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①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②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5、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钾的分泌,从而维持水盐平衡;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量,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维持水平衡。
6、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1.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描写了秋季天气变冷的景色。
秋季人特别容易感冒,表现为:畏寒、发热、咳嗽、头疼,有时还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如图1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3中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1)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
(2)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准确而缓慢。
(3)单细胞生物只有体液调节。
(4)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在下丘脑。
(5)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其产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6)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增加。
(7)图1中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8)图1中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9)图1中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D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10)图1中激素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起作用(11)图2激素③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12)图2C表示肾上腺髓质,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13)图2寒冷条件下,激素⑤⑥分泌增多,激素④⑦分泌也增加(14)图2寒冷刺激通过下丘脑促使C分泌④属于神经-体液调节(15)图3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运输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16)图3中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17)图3中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18)图3中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19)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该激素能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20)血浆内的CO2浓度升高,刺激下丘脑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21)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同时时促进胃肠运动(22)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促进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23)摄入较多的食盐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渗透压随之升高,醛固酮分泌减少(24)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25)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抗利尿激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多(26)人在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产热量增加[知识点]激素调节的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答案](1)(3)(4)(7)(11)(12)(13)(15)(16)(17)(22)(23)(24)(26)[解析]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调节机制,它们分别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实现对生物体的内部环境进行稳定调节,保持其稳态。
在生物学中,这两种调节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调节。
本文将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作用过程、相互关系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和作用过程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一种通过神经元向特定的细胞传递神经冲动,使得这些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的一种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过程主要包括感受器、传导神经冲动、释放神经递质、靶细胞的兴奋和反应。
当人体感受到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时,感受器会收集到相关信息,通过神经元向大脑传递这些信息,大脑再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到相应的器官和组织,从而使得体温得以调节。
2. 体液调节1. 共同目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目标是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态。
当生物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会立即做出相应的调节反应,通过协调一系列生理和行为过程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2. 相互作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调节中相互作用。
在应激情况下,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来增加心脏输出和提高血压,而内分泌系统也会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相关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从而共同完成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3. 联合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一些情况下也会联合调节生物体的内部环境。
婴儿出生后,母亲的乳腺会因为婴儿的吸吮而分泌催乳素,同时大脑也通过儿茶酚胺神经元的活动来促进催乳素的分泌,从而共同完成哺乳的过程。
1. 保持内稳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了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调节,保持了内稳态。
这有利于生物体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能够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2. 促进生物体的适应: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物体的适应能力。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人体维持内部环境稳定性的两种主要方式。
神经调节指的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信息,从而调节和控制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运动、感觉、分泌等;体液调节指的是通过体液中各种生物化学物质的浓度、质量等变化来调节和控制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主要通过内分泌系统来实现。
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即神经调节发挥的作用是更快速的,但持续时间较短,而体液调节作用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两种方式也会互相影响或者相互作用。
例如,在应激反应中,神经系统可以迅速地调动机体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这个过程被称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则是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机体的重要生理活动。
当机体遭受外界刺激时,神经系统会先行发生反应,释放出肾上腺素等物质,使得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等一系列反应发生。
这些反应需要获得能量,体液调节下的葡萄糖促进素则会通过刺激肝脏内糖原的分解,不断的提供葡萄糖来供应这些反应。
因此,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共同协调使得机体能应对应激反应。
在一些疾病中,两种调节方式的失调会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
例如糖尿病就是由于机体对于胰岛素等生理调节机制的失调而导致的。
正常人体内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会增加,促进肌肉、脂肪等组织摄取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而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无法及时地调节血糖浓度,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这种情况中,体液调节功能正常,但神经调节功能失调的情况。
当然,还会发生类似于甲状腺疾病、肾疾病等体液调节失常而神经调节正常的情况。
因此,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作为人体维持内部环境稳定性的主要方式之一,两者不能孤立存在。
在生理和病理等各种情境下,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才是维持机体正常运作的保障之一。
神经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
一、神经体液调节的概念
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
这种情况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简单来说,可以认为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双方都参与调节。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一)体液调节的概念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
