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植物的类群竞赛辅导讲座 第二章
- 格式:doc
- 大小:366.50 KB
- 文档页数:16
《植物生理》奥赛辅导讲义竞赛基本要求一、种子植物形态解剖(一)植物组织:1、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2、分生组织3、成熟组织4、维管组织和维管束(二)种子和幼苗:1、种子的结构和类型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三)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根的结构(内皮层、初生结构和次次生结构)2、茎的结构(维管束、初生结构和次次生结构)3、叶的结构与气孔功能4、根、茎、叶的变态(四)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1、花的结构(花程式和花图式)2、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及果实的种类二、植物生理(一)植物的水分代谢1、植物吸水的部位及方式2、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水势)3、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4、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5、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二)植物的矿质代谢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2、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3、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4、植物体内无机养料的同化5、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三)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5、绿色植物与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的比较6、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7、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四)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径向运输系统2、轴向运输系统3、物质的运输形式和动力(五)抗逆生理(抗旱、抗寒等)(六)植物的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类型和过程2、植物体各部分的呼吸强度比较3、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4、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5、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6、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生长素类2、赤霉素类3、细胞分裂素类4、脱落酸5、乙烯(八)植物开花的机理及其应用1、植物的花前成熟2、低温和花诱导3、光周期和花诱导4、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5、其他条件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九)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1、顶端分生组织和形成层2、无性生殖、有性生殖3、双受精作用、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4、种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的世代交替(生活史)三、植物系统分类(了解到科、目、纲、亚门和门)(一)藻类植物1、蓝藻门2、绿藻门3、红藻门4、褐藻门(二)菌类植物1、细菌门2、粘菌门3、真菌门(三)地衣植物1、概述(四)苔藓植物1、概述2、苔纲3、藓纲(五)蕨类植物1、概述2、石松亚门3、木贼亚门4、真蕨亚门5、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6、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六)种子植物——裸子植物1、概述2、苏铁纲3、银杏纲4、松柏纲5、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七)种子植物——被子植物1、概述2、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10个重点科(十字花科、豆料、菊科、蔷薇科、锦葵科、茄科、葫芦科、芸香科、禾本科、百合科等的特征及花程式、花图式)3、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辅导基本内容:(一)植物的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称为植物的水分代谢。
高中生物第二讲植物的类群竞赛辅导讲座一、竞赛中涉及的问题在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已简单介绍过植物的类群,根据国际竞赛纲要和全国竞赛大纲(试行)的要求,有关植物类群的知识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介绍和说明。
(一)植物分类的等级和基本单位1、分类等级(阶层)生物分类的等级有界、门、纲、目、科、属、种。
在这些分类阶层中,还可分得更细,如:亚门、亚目、亚科等。
每一阶层都有相应的拉丁词和一定的词尾。
界 Kingdom Regnum 门 Division Phylurn(divisio)纲Class Classis 目Order Ordo 科 Family Familia 属Genus Genus 种Species Species (英文)(拉丁文)2、物种命名法现代生物的命名,即世界通用的科学名称的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
所谓双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定名,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
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
