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礼仪(一)》 金正昆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32
知识创造未来
金正昆谈礼仪
金正昆是朝鲜的高级官员,他在谈论礼仪时可能会强调以下几点:
1. 尊重对方:礼仪的核心是对他人的尊重。
金正昆可能会强调对他
人的尊重和尊严,包括使用恰当的称呼,注重他人的感受,并表达
礼貌和谦虚的态度。
2. 遵守礼仪规范:礼仪有一系列的规范和准则,金正昆可能会强调
遵守这些规范,包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举止,如谈话的礼貌用语,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以及正确穿着符合场合要求的服装等。
3. 传统文化的尊重:朝鲜拥有悠久的文化和传统,金正昆可能会强
调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包括欣赏传统艺术表演,尊重传统节日和仪式,以及保持对传统习俗和价值观的尊重。
4. 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礼仪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行为举止上,也体
现在团队合作和互助的精神上。
金正昆可能会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
和谐合作,互相帮助和支持,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总的来说,金正昆谈论礼仪可能会强调对他人的尊重、遵守规范、
尊重传统文化以及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等方面。
1。
金正昆身边的礼仪讲座观后感看了金正昆教授的礼仪讲座,那可真是让我有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
以前我觉得礼仪这东西吧,就是那种高高在上、文绉绉的繁文缛节,离咱老百姓的生活远着呢。
可金教授一讲啊,我才发现礼仪就在咱身边的每个角落,就像空气一样,平时没太在意,但是缺了它还真不行。
金教授讲餐桌礼仪的时候特别逗。
他说吃饭的时候可不能像个饿死鬼投胎似的,对着满桌的菜“风卷残云”。
我就想起自己有时候饿急了,看到美食那眼睛放光的样子,真是有点不好意思了。
原来餐桌上的一举一动,从怎么拿筷子,到餐具的摆放,甚至吃饭时的坐姿,那都是有讲究的。
这让我意识到,吃饭可不只是填饱肚子,还是一种社交行为,是一种展现自己修养的机会呢。
你要是在餐桌上举止优雅得体,那别人对你的印象分肯定蹭蹭往上涨。
再说说职场礼仪。
这部分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金教授说在办公室里,哪怕是一些小细节,像和同事之间的眼神交流、说话的音量、敲门的轻重,都暗藏着礼仪的玄机。
以前我就觉得,只要把工作做好不就行了嘛,还管这些干嘛。
现在才知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就是决定你在职场中能否顺风顺水的关键因素。
就好比说你和领导或者同事说话,要是声音大得像吵架似的,那别人肯定觉得你这人没素质,太莽撞。
而轻声细语、礼貌谦逊地交流,就能让人感觉很舒服,也更愿意和你合作。
还有社交礼仪中的握手环节。
金教授把握手的门道讲得那叫一个透彻。
什么场合该握手,握手的力度该多大,握手的顺序又是怎样的,这里面的学问可太多了。
我就想啊,以前自己握手的时候,那完全是凭着本能,毫无章法。
现在明白了,握手就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能传达出你对对方的态度。
要是握手的时候软绵绵的,别人可能会觉得你对他不够重视;要是握得太紧,又可能让人觉得你有攻击性。
这可真是要拿捏好分寸啊。
金教授的讲座还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举的例子都特别接地气。
他不是那种只讲一些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把礼仪知识融入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和故事当中。
金正昆谈礼仪篇一:《金正昆谈礼仪之宴会礼仪》金正昆《金正昆谈礼仪之宴会礼仪》金正昆央视国际 (2005年07月04日 10:50)主讲人简介:金正昆教授,1959年出生,浙江东阳人。
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共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与公共关系学研究。
主要著作有《外交学》、《现代外交学概论》等。
内容简介:古往今来,宴会一直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早在《礼记·礼运篇》中,就有“夫礼之初,始于饮食”的结论。
千百年来,人们在摆席设宴中形成了一整套纷繁复杂的礼仪。
大到菜单的制订,小到餐具的使用,其中的讲究使得很多人面对宴会而无所适从。
请客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才能少花钱多办事?参加宴会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尽管如今人们的交往不再墨守成规,但是如果不掌握必要的宴会礼仪,只凭美酒佳肴往往适得其反。
