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中华民族精神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7
中华民族精神(38.0分)选择题错误的题后有答案,判断题红色标识为错误选项。
选择题(50分)1、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存在(1.00分)∙A.几十年∙B.近百年∙C.几千年∙D.几万年正确答案: B 、2、全球化是从什么时候真正开始的?(1.00分)∙A.十八世纪∙B.二十一世纪∙C.二十世纪∙D.十九世纪正确答案: C 、3、“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是()的话(1.00分)∙A.程颐∙B.朱熹∙C.孟子∙D.孔子4、民族不是哪一学科的名词?(1.00分)∙A.社会学∙B.政治学∙C.文化学∙D.心理学正确答案: D 、5、“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是?(1.00分)∙A.阿里帕·阿力马洪∙B.朱邦月∙C.李灵∙D.萨布里亚·坦贝肯正确答案: D 、6、以下不属于金日成认为的朝鲜共产党的基础的是?(1.00分)∙A.工人∙B.农民∙C.手工业者∙D.知识分子正确答案: C 、7、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不包括什么方法(1.00分)∙A.加强管理∙B.创新技术∙C.提高效率∙D.延长工作时间正确答案: D 、8、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1.00分)∙A.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是按照血缘关系所组成的社会。
∙B.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C.中国文化以宗教为本位。
∙D.公民是西方国家的基本单位。
正确答案: C 、9、以下关于精神文化的民族认同功能说法正确的是?(1.00分)∙A.民族情感和民族心理是塑造民族性格的内在机制。
∙B.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是促进民族认同的精神导向。
∙C.民族精神是构筑民族生命的核心价值。
∙D.以上说法都正确正确答案: D 、10、道统的确立是在什么时候(1.00分)∙A.春秋战国∙B.秦汉∙C.宋∙D.唐11、哪一项是中华民族精神最本质的特点,最具中国特色?(1.00分)∙A.和∙B.勤劳勇敢∙C.爱国主义∙D.善12、哪一项是对一个民族客观的历史实践的反应,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记忆?(1.00分)∙A.民族信仰∙B.民族文化∙C.民族精神∙D.民族意识正确答案: D 、13、孟德斯鸠是哪个国家的(1.00分)∙A.英∙B.美∙C.法∙D.日正确答案: C 、14、马克思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说的是()的现象(1.00分)∙A.美∙B.英∙C.德国∙D.法正确答案: C 、15、哪一项对一个民族的生存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1.00分)∙A.诚信∙B.爱国∙C.文化∙D.经济正确答案: C 、16、“挑战--应战”论,出自汤因比的(1.00分)∙A.围城∙B.世界通史∙C.历史研究∙D.历史正确答案: D 、17、以下关于英国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A.大不列颠民族的特点是保守主义与民主的革命现代因素并存。
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
•A、科学技术•B、工程动手•C、社会实践•D、文化素质我的答案:D2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
•A、农民•B、大学生•C、退休干部•D、环保学家我的答案:A3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
•A、卓琳•B、宋文骢•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D、全体中国人我的答案:C4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我的答案:×5“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我的答案:√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
•A、群体的外貌特征•B、民族文化•C、所处的地理位置•D、群体的生活习性我的答案:B2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
•A、先例•B、宗教•C、气候•D、法律我的答案:C3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A、共同的思想品格•B、共同的价值取向•C、共同的道德规范•D、共同的语言特点我的答案:D4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我的答案:√5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我的答案:×1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
•A、现代文明•B、现代科技•C、资产阶级思想文化•D、理性哲学我的答案:C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的世纪。
•A、英国•B、法国•C、美国•D、中国我的答案:D3“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
•A、姚新忠•B、欧阳康•C、余纪元•D、钱钟书我的答案:B4“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我的答案:√5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我的答案:×()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
•A、民主、自由•B、权利、法治•C、民主、法治•D、契约、民主我的答案:C2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共3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2. 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3. 培养学生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4. 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2. 培养学生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2.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团结、勇敢和合作意识;3. 课堂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五、教学步骤:Step 1:引入1.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与分享,梳理中华民族精神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师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小组讨论,解释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和内涵,并介绍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
Step 2: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1.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和课件,向学生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2. 学生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讨论,深入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Step 3: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品质1. 学生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展示如何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来培养自己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2. 教师点评:教师通过点评和评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Step 4:总结和反思1.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和回顾,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2. 学生反思: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参与情况: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口头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情况。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6篇)《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进展(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力气目标(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宏大作用。
