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疗的临床规范应用与进展(4)
- 格式:ppt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30
高流量氧疗应用及进展介绍高流量氧疗是指在气道内以每分钟超过6L的流量输送氧气。
它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急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讨论了高流量氧疗的起源、现状、技术指南、安全性和研究进展等方面。
起源高流量氧疗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运用于麻醉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呼吸科领域也逐渐得到应用,并不断地取得了重要进展。
现状高流量氧疗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呼吸内科都配备了高流量氧疗设备,而且越来越多的急诊、普通病房和ICU也开始使用高流量氧疗。
技术指南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氧浓度。
一般情况下,高流量氧疗中的氧浓度设置在40%到100%之间。
其次,需要选择适当的流量。
流量过高会造成干燥和不适,流量过低则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
最后,需要选择适当的氧气温度。
使用高流量氧疗时,气道内增加的流量和温度都会使得气体中的水分减少,因此需要在氧气通道上加装湿化器。
安全性高流量氧疗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仍然需要医生和护士进行监测。
主要的风险包括氧中毒、肺泡萎陷和胸膜气肿等。
此外,高流量氧疗也不能代替机械通气。
研究进展目前,关于高流量氧疗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
例如,一些研究探讨了高流量氧疗在呼吸系统感染、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中的应用。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着眼于高流量氧疗的适应症、标准化和治疗效果等方面。
总结高流量氧疗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使用高流量氧疗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氧浓度、流量和氧气温度。
此外,还需要注意安全性问题。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流量氧疗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成人患者中的应用进展摘要】经鼻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为一类新的氧疗方法。
其有着良好的生理效用,另外病患的接受度也更好,因此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之中。
此法能有效稳定机体氧饱和度,病患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分为3个方面,全面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成人患者中的应用进展情况,旨意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经鼻高流量氧疗;重症患者;成年患者;治疗进展;作用机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431-02低氧重症者的呼吸支持需要通过传统吸氧以及机械通气完成。
上述方法能够挽救患者生命。
但值得说明的是,机械通气会加大患者罹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1】。
进而间接性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
传统吸氧方式无法实现输注值预定氧浓度水平。
另外也不会对气体加湿加温。
患者耐受性比较差。
当前,一类主动加湿加温高流量经鼻导管吸氧法在成人患者疾病治疗中得以广泛使用。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成人患者中的应用进展情况,现将具体结果综述如下。
1.经鼻高流量氧疗具体作用机制第一、经鼻高流量氧疗法可以将输出的气体温度增加到37℃。
同时,该类设备可将湿度提升到100.00%。
氧流量最高可达,60-80L/min【2】。
以呼吸衰竭患者为例,其吸气流量通常为30-120L/min。
所以说,此类疗法能够,积极满足绝大部分患者的吸氧需求。
第二、因为该类设备能够提供比患者吸气峰值更大的气体流速。
所以说,其可以生成较为稳定的氧气浓度。
经鼻高流量氧疗可以将氧气浓度控制在21%-100.00%。
另外也可生成一定水平的气道正压。
其与呼气末正压效应相似。
通过此法能够改善多种原因导致的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血压饱和度情况【3】。
第三、经鼻高流量氧疗法可以有效降低鼻咽部解剖无效腔。
因为这种设备可提供持续性高流量气体流动,即便在呼气期,也能够拥有新鲜的气体持续冲刷气道内气体。
临床氧疗相关指南简介及解读(最全版)临床氧疗一直以来都是治疗手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人们很少会想到氧疗也会有副作用,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近20年来,氧疗的安全性引起了临床的重视,其中高氧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甚至危害成为了关注的热点。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了高流量吸氧与高氧血症对健康和生命的危害,其发生机制也为临床和动物实验所揭示。
然而,国内临床氧疗基本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氧疗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氧疗适应证、氧疗的目标血氧饱和度、不同疾病和状态氧疗的区别以及氧疗是否有副作用等含混不清。
因此,本文旨在介绍目前国际上制定的氧疗指南,以指导临床氧疗的规范化实施。
在临床氧疗应用的200多年实践中,氧气的治疗作用从未被怀疑过。
然而,近年来高氧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引起了临床的重视。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了高流量吸氧与高氧血症对健康和生命的危害。
