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2.06 MB
- 文档页数:19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误诊误治及原因分析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常见误诊类型并分析其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误治病例,总结误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导致误诊误治的可能原因。
结果:共有6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病例,2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误诊为颅内高压,1例误诊为急性高血压,2例分别误诊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和视朦查因。
误诊患者具有年龄大、伴发全身性疾病多、眼部症状体征不典型等特点。
患者检查不合作、忽视眼部检查及医生临床经验不足是导致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
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容易誤诊的急性眼病,急诊医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标签: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ocoma,PACG)是眼科常见的急诊疾病,也是综合型医院急诊科常见的疾病类型,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剧烈头痛、眼痛、视物模糊,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在急诊就诊过程中,常由于具有明显的头痛、恶心、呕吐等伴发症状而被初诊为消化道、颅脑或其他疾患导致误诊误治,加剧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引起严重的不可逆性视力损害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初诊为其他疾病进行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例,总结PACG误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类型,分析常见的误诊原因。
结果1.PACG误诊患者的一般情况PACG误诊患者平均年龄为62.25±12.66岁(47-75岁),男性2例,女性4例,以老年人居多,其中5例分别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全身性疾患。
6例PACG误诊患者中4例主诉为头痛、腹痛、呕吐等全身性症状,视力下降、眼痛、眼胀等眼部症状不典型或被掩盖。
2.PACG患者的误诊类型和特点2例PACG患者临床表现以剧烈的恶心、呕吐和腹部不适为主,伴有眼痛、视力下降等眼部症状,按急性胃肠炎收入相关科室进行治疗,后经眼科会诊后确诊;1例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以急性颅内压增高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1例患者因急性血压升高被收治于相关科室;另2例分别以视朦查因和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进行眼科治疗。
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专用病历)入院记录住院号:824889姓名:鞠水保性别:男年龄:62岁籍贯:江西南昌入院时间:2011-3-14 婚姻:已婚民族:汉族职业:退休地址:南昌市师大南路33号5栋3-201 主诉:双眼视物不清伴眼红眼痛、头痛3天余入院现病史:患者自述于3天前在南大一附院进行眼底检查时滴用扩瞳孔药后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并伴有眼部胀痛、眼红、头痛,无恶心、呕吐,休息后不能缓解,2天前在一附院门诊就诊,被诊断为“青光眼”,具体不详,今来我院门诊求治,以“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收住入院。
患者自起病以来,二便饮食正常,精神睡眠欠佳,体重无进行性减轻。
既往史:既往有糖尿病10年余,无高血压史,否认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曾患传染病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及外伤史无疫水接触史无特殊嗜好无月经生育史育有1女家族史无类似病史及遗传病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0℃脉搏79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4/91mmHg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
头颅大小正常,未见肿物及压痛,颈项双侧对称,活动自如,无肿块未见颈静脉怒张。
气管居中,胸廓外形正常,双侧对称,无局部隆起、压痛、水肿,双侧呼吸活动度对称,语颤正常,双肺叩诊呈清音,未闻及干湿罗音和胸膜摩擦音。
心率79次/分,律齐无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腹部对称,呼吸运动正常。
全腹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和叩击痛及异常肿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无压痛、叩击痛。