今天,金正昆教授就在推杯换盏中,为您解析吃喝中的礼仪。
(全文)所谓宴会,是指的以宴请为形式的一种重要的社交应酬。
换而言之,你自己请自己吃饭,你自己跟老婆孩子吃饭,跟爹妈吃饭这不是宴会,宴会实际上是一种社交活动。
我们现代人要讲多交朋友,广结善缘,你没有形式你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你想认识别人,你到哪儿认识啊?你不可能在菜市场你告诉人家,咱俩认识认识吧,那倒也行,但是不容易有实质性的接触。
所以社交需要形式,像我们一般讲的,宴会、舞会、音乐会、家庭聚会容易创造人们交际的形式。
所以第一点我要讲了,宴会实际上吃是形式,交际是内容。
否则它没地方,没时间,没场合,所以这个要说清楚。
另外这个宴会礼仪它很有特点,据我所知,宴会礼仪主要来自两大内容,第一,来自习俗。
我们曾经说了,礼出于俗,俗化为礼,礼仪是来自习俗的,其实社交礼仪很大一块内容来自宴会。
你回想一下你的人生经验,你认识了好朋友,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人际关系,往往是在家庭聚会中,平常交往应酬中,吃饭的时候认识的密切的。
百家讲坛金正昆谈礼仪观后感篇一人和人打交道,礼品是纪念品;企业和企业打交道,礼品是宣传品。
送礼的“5W”规则:送给谁?对象。
广东港澳不喜欢剑兰、茉莉,西方人见菊花晦气,欧美国家是死人专用;送什么?时尚性或曰时效性;独特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便携性。
在什么地方送?公务交往的礼品要在办公室送,公事公办。
私人交往物品要在私人场合。
什么时间送?拜访别人时要在见面之初拿出来,这叫登门有礼。
主人在客人告别时送,外地客人临行前夜送。
公务礼品,在主管领导会见对方时,或者告别宴会上送。
如何送?尽量亲自赠送。
公务活动最好是由单位主管亲送。
送给外国朋友的礼品需要包装。
受礼:落落大方;要表示感谢;要低调不张扬。
一般没有特殊原因不要转赠别人。
金正昆讲礼仪观后感篇二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共定下来。
礼仪、文明交往等,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就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所以我认为学习文明礼仪,使我们每个人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今年暑假我听了金正昆教授的《教师礼仪》讲座,受益匪浅,使我懂得了教师礼仪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如何表现教师应有的气质与风度。
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
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体风范之一,我们的音容笑貌、举止文明、作风正派、知识渊博、风度儒雅,衣着发式无形中都成为学生和社会学习的楷模。
在个人形象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教师应具备基本礼仪和素养,以高素质的内在素养和外在素养影响、教育学生。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
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
金正昆身边的礼仪讲座观后感看了金正昆教授的礼仪讲座,那真叫一个大开眼界,感觉就像被人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而且这扇门背后满满当当都是为人处世的宝藏啊。
金教授那口才,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把礼仪这个看似有点虚头巴脑的概念,剖析得那叫一个明明白白。
以前我就觉得礼仪嘛,不就是见面问个好,吃饭别吧唧嘴这些小事情。
但看完讲座才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个“礼仪小白”,这礼仪啊,就像一张无处不在的大网,覆盖了生活的角角落落。
就说社交场合中的介绍礼仪吧。
我之前介绍人那就是逮着谁是谁,想起啥说啥。
可金教授一讲,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
什么先介绍长辈再介绍晚辈,先介绍女士再介绍男士,这就像是一种不成文的社交密码,掌握了它就像是拿到了进入社交圈子的入场券。
而且这背后体现的是对他人的尊重,原来小小的一个介绍,也能藏着这么多的礼貌和智慧。
还有这餐桌礼仪,可别小瞧了吃饭这件事。
以前我吃饭那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
从餐具的使用到座位的排序,从点菜的讲究到进食的仪态,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金教授说这餐桌礼仪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吃得优雅,更是对一起用餐的人的尊重,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这就好比是在餐桌上演奏一场无声的交响乐,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让这顿饭吃得和谐又愉快。