因此,国内临床氧疗需要更加规范化,包括氧疗适应证、氧疗的目标血氧饱和度、不同疾病和状态氧疗的区别以及氧疗是否有副作用等问题。
1991年,XXX(AARC)在RespirCare上发表了最初的氧疗指导性文件,该指南首次对氧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定义、适应证、局限性、资源(设备、人员)、监测(患者、设备)等。
指南还提到了氧疗的并发症,指出高流量吸氧的危害,包括可能发生的吸收性肺不张、氧中毒、白细胞功能下降等。
该指南于2002年进行了修订和更新。
2001年,英国西北区氧疗协作组发布了针对呼吸困难患者的急症氧疗指南。
该指南包含院前处理、急诊科及住院前和住院早期不同阶段的氧疗规范。
院前处理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氧合,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
对已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患者,SaO2不应超过93%。
急诊科阶段则强调了血气分析检测及持续血氧测定,并根据血气结果调整氧疗的流量。
住院前和住院早期阶段,强调患者需要根据有无慢阻肺进行详细分层。
指南指出慢阻肺患者维持SaO2>93%没有明确的价值,反而可能导致或加重呼吸性酸中毒,因此即使是二氧化碳正常的慢阻肺患者SaO2也仅维持在90%~92%,而高碳酸血症患者除了SaO2要求外,还应该注意pH值水平。
氧疗的临床应用进展第一节概论机体代谢所需的氧(O2)靠呼吸器官不断地从外环境中摄取,并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脏器和组织,再将代谢产物二氧化碳(CO2)排出体外,构成一个有机的生理过程。
在海平面,空气中氧被机体吸入后,从呼吸道、肺泡(A)、动脉血(a)、混合静脉血(V)到组织细胞线粒体的氧分压呈阶梯降低,分别为20.8KPa(156mmHg)、20KPa(150mmHg)、13.8KPa(104mmHg)、12.7KPa(95.3mmHg)、5.3KPa(39.8mmHg)、0.66KPa(5mmHg)。
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反映肺泡气与肺循环的氧气交换功能,全身PaO2和血中的氧含量(CaO2)均相同。
由于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代谢率不一,血流量亦不等,则氧耗量和供氧量亦不相同,如平静时健康人各主要脏器心、脑、肠、肾、皮肤的氧耗量,即动静脉含氧量之差(CaO2-CvO2)分别为11.4vol%、6.3vol%、4.1vol%、1.3vol%和1vol%,这说明各组织静脉血的氧分压不一致。
健康成人男性静息状态下氧耗量(VO2)为225ml/min-250ml/min,可机体贮存的氧非常少,约1.0L-1.5L,仅够4min-6min消耗。
运动时可增加10倍以上的VO2,要维持正常机体有氧代谢,就必须增加供氧量(DO2),另还应注意全身组织氧的利用率情况,即氧提取率(OER)。
氧耗量为单位时间内所吸入氧量减去呼出氧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VO2=V I×F I O2-V E ×F E O2V I和V E分别为每分钟吸入和呼出的通气量,F I O2和F E O2分别为吸入和呼出的氧浓度。
V I=V E×[1-(F E O2+F E CO2)]/[1-(F I O2+F I CO2)]其中F I CO2和F E CO2分别为吸入和呼出的CO2浓度。
或为VO2=(CaO2-C V O2)×CO×10CaO2和C V O2分别为动脉与混合静脉血的氧含量(ml/dl)、CO为心输出量(L/min)供氧量(DO2) 指单位时间内经循环向全身组织输送的氧总量,即为动脉血氧含量与心输出量的乘积。
2024长期家庭氧疗的规范使用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必备原料,成年人静息状态下每分钟需要250ml的氧气,而体内储存的氧气仅有1500ml z因此急性缺氧数分钟即可致命。
较之急性缺氧,慢性缺氧更为常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λ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心力衰竭、贫血等均会导致缺氧,此时机体虽然可以通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心排血量等代偿性反应降低缺氧的损害,但长期慢性缺氧仍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肌功能下降、心'律失常、记忆力下降、嗜睡等,从而导致肺心病、心力衰竭。
长期低氧还可刺激造血功能,血红蛋白代偿性增高,产生高红细胞血症,具增加携氧能力的同时,也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产生高凝状态,使得心、脑血管病发病增加。
一旦患者病情加重或患者需氧量增加(如寒冷、紧张、运动等),均可进一步加重低氧带来的损伤。
吸氧是治疗缺氧的最基本的方法。
1917年,Haldane描述了提供补充氧气的治疗潜力,可以通过提高吸入气体的氧分压,促进氧向血液弥散,从而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减轻组织缺氧[1]o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慢性缺氧相关疾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以慢阻肺为例,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7%,估算我国慢阻肺患者数近1亿[2]0研究表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长期氧疗可以提高静息状态下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液学特征、运动能力、肺生理和精神状态。
长期家庭氧疗可延长慢阻肺慢性低氧血症患者的预期寿命,纠正因病程进展而导致的重度低氧血症,延缓疾病进展[3L2015年英国发布了成年人家庭氧疗指南[4],2020年美国发布了慢阻肺患者家庭氧疗指南[1]z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家庭氧疗提出规范化建议,包括个性化的氧疗处方和治疗教育计划,安全的供氧系统及便携吸氧设备使用等。
202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中也推荐静息状态下PaO2≤55mmHg(1mmHg=0.133kPa)或PaO2<60mmHg但合并肺心病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慢阻肺患者接受长期家庭氧疗[51我国目前尚无长期家庭氧疗实践的循证指南,医护人员对长期家庭氧疗的适应证、规范流程缺乏了解,家庭氧疗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混乱性,亟须规范使用。
