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辨证统一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以青蒿素为例12月5日,诺贝尔基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包括屠呦呦在内的10位诺贝尔奖得主于近日抵达瑞典,即将开始他们的诺奖之旅。
7日,多年从事医药研究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用中文做《青蒿素的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的演讲。
这是作为中华民族国粹的中医向世界展示辉煌的时刻。
本次屠呦呦获奖,是继莫言之后,中国人第二次登上诺奖的领奖台。
如果说诺言的获奖是纯粹个人化的话,那么,屠呦呦既是个人也是团队和举国的荣耀。
屠呦呦作为新中国最早的科研人员,在周维善、李英等科研人员的支持指导帮助下,通过个人的执着,经过190次的失败,研究出了挽救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并得到国际科研和医学界的认可,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
不过,诺贝尔奖对屠呦呦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医学界的肯定,更是对中医的肯定。
尽管有舆论否定与中医无关,但是,不妨看看青蒿素的来历,便可管窥一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为了防止疟疾而启动了“523项目”,当这个项目的研究走入困境时,屠呦呦从东晋医学家葛洪编写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青蒿素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从而受到启发,并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
因此,挽救了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不能说与中医无关。
尽管,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不能强制大家众口一词,但是,也不能指鹿为马。
在历史的认知和传承中,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
不能因为中医的某些方面的缺陷不足或不明文理就全盘否定。
历经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前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赖以生存而以身试炼提取的,时代决定了离子分解、化学反应等现代科技是不可能存在的。
仅仅中因为中医科研中用了西方的科技,提取了有效成分,就说与中医无关,这未免有些偏执和罔顾事实,中肯地说是中西的结合。
无论怎样,是前人发现了青蒿于身体疾病有益,这是不可否认的。
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出远早于世界的物质文明,这与中医的贡献不可分,一言以蔽之,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不能因为有一些用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就看做伪科学,那只是还没找到科学的钥匙而已。
班级:11环工一姓名:陈东华学号:201130230102现实生活中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揭示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需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真理即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能够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即遵循真理的尺度,又符合价值的尺度,并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可以看到,在大跃进期间,人们的行动只在于“满足人的需求”,不按“科学规律办事”即只遵循价值的原则,没有遵循真理的原则,最终导致了失败。
又比如在19世纪初期的西欧大地上所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的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这也是因为他们只遵循价值原则而没有遵循真理的原则。
那么联系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如今成功主义盛行,每一个人都想要成功,这是遵循价值原则的体现,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遵循真理原则来行事,他们整天幻想着可以一步登天,见到有某些人因为从事了某一方面的工作而快速成功了,就盲目的跟从其他人去做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才能是否能够把事情做好,最终导致惨痛失败的经历,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只有真理原则于价值原则相统一才能成功的道理。
在一个国家的墓园里,有许多国家首脑的墓志铭。
某个角落里的一段墓志铭是这样写的:我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个伟大的愿望,想改变世界,但是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不能,所以我想改变整个国家;但是等到我的年龄再大的时候,我发现我没有这个能力改变自己的国家,那我就想我的愿望就是改变我的家庭;等到我年老的时候,我发现我也没有能力改变我的家庭,我就想我要改变我自己;等到我行将入土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依然没有改变我自己。
简述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辨证统一一、引言近年来,一幕幕的“造假门”频繁浮出水面,披露在社会大众的视野中。
学历造假、食品造假、团购网抽奖造假等一系列的造假活动,让人们不禁质疑,在现如今的和谐社会中,有多少诚信可言?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外乎就是部分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追求暴利,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制假贩假。
而学历造假则是通过捷径来帮助自己成功。
虽说学历造假、团购网抽奖活动的造假导致自身失去的仅仅是信誉。
然而食品造假,失去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声誉,还有可能对老百姓的健康造成危害,更有甚者将人致死.就拿食品安全来说,无可厚非,科学技术在食品生产中广泛应用,然而,若是科学技术的运用一旦与“损人利己”的价值选择相结合,就使得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生存危机。
因此企业应该也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最高目标来谋求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就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二、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两大原则。
一方面说来,真理具有客观性,其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进而取得成功。
我们按照现实世界的规律来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真理原则。
另一方面,价值强调满足主体的需要,主体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即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便会不断的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这就是价值原则。
三、价值观的引导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真理只有一个,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摘要: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主客体之间的整体关系内部的基本矛盾问题,是人类实践与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所包含和体现出来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带根本性的原则,它们贯穿在社会生活进步发展的各个方面。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时间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关键词:真理价值对立统一实践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题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
真理与价值既有区别,又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真理与价值的区别首先,真理与价值是有区别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真理具有如下基本特性:第一,真理具有客观性。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第二,真理具有绝对性。
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第三,真理具有相对性。