再说说着装礼仪。
以前我总觉得穿衣服嘛,自己觉得好看就行。
看了讲座才知道,不同的场合穿错衣服就像是在不合适的地方说了不合适的话一样尴尬。
正式场合就得穿得端庄得体,休闲场合才能放松随意。
这着装啊,就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你还没开口之前就已经向别人传达了很多关于你的信息。
这个讲座啊,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在礼仪方面的各种不足。
同时呢,也像是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我觉得在现在这个社会,礼仪就像是一种润滑剂,能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顺畅、和谐。
我决定从现在开始,要把金教授讲的这些礼仪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做一个有礼貌、有教养的人。
交际交往中的礼仪重点(金正昆)(一)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学习礼仪首先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如你到国外,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是按照自己国家的规矩办,还是按照所在国的规矩办?除此以外,还有人的因素,譬如说我是主人,我会强调主随客便,尊重客人,但如果我是客人,我也会强调客随主便。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需要你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举例如果你有外事经验的话,你会知道西方人有一个特点:在商务交往中,社交场合喜欢送小礼物,注意“小礼物”这个词,因为在国际社会,尤其市场经济国家,在接受礼物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收受礼品超过一定价格就有贪污受贿之嫌,例如在美国送礼价格超过100美金,收礼人就必须上交,否则一旦被举报,就会被撤职。
此外,西方人很重视礼物的包装,并且必须当面打开礼物。
有国际经验的人都知道包装意味着郑重其事,当面打开包装表示欣赏和喜欢。
如果西方人送给你的礼品带着包装,而你没有当面打开,就等于不重视别人,会让对方感到非常不愉快。
正确的接送礼物其实就是个摆正位置、端正态度的问题,只有做到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才能在国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交谈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说什么的问题,即内容问题,语为心声,你不能信口雌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说,即形式问题,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听者而言,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般而言,交谈有四忌。
(二)交谈的禁忌1 忌打断对方双方交谈时,上级可以打断下级,长辈可以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是没有权力打断对方谈话的。
万一你与对方同时开口说话,你应该说“您请”,让对方先说。
2 忌补充对方有些人好为人师,总想显得知道得比对方多,比对方技高一筹。
出现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没有摆正位置,因为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譬如你说北京降温了,对方马上告诉你哈尔滨还下大雪了。
当然如果谈话双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时候适当补充对方的谈话也并无大碍,但是在谈判桌上绝不能互相补充。
3 忌纠正对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金正昆讲礼仪观后感第一篇:金正昆讲礼仪观后感首先我很感谢政务连为我们组织的这一次很有实际意义的视频讲座,让我们从中学到野体会到很多。
金教授与我们分享了身边的两方面礼仪即:电话礼仪、与人交谈礼仪。
在“电话礼仪”中,金教授从接、听两方面做了讲述,一,接电话礼仪:1、接听电话要及时(铃响不过三声)2、通话语言要规范3、若遇掉线时则需及时回电。
二,打电话礼仪:1、择时通话2、通话三分钟原则3、若拨错电话要道歉4、代人接听电话若遇对方所找人不在,则先告诉对方所找人不在,再问来系何人为何事。
除此之外金教授还讲述了谁先挂电话的问题则是地位高者先挂。
在“与人交谈”礼仪中,金教授传授我们很多,首先使用尊称就高不就低,交谈时要以对方为中心、接受对方、善于肯定对方。
最主要的与人交谈之前需注意1、摆正位置2、端正态度。
另外金教授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讲述,一,交谈时哪些问题最重要:1、语气要细语柔声2、善于和交谈对象互动3、尊重对方;二,交谈时五不准:1、不打断对方2、不补充对方3、少说多听4、不纠正对方5、不质疑对方;三,与外人交谈时六不准:1、不非议党和政2、不涉及国家与商业机密3、不非议交往对象4、不在背后议论领导、同事5、不谈论格调不高问题6、不涉及个人隐私;四,交谈时五不问:1、不问收入2、不问年龄3、不问婚姻家庭4、不问健康问题5、不问个人经历。