因此一个完整的学名为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
属名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书写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种加词其来源不拘,大多为形容词,但不可重复属名。
3、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在上述各个分类等级(阶层、单位)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是指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生物类群。
同一种的各个个体具有基本相同的遗传性状,彼此杂交可以产生正常的能育后代。
不同种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生育后代。
(二)植物的类群将自然界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二界分类系统,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在1753年建立的,250多年来广为沿用。
但随着人类认识地不断加深,对生物类群的划分出现多种不同的见解,相继有人提出三界说(植物、动物和原生生物)、四界、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六界等分类系统。
植物学竞赛知识要点植物界(一)生物旳分界林奈最早将生物界分为两界系统,包括动物界和植物界。
后来相继分为三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我国学者提出六界系统,即非胞生物界(类病毒和病毒)、动物界、植物界、菌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二)植物界旳重要类群和分布植物界一般划分为七个大类群,即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它们旳体形大小、形态构造、寿命长短、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所各不相似,共同构成了形形色色旳植物界。
种子植物根据茎干质地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大类型:1.木本植物: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多、质地坚硬,系数年生旳植物。
因茎干旳形态,又可分为乔木、灌木和半灌木三类。
(1)乔木:植株一般高大,主干明显而直立,在距地面较高处旳主干顶端,由繁盛分枝形成广阔树冠旳木本植物。
如玉兰、泡桐、杨、榆、松、柏、水杉、桉等。
(2)灌木:植株较矮小,无明显主干,近地面处枝干丛生旳木本植物,如大叶黄杨、迎春、紫荆、木槿、南天竺、茶等。
灌木和乔木旳区别是生长型旳不一样(不是内部构造旳不一样)。
(3)半灌木:外形类似灌木,但地上部分为一年生,越冬时枯萎死亡旳木本植物,如金丝桃、黄芪和某些蒿属植物。
2.草本植物: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旳植物。
因植株生存年限旳长短,又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数年生三类。
(1)一年生植物:水稻、玉米、高粱、大豆、黄瓜、烟草、向日葵等。
(2)二年生植物:白菜、胡萝卜、菠菜、冬小麦、洋葱、甜菜等。
(3)数年生植物:薄荷、菊、鸢尾、百合等。
3.无论木本植物或草本植物,凡茎干细长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而生长旳,统称藤本植物。
1)木质藤本:葡萄、紫藤等。
2)草质藤本:牵牛、茑萝等。
第一章植物旳细胞和组织(一).细胞旳分化和组织旳形成由具有分裂能力旳细胞逐渐到细胞旳分裂停止,细胞外形伸长,以至形成多种具有一定功能和形态构造旳细胞过程,叫做细胞旳分化。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
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主要涉及植物生长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内源性调节因素,
具体知识点包括:
1. 光周期和光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周期是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所接受的光照时长,光周期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光质是指光的波长与强度,不同波长和强度的
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不同。
2. 植物内源性生物活素:植物内源性生物活素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调节植物生长和发
育的物质,主要包括激素和信号分子。
常见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激动素、细胞
分裂素等。
3. 植物内源性生物活素的功能:不同的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
作用,如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赤霉素促进分化、激动素促进萌发等。
4. 植物生长调节机制:植物生长调节主要通过光和激素作用于植物各部位的细胞,调
控细胞生长和分化、促进或抑制某种生理过程来实现。
5. 植物光合作用调节生长: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通过光合
作用,植物能够调节自身生长发育以适应外界环境。
6. 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植物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和反应,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如感受重力的作用、光的方向、温度变化等。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的主要知识点。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二章植物解剖和生理[考点解读]本章研究植物形态构造和生理活动规律,包括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分和矿质代谢、生长和发育、生殖五大部分。
根据IB0考纲细目和近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