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力气。
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育学生擅长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力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进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加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立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精气神》【师】大家觉得中国的精气神表达在哪里?【师】鲁迅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生】那些表达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
学生具体举例。
【师】当中华民族患病侵略和凌辱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抵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
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很多远离自己的父母而保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
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
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师】在五千多年的进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制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传统美德,而且形成了宏大的民族精神。
这一宏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行分割的重要组成局部。
CHAPTER中国精神定义与内涵定义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总称。
内涵中国精神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伟大时代精神。
中国精神历史渊源及发展历史渊源中国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磨砺和洗礼,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风貌。
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理念,到近代的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再到当代的改革创新、开放包容,中国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当代价值与社会意义当代价值中国精神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推动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撑。
社会意义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和奋斗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CHAPTER爱国主义精神内涵解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01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02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03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历代英雄人物爱国情怀展示古代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如岳飞、文天祥等,他们的事迹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救亡图存斗争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不懈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一、单选题1()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
·A、民主、自由·B、权利、法治·C、民主、法治·D、契约、民主正确答案:C2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 ·A、极端个人主义·B、对公共服务的依赖·C、现代社会的分离·D、社会凝聚力下降正确答案:B3秦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正确答案:C4费孝通认为,()之后,中华民族从自发的发展阶段过渡到了自发的民族实体发展阶段。
·A、1911年·B、1894年·C、1840年·D、明朝正确答案:C5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
·A、科学技术·B、工程动手·C、社会实践·D、文化素质正确答案:D6关于物质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接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耳的文化产品·B、维持个体生命的再生产·C、由于人的交往需求而产生的合理地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需求正确答案:C7中华民族精神的开拓时期是指()。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正确答案:B8诚实守信也是有选择性的,下列选择诚实守信得当的是()。
·A、对敌人诚实·B、对绝症病人说事情·C、揭露他人隐私·D、委婉提醒别人的错误之处正确答案:D9民族主义的内涵包括()。
·A、贯穿于全世界近现代的发展过程的历史现象·B、总是出现在那些长期或暂时处于弱势的或处于上升阶段的民族内部·C、可以葬送一个民族,也可以振兴一个民族·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D10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三)学法指导1.学会搜集资料的方法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从大量的材料中了解中华民族精神。
如,可以通过查找典故和名句的来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也可以通过收集一些名言警句和历史与现实的故事、事例,说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名言警句历史典故团结统一“和气生财”土尔扈特东归爱好和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张骞出使西域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屈原放逐而赋《离骚》2.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注意“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
既要看到中华文化对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看到民族精神对中华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民族精神的发扬和光大,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正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结成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同时,民族精神也在不断丰富着中华传统文化,使其更有生命力。
因此,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网络课:中华民族精神
1.割肝救子的妈妈是:(陈玉蓉)
2.佛洛依德强调的是人的:(欲望)
3.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北美洲大陆晚了近80年。
(否)
4.2009年十大人物评选特别奖献给了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集
体。
(是)