腹部叩诊为鼓音。
脊柱和四肢无畸形。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肛门外生殖器未查。
眼科专科情况右眼左眼视力0.06 光定位准确光感光定位准确色觉未测色觉未测眼压71.03mmHg 87.99mmHg眼睑稍水肿稍水肿泪道冲洗通畅冲洗通畅结膜混合充血,全球结膜下积血混合充血巩膜无黄染无黄染角膜雾状水肿雾状水肿前房轴深约1.5CT,周边约裂隙状轴深约1.5CT,周边约裂隙状虹膜纹理不清纹理不清瞳孔4×4mm圆,对光反射消失4×4mm圆,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淡黄色混浊淡黄色混浊玻璃体窥不清窥不清眼底窥不清窥不清。
闭角型青光眼病历
一、病史资料
患者信息:男性,60岁,退休教师。
主诉:右眼视力下降。
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无手术史。
用药史:降压药物、降糖药物、阿司匹林等。
二、眼科检查
1.视力检查:
右眼裸眼视力为0.2,矫正后为0.6;左眼裸眼视力为1.0。
2.眼压检查:
右眼为28mmHg,左眼为16mmHg。
3.前房深度和前房角检查:
右眼前房深度浅,前房角闭合;左眼正常。
4.视神经头检查:
右眼颞侧视神经头缺损明显,杯盘比值0.8;左眼杯盘比值0.3。
5.角膜厚度测量:
右眼角膜中央厚度为550um,左眼角膜中央厚度为540um。
三、诊断与治疗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
治疗方案如下:
1.药物治疗:
口服降眼压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局部滴眼药物,包括卡前列素、噻唑啉类等。
2.激光治疗:
采用激光虹膜成形术,开放前房角,增加前房深度。
3.手术治疗:
如药物和激光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小切口青光眼手术、玻璃体切除术等。
四、随访及预后
患者需定期复诊,检查眼压、视神经头等指标。
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失和盲目。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查房范文模板一、查房目的。
今天我们来进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查房。
主要目的呢,就是想看看咱们护理团队对这个病的护理措施落实得咋样,还有没有啥问题需要解决的,当然也顺便让年轻的护士小伙伴们多学习学习。
二、病例介绍。
咱先来说说这个患者的情况哈。
这位患者是个[具体年龄]岁的[性别]性,名字叫[患者姓名]。
患者入院前就感觉眼睛胀痛得厉害,看东西模模糊糊的,还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这些症状。
家属当时一看这情况,就赶紧把患者送到咱们医院来了。
入院之后一检查,发现眼压那是相当高啊,都到了[具体眼压数值]mmHg了,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医生呢,就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咱们护理工作也就跟着全面展开了。
三、疾病相关知识回顾。
# (一)什么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啊,就好比是眼睛里的一个小通道突然被堵住了,就像咱们家里的下水道堵了一样。
眼睛里有一种液体叫房水,正常情况下房水是在眼睛里循环流动的,可现在通道一堵,房水就出不去了,在眼睛里越积越多,眼压就蹭蹭往上升了。
这眼压一高啊,就像给眼睛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眼睛就开始各种不舒服了。
# (二)发病原因。
那为啥这个小通道会突然堵住呢?这里面原因还不少呢。
有些患者是眼睛本身的结构就有点特殊,比如说前房比较浅,就像一个比较浅的小水池,容易出问题。
还有啊,情绪波动大也可能诱发,比如说突然特别生气或者特别紧张,就像一根导火索一样,一下子就把这个病给引爆了。
另外,在暗环境里待的时间太长了,也可能是个诱因,就像在小黑屋里待久了,眼睛也会闹脾气。
# (三)临床表现。
这个病的临床表现大家一定要记清楚啊。
最明显的就是眼睛胀痛,那感觉就像是有个小锤子在眼睛里面敲似的。
视力下降得也特别快,患者看东西就像隔着一层雾一样。
头疼也是很常见的症状,那种头疼啊,是又胀又疼,特别难受。
再加上恶心、呕吐,这时候患者可真是遭了大罪了。
四、护理评估。
# (一)一般情况评估。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临床处理分析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而引起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病。
发病率约1%,致盲者占盲人总数的10%~20%,个别地区可达24.38%。
闭角型青光眼的病理过程主要是由于前房角被周边虹膜组织机械性阻塞导致房水流出受阻,造成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是我国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自然病程、视力下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处理方案,现将我院眼科从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0例,均为单眼发作,其中男26例,女74例,年龄49~83岁,平均56.8岁。
发作眼0.3以上23例,0.1~0.3之间49例,0.1以下28例。
