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篆刻
- 格式:ppt
- 大小:18.88 MB
- 文档页数:96
学习篆刻打基础:篆刻技法——边款法要先确定一个基本思想:边款是重要的技法组成部分,但要解决边款问题,绝不是掌握了冲、切刀法,知道用刀刻石就能刻好边款,刻好边款需要太多的综合知识与能力。
一些同学会提问题:老师,你讲讲边款的刻法吧;网上甚至还流行《一张图看懂篆刻边款刀法》这样的图片;但我们相信,如果对边款做深入的了解并做了初级的练习之后,大家就不会有“短时间学会边款”这样的想法了,因为边款实在是个庞大的学习内容。
一、边款的起源我们现在参加展览,或者在印谱里看名家印,边款已经是很重要的篆刻组成部分了,这是因为篆刻在几百年(元代甚至明代以前的是实用印章)的发展积淀下来艺术审美形式,最初的实用印章是没有边款的,这是因为印章本身当时的作用仅仅是“物勒工名”,为了标记某个器物制造的有关情况,比如谁制造的,什么时候制造的,于是需要刻一方印,盖在器物上,或者是为了某种实用目的,比如授官、征信的作用,它本身就是凭证的作用,不需要再对它进行说明了。
比如秦汉印,现在流传的汉印实物,极少在上面见到边款。
如汉印:(汉印”李茂印信“及它的印体实物)边款大概的起源应当是这样的:时间久了,刻印的工匠觉得委屈,这印章是我刻的啊,为啥我不来个“物勒工名”,记下这方印是我的作品呢,于是有了印章的边款,在印章的边上刻上制作日期,再后来又刻上了作者是某某。
至于最早的边款,目前还没有定论,据说最早的要数隋代的那方官印“广纳府印”,因为在这方印的背后,凿了“开皇十六年十月一日造”的字样,估且算是最早的边款吧。
(北宋“新浦县新铸印”及边款)简单地说,印章的使用者借印章对他制造的器物进行“物勒工名”,而印章的刻制者借边款来对他制造的印章“物勒工名”。
后来,篆刻艺术大发展,特别是石料的问题解决之后,文人介入篆刻创作,边款内容大大丰富了起来。
因为篆刻艺术特有的形式下印面的面积通常小于印边(大部分印章是长方形的,即便不是长方形的,五面的边款面积也大于一面的印面),边款所占的篇幅要远远大于印面,文人们得以在边款上大展才华(是文人们的才华创造了篆刻艺术这个门类),这才有了大量丰富的篆刻边款,如:(何震的“听鹂深处”及边款)(丁敬:“曙峰书画”及边款)二、款与识的区别我们通常说篆刻的边款叫严格意义上叫“款识”,这起源于钟鼎器物上的铭文,唐代颜师古注解的《汉书.郊祀志》说:“款,刻也,识,记也。
篆刻教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今天重点是教新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
如果您是篆刻高手,可以转发给新人学习,如果您也是新手,那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步:准备工具1、准备印章材料:常用篆刻字典、砂纸、镜子、毛笔2支(小笔狼毫、羊毫均可)、墨汁和砚台、印床、刻刀、印泥、连史纸(拷贝纸或宣纸)数份、刷子(废弃的牙刷亦可)、棕老虎(拓边款时用)、拓包等。
印石的准备:将砂纸平铺在水平的桌面上(最好选择一块玻璃面),用印石(选一方与将要临印的印面大小一样的印石)在砂纸上打磨直至印面平整。
2、设计印稿:初学者宜临印,印宗秦汉,多临汉印。
我们选择一方印,将一张半透明的纸(宣纸或者连史纸)附在印稿上,用毛笔蘸墨临出印稿。
如果想创作的印章可以用印石在纸上印出痕迹然后用毛笔勾画出边框,查字典选用适当的篆文设计印面,设计印面一点要注意一方印中和谐与统一还有印的留白。
(创作过程有很多的需要介绍,限于篇幅和小编水平有限此处只做简单的介绍)3、印稿上石:初学者宜用水印上石的办法,这种方法失真会大大减少,毕竟刚刚学习篆刻直接在石头上写出印面难度太大。
将印稿反附在石头上,用干净的毛笔蘸清水打湿印面,等印面完全湿透,用宣纸吸干多余的水分,大概洗到8分干的时候在附上新的宣纸用力均匀按压印面。