5.“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孟子)说的。
6.“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
(张载)说的。
7.全球化是由西方主导的。
(是)
8.理性带来单一化、工业化带来片面化、市场带来世俗化、都市化
带来都市病。
(否)
9.人类体质的最大特征是:(直立行走)
10.《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是:(梁漱溟)
11.唐朝时,中国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如果计算当时的GDP,
唐朝要占全世界GDP的一半左右。
(否)
12.拉丁美洲国家按照华盛顿共识发展的很好。
(否)
13.中华名族形成的轴心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14.“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中的西海是指:(瀚海)
15.龙腾图的象征意义是:兼容并包,和而不同。
(是)
16.法国哲学家丹纳提出民族精神的“原始底层”观念。
(是)
17.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受(董仲舒)影响。
18.李世民具有(鲜卑)血统。
19.李白、杜甫、王维,分别被称为诗仙、诗圣、诗鬼,分别反映三
个不同的文化的人格精神。
(否)
20.“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出自梁启超的《仁学》。
(否)
21.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是(明)长城。
22.中国佛教宗派,影响最大的是(禅宗)。
23.屈原是中国爱国主义的人格象征。
(是)
24.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也是中华民族融合的象征。
(是)
25.2009年,长江大学学生群体救人事件,体现了生命的(超越)价
值。
26.文化的全球化实际上是:(文化的冲击)
27.生命是一切价值中最首要、最基本的价值。
(是)
28.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最基本最根本要
素。
(是)
29.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凝练的新内容是:(国家的形象)
30.“民族问题没小事”,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要尊重其他民族
文化。
31.经济无国界。
(否)
32.现在的竞争主要依靠经济。
(是)
33.宋朝的“诚信状元”,后成为宰相的是:(王振辰)
34.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条件,不包括(提高个人劳动时间)
35.韩国人黄禹锡因伪造科研成果而身败名裂。
(是)
36.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规则。
(是)
37.原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看,
最缺乏的是:(信用)
38.在美国买房要交(不动产税),这也是其房地产稳定的原因之一。
39.造成物价飞涨的原因是政府监管不力。
(否)
40.政府最根本的功能是保障国家安全。
(否)
41.文化的三个层面,不包括:(民族文化)
42.《一年有续一年有半》的作者是19世纪日本人著名哲学家:(中
江兆民)
43.在文化的所有层面中,精神文化最能体现文化的超越性和创造性。
(是)
44.种族歧视是一种正常现象,无法消除。
(否)
45.民族精神的构成要素,不包括:(文化诉求)
46.哈佛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重要的让你
与(真理)为友。
47.未来的时代,是中国的时代。
(否)
48.康德是第一个提出“民族精神”概念的第一人。
(否)
49.美国联邦法院的大法官实行的是(终身制)
50.创立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是(欧文)
51.《东西方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的作者是:(陈独秀)
52.《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是:(梁漱溟)
53.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的特性,不包括(民主性)
54.近代以来,古巴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55.彼得大帝时,建立首都(圣彼得堡)
56.1972年,德意志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纪念碑
前下跪,代表德意志民族表示忏悔。
57.把中华民族作为中国的国族提出的是(孙中山)
58.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
59.“挑战——应战”论,出自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6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个“子”是(孔子)
61.“妇女地位的高低是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是(恩
格斯)说的。
62.阿拉伯数字的起源是(中国)
63.北魏孝文帝改革,把姓氏“拓跋”改为(元)
64.以文字入罪即文字狱是从(明)开始的。
65.最早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是(杨度)
66.“文化中国论”是(杜维明)提出的
67.林维喜案负责审理的外国官员是:(义律)
68.传统爱国主义的核心是:(忠君)
69.(民族意识)是民族发展历史的反映
70.五四时期,胡适和(李大钊)展开了一场“主义”的论争。
71.马斯诺认为,人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有:(自我实现需要)
72.文化的三个层面,不包括:(民族文化)
73.最早提出中国人的面子观的是(明恩博)
74.中国价值观念的源头是(人)
75.汉族——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是在(秦汉)事情确立的。
76.马克思认为现代化依赖“清教伦理”。
(否)
77.苏联解体是在巴尔戈乔夫统治时期么。
(是)
78.东德并入西德后,东德人对生活很满意。
(否)
79.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其中东方的称戎,西方的称夷。
(否)
80.古巴不允许共产党人信教。
(否)
81.发生学的方法使劲上是要研究从无到有的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是)
82.古希腊罗马哲学家认为“和”是万物的本源。
(否)
83.鸦片战争时,道光皇帝对英国已有所了解。
(否)
84.中国近代翻译外国著作约有448种,其中大多属于人文学科。
(否)
85.梁启超认为爱国就是爱自己。
(是)
86.岳飞、文天祥等人的爱国主义比较狭隘,在现代并不应该推崇。
(是)
87.李鸿章等人曾组织派遣第一批幼童赴欧美日学习。
(否)
88.文化是一切创新、发展、持续的动力。
(否)
89.“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
情。
”这是(列宁)说的
90.诚实守信要因时因地因人而言,下列说话不正确的是:(对他人的
过失要隐瞒)
91.“三武灭佛”,这三武不包括:(晋武帝)
92.亨廷顿提出21世纪将是文明冲突的世纪,以下选项,没有在这场
冲突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佛教文明)
93.中国历史上的三大部族集团,不包括:(西戎集团)
94.“科学没有国家,科学家却有他自己的国家”是(巴甫洛夫)说的
95.民族主义最早产生在(17)世纪。
96.“文化中国论”是(杜维明)提出的。
97.“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
”是(程颐)
的话
98.衡量现代化的标准,不包括:(生活质量)
99.“全球化”被广泛使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
100.民族的构成要素,不包括:(共同的目标)
101.发生在商品领域的不诚信现象,不包括:(虚假信息)
102.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文化)
103.“民族”是由(Nation)一词翻译而来。
104.阿拉伯数字的起源是:(印度)
105.黄炎培最早提出中国历史的“周期律”。
(是)
106.陈水扁执政时期提出“台湾化”,以割裂与中国大陆的联系。
(否)
107.东西方文化差异表现为文化围城。
(是)
108.清政府处理外务的软弱无能,体现了弱国无外交。
(是)109.信用缺失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败血症”。
(是)
110.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是)
111.香蕉人是指被西化的中国人。
(是)
112.在中国,爱国主义等于爱族主义。
(否)
113.从反法西斯角度,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是正义的。
(是)114.在中国哲学史上,从董仲舒至康有为的时代被称为子学时代。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