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组织一般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后五种组织总称为成熟组织或永久组织。
1.分生组织分生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细胞都具有持续分裂的能力。
按性质来源的不同,分生组织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又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如图-—2-1所示)。
原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生长锥的最先端部分,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强烈的分裂能力。
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组成,细胞仍能分裂,但已开始分化,是原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渡的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是由成熟组织的细胞,经过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化,重新具有分裂能力,转变而成的,如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按位置来说,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合称为顶端分生组织,由于它们的活动,根和茎不断生长。
次生分生组织属于侧生分生组织,它的活动与根、茎的加粗生长有关。
侧生分生组织主要存在于裸子植物和木本的双子叶植物,草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根和茎没有明显的增粗生长。
在禾本科植物茎的基部和葱、韭、松叶及一些植物花轴的基部有居间分生组织。
2。
薄壁组织薄壁组织又称基本组织,细胞一般较大,细胞壁薄,有大的液泡,细胞排列疏松。
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分生能力,转变为次生分生组织。
根据功能不同,薄壁组织可分为同化组织、贮藏组织、贮水组织、通气组织和吸收组织等。
3。
保护组织根据来源和形态特征的不同,保护组织分为表皮和周皮。
表皮细胞是生活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细胞排列紧密。
表皮细胞的外壁常因脂肪性的角质侵入而呈角质化。
第二节茎茎是联系根、叶,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
多数茎的顶端能无限地向上生长,连同着生的叶形成庞大的枝系。
许多茎除物质的输送和具支持作用外,还能制造和贮藏养料、进行营养繁殖,这些功能都和它的结构有着紧密联系。
一、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一般是组成地上部分的枝干,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
(一)茎的输导作用:茎的输导作用是和它的结构紧密联系的。
茎的维管组织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就担负着这种输导作用。
双子叶植物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和管胞,把根尖上由幼嫩的表皮和根毛从土壤中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而大多数的裸子植物中,管胞却是唯一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
茎的韧皮部的筛管或筛胞(裸子植物),把叶的光合作用产物也运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二)茎的支持作用茎的支持作用也和茎的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茎内的机械组织,特别是纤维和石细胞,分布在基本组织和维管组织中,以及木质部中的导管、管胞,它们都象建筑物中的钢筋混凝土,构成植物体的坚固有力的结构,起着巨大的支持作用。
茎除去输导和支持作用外,还有储藏和繁殖作用。
二、茎的形态(一)茎的形态特征:茎的外形,多数呈圆柱形。
可是,有些植物的茎却呈三角形(如莎草)、方柱形(如蚕豆、薄荷)或扁平柱形(如昙花、仙人掌)。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
两个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
茎和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节间,在节上着生叶,在叶腋和茎的顶端具有芽。
着生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或枝条,因此,茎就是枝上除去叶和芽所留下的轴状部分。
禾本科植物,如甘蔗、毛竹、水稻、玉米等,和蓼科植物,如蓼蓝、水蓼等的茎,由于节部膨大,节特别显著。
少数植物,如莲,它的根状茎(藕)上的节也很显著,但节间膨大,节部却缩小。
大多数植物的节部,一般是稍形膨大,但不显著。
(二)芽的概念和芽的类型1.芽的概念:什么是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
第二章植物的类群一、竞赛中涉及的问题在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已简单介绍过植物的类群,根据国际竞赛纲要和全国竞赛大纲(试行)的要求,有关植物类群的知识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介绍和说明。
(一)植物分类的等级和基本单位1.分类等级(阶层)生物分类的等级有界、门、纲、目、科、属、种。
在这些分类阶层中,还可分得更细,如:亚门、亚目、亚科等。
每一阶层都有相应的拉丁词和一定的词尾。
界Kingdom Regnum门Division Phylurn(divisio)纲Class Classis目Order Ordo科Family Familia属Genus Genus种Species Species(英文)(拉丁文)2.物种命名法现代生物的命名,即世界通用的科学名称的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
所谓双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定名,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
