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3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BALF)采集技术规范患者咽喉局部麻醉后,导入纤维支气管镜。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对病灶所在支气管以下肺段或亚肺段水平,用37。
C或室温无菌生理盐水多次灌洗,每次注入20~60πιl(常规进行4~5次),直到总共灌洗100~300ml,并充分吸引回收,从回收液中取出IOml标本,放入无菌管中,旋紧盖子,即刻送达实验室的技术。
【适应证】1.对于疑似肺炎患者,若有机会进行气管镜检查,则可同时采集肺泡灌洗液进行培养。
2.不能进行深部咳痰的患者,也可考虑通过气管镜获取标本。
【禁忌证】不能耐受支气管镜检查者。
【目的】采集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测,可减少口咽部菌群的污染,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发表于2018年第28卷第20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的《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指南》。
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治需要以正确的病原学检测作为指导,而正确的病原学检测其前提是采集和送检合格标本。
因此,必须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避免因标本的不合格,产生错误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而误导临床治疗。
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2月11日发布,2019年6月1日实施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640—2018o本标准是按照GB/T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起草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主要起草人:王辉、刘颖梅、张正、马筱玲、苏建荣、胡云建、宁永忠、王晓娟。
【准备】1.用物准备:医嘱单、痰液标本化验单或标本条形码、负压吸引装置1套、痰液收集器1个、生理盐水500ml、50ml注射器1个,无菌纱布2块,无菌手套、手消液,检查用物的有效期,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2.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关闭门窗(或窗帘),请无关人员回避,保护患者隐私。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适应证】20 世纪60 年代后期随着可曲性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的开发与应用,逐渐兴起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oelar lavage,BAL)技术。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分别于1993年和2002年也制定出有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oe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学检查技术规范(草案),使此项检查技术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
由于BAL 能直接获取肺内炎症免疫效应细胞,是探讨肺局部免疫病理过程的一种相对比较安全有用的检查方法。
因此,BAL已成为某些肺疾病,特别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以及免疫受损患者肺部感染等疾病的辅助临床诊断、病变活动性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检测手段。
适应证如下:1.凡能接受气管镜检查患者均能承受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检查。
2.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结缔组织病伴肺纤维化、组织细胞增生症X 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等。
3.肺部肿瘤和免疫受损患者肺部感染诊断,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细支气管肺泡癌。
4.用于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诊断与治疗,行局部和全肺灌洗。
5.用于肺部感染细菌学检测及肺化脓症冲冼引流治疗。
【禁忌证】1.凡气管镜的禁忌证均为支气管肺泡灌洗的禁忌证。
2.精神高度紧张不能配合完成气管镜检查患者。
3.严重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患者,PaO2<6.67kPa(50mmHg)或吸氧状态下PaO2<9.33kPa(70mmHg)。
4.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频发心绞痛患者。
5.主动脉瘤和食管静脉曲张有破裂危险的患者。
6.近期发热、咯血和哮喘发作患者。
【准备】1.掌握病情,了解主要病症和病理生理状态,包括重要脏器功能、血容量、电解质和血气状况。
2.备好呼吸、血压、心电、氧饱和度监测和急救的器材和药品。
3.操作前0.5h 肌注阿托品0.5mg,精神紧张或不能配合者肌注安定10mg;吸高浓度氧5min。
第二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痰液检查虽可对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但不够灵敏与特异且对疾病定位帮助不大。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ceolar lavage,BAL)中在纤维支气管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BAL是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采取肺泡表面衬液进行炎症与免疫细胞及可溶性物质检查的方法。
与支气管冲洗少量液体注入支气管信灌注大量的液体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不同,利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各项检验,对一些下呼吸道疾病和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分全肺灌洗和肺段亚肺段灌洗。
前者多用于治疗,后者多用于采集检验标本。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通常于局部麻醉后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右肺中叶或左肺舌段的支气管,将其项端契入支气管分支开口,经气管活检孔缓缓少入37摄氏度灭菌生理盐水,每次30-50毫升,总量100-250毫升,不应超过300毫升。