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关系与意义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它是对各种特殊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具有最大的普遍性。
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
价值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性:第一,价值的客观性。
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和方面都是客观的:其一,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其二,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
第二,价值的主体性。
价值的具体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
第三,价值的社会历史性。
人作为具有社会历史性的主体,人的需要、人的实践以及需要被满足的方式都表现出社会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特点。
马克思の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学院:理学院专业班级: 1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班姓名:卢芷君学号: 201231120114 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们生产实践中的两大原则,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真理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真理和运用真理,创造价值和制造价值,使世界愈益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愈益成为人的世界。
这两者并不完全矛盾也不完全统一,但现实生活中总会碰到两者完全矛盾的情况,这时我们应该做到两者的统一。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矛盾的事可谓是数不胜数。
下面我就举几个我们大学生身边普遍存在的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我们是从高考中脱颖而出的大学生,我们上大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成为新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也许是大学的教学模式比较宽松,所以现在的逃课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同学为了一时的安逸而懒得去上课,导致需要强制性地推行“学风督导检查”的政策,毕竟这政策是治标不治本,没从根本上纠正学生们的错误思想,表面上是达到了某种效果,可惜这只是表象,有许多人“人在,心不在”,去了听课却不认真听,毫无收获,这也算是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了。
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说老师讲课的方式不好,嫌三嫌四,于是就没有了听课的欲望了,便颓废下去。
我想说,既然发现了这问题,为啥不尝试去适应,为啥不尝试跟老师交流沟通呢?这问题我们学生要付很大一部分责任,关于学风不正这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没有做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除此之外,我们每年都会进行一次综合测评的评比,我们学院是分为三部分作为评比的标准,一是智育,二是德育,三是体育;总分排名靠前的会有奖学金。
本来这政策蛮不错的,但渐渐地,它的意义被扭曲了。
有些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不少同学“求活动证明、求获奖证书”;有些老师见课堂气氛不活跃,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提出来上课积极发言的同学可以加平时分,借此来诱惑同学们,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能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利欲之心;有些人打着去做志愿者的旗号,实则为的是那综合测评的加分,我们可以认定这份善心是蒙上了一层利益的纱,善行就变味了。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生态2 文靖201130020222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两大原则。
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主观同客观的一致,追求和服从真理。
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客观同主观的一致,创造和实现价值。
二者不可分割、互为前提、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没有真理指导就失去了价值取得的正确轨道,没有价值目标就失去了真理追求的动力。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区别在于:真理原则侧重于客观性,它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它基于“物”的尺度上,要求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从人们的主观想象、主观愿望出发,不能歪曲世界的本来面目。
违背了真理原则,就违背了客观规律因而人们的活动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还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而价值原则着重于主观性,它是指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题需要的意义。
它是基于“人的尺度”,要求人们必须从主体的需要出发,使人们的现实需要尽量得到满足,而不能以客观世界中已有的东西为满足。
因此,人类的活动不仅要适应自然界,还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合理地改造自然界,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有益于人类的价值。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任何的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结果。
遵循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类的需要”。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性众所周知,我们人类是一种有着思想和感情的高级生物,其存于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只是因为活着而活着,也不应该只是因为追求简简单单的物质生活而存在,人活着,要因为存在而活着。
人在生活中追求真理,也在追求价值。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的正确认识。
人类的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
人类不只是要存在,而且要发展。
人类必须要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这个过程中,就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
我们说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特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而且,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同时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正如列宁所说:“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响;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就真理的发展过程来说,可以这样说,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说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现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能成为真理。
而真理的相对性是相对真理的绝对性而言的,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任何真理都会由于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此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
正如列宁所说:“人不能完全的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他的‘直接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通过时间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着真理的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意识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观的问题。
试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帮助和启示.