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
因此一个完整的学名为属名十种加词十命名人名。
属名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书写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种加词其来源不拘,大多为形容词,但不可重复属名。
3.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在上述各个分类等级(阶层、单位)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是指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生物类群。
同一种的各个个体具有基本相同的遗传性状,彼此杂交可以产生正常的能育后代。
不同种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生育后代。
(二)植物的类群将自然界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二界分类系统,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在1753年建立的,250多年来广为沿用。
但随着人类认识地不断加深,对生物类群的划分出现多种不同的见解,相继有人提出三界说(植物、动物和原生生物)、四界、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六界等分类系统。
本章中仍采用二界说中广义的植物界概念。
1.藻类植物藻类是一群最原始的植物,大约在35~33亿年前,在地球的水体中出现了最早的藻类——原核蓝藻。
目前地球上的藻类是一群大多生活在水中,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用单细胞的孢子或配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现把IBO考纲细目中所要求的七类藻类的主要内容列表比较如下:七类藻类的主要内容比较2.菌类植物菌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一般不具有叶绿素等色素,大多营异养生活。
菌类植物可分为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三类彼此并无亲缘关系的生物。
其中粘菌是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生物。
它在营养期为裸露的、无细胞壁、多核的原生质团,称变形体(与变形虫相似)。
但在繁殖期,它可产生具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又具真菌的性状。
下面把细菌和主要的真菌作一扼要比较(见下表)。
细菌和主要真菌的比较3.地衣植物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地衣的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壳状、叶状和枝状。
地衣能分泌地衣酸,使岩石表面变为土壤,而且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十分强,因此,地衣是植物界的“开路先锋”。
松萝等地衣可以火药,从染料衣中提取的石蕊,可以制成石蕊试剂。
4.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为小型的多细胞绿色植物,大多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有的为叶状体,有的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茎、叶和假根中均无输导组织。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如下图):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在其生活史中,配子体发达,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
苔藓植物受精必须借助于水。
由于苔藓植物有颈卵器和胚的出现,是高级适应性状,因此,苔藓植物属于高等植物。
其主要代表植物有地钱和葫芦萍等。
5.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大类群。
蕨类的生活史可简单表示如下图。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该类植物也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发达,并且有根、茎、叶的分化,其中,叶有小型叶和大型叶、营养叶(进行光合作用)和孢子叶(产生孢子)之分。
其内部都有维管系统,木质部大多只有管胞,少数有导管。
韧皮部主要含有筛胞,有的有筛管,起着输导和支持作用,因此,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合称为维管植物。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虽然不如孢子体发达,但也能独立生活。
蕨类植物也具有胚,但不产生种子,而以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的受精仍离不开水。
因此,蕨类常生活在阴湿环境中,主要的蕨类植物有石松、卷拍、木贼、菠、满江红等。
6.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和被子植物之间的维管植物。
其孢子体特别发达,具有真中柱,并生型维管束,有形成层和次生生长。
木质部大多数只有管胞,极少数有导管。
韧皮部中只有筛胞而无伴胞。
其配子体完全寄生在抱子体上,且仍保留着结构较简单的颈卵器。
其胚珠裸露,不被大孢子所形成的心皮所包被,传粉时,花粉粒可经珠孔直接进入胚珠。
大多数裸子植物具有多胚现象,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它们分别由珠被、受精卵和大孢子发育而成。
其中种皮是老的孢子体(2n)。
胚是新的孢子体世代(2n),胚乳则是雌配子体世代(n)。
(1)以松树为例,其生活史过程可表示如下图所示:裸子植物(松树)的生活史(2)裸子植物主要特征比较见下表:裸子植物各纲(科)的主要特征比较7.被子植物(1)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如下图被子植物的生活史(2)被子植物各科特征比较见下表:被子植物各科特征比较二.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予判断:(1)蓝藻的光合色素分布于载色体上。
()(2)甲藻的运动细胞有两条项生或侧生的茸鞭型鞭毛。
()(3)无隔藻属的营养体为二倍体,而羽纹硅藻属的营养体为单倍体。
()(4)石药的生活史中只有核相交替而无世代交替。
()(5)红藻门的果抱子均是单倍体的。