每次注液后以-13.3~-19.95kpa负压吸出,要防止负压过大,过猛。
分别收集于用硅油处理进的容器中,容器周围宜用冰块包围,并及时送检。
记录回收液量,至少应回收30-40%以上,BALF方能进行分析。
分别注入的液体每次回收后混合一起进行试验。
第一份回收的标本往往混支气管内成分,为防止其干扰,也可将第一份标本与其它标本分开检查。
首先用单层纱布过滤以除去粘液,将滤液离心后分离上清液供生化检查和免疫学测定,沉淀物供细胞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的标本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合适的BALF应要求:①达到规定的回收比例;②不混有血液,红细胞数小于10%;③不应混有多量的上皮细胞(一般小于3%)。
二、细胞学检查1.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计数除上皮细胞及红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经每毫升回收液的细胞总数表示。
细胞分类可用沉淀物制定涂片或用细胞离心器进行,正常非吸烟者BALF细胞数见表13-1,正常人的BALF含有核细胞为(5-10)×106/L。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腺苷脱氨酶诊断不典型肺结核临床分析肺结核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目前肺结核的诊断金标准仍是痰菌阳性,而痰菌阴性的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常缺乏明确依据。
我们采用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腺苷脱氨酶(ADA)含量,并与BALF结核菌涂片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比较,以评价检测BALF中ADA在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我院已经临床确诊的住院肺结核患者38例,依据结核中毒症状,细菌学或病理学检查,结合胸部X线、CT表现及(或)抗结核治疗,随诊2~4个月病灶逐渐吸收而确诊。
另选35例本院住院的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其中支气管炎6例,肺炎17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3例,肺部肿瘤9例,所有病例诊断均依据病史、痰细菌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抗感染治疗2~3周后复查胸部X线检查示病灶完全或基本吸收确诊,肿瘤有病理诊断。
1.2 方法所有病例结合肺CT按病变部位选择灌洗肺段,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常规检查,并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泡灌洗液常规检查方法行经支气管镜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术(PBAL),经负压吸引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对所取标本做ADA含量检测、结核菌FQ-PCR检测、涂片查结核分支杆菌。
1.3 检测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别做检测ADA含量、FQ-PCR检测、涂片抗酸染色镜检,ADA检测仪为日立7600,试剂由浙江东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检测法为连续监测法;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按照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细菌学检测方法进行;FQ-PCR检测的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FQ-PCR仪为美国MX3000P基因扩增仪,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进行;电子支气管镜采用OLYMPUS CV260型;消毒方法:全自动消毒清洗机清洗。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结核组与非结核组BALF三种方法检测结果:肺结核组患者ADA浓度增高例数58%(22例),BALF结核菌涂片、FQ-PCR的阳性率则分别为2.6%(1例)、50%(19例)。
简述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方法
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是一种通过支
气管插管将生理盐水注入肺部,并通过抽取灌洗液来获取肺部细胞和炎症细胞的技术。
以下是支气管肺泡灌洗的基本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呼吸机、支气管镜、标本袋、注射器、生理盐水等。
同时,准备好操作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麻醉和镇静:将患者置于半卧位,并进行一般麻醉和镇静,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3. 插入导管:在经过麻醉后,用支气管镜引导下的插管将导管插入患者的支气管。
4. 灌洗:通过插入导管,将预先准备好的生理盐水注入到肺部,一般注入量为20-50毫升。
注入时需要保持缓慢平稳,以免引
起患者不适。
5. 收集灌洗液:将注入的生理盐水通过相同的导管抽取回来,同时收集到标本袋中。
一般来说,重复多次注入和抽取灌洗液,以增加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沉淀和分离:将收集到的灌洗液放置在离心管中,并进行离心分离,使细胞和炎症细胞沉淀到离心管底部。
7. 细胞计数和分析:将沉淀的细胞用适当染色方法染色,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计数细胞数量和类型。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细胞学和化学分析。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肺部疾病,如感染、炎症、肺癌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细致和患者的安全。
肺泡灌洗活检报告简介肺泡灌洗活检(Bronchoalveolar lavage,简称BAL)是一种用于诊断和评估肺部疾病的常见方法。
通过将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注入患者的气管和支气管,并将肺内液体吸出,以收集肺部细胞和分泌物,进而进行细胞学和生化学分析。
本报告将对BAL样本的分析结果进行详细解读。
患者信息•姓名:XXX•性别:女•年龄:XX岁样本处理收集到的肺泡灌洗液样本首先进行以下处理: 1. 保持样本的完整性和温度,避免细胞变形和降解。
2. 样本离心,以分离细胞和液体成分。
3. 收集上清液,进行生化学指标检测。