成人经口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成人经口高流量湿化氧疗作为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临床规范,导致医生在应用时存在差异,限制了治疗效果的发挥。
为了规范成人经口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应用,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总结专家共识,制定相应的临床规范应用。
专家共识1. 适应症:成人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心力衰竭、肺不张等疾病需要辅助氧疗的患者适宜应用成人经口高流量湿化氧疗。
适应症:成人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心力衰竭、肺不张等疾病需要辅助氧疗的患者适宜应用成人经口高流量湿化氧疗。
2. 治疗参数: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气体流量(一般不超过60L/min)和温度(37-41°C)。
治疗参数: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气体流量(一般不超过60L/min)和温度(37-41°C)。
3. 湿化方式:使用高效湿化型加湿器,保证气体的湿化和温度控制,使患者更舒适。
湿化方式:使用高效湿化型加湿器,保证气体的湿化和温度控制,使患者更舒适。
4. 安全监测:定期监测气体流量、吸氧浓度、温度,以及患者呼吸参数和临床症状,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安全监测:定期监测气体流量、吸氧浓度、温度,以及患者呼吸参数和临床症状,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5. 疗程和疗效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制定明确的疗程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疗程和疗效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制定明确的疗程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6. 并发症预防:定期检查加湿器的清洁和维护情况,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并发症预防:定期检查加湿器的清洁和维护情况,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7. 治疗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症状以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评价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症状以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评价治疗效果。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知识点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īdào jūn duìjùlóng fāng xià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iǎn dan zhàn shìkǒu lìng dào xi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比一比,再组词。
钱(_________)价(_________)沟(_________)线(_________)阶(_________)购(_________)玻(_________)读(_________)拎(_________)破(_________)续(_________)冷(_________)三、积累与运用。
1.“匹”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 ,“匹”的读音是________ ;“甘”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 ,给“甘”组词__________ 、__________ ;“母”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的读音是_______。
2.“贝”字旁的字有_____ 、_____ 、_____ ,这些字大多与_______ 有关。
3.“辣”:部首_____ ,除去部首有____ 画,读音:________ 。
“骨”:部首_____ ,除去部首有____ 画,读音:________ 。
“鸭”:部首_____ ,除去部首有____ 画。
四、看一看,连一连。
《登鹳雀楼》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夜宿山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小儿垂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江雪》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五、选词填空。
(填序号)A.平常 B.常常(1)放学后,他(_____)到操场上去打球。
解放军护理杂志Nurs J Chin PLA July2019,36(7)・73・国内外成人急诊氧疗指南新进展田家利1,袁军凤2,孙红2,张素1(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北京100044;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氧气疗法(oxygen therapy,简称氧疗)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患者常规和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具有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促进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
氧疗作为一种诊疗方法,既可给患者带来有益的治疗作用,也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2018年4月,发表在Lancet的一篇系统评价⑴指出,对于血氧饱和度正常的患者给予氧气吸入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氧疗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和医疗行为,很少有人以严格的医疗行为要求来实施,当前国内氧疗基本处于一种无章可循和随意性较强的状态,存在一些模糊、错误、甚至有害的观念和做法⑵。