()(6)我们所食用的海带为配子体,其植物体可分成固着器、桶和带片三部分。
()【分析】(1)由于蓝藻细胞没有分化成载色体等细胞器,所以其光合色素只能分布在光合片层上。
(2)甲藻的运动细胞有两条顶生或侧生鞭毛,其中一条是茸鞭型,另一条是尾鞭型。
(3)无隔藻属的营养体为单倍体,羽纹硅藻属的营养体则为二倍体。
(4)石莼的生活史中既有核相交替又有世代交替,且石莼的世代交替为同形世代交替。
(5)红藻门的果孢子体产生果孢子时,有的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的果孢子,萌发成配子体;有的不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二倍体的果孢子,发育成二倍体的四分孢子体。
(6)海带的孢子体可分为固着器、柄和带片三部分。
海带的孢子体和配子体之间差别很大,孢子体大而有组织的分化,配子体只有十几个细胞组成。
【参考答案】(1)~(6)均是错误的。
例2 下列真菌孢子中,具二倍体的孢子有A 担孢子B 接合孢子C 卵孢子D 子囊孢子【分析】担子菌亚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双相的担子,担子经减数分裂后产生4个单相的担孢子,因此担孢子是单核相(单倍体)的。
接合孢子是接合菌亚门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由两个配子囊接合成1个具多数合子核的新细胞,接合孢子黑色,细胞壁厚,有疣状突起,休眠后在适宜的条件下,长出孢子囊梗,顶端形成孢子囊,其中的二倍体核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单倍体的(+)、(-)孢子。
鞭毛菌亚门水霉属的水霉进行有性生殖时,由精囊内的精核与卵囊内的卵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称为卵孢子,故卵孢子是二倍体的。
子囊菌亚门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形成子囊,合子在子囊内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子囊孢子,因此子囊孢子是单倍性的。
【参考答案】B、C。
例3 下列结构中,属于藓类孢子体世代的有A 假根B 基足C 蒴盖D 孢蒴E 蒴帽 D 蒴柄【分析】葫芦藓生殖器官成熟后,精子器内的精子逸出,借助水游到颈卵器附近,进入成熟的颈卵器内,卵受精后形成合子,合子不经休眠,即在颈卵器中发育为胚,胚逐渐分化形成基足、蒴柄和孢蒴,成为三个孢子体。
基足伸入母体之内,吸收养料,蒴柄初期生长较快,而将孢蒴顶出颈卵器之外,被撕裂的颈卵器部分,附着在孢蒴的外面,形成蒴帽。
由此可见,基足、蒴柄、孢蒴属于孢子体世代,而蒴帽则属于配子体世代。
孢蒴顶端为蒴盖,中部为蒴壶,下部为蒴台。
孢蒴成熟后,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为原丝体,原丝体由绿丝体、轮丝体和假根构成。
故假根应为配子体世代。
【参考答案】B、C、D、F。
例4 下列植物中,哪一类植物能首先成功地移植到一个新形成的火山岛上?A 蕨类B 地衣C 地钱D 绿藻【分析】地衣被誉为植物界的开路先锋,它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通过风化作用,使岩石表面变为土壤。
地衣对不良环境条件,如高温、干旱、严寒等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因此它能生活在其他植物不能生活的陆地环境中,如新形成的火山岛上。
【参考答案】B例5 蕨类、苔藓均为隐花植物。
这两类植物间的主要区别是A 苔藓类由孢子繁殖,而蕨类则由种子繁殖B 苔藓类主要生长在潮湿处,而蕨类则常生长在干燥处C 苔藓类没有发育完善的输导组织,而蕨类则有明显的根、茎、叶D 苔藓是自养生物,而蕨类则是异养生物【分析】苔藓和蕨类都是靠孢子繁殖,同属于孢子植物;它们的植物体内都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都属于自养生物;又由于它们精子都具鞭毛,因此受精过程都离不开水,都只能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
它们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苔藓的植物体只有茎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行使吸收功能,且不具维管柱,没有发育完善的输导组织,而该类的植物体具有明显的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其根、茎、叶中具有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的维管系统。
【参考答案】C例6 裸子植物的雌配子体是A 成熟胚囊B 珠心C 珠心和胚乳D 胚乳和颈卵器【分析】成熟胚囊为被子植物所具有,裸子植物不具有,且为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
裸子植物的胚珠裸露,由1层珠被和珠心组成,珠心即大孢子囊,中间有1个细胞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其中一次是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通常只有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发育成雌配子体,其余3个退化。
成熟的雌配子体包含2个~7个颈卵器和大量的胚乳。
【参考答案】D。
例7 试列表比较裸子植物松科、杉科和柏科的不同点。
【分析】对裸子植物松、杉、柏三科不同点进行比较,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归纳:(1)叶形及着生方式;(2)叶和珠鳞的着生方式;(3)珠鳞和苞鳞的离合情况;(4)每种鳞所具有的种子数;(5)小孢子叶的排列方式(见下表)。
松、杉、柏三科不同点比较表例8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所共有的特征是A 单倍体胚乳B 孢子异型C 由子房发育为果实D 孢子叶变为雄蕊和雌蕊【分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孢子体发达,两者的孢子体均为二倍体,但裸子植物的胚乳属于雌配子体,则为单倍体,而被子植物的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属于三倍体。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均能产生大、小两种异型孢子。
裸子植物不形成果实,被子植物则由子房发育为果实。
裸子植物中松柏类的孢子叶聚生成球果状,分别形成大孢子叶球(雌球花)和小孢子叶球(雄球花),而大、小孢子叶在被子植物中则分别相当于心皮和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