧髂内动脉开放会增加盆腔器官或肠缺血发生的风险。
●开放的且不可或缺的肠系膜下动脉可能会导致内漏或盆腔器官或肠的缺血。
●近端瘤颈短于15mm易导致支架的移位。
●近端瘤颈直径大于28mm易产生支架的移位。
●近端瘤颈成角大于60度易产生内漏。
●圆锥形的瘤颈(从肾动脉到动脉瘤上方直径变化超过3mm)易产生支架的移位。
●远端固定部位的髂总动脉直径大于20mm时可能会导致内漏或继续扩张。
●髂外动脉直径小于7mm可能会阻碍置入系统的进入。
●髂总动脉直径小于10mm时可能会妨碍成功的展开和置入系统的进入。
●对不锈钢或聚酯材料过敏不宜置入血管内支架。
●阻碍导丝和置入系统进入的髂股部疾病会妨碍血管内修复的进行。
●有全身感染的患者会增加内支架感染的危险。
●对造影剂过敏时可能会影响支架置入的精确性。
●抗凝不适当会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瘤颈部的血栓或钙化会增加移位或肾/远端动脉栓塞的危险。
●股动脉或髂总动脉的严重血栓或钙化会妨碍支架的置入并可能增加远端动脉栓塞的危险。
●临床应用过程中请遵守医疗规程中与这一器械相关的诊疗规定。
●Zenith®腹主动脉瘤内植入支架的置入应在手术室或介入室内应用无菌器械进行,保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随时进行开放性手术。
●必须保证肾动脉的开放以防止或减小肾衰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Zenith®腹主动脉瘤内植入支架的置入过程中及置入后应避免进行MRI检查。
防范措施只有接受过Zenith®主动脉瘤内植入支架置入技能培训的医师才能进行该装置的操作。
足够的技能培训包括在主动脉瘤治疗病房进行实习工作,或在有丰富的主动脉瘤内植入支架置入经验的医师的督导下进行特别的培训实习。
在瘤内操作导丝、导管及鞘时,应特别小心。
操作不当会导致血栓脱落,而栓塞远端血管。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造影剂的限量。
造影剂的使用应严格监控并精确记录。
支架对测量血管直径的尺码盈余应适当。
因为不同的血管形态及对它的解释会导致不同的测量结果,因此,建议找有腔内治疗测量经验的影象学专家进行术前测量。
潜在的副作用死亡栓塞及相关的组织损伤或凋亡动脉穿孔高血压血管植入部位形成假性动脉瘤血管植入部位的感染和疼痛造影剂的反应,可能导致肾衰而需要长期或短期的血液透析。
血管损伤髂动脉狭窄麻醉并发症心肌梗死肠缺血及相关并发症肾脏并发症及相关问题跛行麻痹与瘤囊内血栓有关的一过性发热及疼痛治疗的个性化在考虑支架植入的优越性及潜在风险的前提下,对每个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评估。
使用Zenith®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时,应考虑到:动脉瘤破裂的危险与开放性手术相关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并发症动脉瘤的大小肾衰史预期寿命麻醉风险患者年龄支架的使用建议在使用Zenith®主动脉瘤内植入支架前,请认真阅读本手册。
以下规程包含了器械植入的基本相关信息。
这些规程对器械植入来说是必要的,用以指导医师的操作,但不能取代医师的判断。
分叉型支架系统(图1)(图1)使用信息概述:在使用Zenith®腹主动脉瘤内植入支架及置入鞘的同时,应把其他标准组件的置入鞘一并装好。
这些组件包括:鞘、导管、血管造影导管、及导丝。
Zenith®腹主动脉瘤内植入支架及置入鞘适用.035 inch 直径的COOKAmplatz超硬导丝(AUS)和Lunderquist特硬导丝(LES)。
术前需确定内容通过植入前准备方案来确定选择了恰当的支架型号。
术前需确定内容有:1.选择置入主体支架的一侧股动脉2.动脉瘤颈、动脉瘤和髂动脉的角度3.动脉瘤颈形态特征4.肾下动脉颈及远侧髂动脉的直径5.肾动脉下方到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6.主动脉分叉到髂内动脉(支架固定部位)的长度注意:每一测量的血管直径和长度(主动脉、同侧髂动脉、对侧髂动脉)都为恰当的支架选择提供参考标准;当动脉瘤累及到髂动脉时,要对选择适宜的支架血管贴合界面给予特别考虑。
分叉主体的准备/冲洗1、将内套管的芯及保护套拿掉,从扩张器顶端拿掉其保护套。
将可撕开鞘从止血阀后面撕开并拿掉。
(图2)将系统远端抬高,通过止血阀上的活塞注液直到液体从置入鞘顶端侧孔中流出。
(图3)通过装置继续注射20cc注射溶液。
停止注射将活塞关闭。
注意:溶液浓度为每100ml盐水加入10,000U的肝素2、将装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接到内套管的芯上,冲洗直到液体从扩张器的侧孔和顶端流出。
(图4)注意:可将通过止血阀和鞘的灰色定位器提前用经消毒的水溶性医用润滑剂来润滑。
对侧支的准备/冲洗1、将可撕开鞘从止血阀后面撕开并拿掉。
将系统远端抬高,通过止血阀上的活塞注液直到液体从置入鞘的侧孔中流出。
(图5)通过装置继续注射20cc注射溶液。
停止注射将活塞关闭。