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真理和价值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凡有真理的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不应与真理相悖;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1、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生活动的两大目标;
2、真理和价值从根本上说道就是一致的,凡存有真理的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
不该与真理背道而驰;
3、但真理与价值又是有区别的,它们侧重点有所不同。
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
观对象的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特点,而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满足人的不合理需要这类事物所体现的价值,与真理常常是相悖的;
4、只有通过恰当充分反映对象并无声地改建对象以满足用户人的须要才就是真正有
价值的,甚至就是最低价值,就可以同时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关系:
1、人类在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融合出来,通过一定
得自我调节去化解真理和价值的冲突;
2、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充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
性的统一,坚持真理和捍卫人民利益的统一,尊重历史规律和无产阶级及人类解放的统一上,也充分体现在社会主义一要发展生产力,二要共同富裕的基本体现。
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吴亦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真理作为人们对于客观事实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真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不断地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从而推动真理自身的发展。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也在实现着自身的价值目标。
从哲学上来看,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价值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人生的发展道路也因而千差万别。
而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需要充分发挥真理的促进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好价值与真理的关系,善于发现与利用彼此间的联系,而不是以孤立的视角去看待它们。
由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产生了对神的幻想与期待。
神作为特定时期人类的精神产物,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神因为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人们对神充满了信任与期待,从而增加了对生活的信心与对未来的憧憬,而人对神亦有着一种敬畏之情,在很多事情上不敢肆意妄为,以免遭受神的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然而对于神的无知及盲目崇拜,限制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更让现代人所难以理解的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居然会出现活人祭神的可笑悲剧。
当然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当今社会的大部分人已经否定神的存在。
人类对神认识的进步,是价值尺度与真理尺度辩证统一的表现。
而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与改造世界,实事求是,不拘泥于现有的理论,积极地探索与发现自然与社会的客观规律,努力避免因主观臆断而产生的错误认识。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互联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借助于互联网,可以轻松获取大量自己想要的信息。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中的谣言、欺诈信息等不良信息也常常让我们防不胜防,我们不仅会因此遭受物质上的损失,而且也会遭受精神上的伤害。
论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在实践中,真理与价值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价值则是主观的评价和选择,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真理是价值的基础。
只有真理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科学真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真理的指导,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
其次,价值是真理的归宿。
真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服务,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而这种美好的生活正是通过价值的实现来体现的。
例如,人们对真理的探求,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这种幸福和进步正是通过价值的实现来体现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在实践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人们可以更好地评价它们,而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人们又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它们。
这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得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得以辩证统一。
因此,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正确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
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首先要进行良好的自律,培养自
身良好的道德标准,从自身做起。
第二,要立足自身的本职工作,严格区分职责权限,把
平时的继续钻研,了解新的技术和产品,在做事情的时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结合市场
新动态,做出正确的判断,把依据正确的价值原则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三,要树立正确的
人生价值观,以极高的责任心把自己所有能够做出来的事都做到极致;第四,要把真实性
传达给有需要人。
在日常生活中,守着真实为先的原则,以真实的信息传达给有需要的人,这样对对方会有更正确的对待,可以获得更多的可靠信息;最后,要坚持原则,做出恰当
的反应,在真实的事实面前保持冷静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做正确的事,不要