(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动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三、水盐平衡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1.体内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
2.体内渗透压升高——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主动饮水——渗透压降低。
3.抗利尿激素:有降低渗透压的作用,由下丘脑合成,储存到垂体后页,由垂体释放。
四、人体体温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是高中生物知识中要求掌握的知识。
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结合图示,加深记忆。
通过研究人体调节,我们能更好的了解生命体,从而生产更好的药物来治疗疾病。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调节方式,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神经调节是生物体针对环境变化,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内各种生理活动来保持稳态的一种调节方式。
在神经调节中,物质的信息传递通过神经元的传导来实现,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来调节目标细胞的生理活动。
神经调节对目标细胞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反应迅速且持续时间短暂,常常是针对急性压力环境而进行的反应。
比如遇到危险时,神经系统会立即调动身体机能,使身体迅速做出反应。
而体液调节则是通过激素来调控身体内部环境从而保持稳态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一般能够调节身体内许多生理指标,如水分、电解质、代谢产物等的浓度,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体液调节的作用比较慢,反应相对缓慢,但持续时间长久,常常是针对慢性生理变化的反应。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某些垂体前叶激素的释放受到下垂体后叶分泌的不同激素的控制,这种调节即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同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调节目标也存在交互作用。
例如下丘脑能够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来控制垂体前叶的分泌,而血液中分泌的一些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又可以影响神经元的活动。
综上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维持生物体内稳态的两种主要调节方式。
这两种方式在调节生理活动的同时也存在着交互作用,共同维护着生物体内内部环境的稳定。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调节机制,在维持生物体内稳态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传导神经冲动,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对目标组织进行刺激和调节;而体液调节则通过内分泌系统,通过血液中携带的激素传播,对目标组织产生调节作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
下面是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的要点解读:
2. 调节范围的不同:神经调节通常调节的范围较为局部,通过神经递质的传导对特定组织或器官进行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体液调节则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通过血液中携带的激素作用于目标组织,调节全身的生理功能。
3. 调节速度的差异:神经调节的速度较快,通常能够在毫秒或秒级别产生反应,快速调节生理活动。
体液调节则需要一定的时间,激素需要在血液中传播到目标组织才能产生作用,激素的释放、传播和作用过程需要分钟、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4. 反馈控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反馈控制机制,能够根据机体内部或外部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节。
神经调节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控制机体的反应,例如体温调节和血压调节等。
体液调节则通过负反馈和正反馈机制来控制机体的稳态,例如血糖水平的调节和生理周期的控制。
5. 调节目标的不同:神经调节主要调节生物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例如对危险刺激的逃避反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等。
体液调节则主要调节生物体内各种生理参数的平衡,例如水分平衡、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等。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激素,CO2、H+ 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一】体温调节:1、体温相对稳定的原因:产热量等于散热量2、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3、温度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4、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5、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6、寒冷环境下机体既通过减少散热,又通过增加产热来进行调节;炎热环境下机体既通过减少产热,又通过增加散热来进行调节,但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来实现。
7、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起作用,体液调节次之。
8、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产热;人体的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高温或剧烈运动时主要依赖汗液的蒸发散热,安静时主要依赖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9、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热能。
【例题】(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第74题)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答案】B【实例二】水盐平衡调节:1、水来源中有代谢产生的水,所以一天从外界摄取的水小于排出的水。
2、水的去路中对水平衡意义最大的是肾脏排水,这是唯一可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
3、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分泌,垂体释放4、水平衡中枢在下丘脑5、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6、水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阐述:1、胰岛受下丘脑的直接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是体液调节的因子。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34.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但二者并不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而是密切联系,彼此协调。
5.身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代谢产热;安静状态下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6.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其散热主要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以及蒸发的方式进行。
7.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8.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包括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参与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9.在寒冷环境中,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
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
10.寒冷刺激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
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
11.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
12.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本文主要介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内部调节体内环境的方式,但二者实现调节的机制和途径有所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息以调节生理反应的过程。
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刺激或抑制细胞内的反应,从而调节机体内环境。
神经调节速度快,作用短暂,常用于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快速反应。
典型的神经调节的例子包括人体的反射机制,例如眼睛反射光线、心跳反射等。
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系统中各种激素、酶等分泌物传递信息以调节生理反应的过程。
体液调节速度较慢,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常用于机体对内环境的调节。
体液调节的例子有很多,例如胰岛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对血糖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调节等。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神经调节往往是体液调节的早期阶段,例如在机体缺水时,感受到口渴的信号首先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再通过下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从而影响肾脏的水利和排泄,调节体液的浓缩和稀释,维持水分平衡。
此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也有相互作用的情况。
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能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来调节血压。