4. 细胞沉淀用来制备细胞涂片,进行细胞学分析。
生化学分析pH值样本的pH值用于评估肺泡灌洗液的酸碱平衡。
正常肺泡灌洗液的pH值一般在7.35-7.45之间,反映了肺泡内胶体渗透压、电解质浓度和气体交换等因素的平衡状态。
蛋白质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有助于评估肺内炎症和病变程度。
异常增加的蛋白质含量可能与感染、炎症和肿瘤等相关。
炎症细胞分析通过细胞学分析,统计和鉴定肺泡灌洗液中不同类型的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炎症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可以提示肺部炎症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细胞分类将细胞涂片进行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将细胞分为上皮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以检测细胞的比例和细胞类型的异常。
结果解读根据上述分析,以下是对肺泡灌洗活检样本的结果解读:1.pH值:患者的肺泡灌洗液pH值为7.42,处于正常范围内,未观察到酸碱平衡紊乱的现象。
2.蛋白质:肺泡灌洗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可能存在肺部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
3.炎症细胞分析:炎症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其中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正常。
中性粒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较高,可能与感染或炎症反应相关。
4.细胞分类:细胞分类结果显示,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比例正常;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较多,支持炎症反应的存在。
267例支气管镜检查患儿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分析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常用于儿童呼吸系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肺泡灌洗液是支气管镜检查的常见操作之一,通过对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患儿的疾病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通过对267例支气管镜检查患儿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分析,探讨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学特点和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一、患儿基本情况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67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其中男性153例,女性114例,年龄范围为2个月到14岁不等。
患儿主要症状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经临床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肺部炎症等疾病,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并进行了肺泡灌洗。
二、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分析1. 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在267例患儿的肺泡灌洗液样本中,共检测到病原菌343种,其中细菌占54.9%,真菌占34.7%,病毒占10.4%。
细菌中主要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真菌主要为白念珠菌、肺曲菌、隐球菌等;病毒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
2. 不同疾病的病原学特点对不同疾病的患儿进行了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疾病的病原学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
肺部感染患儿的肺泡灌洗液中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是细菌,特别是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而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肺泡灌洗液中则以真菌为主,尤其是白念珠菌和肺曲菌。
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疾病的病原学特点不同,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也需要根据其病原学特点进行调整。
三、临床意义和启示通过对267例支气管镜检查患儿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1. 针对不同疾病的治疗需个体化不同疾病的患儿肺泡灌洗液中病原菌的种类和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需个体化。
对于肺部感染患儿,应重点关注细菌的感染,并根据不同的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对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则需重点关注真菌的感染,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概述
要点1:痰液常见颜色改变原因及临床意义
痰液性状改变及临床意义
要点2:显微镜检查
痰液中常见有形成分及临床意义
要点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一般需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采集。
经过单层纱布过滤,再经过800r/min离心10min后,上清液用于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沉淀物用于显微镜检查。
1.细胞学检查
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正常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有核细胞为(5~10)×106/L,肺泡吞噬细胞96%±3%,淋巴细胞3%±2%,中性粒细胞1%±1%,嗜酸性粒细胞<1%。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性感染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肺炎等。
