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887.00 KB
- 文档页数:48
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
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
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教学内容】
第13章宏观经济政策
13.2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1.财政政策的内容
宏观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实现政策目标最主要的政策工具之一。
所谓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就是指政府为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采取的税收、借债水平和政府支出的政策,即政府为了实现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其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两部分。
(1)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支出是指一个国家各级政府的全部支出总和。
根据支出的性质,可将其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政府公共工程的支出,表现为政府对道路、水利设施、医院、学校等设施的建设;一类是政府购买,表现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如政府对国防物质、办公用品的购买,对各类人员的雇佣;还有一类是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包括失业救济金、养老金、退休金等各种社会福利保障支出以及政府对居民的其他各类补贴。
(2)财政收入政策
财政收入政策就是税收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总需求不足,为了刺激总需求,政府往往采取减税的措施,使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这样居民更有能力进行消费,企业更有能力进行投资,社会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加,总需求也就随之增加。
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采取增加税收的办法,来限制企业的投资与居民的消费,从而减少社会总需求,抵制经济过热,使经济回复到比较正常的状态。
2.财政政策的运用
(1)财政政策的一般运用。
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
第十二章财政赤字与公债一、重要概念1. 财政平衡与财政均衡(fiscal balance and equilibrium)财政平衡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公共收支数量基本相等关系。
财政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保持基本平衡情况下的财政收支状况。
为了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特定年度的公共收支可以是平衡的,也可以是不平衡的。
在财政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需要的当然是财政均衡而非财政平衡。
2. 周期性赤字与结构性赤字(cyclical and structural deficit)周期性赤字是指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引起的赤字。
结构性赤字是指非周期性因素引起的财政赤字;换言之,结构性赤字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经济活动保持在某种“潜在”水平时,预算赤字依然存在的情况。
前者是经济衰退的产物,后者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
3. 赤字依存度与赤字比率(deficit dependence degree and deficit ratio)赤字依存度是指财政赤字占公共总支出的比例。
赤字比率是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
赤字依存度的高低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总支出中依赖赤字支出的程度,反映了财政本身状况的好坏。
赤字比率的高低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了财政配置工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4. 内债负担率和内债依存度(burden rate and dependence degree of internal debt)内债负担率指政府当年的未偿内债余额占GDP的比率,内债依存度指政府当年内债发行净收入占当年公共支出的比率。
前者衡量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后者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公共支出中有多少是依赖发行公债筹措的资金。
5. 国债余额管(balance management of national debt)国债余额管理是指立法机关不具体限定中央政府当年国债发行额度,而是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以达到科学管理国债规模的方式。
财政政策种类:1.预算政策。
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
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扩大支出规模、保持一定赤字规模的做法来扩大杜会总需求;当杜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缩小支出规模、保持预算盈余的做法来抑制杜会总需求;当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即经济稳定发展时,政府一般实行中性的预算平衡政策,保持预算收支规模的基本平衡。
2.税收政策。
首先,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方式,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其次,税收是政府实行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
3.公债政策。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债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
首先,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改变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动状况,可以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性或者紧缩性的影响。
公债期限不同,流动性相差较大。
4.公共支出政策。
公共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主要包括狭义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
5.政府投资政策。
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
6.财政补贴政策。
首先,财政补贴政策是保持经济平衡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财政补贴还是政府实行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讲,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的对象大多是低收入群体。
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分配。
赤字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赤字性财政政策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赤字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国家职能的必然产物。
纵观世界各国,在经济增长缓慢、市场萎靡的时候,一般都以财政赤字的增加为代价来支持经济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国基本上实行的就是这样一种的赤字财政政策。
赤字财政政策虽然一直被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加以普遍使用,但对这一政策的有效性却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新古典学派的兴起,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重新占据上风后,西方经济理论界出现了否定赤字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倾向,也不断有政界人士出面反对赤字财政政策。
这种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财政政策的制订与实施,需要认真加以分析。
赤字财政政策的可行性在经济萧条时期,赤字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
凯恩斯认为,财政政策应该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因此,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因为:第一,债务人是国家,债券人是公众。
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国家欠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
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第三,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财政赤字。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债哲学”。
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
公债并不是直接卖给公众或厂商,因为这样可能会减少公众与厂商的消费和投资。
使赤字财政政策起不到应有的刺激经济的作用。
当经济恢复发展起来后,就可以向政府缴纳更多的税收,从而偿还政府债务。
赤字财政政策的使用规则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但中长期仍应以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为宜。
赤字财政政策作为市场失灵时政府对市场的补救,只能作为启动力量来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资带动社会力量、民间力量,从而恢复市场活力。
赤字财政是什么意思财政赤字的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
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
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财政赤字的影响通货膨胀当研究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时,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就是通货膨胀起至什么促进作用。
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指出,必须按实际值而不是名义值来衡量财政赤字和公债,所来衡量的赤字必须等同于公债实际值的变动,而不是公债名义值的变动。
将公债的名义值调整为实际值公式:如果d就是公债余额的名义值,p代表价格水平,那么实际公债余额就是d/p。
将财政赤字的名名义值调整为实际值相对繁杂。
因为实际的财政赤字(rdef)等同于实际公债余额每年的变化值,因此,rdef=d(d/p)/dt=(dd/dt)/p-[(dp/dt)/p](d/p)由上述数学表达式可知,实际赤字就是经过价格调整的名义赤字乘以通货膨胀率乘坐实际公债余额。
等式右边的第二项[(dp/dt)/p](d/p)代表了以前国家债务的升值额,通货膨胀并使政府(债务人)须要偿还债务的债务减低了。
这种没在政府开支或税收的官方报告中反应的升值,实质上就是对政府债券持有者征税的通货膨胀税。
由于通货膨胀因素,公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增加了。
因此,通过通货膨胀政府不但能够对货币持有者征税通货膨胀税,对国债持有者同样也征税了通货膨胀税。
显而易见,国债规模越大、通货膨胀率越高,政府对国债持有者征税的通货膨胀税就越多。
通货膨胀就是政府增加自身债务的一种隐密方式,像是巴西或墨西哥这类具备低通货膨胀率和巨额国债的国家,甚至可以通过这种公债升值的方法去缴付大部分政府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