当血压下降时,肾素被释放,通过体液调节机制使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n I)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II),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和钠水重吸收,从而提高血压;同时血管紧张素Ⅱ也能通过神经调节机制刺激交感神经,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进一步提高血压。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调节机制,它们在维持生物体内稳定的内环境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传导作用,对生物体进行快速、特异性的调节,而体液调节是由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作用,对机体进行缓慢、广泛的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协调,它们共同参与维持机体内稳定的内环境。
本文将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进行详细解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协调。
在生物体内,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通过神经元和激素介导了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传导作用,对机体进行快速、特异性的调节。
当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神经元将接受到的刺激信号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再通过神经元传导信号至相应的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的快速反应。
当遇到危险时,神经系统会通过神经元传导信号,让机体进行紧急的应激反应,迅速逃离危险环境。
而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作用,对机体进行缓慢、广泛的调节。
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激素的方式,调节机体内的生理活动,使得机体在长时间内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当机体遇到持续性的生理压力时,内分泌系统会通过激素的作用,加强机体的适应能力,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元的分泌作用,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神经元可以分泌神经递质,而神经递质又可以对内分泌系统产生调节作用,从而影响机体的生理活动。
当遇到紧急状况时,神经系统会通过神经元分泌肾上腺素,从而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进而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调节机制,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物体内稳定的内环境,使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和协调。
神经系统是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的复杂网络,具有高度的集成和传导能力。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冲动来实现。
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感觉神经元会感知到这些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在接受到这些信息后,会发出相应的指令,通过神经冲动传递到相应的效应器,如肌肉、腺体等,从而调节相应的生理功能。
例如,当机体遇到威胁或危险时,神经调节会导致体征的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加深等,以使机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的挑战。
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系统来实现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和协调。
体液系统包括内分泌系统和生理调节系统,它们通过分泌激素和调节体液的组分浓度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靶器官组成,内分泌腺分泌激素进入血液循环中,通过血液传递到靶器官上,从而调节器官的生理功能。
生理调节系统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它们通过调节体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钠、钙、葡萄糖等物质的浓度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过低时,肾脏会分泌抗利尿激素,使体液中的钠离子浓度恢复正常。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了生物体内稳定的内环境。
神经调节往往是体液调节的先导和调节中枢。
当机体遇到外界刺激时,感觉神经元会受到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到这些神经冲动后,会发出相应的指令,通过神经传导途径传递到相应的效应器上。
这些指令可以影响到体液调节系统,如刺激肾脏分泌激素、调节血液中的荷尔蒙水平等。
体液调节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或调节体液的组分浓度,能够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功能,如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等。
因此,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两种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协调着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以维持机体的稳态。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完成的一种调节机制,其主要特点是传递速度快、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神经调节主要依靠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来实现信息传递和反馈调节。
神经调节的主要结构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节、神经纤维)。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来实现对身体各个系统的调节。
当机体遇到刺激时,感觉器官将刺激信息传递给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将信息传递到相应的器官或组织,使其产生相应的反应,以调节机体的功能。
常见的神经调节包括反射、条件反射、本能等。
例如,当手触到火炉时,热感受器将刺激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再发送回过动神经,使得肌肉收缩,让手迅速离开火炉,以保护机体免受伤害。
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的调节物质对机体进行调节的一种机制,它的主要特点是传递速度慢、作用相对较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体液调节主要依靠体液(如血液、淋巴液)中的激素、神经递质等调节物质来实现信息传递和调节功能。
体液调节的主要结构是内分泌系统,主要包括内分泌腺体和体液中的调节物质。
当机体遇到刺激或需要调节时,内分泌腺体会释放相应的激素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输送到相应的器官或组织,调节其功能。
体液调节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较为广泛,如调节代谢、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水盐平衡、体温调节等。
例如,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当机体温度过高时,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感知到温度升高的刺激信息,然后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ADH会通过血液作用到肾小管,促使尿液浓缩,减少尿量,从而减少体液的散失,实现体温调节的目的。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神经系统作为机体的调节器官,可以通过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影响体液调节。
例如,当机体遭遇危险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刺激垂体腺体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会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并对机体进行调节,以应对危险状况。
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过程与方法:1、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二、教学中难点1.教学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好!在本章的前两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下面让我们先来看图片图片1:玩过山车的图片师:过山车大家玩过吗。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
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
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问题探讨:1、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2、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生:(回答。
很有可能学生无法回答,或者回答得不科学,教师先不要对回答下对或错的结论。
)师:按现在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对“过山车现象”其中的奥妙还很难理解得很透彻。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完了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这些问题。
〖板书〗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方法引导】师:大家注意到了,板书上显示的是“体液调节”,关于体液调节之前我们没有接触过吧,什么是体液调节呢?其实大家对它已经非常熟悉了。
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生:激素调节。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生:因为我们之前学过,激素调节的第2个特点就是:通过体液运输。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
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师:兔子在CO2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呼吸会加快加强,这说明CO2有什么功能呢?生:这说明CO2也能调节生命活动,它的作用是促进呼吸运动。