2.微生物学检查
(1)涂片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非病原性杂菌很少。
因此,涂片检查病原菌的意义较大。
(2)培养
适应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的培养。
3.寄生虫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对卡氏肺孢子虫、卫氏并殖吸虫的检出率高。
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的检查标准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描述:
1.样本采集和处理标准:
o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应当按照临床实践指南进行,确保样本获取的正确性。
o标准化的采集流程包括达到规定的灌洗液回收量,通常期望的回收率在50%以上,总量取决于灌洗液注入和回收的体积。
o灌洗液应当尽可能纯净,不混有血液(红细胞比例不超过一定限度,如10%以内),避免过多的上皮细胞(通常<3%)和其他非肺实质
细胞成分。
2.细胞学分类标准:
o正常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分类百分比通常为:
▪巨噬细胞 >85%
▪淋巴细胞≤15%
▪中性粒细胞≤3%
▪嗜酸性粒细胞≤1%
3.细胞总数标准:
o正常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总数正常范围一般为7000-20000个细胞/微升(cells/μL)。
4.微生物学检查标准:
o微生物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证据,没有明显微生物感染的肺泡灌洗液不应检出病原微生物。
5.生化及其他实验室指标:
o可通过肺泡灌洗液检测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生化指标,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肺部疾病的存在。
请注意,不同文献和实验室可能对正常范围的具体数值略有差异,而且随着医疗技术和研究进展,这些正常范围可能会有所更新。
在进行肺泡灌洗液的采集、送检和结果解读时,应参照最新的临床指南和实验室手册。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师会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检测结果,对可能存在的肺部疾病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介绍: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以下肺段或亚肺段水平,反复以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回收,对其进行一系列检测和分析,从而获得下呼吸道病变的性质特点和活动程度,有助于确立诊断。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正常值:正常。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临床意义:适应症:肺部感染,特别是免疫受损、免疫缺陷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弥漫型和周围型肺部肿瘤的细胞学诊断;间质性肺疾病,如结节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肺泡蛋白沉着症、胶原血管伴肺纤维化等的诊断、治疗、疗效和预后估计。
以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以下肺段或亚肺段水平,反复以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回收的一项技术,对其回收液进行细胞学、生化学、酶学和免疫学等一系列检测和分析。
1.全肺灌洗:用于肺泡蛋白沉着症、矽肺、肺泡微石症、哮喘持续状态等的治疗。
2.肺段灌洗:主要用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石棉肺和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对弥漫性肺泡癌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适应证,年老、体衰患者检查中应以心电图及经皮检测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护。
术中给予鼻导管吸氧或高频通气供氧。
2、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继发感染。
3、按要求正规操作,合格的灌洗液应达到规定的回收量,不混有血液(红细胞数<10%),不应混有多量上皮细胞(<3%)。
4、获得灌洗液后尽早送检。
5、检查后出现发热、出血、肺部感染、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时,作相应处理。
6.禁忌症:心肺功能损害严重,氧分压低于6.67kPa,新近大咯血,活动性肺结核未经治疗等。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检查过程:暂无相关信息。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测技术规范(草案)诊治方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测技术规范(草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能直接获取肺内炎症免疫效应细胞,是探讨肺局部免疫病理过程的一种比较安全和有用的检查方法。
对某些肺疾病,特别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肺泡蛋白沉积症、风湿性疾病伴肺纤维化和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等)、肺部肿瘤以及免疫受损患者的肺部感染等,BAL已成为辅助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检测手段。
近20年间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无论从检测范围和检测项目上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由于BALF检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BAL操作时混血,大气道分泌物混入,吸引负压大小,灌洗量,回收量,灌洗液在肺内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肺泡上皮通透性的改变等不同,所得结果亦有一定差异。
因此,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BAL操作和BALF实验室检测程序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关键和前提。
现将BAL操作及BALF实验室检查技术做一原则规范。