被别人的说辞所影响,最终才能使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达到统一。
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11级公管19班冯霭茵2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外部世界,从而改进或创造出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会受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一定条件下,人们遵从真理的规律之下改造与变革,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与创新。
所以说,人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本质和发展规律,我们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真理原则。
价值则是特定的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意义。
例如一尊雕塑,商人看重的是雕塑作为商品的交换价值,雕塑家则看重雕像的本身的艺术价值,而历史学家则看重雕塑的历史人文价值。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们渴望拥有某些价值或承载着价值的物品,即需求。
而不同的人就会用不同的方法和取向来达到他的目的,获得他的需求,当人们是为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价值原则。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任何成功的实践符合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并将二者统一起来。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具有价值。
不坚持真理是不会有成功的实践,得到的价值也是有潜在危险性的。
例如菲律宾扫射台湾渔船的“广大兴28号”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台湾的渔船在台湾地区与菲律宾重叠海域合法的海域上进行正常的海上执业工作,突遭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武装船只的野蛮追赶和危险扫射,“广大兴28号”船身被打得满身弹孔,船只失去动力,一名渔民中弹身亡。
菲律宾的阻挠,其实是为了能够霸占那片海域,进而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言人对这样的暴行坚持称“不会道歉”,这与菲律宾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窃取、强占我南海诸岛和海域的逻辑,本质是一样的。
菲律宾一直以侵夺中国及中国渔民的权益为自己取得更大的利益,无视了一个真理:不正义的非法侵略是一种伤人不利己的做法,这次居然滥杀无辜的渔民,为了得到短期的利益,无视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稳定与破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友好关系,就会影响到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政治沟通、不同地区民众的感情。
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一元的,真理本身没有主体的差别,它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所以说,人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本质和发展规律,我们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真理原则。
而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
例如一尊雕塑,商人看重的是雕塑作为商品的交换价值,雕塑家则看重雕像的本身的艺术价值,而历史学家则看重雕塑的历史人文价值。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们渴望拥有某些价值或承载着价值的物品,即需求。
而不同的人就会用不同的方法和取向来达到他的目的,获得他的需求,当人们是为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价值原则。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存在着矛盾,真理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它们之间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求。
二者矛盾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促进着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对立统一的。
凡真理都有价值,凡对人类发展有价值的,也不应违背真理。
当二者发生对立时,我们要自觉主动地调节,使价值服从真理,使暂时服从长远,使局部服从全局。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高素质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的人生观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的世界观。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离开了实践人们就不可能得到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同样,离开了实践也谈不上创造任何价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事件的特点决定的。
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就是说人类遵循真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成果。
这成果就是所谓的价值,实践是真理与价值相互转化的条件。
有了实践这一标准,真理与价值就可以做到统一,并在人类活动中获得共同检验。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成果;而价值是具有一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人的需要的意义,是人们在实践中改造世界的成果。
真理和价值所表示的实际上是客体在实践中对于主体的一种关系:真理是主客体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价值是主客体在实践中形成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
真理和价值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认识这一点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遵循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
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到达目的,获得成功。
〔真理尺度:指制约人们实践的外部事物存在和开展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所谓遵循真理尺度,就是指实践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用人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即真理来指导实践,否则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
价值尺度:指制约实践主体即人的存在和开展的本质、规律和规定性,具体表现为人的需要和要求。
所谓遵循价值尺度,就是指实践要按人的需要和要求办事,要用真正反映了人的需要和要求的价值目标指导实践,否则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