师:CO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生:体液。
师:所以,CO2的调节应该属于哪种调节方式?生:体液调节。
师:除了CO2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激素类调节因子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请同学总结什么是体液调节。
生: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板书〗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师:体液调节除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外,还包括通过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
激素、CO2和其他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来调节机体的机能,这些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要解释“过山车现象”,我们先要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做个比较。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师:先简单复习一下前两节的相关内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3、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生1: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生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的。
前者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后者要稍慢一些。
生3: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
激素在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以后,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师:由此,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
生:它们的作用途径不同,神经调节通过的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途径是体液的运输。
生:它们的反应速度不同,神经调节速度快,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生:它们的作用范围不同,神经调节范围局限,体液调节范围广泛。
〖板书〗〖教师精讲〗师: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然它的作用途径就是反射弧了。
体液调节中的激素或其他调节因子都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运输。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产生原因是形成了局部电流,所以这种运输速度非常快。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虽然有突触延搁的现象存在,但相对来说延搁的时间还是非常短的。
而体液体调节需要经过物质的分泌、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过程,时间经过得就长了。
神经调节中,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某一刺激引起的反射作用范围就是这条反射弧的效应器,比较准确而局限。
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广泛弥散在体液中,很多调节因子(如甲状腺激素、CO2)的靶细胞是几乎包括全身所有细胞。
即使它有特定的靶器官,它的功能也常常会影响到全身。
如胰岛素分泌的不正常会使流遍全身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产生糖尿病。
神经调节中因为神经冲动的产生是由于局部电流回路,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在兴奋后马上回到静息状态,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很快会受突触间隙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而失去功能。
所以每次反射产生的时间很快,完成后又马上回到原来状态。
而体液调节中激素或是其他调节因子被分泌到体液中后,它能存在较长的时间。
师:我们通过分析知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和结构基础都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是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
那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板书〗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师:这里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方法引导〗师: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生: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能力。
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人体内的酶促反应就能稳定的进行,大大提高的人适应变化中的环境的能力。
师: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生:物体的温度高低取决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的温度。
而人的体温高低和环境温度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它取决于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环境中散失的热量之间的比例。
师: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生:人体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热量,主要通过体表热辐射散失热量。
师:体温的恒定对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
热量的三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图:体液调节图解师: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生:寒冷环境中作为产热结构的肌肉和肝脏代谢旺盛,产热多;作为散热结构的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炎热环境中,肌肉和肝脏代谢减弱,产热少,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多。
师: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生:甲状腺激素。
师: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生: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
体温变化的刺激被下丘脑感受到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产生相应反射,同时体液中如甲状腺激素等能调节体温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师: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生:在这个实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下丘脑的体温感受器,它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部分,分泌相关激素的内分泌腺就相当于效应器。
所以,这个实例中体液体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它们共同作用完成对产热和散热的控制。
师: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生: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的。
当环境温度持续长时间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就可能导致体温失恒。
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增减衣物、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物理降温或取暖等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师: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生:极地工作人员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肌肉、肝脏细胞代谢非常旺盛,汗腺分泌很少,毛细血管收缩。
而在高温车间工作的人则正好相反。
因为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极地工作的人员要穿很多保暖衣物,喝温水,作室内加热等措施。
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多喝盐开水补充汗液中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室内要通风,准备风扇、室内降温等措施。
〖合作探究〗师: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
关于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
师:尿液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程?生:是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完成的水分和盐分的重吸收过程。
师: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们在第2节练习的题目中接触过了,还记得它的作用吗?生: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师:很好。
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
下面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来探讨水盐平衡的维持。
图: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师:大家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展开分析讨论,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生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
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同时也会使尿量增加。
这属于体液调节。
生2: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
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另外也会使尿量减少。
师: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
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