1.2 临床诊断要点:患者眼球剧烈疼痛,伴头痛、视力急剧下降;眼睑水肿,眼前部淤血,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呈毛玻璃样混浊;前房变浅、前房角变窄或完全阻塞;⑤患者体查瞳孔中度或极度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眼压明显升高,一般在6.65~10.64kPa(50~80mmHg),个别可高达13.3 kPa(100mmHg)以上;房水混浊,虹膜节段性萎缩,晶状体混浊,角膜内皮色素沉着。
1.3方法评估患者眼部情况、全身状况及合作程度。
核对医嘱、患者姓名、眼别。
缩瞳剂使用: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嘱患者睁眼,不能自行睁眼者,操作者应先用消毒棉签或棉块擦净眼部分泌物,左手持消毒棉签分开患者下眼睑,右手持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滴入眼内1~2滴,每5~10分钟一次,持续1小时。
口服乙酰唑胺5mg、碳酸氢钠2片。
遵医嘱静脉输入20%甘露醇溶液或口服50%甘油盐水。
患者取仰卧位,嘱其向脚下方向看并轻闭双眼,操作者将双手食指放在患者上眼睑穹隆处,交替按压,按摩时应稍加用力,以患者可以承受的力度为宜,按摩力度应由轻到重,每次300下,每10分钟一次,持续时间1小时。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原发性青光眼的一种,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
由于在发作时眼部刺激症状明显,眼前部充血显著,故称为充血性青光眼。
并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期、缓解期、慢性期,是眼科较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大多是两眼先后发病,两眼同时发病者很少。
一眼先发病者,即使治疗效果差,但有机会对未发病眼进行预防性治疗,很少双眼失明。
情绪激动、暗室停留时间过长等均可使瞳孔散大,从而诱发本病。
现将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9~2010年我院共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0例,经我院精心紧急救治后72例视力及眼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控制。
其中男14例,女66例,年龄30~80岁。
有明显诱因59例,无明显诱因21例。
1.2 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时,患眼红、痛、虹视、视力急剧下降,同时伴有同侧头痛、恶心、呕吐。
不典型发作时,自觉症状轻微,仅有轻度眼酸胀、头痛、视力影响不明显,但有雾视和虹视现象。
1.3 治疗方法原则上也是药物控制眼压后进行手术。
由于其瞳孔阻滞因素不明显,周边虹膜切除术可用于房角粘连范围不大、单用缩瞳剂即能控制眼压的早期病例。
氩激光房角成形术有利于加宽房角,也可采用。
对大部分房角已有广泛粘连、单用缩瞳剂眼压不能控制,或已有明显视神经损害者,需行滤过性手术。
2结果80例患者,通过正确的紧急的综合治疗,同时应用各种药物迅速降低眼压及后术治疗,眼压都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心理状态较稳定,满意出院。
3讨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球具有特征性的解剖结构,即前房较浅、房角入口狭窄、眼轴较短、角膜(相对)较小、晶状体相对较大较厚,位置偏前致使眼前段相对拥挤狭小;晶状体前表面与虹膜紧贴的面积增大,增加了生理性瞳孔阻滞,房水从后房经由瞳孔流向前房的阻力增加而造成后房压力升高,将相对组织薄弱的周边虹膜向前推移。
眼科学病例分析1、病例摘要:患者林某某,男,50岁,近五天来右眼突发眼胀痛,眼红畏光流泪,伴有视物模糊,伴有剧烈右侧偏头痛,曾恶心呕吐2次,非喷射状。
一周前曾与家人生气吵架。
否认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全身病史。
检查:VOD指数/1m VOS 1.0,右眼混合性充血,角膜雾状水肿,色素性KP(+),前房浅,周边前房极浅,Tyn(+),虹膜膨隆,瞳孔直径约5mm,对光反射迟钝,晶体透明,眼底窥不清。
左眼周边前房稍浅,虹膜膨隆。
眼压右62mmHg左16mmHg初步诊断:右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依据:诱发因素:情绪激动。
症状体征还需要做哪些检查?眼压控制后:眼底检查、视野、房角检查鉴别诊断胃肠道疾病、颅脑疾病、葡萄膜炎诱发因素:情绪激动暗室停留时间过长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胆碱药物等治疗原则: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药物治疗:拟副交感神经药(缩瞳药)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前列腺素制剂碳酸酐酶抑制剂高渗剂手术治疗:解除瞳孔阻滞的手术解除小梁网阻塞的手术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的手术减少房水生成的手术2、病例摘要:患者孔某,男,82岁,双眼视物不清2年并逐渐加重,无眼痛眼胀,无畏光流泪,无复视和视物变形,无眼部外伤史。
否认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全身病史。
检查:VOD0.08VOS0.04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不浅,Tyn(-),瞳孔圆,d=3mm,对光反射灵敏,双晶体浑浊呈乳白色,左眼明显。
双眼底窥不清。
眼压:右13mmHg左12mmHg初步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诊断依据:1双眼渐进性无痛性视物不清两年2VOD0.08VOS0.043双晶体乳白色混浊,眼底窥不清还需要做哪些检查?眼部B超等排除合并症治疗:手术(术前检查和手术评估)3、病例摘要:患者李某,男,35岁,2天来无明显诱因右眼突然眼红眼痛,伴畏光流泪,稍感视物不清,分泌物不多,胃纳精神好,无上感史,无全身病史。