最后取下印稿,基本上印稿复制到印石上了。
放在镜子前看看是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如果能力强者亦可直接写到石料上。
第二步:操刀治印自古以来刀法无定法,工具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喜用大刀,有的人喜小刀。
1、篆刻的执刀法第一种:与执笔法近似,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中指抵住刀柄.无名指和小指紧贴中指。
刻印时五指齐用刀,小指向前伸.触及印石,起稳定腕力控制平衡的作用。
适用于质地较软的小型印材,刻细劲的朱文铁线篆印。
第二种:用拇指抵住刀柄,其余四指握柄上端,五指合力自上而下运刀。
刻印时指掌俱实,全靠手腕的灵活运作。
这种执刀方式便于发力,所刻印文线条浑厚富于力度,适宜刻白文大印。
学习篆刻最全篆刻教学指南(上)第一章篆刻石料和工具在中国,印章石历史很是久远,从古至今,印章石一直为文人术心灵和思绪的寓体,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石以其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无言地传文达意,以无声现有声。
早在战国到西汉时期,就开始用滑石制印,但石质粗劣,只用于殉葬。
后出现了古代玺印,多以质坚耐久的铜玉为材料。
元末,浙江的著名画家王冕,用花乳石自刻印章,这可说是印章石挤身艺术之林的开始。
明代中期,文彭在南京于意外中得到四筐用来制作妇女首饰的青田冻石,试着自刻印章,自此在文人中兴起了篆刻艺术。
经过数代,印章石料日益丰富,载体多样,形式各异。
在历代治印所选用的石材中,最常见的是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和内蒙石四大类。
各类石章由于产地不同,其质地、性能和色泽也各不相同,各有特点。
一方名贵的石章,不但有其本身的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所以名贵印石的收藏也代不乏人。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并因此得名。
青田石质细腻温润,极易受刀,且刀趣表现力丰富,为篆刻家最爱使用的印材之一。
青田石有青、黄、淡红及青灰等色彩,其中以灯光冻、白果冻、松花冻较名贵,上品封门青最为著名。
寿山石产于福建寿山。
由于出产坑口不同,各种寿山石的质地也不尽相同,有的在品性上甚至还有很大的差别。
寿山石有田坑、水坑和山坑之分。
就品质而论,田坑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
寿山石品类繁多,常见的有白芙蓉冻、脑脂胭脂冻等。
向有“石中之王”雅号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佼佼者,其表层透明色黄,肌里透澈规则。
其中“黄金黄”、“桔皮黄”最为稀贵,“枇杷黄'、“桂花黄',与“熟粟黄',也为珍品。
对于田黄石历来就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
普通的寿山石,不如青田石细糯,运刀有一种粗涩感。
昌化石产于浙江昌化县。
其石也有水坑与旱坑之分,水坑石质理匀恬粉洁,旱坑石则粗涩坚顽,且常与砂钉同生。
但无论水坑、旱坑,总的受刀感觉皆紧滞阻涩。
集贤文化——跟我学篆书(32全集)隆重推荐:集贤文化艺术公众平台集聚贤能·文化自律·传承艺术·品味生活集贤文化艺术:全球最专业的中国文化艺术品传播平台,品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话题:书法、国画、篆刻、音乐、品茶、陶瓷、赏石。