另外金教授让我们记住的两句话:1、不拿别人折磨自己2、不拿自己折磨别人。
更是教会了我们要以一种开阔的胸襟看待事物,严格要求自己,善于宽容别人。
听了这次金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谈无时不在,做一个有素养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在金教授的“与人交谈”、“接听电话”礼仪中,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交谈是一种艺术,关乎的是每一个细节,所以,不管是在语言还是在举止上都要多加注意让好的方面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第二篇:《金正昆讲礼仪》观后感《金正昆讲礼仪》观后感临江市幼儿园赵慧通过观看了金正昆教授的《服务礼仪》后,让我感受颇深,我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清了以往对于文明礼仪的肤浅认识和模糊观念。
金正昆讲礼仪全集大全:一、金正昆百家讲坛--身边的礼仪二、金正昆-服务礼仪三、金正昆-公关礼仪四、金正昆-国际礼仪五、金正昆-国际礼仪之涉外交往礼仪六、金正昆-交际礼仪与交往艺术七、金正昆-教师礼仪八、金正昆-商务礼仪九、金正昆-社交礼仪十、金正昆-政务礼仪十一、金正昆-有效沟通十二、金正昆—经理人礼仪十三、金正昆-会展礼仪十四、金正昆-交际礼仪十五、金正昆-现代女性礼仪十六、金正昆-小朋友礼仪十七、金正昆-百货服务人员服务礼仪先给大家上金正昆的基本礼仪之讲十条:1.座次的排列规则:面门为上居中为上以右为上前排为上以远为上2.进入电梯的顺序:1)平面移动式电梯:靠右侧站立,2)无人驾驶的升降式电梯:陪同人员先入后出,客人就是后入先出。
3)有人驾驶的电梯客人先进先出3.会客时的座次:对面而做是公事公办,拉开距离并排坐表示关系亲密友善4.双排式轿车的上座在哪里:尊重别人就是尊重别人的选择主人开车接送一般是坐在主人的身边,如果主人的配偶在车上,那就只可以坐在后排了如果是专职司机,那一般是坐在司机的后边右坐轿车的上座也可以是司机的后面5. 在船家吃饭不可以说把鱼翻过来,那不吉利。
应该说正过来6. 别人请吃饭,不要问主人用了多少钱痛苦来之比较之中,千万不要询问用了多少钱7. 国内我们是一般主人请客,但是在国外一般是个给各的钱8. 请客吃饭的注意事项:量力而行坐位要安排好环境要优雅交通要方便注意菜单(明白客人不喜欢吃什么)9. 参加宴会应该注意的问题:A维护形象1)不要吸烟2)进嘴食物不要吐出来3)让菜不加菜4)祝酒不劝酒5)吃东西不发出声音6)不当众整理服饰B要准时学会寒暄,不要别人说走就走,给人一种混饭吃的感觉C 要适度交际10.在国际社交中,正装应该是裙装,穿裙子应该有四大禁忌:1)在涉外交往中,不可以穿黑色皮裙;2)裙子,鞋子,袜子要协调;3)穿套裙不光脚,应该穿袜子4)穿裙子避免出现“三节脚”。
《身边的礼仪(一)》金正昆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25日 14:01主讲人简介:金正昆教授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
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
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并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任兼职教授。
内容简介:现在,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掀起了学习礼仪的热潮,特别是随着中国向国际化迈进步伐的加快,2008北京奥运的即将临近,不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而言,规范的礼仪都将是顺应时代进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前提。
《身边的礼仪》系列立足于普及礼仪知识,通过对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繁荣工作、社交、会客、谈话、宴请、着装等六个方面的礼仪知识的讲解,从而扩大和提升礼仪的实用价值,并很好地达到了对个人的职业塑造和对单位形象、品牌塑造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全文)昨天有一个同志让我写个赠言之类的东西,学生要毕业了,走向社会了,让我写句话我很高兴,我写了一句话,有礼走遍天下,那我这个礼“呢”就是讲的礼仪的礼。
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现代人形象至上,形象是金。
那么什么是形象呢?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留给他人的印象,以及获得的社会评价,那就是他的形象。
所谓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那么比如说话,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言为心声,你每个人都要说话。