Girardis等⑸的研究揭示了危重症患者病死率与过度氧疗相关的证据,提示临床工作者应注意合理氧疗、规范氧疗。
因此,本文综述近3年国内外氧疗指南、共识、相关规范、相关进展,旨在为我国急诊室氧疗指南的制订、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1国外成人急诊氧疗指南1.1国际2018临床实践指南:急性病患者氧疗2018临床实践指南:急性病患者氧疗(oxygen therapy for acutely ill medical patients: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是由国外急诊/重症相关专家小组2018年10月发布⑷,该实践指南采用GRAD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指南证据质量评价体系,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迅速地、透明地将实践转化为证据转化为可用的、可信的、有价值的建议。
该指南对急性病患者何时开始氧疗,接受氧疗患者氧气流量的设置以及氧气饱和度的维持等内容提出建议。
氧疗的临床应用(6月)氧疗的临床应用(6月)1:引言此文档旨在提供氧疗的临床应用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和管理氧疗设备,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档包括氧疗的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氧疗装置的选择和管理、氧疗过程的监测与评估等内容。
2:氧疗的定义氧疗是指通过给予纯氧或高浓度氧气来提高患者的氧合状态,以改善氧供需平衡,治疗或缓解组织低氧血症的一种治疗方法。
3:氧疗的适应症- 低氧血症: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90%(在合适的条件下)。
- 呼吸或心血管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力衰竭等。
- 手术后恢复期。
- 休克及其他紧急状态。
4:氧疗的禁忌症- 患有严重的呼吸性碱中毒或细胞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
- 患有高浓度氧气引发的肺氧中毒症状的患者。
- 患有氧气气压或氧浓度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5:氧疗装置的选择和管理- 高流量氧疗:适用于重症患者,可通过如鼻导管、面罩等途径给予高浓度氧气。
- 低流量氧疗:适用于轻至中度低氧血症患者,可通过如鼻导管、面罩等途径给予相对较低浓度的氧气。
- 氧疗装置管理:包括定期检查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定期更换氧气罐、维护面罩和导管的清洁等。
6:氧疗过程的监测和评估- 监测患者的SpO2水平,确保氧合状态在合适范围内。
-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皮肤颜色,及时发现氧合不良的情况。
- 定期评估患者的症状和治疗效果,包括呼吸困难、疼痛等。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氧气计量装置的操作说明、氧疗装置的维护手册等相关材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 氧气罐:存放氧气的容器,按照相关法规管理和使用。
-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塞和气道炎症。
-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种急性肺部疾病,导致肺泡灌注不足和低氧血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氧气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院护理部高度重视氧气管理,加强氧气使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现将我院2022年度护理氧气使用情况总结如下:二、氧气使用概况1. 氧气供应情况:我院氧气供应充足,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氧气供应系统运行稳定,确保了患者随时能够得到氧气治疗。
2. 氧气使用量:2022年,我院共使用氧气约XX立方米,同比增长XX%。
其中,呼吸内科使用量最多,其次是ICU、儿科等科室。
3. 氧气设备使用情况:我院配备有各类氧气设备,包括氧气筒、氧气表、吸氧装置等。
设备使用率较高,设备维护保养及时,确保了设备安全运行。
三、氧气使用管理1. 制度建设:护理部制定了《氧气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了氧气使用的各项规定,包括氧气供应、设备管理、操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 人员培训: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了氧气使用培训,内容包括氧气设备操作、注意事项、应急预案等,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设备管理:严格执行氧气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 氧气储存管理:氧气储存室温度、湿度符合要求,储存氧气筒定期更换,确保氧气质量。
四、氧气使用效果1. 提高护理质量:氧气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
2. 保障患者安全:规范氧气使用,降低了氧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安全。
3. 提高患者满意度:氧气使用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部分护理人员对氧气使用知识掌握不够,操作不规范。
改进措施:(1)加强氧气使用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2)严格执行氧气操作规范,杜绝操作失误。
2. 问题:氧气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
改进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定期对氧气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展望2023年,我院将继续加强氧气管理,提高氧气使用效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