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方法一、术前准备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术前准备,常规在纤支镜气道检查后于活检刷检前做BAL。
局部麻醉剂为2%利多卡因。
二、BAL操作技术1.灌洗部位选择: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选择右肺中叶(B4或B5)或左肺舌段,局限性肺病变则在相应支气管肺段进行BAL。
2.BAL操作步骤:(1)首先在要灌洗的肺段经活检孔通过一细硅胶管注入2%利多卡因1~2ml,做灌洗肺段局部麻醉;(2)然后将纤支镜顶端紧密楔入段或亚段支气管开口处,再经活检孔通过硅胶管快速注入37℃灭菌生理盐水。
每次25~50ml,总量100~250ml,一般不超过300ml;(3)立即用50~100mm Hg(1mm Hg=0.133kPa)负压吸引回收灌洗液,通常回收率为40%~60%;(4)将回收液体立即用双层无菌纱布过滤除去粘液,并记录总量;(5)装入硅塑瓶或涂硅灭菌玻璃容器中(减少细胞粘附),置于含有冰块的保温瓶中,立即送往实验室检查。
267例支气管镜检查患儿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分析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
肺泡灌洗液是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的一种标本,它可以提供有关呼吸系统的病理情况的重要信息。
本文对267例支气管镜检查患儿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分析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267例患儿中,男性占68.1%,女性占31.9%;平均年龄为3.5岁(1个月-12岁)。
支气管镜检查主要指征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喘息、肺部实变或阴影等。
肺泡灌洗液标本收集后,进行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学分析,具体结果如下:1. 细菌感染在267例患儿中,180例(67.4%)有细菌感染。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测试,发现最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3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0例)、艰难梭菌(28例)、流感嗜血杆菌(21例)、大肠埃希菌(18例)等。
其中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两种细菌,分别占21.7%和16.7%。
在药敏测试中,这些常见的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的敏感性高,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却比较低。
在267例患儿中,37例(13.9%)有真菌感染。
其中,最常见的真菌是白色念珠菌(22例),其次是曲霉属菌(13例)和隐球菌(2例)。
药敏测试显示,这些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氟胞嘧啶等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
3.病毒感染在267例患儿中,50例(18.7%)有病毒感染。
其中最常见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21例)、腺病毒(11例)和流感病毒(10例)。
药敏测试显示,这些病毒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常规治疗包括退热、支持性治疗等。
总体来说,细菌感染是引起儿童肺泡灌洗液病原学阳性的主要原因。
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
在药敏测试中,这些常见的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的敏感性高,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却比较低。
因此,在治疗肺泡灌洗液阳性的儿童时,应该根据药敏测试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痰液检查虽可对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但不够灵敏与特异且对疾病定位帮助不大。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ceolar lavage,BAL)中在纤维支气管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BAL是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采取肺泡表面衬液进行炎症与免疫细胞及可溶性物质检查的方法。
与支气管冲洗少量液体注入支气管信灌注大量的液体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不同,利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各项检验,对一些下呼吸道疾病和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分全肺灌洗和肺段亚肺段灌洗。
前者多用于治疗,后者多用于采集检验标本。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
通常于局部麻醉后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右肺中叶或左肺舌段的支气管,将其项端契入支气管分支开口,经气管活检孔缓缓少入37摄氏度灭菌生理盐水,每次30-50毫升,总量100-250毫升,不应超过300毫升。
每次注液后以-13.3~-19.95kpa负压吸出,要防止负压过大,过猛。
分别收集于用硅油处理进的容器中,容器周围宜用冰块包围,并及时送检。
记录回收液量,至少应回收30-40%以上,BALF方能进行分析。
分别注入的液体每次回收后混合一起进行试验。
第一份回收的标本往往混支气管内成分,为防止其干扰,也可将第一份标本与其它标本分开检查。
首先用单层纱布过滤以除去粘液,将滤液离心后分离上清液供生化检查和免疫学测定,沉淀物供细胞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的标本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合适的BALF应要求:①达到规定的回收比例;
②不混有血液,红细胞数小于10%;③不应混有多量的上皮细胞(一般小于3%)。
二、细胞学检查
1.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计数除上皮细胞及红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经每毫升回收液的细胞总数表示。
细胞分类可用沉淀物制定涂片或用细胞离心器进行,正常非吸烟者BALF细胞数见表13-1,正常人的BALF含有核细胞为(5-10)×106/L。
2.淋巴细胞亚群分析:BALF中淋巴细胞增多,可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例如CD