于是,我们看到,成功的实践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例如,我们建筑一幢居民大楼,一方面,要遵循真理尺度,要根据建筑学的力学、材料学、施工方法等客观规律的要求去做,否则大楼就无法建成,即使建成也会因达不到设计的标准和要求而带来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还要遵循价值尺度,要根据人们居住对房间布局、采光、保温、通风、给排水、出入通行等要求去做,否则大楼再结实人们也不会满意。
再如,我们进展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也同样要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原理
在实践中,真理与价值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原理。
这个原理本质上反映了真理和价值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真理与价值之间相互依存。
真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正确把握,而价值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在实践中所追求的目标、意义和价值所赋予的评价。
真理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价值的指导和推动,而价值的实现和实践需要建立在对真理的认识之上。
真理和价值相互依存,是彼此之间的补充与完善。
在实践中,真理和价值相互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通过实践的验证和应用才能体现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实践承载了人类的价值追求和实现,是实现价值的路径和途径。
真理通过实践的过程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也通过实践的过程不断实现和演绎其所包含的价值要求和目标。
有鉴于此,人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并将真理与价值相互结合起来,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也要认识到真理与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实践的检验和验证,从而推动真理和价值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这个辩证统一原理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为实现真理和价值的相互融合和提升提供了依据和路径。
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11级公管19班冯霭茵201131161904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外部世界,从而改进或创造出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会受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一定条件下,人们遵从真理的规律之下改造与变革,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与创新。
所以说,人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本质和发展规律,我们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真理原则。
价值则是特定的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意义。
例如一尊雕塑,商人看重的是雕塑作为商品的交换价值,雕塑家则看重雕像的本身的艺术价值,而历史学家则看重雕塑的历史人文价值。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们渴望拥有某些价值或承载着价值的物品,即需求。
而不同的人就会用不同的方法和取向来达到他的目的,获得他的需求,当人们是为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价值原则。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任何成功的实践符合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并将二者统一起来。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具有价值。
不坚持真理是不会有成功的实践,得到的价值也是有潜在危险性的。
例如菲律宾扫射台湾渔船的“广大兴28号”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台湾的渔船在台湾地区与菲律宾重叠海域合法的海域上进行正常的海上执业工作,突遭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武装船只的野蛮追赶和危险扫射,“广大兴28号”船身被打得满身弹孔,船只失去动力,一名渔民中弹身亡。
菲律宾的阻挠,其实是为了能够霸占那片海域,进而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言人对这样的暴行坚持称“不会道歉”,这与菲律宾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窃取、强占我南海诸岛和海域的逻辑,本质是一样的。
菲律宾一直以侵夺中国及中国渔民的权益为自己取得更大的利益,无视了一个真理:不正义的非法侵略是一种伤人不利己的做法,这次居然滥杀无辜的渔民,为了得到短期的利益,无视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稳定与破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友好关系,就会影响到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政治沟通、不同地区民众的感情。
运用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的相关观点
价值主张和真理的辩证统一是指认识论的一种方法,它是用来处理价值论和实证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起到调和的作用。
价值主义主要是从价值方面出发,以及价值观为准则,然后进行研究,表达价值观,加以实现。
价值论作出的命题是有价值的,在某种意义上强调“真实的存在”,实证主义则提出的命题是“真理”的,强调认识的“正确性”。
以辩证的方式来统一价值主张和真理,强调处理好矛盾和对立的关系,使价值和真理双向交互贯通。
运用价值主张与真理的辩证统一,就是要让两者协调一致,两者共同推进社会进步、发展。
实践中,要求使价值主义与实证主义并重,价值观应贯穿于客观认识中,让实践中实现价值观目标,同时要求实践活动应有正确的手段,同时该活动应当都是思维活动的的结果,在思维的结果上应当充满了价值观的落脚点,从而使社会上的群体在执行活动时更加完整,而非片面。
辩证统一也可以应用在另一种层面上。
从社会层面上来讲,辩证统一,就是要求尊重每种观点,尊重每种价值取向,保证各社会群体在实践中能够保持高度的共融。
社会有很多不同的理想观点,它们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在落实之前,仍需要辩证地统一这些理想与实际的矛盾,以使社会秩序的形成更加完善。
辩证统一价值主张和真理不仅是一种认识论方法,而且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建构方法。
它是一种处理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和谐,增进共识的方法,以及实现社会共同理想的有效手段。
要想加强辩证统一价值主张与真理,首先要坚持理论的辩证统一,能够处理好价值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矛盾关系,继而能够落实到社会实践中,从而形成健康的社会秩序结构。
简述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辨证统一
一、引言