检查:VOD 1.0VOS 1.0右眼睫状充血,睫状区有压痛,角膜透明,可见较多细砂状KP,房水混浊(++),瞳孔圆,d=2.5mm,对光反射稍钝,虹膜有点状后粘连,晶体明,视盘界清,C/D=0.3A/V=2:3,中心凹反光可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内科误诊24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预后。
方法对24例误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明确诊断后立即行解除瞳孔阻滞、降低眼压等治疗措施。
结果 24例中误诊为偏头痛4例,胃肠炎6例,感冒4例,高血压9例,脑梗死1例。
24例均行青光眼手术。
结论对本病认识水平不足是本文病例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疾病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和重视眼部检查是避免无真的关键。
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视功能损害越重。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病,常伴有头胀痛、恶心等症状,部分病人以此症状首诊于内科。
对此,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眼部检查,以免误、漏诊。
现对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在我院行抗青光眼治疗并手术而曾经在外院误诊、漏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24例患者(25眼),男性8例,女性16例。
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1.2岁。
病程最长16天,最短10h。
初次就诊到我科确诊间隔时间10h-12天,平均5.5天。
初诊时诊断高血压9例,偏头痛4例,脑梗死1例,重感冒4例,胃肠炎6例。
1.2眼部情况:单眼发病23例,双眼发病1例。
视力:光感4例(5眼),眼前10cm手动4例(4眼),0.01-0.05的10例(10眼),0.06-0.08的6例(6眼)。
24例均出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典型体征。
我科接诊时所有兵力眼压在38-81mmHg范围。
均伴老年性白内障。
1.3眼外表现:高血压9例,分支脑梗死1例,患侧头痛4例,恶心呕吐或恶心未吐10例。
1.4方法:明确诊断后立即行解除瞳孔阻滞、降低眼压等治疗措施。
2 结果症状缓解或消除。
8例1-2周眼压控制,并顺利行外科虹膜切除术后出院。
4例因眼压控制困难和眼内炎症的影响2-3周后行小梁切除术,8例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急性发作的诱因分析目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急性发作的诱因进行分析以减少其发作。
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急性发作的患者25例,立即对其进行降低眼内压治疗,待眼内压得到控制之后,进行滤过性手术的患者10例,进行虹膜激光透切术的患者15例。
手术后进行双眼的前房深度测量以及周边前房深度测量,并测量双眼深度差,以及屈光状态。
结果经数据整理,各诱因组之间P值均大于0.05,提示经治疗后,不同诱因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疼痛的刺激、情绪的剧烈波动和M受体阻断剂等药物使瞳孔扩散增大,是此类疾病的最常见诱因,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标签: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急性发作;诱因;手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双眼性疾病。
临床上多见于早期单眼急性发作,若未给予及时的治疗以控制症状,则5年之内另一眼多会发病。
双眼在同一时期发病的病例较为罕见[1]。
若急性发病,双眼的眼内压会迅速上升,对患者的视觉造成极大的损坏,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2]。
本院于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急性发作患者25例,通过及时的救治及护理,疗效较为显著,在此对其诱因作以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1 年6月本院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急性发作患者25例,其中,女14例,男11例。
年龄40~70岁,平均60.5岁。
本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首先出现单眼发作,入院后4 h内另一只眼急性发作,15例患者有使用阿托品治疗史,4例患者在询问病史时得知因情绪剧烈波动后出现双眼急性发作。
1.2 方法立即对患者进行降低眼内压治疗,待眼内压得到控制之后,进行滤过性手术的患者10例,进行虹膜激光透切术的患者15例。
手术后,进行双眼的前房深度测量以及周边前房深度测量,并测量双眼深度差,以及屈光状态[3]。
1.3 测量标准双眼前房深度测量以Haag—Streit厚度测量法测量晶状体前囊内皮表面与瞳孔中央角膜内皮的距离。