传播正能量,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每天早上七点推送最优质上述内容,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吧!李刚田1946年3月生,河南洛阳人。
号仓叟,室名宽斋、石鱼斋。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篆刻理论家。
现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郑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幼承家训醉心书法、篆刻,擅多种书体,以隶、行见长。
所作纵横舒展,意态俊迈。
作品入选历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历届全国中青年书法以及国际性交流展。
获全国篆刻征稿评比优秀奖、中原书法大展一等奖、河南书法龙门奖金奖、《书法》杂志'书苑撷英'优秀奖、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二等奖等。
致力于书法、篆刻理论研究。
著有《篆刻初步》、《隶书教程》、《篆刻教程》、《李刚田篆刻选集》等。
【李刚田讲《篆书》】共分32集视频,来自《李刚田篆书讲堂》网络视频。
在此,对作者的无私奉献深表感谢!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篆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其笔法比其他书体相对简单。
篆书结字富有装饰性。
所以说“书法从篆书开始,学习者应当先学篆书。
篆书体划严肃,布白严谨,学习篆书可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
大篆,大篆是籀文、古文、金文、石鼓的统称,其用笔与甲骨文味道迥异,风格浑厚朴茂,结体绚熳多姿。
篆刻⼊门:初学刻印全过程,参考书、字法、篆法、章法、⼑法如何上⼿练习如何提⾼篆刻⼊门字法、篆法、章法、⼑法⼊何上⼿练习原创谈艺录2016-08-05 21:11:09前⾯讲过,篆刻⼊门须从四个⽅⾯⼊⼿,也基本可以说,解决了这四⽅⾯的问题,就可以完全⾃信地说,⾃⼰在篆刻上⼊门了。
这四个⽅⾯分别是:1、字法;2、篆法;3、章法;4、⼑法。
按我的⼊门道路来⾃我衡量,他们⼤致对应的是:⼀、字法、篆法对应篆书的练习;⼆、章法对应的是基本章法的认识掌握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综合修养;三、⼑法对应的是长期的汉印和名家印的临摹练习。
也就是说:练习篆书、临摹汉印、增加相关修养(⽐我们打从开始学习篆刻那天起,可以同时做三件事情:练习篆书、临摹汉印、增加相关修养如多看印章,多看美术作品,多看雕塑作品,多看书法作品,多看⼀些经典名著,多看⼀些评分⽐较⾼的电影等。
)练习篆书掌握字法和篆法是⼀个慢过程,都有较⼤的练习量和观察量。
练习篆书时要真的学会篆书本⾝所具有的本⾝的特征,⽐如中锋⾏笔,不偏不倚,以及每次运笔成字时的藏头护尾,每⼀笔都圆润饱满等,它同楷书、草书、⾏书都有较⼤的不同,它最⼤的特⾊就是左右上下均匀对称,甚⾄⼤部分偏旁部⾸都是对称的,⽽且笔画与笔画之间所预留的空⽩也相等,笔画的粗细也相同,仔细体会,篆书的形体就像是精美的图案,是绝佳的装饰画,同时,书写的时候,对⼒度的要求也要⼀致,也就是说,练习篆书时最重要的⼀个诀窍是:慢。
慢!这也是临摹汉印和名家印的⼀个重要⽅法。
也就是说,我们在临摹汉印时,找来的汉印⾥的⼀笔⼀画,每⼀⽅都值得认真体会⼑法的来回⾛向、冲切的结合,⼑法的快慢运⾏,甚⾄要了解每⼀⽅印的原始印料是什么质地的,从⽽感觉到每⼀个笔画为什么会是那样的结果,⼑与⽯之间的感觉如何,都⼀点⼀滴地去做,去体会,去找到技法上的⼼⼿相应,⼼⾥理解了,⼿上能够做得到。