近年来,一幕幕的“造假门”频繁浮出水面,披露在社会大众的视野中。
学历造假、食品造假、团购网抽奖造假等一系列的造假活动,让人们不禁质疑,在现如今的和谐社会中,有多少诚信可言?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外乎就是部分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追求暴利,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制假贩假。
而学历造假则是通过捷径来帮助自己成功。
虽说学历造假、团购网抽奖活动的造假导致自身失去的仅仅是信誉。
然而食品造假,失去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声誉,还有可能对老百姓的健康造成危害,更有甚者将人致死。
就拿食品安全来说,无可厚非,科学技术在食品生产中广泛应用,然而,若是科学技术的运用一旦与“损人利己”的价值选择相结合,就使得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生存危机。
因此企业应该也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最高目标来谋求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就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二、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
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两大原则。
一方面说来,真理具有客观性,其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进而取得成功。
我们按照现实世界的规律来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真理原则。
另一方面,价值强调满足主体的需要,主体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即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便会不断的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这就是价值原则。
三、价值观的引导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真理只有一个,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
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
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识出发,也可能引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行为取向。
在唯一的真理面前,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
然而在各类造假问题上,利益集团为了获取暴利而扭曲了自身的价值观,偏离了道德轨迹,昧着良心制造了伪、劣产品,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是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后果。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的本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思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冲上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
反观现如今的社会,真善美都是经过了重重包装,将已过期、质量有损的产品经过一系列的美化包装,使其重新上架。
精明的消费者若是将其层层剥开,发现的只有是无良商家费尽心思想要掩盖的假恶丑。
正确的价值观早已消失殆尽,仅剩的就是那毕生追求的利益。
四、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
在实际生活当中,商家在经营销售时,追求的真理就是持之以恒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在此期间,商家会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某些劣质替代品参与生产,因此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屡见不鲜。
“民以食为天”。
在这个以人为本的农业大国,竟然还会出现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不禁让人感到在这个国家生存的担忧。
经调查,近八成市民买食品时担心出现卫生安全问题。
各大媒体先后披露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又让人不由的生出一丝疑问:为什么在有关部门狠抓食品安全问题的状况下,还有许多商家顶风作案,为了牟取一己私利而制假贩假,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以毒奶粉为例,前几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使得国内各大知名乳业皆受影响,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加三聚氰胺的毒牛奶卷土重来。
不少市民为了让孩子喝上安全营养的奶粉,不惜去香港疯狂采购进口奶粉,然而近期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导致食品受到核污染,孩子们的食粮问题现在亟待解决。
真理是应该经得起时间与实践的检验的。
在优胜劣汰的竞争市场下,商家不应仅仅追求的是利润,更应该追求的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信誉。
诚信为本,服务社会。
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建立良好的生产链条。
经得起检验的商家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下站稳脚跟。
五、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在实践中,真理即是制约时间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要想成功的在竞争市场下站稳脚跟而无须耍小手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既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客观规律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要求我们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足点于出发点,还要求我们以时刻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
因此,商家在生产中,应当遵循以上几点,那么该商家的信誉与业绩都将蒸蒸日上。
六、总述
遵循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不仅仅体现在商家的实践活动中,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发展时期,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即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便显得格外重要。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对于个人素质的提高起着导向作用,还能为未来在职场上的表现树立一个标杆。
努力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四有青年,积极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始终做到积极进取,追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