关于全麻开颅术后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报道作者:刘永良李泽福刘鹏飞杜洪澎邵伟【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开颅术;全身麻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常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老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男女比例约为1∶2,两眼常先后或同时发病,如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导致视功能严重损害甚至失明[1]。
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全麻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临床报道较少,我们现将遇到2例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例1.女,70岁,既往无闭角型青光眼病史。
2008年1月19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额部脑膜瘤切除术。
术前用药:阿托品、苯巴比妥钠,术中用药:咪唑安定、乙托醚酯、芬太尼、阿曲库铵、异氟醚、氟马西尼、新斯的明,术后予以苯巴比妥钠预防癫痫。
患者于手术后12 h出现双眼胀痛、眼眶痛,眼红,视物不清,并头痛、恶心,患者意识清楚,复查颅脑CT,排除颅内出血和脑水肿等神经外科情况。
眼科会诊:右眼视力手动/眼前20 cm,左眼视力光感。
右眼眼压51.02 mmHg,左眼眼压60.53 mmHg。
双眼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弥漫性雾样水肿,前房极浅,瞳孔散大,直径约6 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不均匀混浊,眼底模糊不清。
诊断: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发作期。
经全身及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高眼压得以控制后双眼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出院时视力右眼0.3,左眼0.05。
例2.女,79岁,既往无闭角型青光眼病史。
2008年2月17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枕叶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术前用药同例1,术中用药:咪唑安定、乙托醚酯、芬太尼、阿曲库铵、异氟醚、麻黄素、氟马西尼、新斯的明,术后用药同病例1。
患者于手术后48 h出现右眼胀痛,眼红,视蒙,伴右侧头痛。
眼科会诊:右眼视力手动/眼前30 cm。
右眼眼压50.60 mmHg。
结膜混合充血,角膜弥漫性雾样水肿,前房稍浅,瞳孔散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透明,眼底视盘苍白。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2例的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方法选自我院2008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6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对患者进行手术、药物等综合治疗,以分析临床疗效。
结果入院患者经手术、药物等综合治疗后,视力>0.1者占87.10%较治疗前14.52%显著提高(P<0.01)。
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急、病情重、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功能,及时准确诊断及有效的手术、药物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视力,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致盲疾病,该病因房角突然关闭造成眼压急剧升高,视神经乳头受压缺血,1-2d内既可致盲[1]。
闭角型青光眼多见于50-70岁老人,是一种双眼疾患的老年疾病,常先一眼发作,同时双眼发病的患者较少,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患者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现回顾我院治疗的62例该病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2011年9月我院诊治的62例PACG患者,其中男24例, 女38例;共65只眼,其中左眼31例,右眼34例,3例患者双眼同时发病;患者年龄51-75岁,平均68.2±4.1岁;39例第一次发病,23例反复发作。
1.2 临床特征所有62例患者均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眼球胀痛、眼压升高并超过50mmHg(6.75kPa)等症状,其中8例患者眼压高达94mmHg(12.57kPa)以上。
患者还出现角膜水肿、结膜充血、雾状混浊、瞳孔散大,部分患者前房极浅。
59例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老年性白内障。
1.3 诊断及治疗依据前房角镜检查确诊闭角型青光眼,暗室条件下,裂隙灯光线保持短和窄,防止前房角宽窄和瞳孔大小受光线影响。
患者进行表面麻醉后,角膜与前房角镜接触面放至黏弹剂或其他充填物,轻柔放入结膜囊内,严密贴于角膜处,先行静态检查,患者注视正前方,前房角镜不加压,一般先观察下方房角,然后慢慢旋转前房角镜完成360°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