那天在街上走碰到一个同志,他说你是金教授,我说我是,哎呀,我见到你很高兴,我说为什么,我在电视上刚看到你呀,我说是吗,哎呀,他说我今天见到你太高兴了,昨天在电视上刚看到你,今天就见到活的了。
那么这个同志绝对是一个好人,不是一个好人,人家能看见我也不愿意理我,装不认识你行了吧,但是应该说他是不擅表达。
礼者敬人也,为什么刚才说那个说金教授您还活着呢?大家就乐了,因为他这个话说的有点失敬于对方。
礼的意思是讲尊重,在人际交往中,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所谓礼也。
礼者敬人也,那么这个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和生活之中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所谓礼。
当然礼这个东西你要不把它表现出来,有时候还不行,所谓礼多人不怪,那你说你尊重别人你总得表现出来,它就得跟仪有关了。
那么什么是仪呢?仪顾名思义,仪式,仪实际上就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
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这个礼和仪互为因果,你光说你尊重,你不表现出来不行,你光说你表现你不懂得尊重别人也不行。
给各位出个小问题吧!请您听好了,打电话的时候,不管你是手机还是座机,打电话时谁先挂?那么我下面和各位来说一说,一般我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经常有人犯一个常识性错误,他告诉我说这还不容易吗?对方挂。
行不通。
如果哪个同学自己肚子里面给我的答案是对方挂,我现在建议你,把手放在腿上肉厚的地方拧自己一下,以示警戒,下不为例,因为他没有操作性。
你想想我们现在是人民大学,假定我人民大学校部规定打电话时对方挂,那边是清华,清华校部也规定打电话时对方挂,人大和清华通话将出现何种状态?两边都不挂,死扛,大说其废话。
那么打电话时谁先挂呢?按照日常生活的礼仪我们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对方挂,不行。
谁挂呢?地位高者先挂,礼讲的是尊重,仪是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打电话时谁先挂呢?地位高者先挂。
比如我是学生,我和我的老师通话,我老师先挂。
我是晚辈我和我长辈通话长辈先挂。
我是部下我和我上司通话,上司先挂。
在日常工作之中我们讲客户至上,市场是导向,为客户服务,不讨论和客户通话时客户先挂。
我想这个例子能够比较明确地说出来什么是礼什么是仪。
那么严格地讲礼仪应该是从属于公共关系学科的一门学科,应该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子学科。
公共关系那我们大家知道,它实际上是在现代社会中一个社会组织塑造组织形象的科学,那么礼仪作为子学科它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呢?塑造的是个人形象。
因为在组织之中它有硬件。
比如我们说一个著名的品牌,麦当劳,大家恐怕脑袋瓜里立刻就蹦出来一个大M,那是它的企业形象可识别标志,那么那是死的,那是物,物有的时候它是要人去管的。
那么人的形象,有的时候呢,和物的形象互相辅助,互为表里。
那么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之中,塑造人的形象的艺术就是礼仪。
礼者敬人也,礼多人不怪,其实都是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来学习礼仪什么问题比较重要呢?其实两个问题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个问题摆正位置。
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
在家里你是孩子是晚辈;在学校你是老师或者是学生;在单位你是同事是上级还是下级;那么摆正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位置摆不正,那么在生活中也好,在工作中也好有的时候就会出点问题。
那天来了一个同学,外校一个同学,找金教授,找我作为校外论文评阅人,论文答辩了要请一个专家来指导指导,来了。
一进门就问,谁是金正昆?我就不大高兴,说实话,求人要像求人的样子,是吧!那你是作为晚辈也好,作为学生也好,你怎么也得说声请问哪位是金老师或者金教授。
我挺不高兴我说我。
然后就讲了,那你帮我看一篇论文吧,我是谁谁谁的研究生。
我说那你放这儿吧。
快看。
她这话一说,当时在场的男同志都用那种怪怪的眼神看着我,我必须正当防卫了。
快看。
我说放这儿吧。
抓紧,二十五号要答辩,必须看完。
扭头就要走了,我说同学请留步。
站住了,您还有什么事吗?我说请问谁求谁?她说我求你。
我说你求我,金老师就给你免费上一课,应该怎么求我。
进门应该这样说,请问哪位是尊敬的金正昆教授?使用尊称,待人接物要使用尊称,进了大学什么样的人叫他老师?直接的学生叫他老师。
比如我在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那我的外交学专业的同学或者上过我课的学生叫我金老师。
还有谁叫我金老师,我同事同行叫我金老师。
否则外来的人,要叫我教授,而且使用尊称还有个技巧就高不就低。
但是我也见过老实人,那天一个同志问我,他说我不知道你评上没有?就高不就低。