3、CD
4
、CD
8
、
HLA-DR等以有助于发病机制的研究。
正常人非吸烟者BALF中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型见表13-2。
3.癌细胞:支气管肺癌患者的BALF沉淀物检出癌细胞,有助于肺癌诊断。
表13-1 正常非吸烟者BALF细胞
注:Mac巨噬细胞;Lym淋巴细胞;Nuet 中性粒细胞;Eos 噬酸性细胞
表13-2 正常非吸烟者BALF中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型
三、可溶性物质检查
BALF离心液的上清液中含有复杂的可溶性成份,例如各种蛋质、酶类、脂类等(表13-3)。
这些成分的来源有:①被动漏出者(如白蛋白、血清类粘蛋白);②主动转运者;③局部产生分泌成分。
这些物质反映肺泡表面衬液成份,其测定对了解某些肺部疾病的病变特征,研究发病机制提供重要手段。
四、微生物学检查
1.涂片BALF不像痰液那样易受上呼吸道杂菌的污染,也不含气管和左右大支气利害的分泌物,含非病原性阿菌很少,故其涂片检菌的意义较大。
取BALF沉淀物进行本兰氏染色与抗酸染色检查,对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查有较大意义。
2.培养:严格无菌操作采BALF进行增菌培养或取其沉淀物直接分离培养,是检查支气管和肺部感染的重要方法,不仅适用于对细菌和真菌等检查,也适用于对支原体的培养和病毒分离,当培养的细菌为105CGU/ml 时被认为有诊断意义。
但标本采集方法复杂。
五、寄生虫学检查
1.卡氏肺孢子虫:人类一般受感染后多无明显症状。
但若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AIDS患者和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易受感染,并可引起严重的间质性肺炎。
于患者痰中不易查到寄生虫,而BALF沉淀物检出的阳性率较高。
2.卫氏并殖吸虫卵:轻型肺吸虫病患者痰中可能查不到虫卵,而可从BALF沉淀物中查到。
除以上各项检查外,还可检查BALf 中有无其它异特。
若在BALf 沉淀物中查到石棉小体,有助石棉肺的诊断。
六、临床应用
由于BAl 能获取肺泡表面衬液,因此对其内容物的检查有助于肺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及发病机制研究。
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此处钗做重点介绍:
1.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BAL检查在下呼吸道感染的检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BAL可以收集较大范围肺实质的肺泡表面衬液标本,可进行原虫、病毒及细菌学等检查。
对于普通细菌感染者其细菌培养大于等于
105cfu/ml时为确定感染的阈值。
但对于某些特殊感染,如在BALF中分离出结核分支杆菌、军团菌即可做出诊断。
BALF对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感染的诊断也很有帮助,如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敏感性达96%,对肺孢子虫的感染敏感性为85-90%。
2.BALf 检查:诊断呼吸道原发性或继发性恶性肿瘤有较好效果,也包括周围性肺癌、弥漫性肺恶性肿瘤(如支气管肺泡癌)、小细胞肺癌等。
但BALF检查结果受癌类型和肿瘤大小的影响,以腺癌和肺泡癌阳性率最高。
3.对间质肺疾病的诊断、治疗评价及预后提供帮助
(1)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急性期BALF细胞总数明显增加,达对照组4倍。
急性期早期肥大细胞增多,恢复后降至正常。
淋巴细胞亦明显增多,其亚群以CD8+增多为主,CD4/CD8比值降低,CD57+和CD16+也增加。
临床上认为BAl 是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最敏感的检测手段。
优于X线胸片及肺功能检查。
(2)结节病:BALF细胞总数增高,主要为T细胞增多,以CD4+为主。
CD4/CD8比值明显增高,这些变化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增多预示病人闰变的有可能发展为纤维化。
(3)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BALF中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也可能增加,据此与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的其它崩牙肿肺疾病鉴别。
BAL做为一种特殊的检查方法对某些其它肺疾患如支气管哮喘,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肺出血、肺泡蛋白沉着症(BALF外观呈乳状)等的临床意义也处于研究和观察之中。
BALF检查中细胞计数和分类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基本标准化了,但对可溶性物质检查还存在某些问题,主要是灌洗液量与方法不同,对肺衬液稀释程度影响测定结果,尚须进一步的研究。
BAL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其操作复杂,有上些生理性改变及轻度并发症,但只要选好适应的证,操作正确,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进行BAL检查的禁忌证有:①严重的肺功能损害者;②新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③新近发生大咳血者;④活动性肺结核未经治疗者等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是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对肺段和亚肺段进行灌洗后,采集肺泡表面衬液。
(1)标本采集:通常由临床呼吸科医师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采集。
过滤、离心后,上清液做生化和免役检测,沉淀做细胞检查。
(2)细胞检查:作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及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在沉淀物中检查有无癌细胞。
(3)可溶性物质检查:包括各种蛋白质、脂类、酶类等,检测这些成分,对了解某些肺部疾病的病变特征,对疾病诊断和治疗及研究其发病机制均有重要价值。
(4)其他检查:涂片检测到细菌时临床意义较大;培养:适用于细菌、病毒、真菌和支原体等的分离培养,当培养的细菌为105cfu/ml时有意义。
患者痰中不易查到寄生虫,但BALF阳性检出卡氏肺孢子虫的机率较高,并可致严重的间质性肺炎,一般轻型感染卫氏并殖吸虫患者痰中查不到虫卵,但BALF沉淀物中可查到。
(5)临床应用: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能获得肺泡表面衬液,并直接对内容物分析检测,可进行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恶性肿瘤的检查及对间质肺疾病进行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