2、将装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接到内套管的接口上,冲洗直到液体从扩张器顶端流出。
(图6)注意:可将通过止血阀和鞘的灰色定位器提前用经消毒的水溶性医用润滑剂来润滑。
同侧支的准备/冲洗方法同对侧支的准备。
主体的放置1、使用18或19G的动脉穿刺针对选择好的股总动脉进行穿刺,然后插入:导丝——直径.035英寸,长度145cm,“J”端或Benson导丝尺码适宜的鞘(如5.0Fr)猪尾冲洗导管(通常为显影标记导管,如厘米标记导管)2、进行血管造影以明确肾动脉、主动脉分叉和髂动脉分叉的位置。
若使用定位板,此时调整好定位。
造影时造影剂用量:肾动脉水平——速度20ml/秒,容量10 ml髂动脉分叉水平——速度10ml/秒,容量6-10ml 注意:如果成角度的透视被用于一个成角的颈,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垂直的和有角度的X线投影设备进行血管造影。
3、保证输送系统已使用肝素盐水冲洗过并已将内部的空气排干净,并已符合每一项准备要求。
4、给系统肝素和检查冲洗溶液。
每次更换导管和/或导丝后都应冲洗。
整个过程中监测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
5、在同侧,用.035英寸、260cm长的特硬导丝(AUS或LES)替代“J”导丝,沿导管前进到达胸主动脉。
拿掉冲洗导管和鞘。
注意:为降低插入时的阻力,每一组置入系统的扩张器都应使用经消毒的水溶性医用润滑剂来润滑。
注意:在将置入系统插入股动脉前,先在透视下将主体置入系统在病人的腹部体表定位以确定对侧支显影标志的位置。
止血阀的侧臂可作为对侧支显影标志的外部参考。
6、通过导丝将主体置入系统插入股动脉,向前送入,直到四个黄金显影标志(表示支架覆膜的上缘)(图7)恰恰位于较低肾动脉开口的下缘。
注意:在将系统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为避免支架扭结,注意将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一同旋转(从外鞘到内导管)。
注意:当扩张器进入体内后会由于体温的作用而变柔软,这将有助于置入系统通过弯曲的血管。
7、将盛有肝素的压力输液器连接到置入系统的止血阀上以阻止鞘内有血栓形成。
8、明确胸主动脉内的导丝的位置。
确保置入系统的位置正好使对侧髂支位于对侧髂动脉起始点的前上方。
如对侧髂支上的显影标志未正确排列,旋转整个系统直到它正好列于对侧前后之间一半的位置。
标志形成“√”形,表明短支(对侧髂支)为前位标志形成“レ”形,表明短支(对侧髂支)为后位标志形成“|”形,表明短支(对侧髂支)为侧位注意:在肾动脉和对侧支显影标志之间排列的位于每节支架上的标志,可以帮助对侧支的放置和定位。
同侧支上的标志恰恰位于对侧支标志的对侧(180°)。
注意:如果主体上的显影标志和髂支上的显影标志不是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说明支架可能有扭结。
在支架释放之前确保将那些扭结打开。
9、在控制装置定位的同时,通过撤鞘将第一节覆膜支架展开(在带钩的裸支架下方)。
在撤鞘时稳定住灰色定位器(置入系统的轴)。
10、通过增加放大倍数来检查对侧支显影标志的位置,确认对侧髂支的开口方向适当,继续将支架展开直到对侧髂支完全展开(图8)。
停止撤鞘。
注意:确保对侧髂支是在主动脉分叉上方展开。
为便于对侧髂支的插管和置入,对侧髂支应该位于病人右侧10点到12点或左侧12点到2点的位置。
注意:在这一阶段,还可以将系统旋转或重新定位。
一定要小心不要将附壁的血栓碰脱落。
如果需要移动,要保证将系统的所有组件(从鞘到导丝)一起移动,以避免将支架扭结。
对侧支导丝的置入1、转到已暴露好的对侧股动脉插入动脉穿刺针导丝——直径.035 inch,长145cm,15mm J端或Bentson导丝5.0或8.0Fr的鞘(可选)选择性导管(帮助支架对侧支的插管操作)2、通过对侧支开放的尾端将导管和导丝插入主体支架。
前-后和侧位的透视可帮助明确插管的操作。
注意:如遇到困难,可使用超滑导丝或选择性导管来帮助插管操作。
注意:如遇到困难,可使用超滑导丝或选择性导管来帮助插管操作。
插管后通过导丝将一造影导管插入支架主体内部。
通过造影来确定定位,然后将导丝继续向前送入直到它在支架内部弯曲,然后撤掉造影导管。
(图9)1、将导丝后撤到对侧支内,通过主体置入系统的套管或造影导管进行血管造影以辨别支架的位置和肾动脉之间的关系。
必要时,重新仔细定位支架。
(这一阶段,只能在很小的范围重新定位)。
注意:保证肾动脉的开放。
2、从黑色保险丝释放装置中将保险锁拧开,然后通过将其沿内套管后撤来将保险丝抽掉。
(图10)3、松开固定旋钮。
(图11)通过稳定置入器上的灰色定位装置来控制支架的定位。
通过内套管将顶端的保护帽每次向前推进1-2mm而将肾动脉上方的支架完全展开。
(图12a 和12b)将保护帽继续向前推进1-2cm,然后再将固定旋钮锁紧。
注意:在展开过程中,不断控制并调整支架的位置以保证不覆盖肾动脉。
通过血管造影来确认肾动脉的开放。
对侧髂支的置入及展开1、将对侧的导丝推进到胸主动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