我说你应该这样说,请问哪位是尊敬的金正昆教授?得到确认之后,再讲金教授我是某某学校某某专业的某某导师的研究生,金教授久闻您在国内从事公共关系学研究方面颇有成就,所谓是著名的专家学者之类,你得说说。
当然这个你还得会说,你那个用词要斟酌,你否则的话夸人跟骂人似的。
那天一个同志这么夸我,金教授,早就知道你,早就知道你在外交学和公共关系学研究方面小有名气。
一句话说得我不爽,夸专家学者之类,应该说大有名气,那才是好听的话,或者说很有名气,那也是不错的话,但不能说小有名气,说小有名气等于讽刺我刚混出点模样,还不怎么地,你让人家高兴就痛快点不能除二。
应该是这样讲,然后说金教授实际上学生早就久仰您,所谓名师出高徒,那以前没有机会师从于您,那么临到毕业的时候不知道能不能得到您的栽培,知道您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希望金教授您百忙之中给弟子一个机会。
你求人得像个求人的样。
那么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摆正位置其实是你处理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礼仪在我来看实际上说专业的话,那是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
说通俗点,交往的艺术。
是交往的艺术。
是现代人的待人接物之道。
交往艺术的应用有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同时代表自己的组织,有助于维护所在组织的形象。
那么在人际交往中,你和别人摆正位置的时候,什么最重要呢?我想讲这样一句话,这句话就是交往以对方为中心。
当你和别人打交道时,你要摆正位置,怎么摆正呢?以对方为中心。
我这儿打一个比方,有一天到一个单位去了,本来在那儿做了一个报告,完了以后他们董事长说要请我吃顿饭,我也就不客气了,因为时近中午,不吃白不吃。
当时是董事长、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三个人陪着我进了一间雅座单间。
说实话,那桌饭我一看花了上千块钱,我跟他说,哎呀,我说谢谢各位,破费了,这个接待规格高。
你记住当你和别人交往时,要善于肯定对方。
人家穿了一件衣服,人家做了一件事也是就高不就低,说点好话,如果你愿意的话。
比如打个比方我们这儿有女同学,假定你们宿舍五个女生,那么你呢假期的时候呢,爸爸或者哥哥送了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名牌的服饰吧,大概花了那么四五百呢,你高高兴兴穿来了,那么服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呢,展示自己的地位与众不同,否则你干嘛花五六百买件衣服?花五块钱买行吗。
衣服的最本能的功能不就是遮羞吗、御寒吗、防暑吗,你花那么多钱,说实话五百块钱也是一件衬衫,五块钱也是,都能穿,它不就是与众不同吗,展示自己的品位吗。
你穿这件五百块钱衬衫到宿舍来了,到学校来了,其实我们要想跟你过不去也很容易,当然大家别这么干,我这纸上谈兵呢。
那怎样让你不舒服呢?抵制,装没看见。
你穿这件衣服在这儿晃来晃去我们就是没看见,憋死你。
忍无可忍,你来问了,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一般。
猜我这件衣服多少钱?二十。
气死她。
当然你说实话人家吃饭也好,人家请你玩也好,人家穿一件衣服也好,你要不说那种事就别说,说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
所以这个一进去那很高档的一个包间了,这菜都在那儿放着呢,我就肯定了,我说你这破费,花一千多。
这一说董事长挺高兴,他说老金啊,咱也不是政府机关,有规定的限制,这是咱们自己的企业,说实话,酒楼这个老板就是我弟弟,要什么给什么,你抡,放开吃。
说的挺好。
我说董事长我说你这么够朋友,金某人就不能不够朋友了,我这人有一个毛病,好为人师,您对我这么好,我说我要不跟您说两句不合适。
我说其实你这桌饭我看了之后并不高兴。
他说为什么呀?我说那我问你,这饭你请谁呀?他说我请你呀。
我说你请我的话,你干嘛不问问我呢,咱们到哪儿去吃?比如到酒楼去吃呀,还是到海边去吃海鲜呀?是吧,是吃个山野菜呢?还是吃个川菜、粤菜、上海菜?是吃个火锅还是吃个烤肉?是吃个中餐还是吃个西餐?问问我,交往以对方为中心。
如果你开个大会,五六十个人众口难调,没办法我招呼你,吃自助。
还有一办法,桌餐,八菜一汤,就跟咱们在家吃饭似的,你妈把那个饭做好了你就得吃,你敢不吃,不吃饿死你,或者你自己想办法出去吃。
但是这个不同,他请的是我呀,既然你请的是我,说实话你就该问问我,交往以对方为中心。
有同志说,说我不会说话,我不会来事。
还有人说,说我是好心,我没有恶意。
好心要被人家认可这才是好心,那么行动要被人家接受这才叫产生效果,形成互动。
所以我们在讲到交往艺术的时候呢,头等大事你要有数,交往以对方为中心,这是我讲的摆正位置。
那么在讲到礼仪,讲到交往艺术,其实还有第二点需要你注意,端正态度,在日常生活之中,人是有情绪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有情绪,他有感情。
那么当你和别人打交道时,端正态度,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处理端正态度这个问题的时候,交往艺术生活礼仪告诉我们什么呢?四个字,接受对方。
如果不是原则问题,那就要请你善解人意,不要随便对人家进行过多的是非判断。
大是大非,党纪国法,国格人格我们要旗帜鲜明,一清二楚,如果小是小非得过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