篆刻学习是个慢功夫,第三项我所说的修养问题,也是个慢功夫,是没有⼤量的读书量,没有⼤量的审美体验过程(⽐如参加美展、篆刻展、书法展等),没有⼤量的⽣活积累⽆法达到的境地。
篆刻入门ABC:篆刻边款的刻法与拓印,简单实用一、边款的刻法(一)基本刀法边款的刻法,重要有单法和双刀法两种。
1.单刀法单刀法,是指一刀刻成一笔线条,不复刀。
单刀法一般是用切刀刻成的,以刻行楷书为宜。
单刀法刻边款时一般不先写字样,随手在石上刻去。
但遇到跋语较长时,可先在石上涂沙层墨,再用铅笔在上面划出每一行的直格,这样刻起来容易掌握行数及行距,并可保证每一行都刻得挺直。
石面着墨,容易看清刻成后的效果。
单刀法是印章边款中最常见的一种刻法,着力表现笔画的顿挫,着意于刀刻的意味,字迹为阴文。
单刀法刻边款,利用腕的转动,使刀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石,不必转动印石,或很少转动印石。
具体刻法简述如下:点点有两种,均作三角形,一种是平头在上的,一种是平头在下的。
平头在上的,刀杆斜向内,用外刀角入石,向左略按便成。
平头在下的,刀杆斜向外,用内刀角入石,向内一按便成。
横横有短横与长横两种。
短横,刀杆斜向右内,以右刀角入石,然后摆动刀杆,向左稍切便成。
长横,起刀同短横,切下的幅度较大,或于切下的同时,刀角向左移,便成长横。
直直有短直、长直和带钩直三种。
短直,刀杆向右外,用外刀角入石,然后摆动刀杆,向内切下便成。
长直,起刀同短直,在切下后,随即将刀角向下移动便成。
带钩直,刻如短直或长直后,随即把外刀角移到下端,向左一推便成。
撇刀杆向右内,用外刀角入石,摆动刀杆,向左下切去,便成一撤。
捺在单刀边款中,捺笔一般都是以长点来代替作形,可以内刀角入石,向左上切去,或把印石转动90度,以外刀角入石,向左下切下便成。
戈刀杆向右外,用外刀角入石,钉下后,随即边移动刀角边向右下切去,然后在下端补刻一三角点便成。
直弯钩这一笔用三刀接成。
第一刀与刻直笔相似,但下端末锐处须注意略向右弯,第二刀刻法与横画相似,在估计应为挑钩处进刀,向左切,注意与前一刀末锐处搭接,然后在挑钩处补一三角点便成。
耳长直刻好后,在耳形右上角进刀,先向左切,把刀收回,转动刀杆,再向左下切,成一弯折,然后把刀角移下,刀杆向外,先轻后重,向下推动,同时摆动刀杆,使成一圆弧弯,最后把刀角向左一推,便成一钩。
篆刻⼊门:⼿把⼿教你学篆刻,太全了!「珍藏版」为了让篆刻初学者有不⾛冤枉路,我们特别整理了这篇⽂章,以供初学者们参考。
我们认为篆刻初学⾄少需要配备以下⼏种⼯具或材料。
⼀、练习⽯⼆、篆刻⼑三、印泥四、印床五、砂纸或磨盘六、⼯具书和教材七、笔墨纸⽑笔可以选⽤⼩楷⽑笔,有弹性,好使就⾏。
篆刻写稿⽤的墨建议⽤⼀得阁墨汁或者⾃⼰⽤墨条研磨出来的墨。
写印稿建议⽤连史纸,⾦⽯印坊⼿⼯连史纸散页,幅⾯不⼤,使⽤⽅便。
⼋、其它杂件如何选择篆刻⼑?钨钢⼑钝了到底还能不能⽤?硬质合⾦⼑崩了⼀个⼝怎么办?篆刻⼑应该怎么磨?⽤什么⼯具磨⽐较好?这是很多篆刻初学者的疑惑,我们特别整理了⼏个常见问题,希望对篆刻爱好者有所帮助。
(1)钨钢⼑和硬质合⾦⼑有什么区别?碳钢⼑好⽤吗?答:硬质合⾦⼑俗称钨钢⼑,两种名称指的是同⼀种⼑。
碳钢⼑是⽐较普通的⼀种篆刻⼑,硬度较低,⼀般适合学⽣使⽤,有⼀定的基础还是建议⽤⽩钢⼑或者钨钢⼑。
(2)钨钢⼑钝了到底能不能磨?(3)⼀般⽤多久需要磨⼀次⼑?答:不⼀定,要看篆刻⼑使⽤的频繁度,⼀般感觉⽐较钝了,影响到篆刻,则可以考虑进⾏修磨,当然,对于习惯使⽤钝⼑的朋友则别当别论了。
(4)是钨钢⼑好还是⽩钢⼑好?(5)有没有⼿⼯刻⽟的篆刻⼑?答案:⽬前还没有,⼀般⽟的硬度⾼于6,⼿⼯篆刻⼑是很难刻动的,除⾮是慢慢的凿出,但⾮常伤⼑。
翡翠、红宝⽯、蓝宝⽯为8度,⾦刚⽯、⽔晶、海蓝宝⽯为7—7.5度,和⽥⽟为6-6.5,玛瑙为7。
⽬前市⾯上能刻硬质材料的⼀般是⽤电动的雕刻机或喷砂⼯艺完成。
(6)篆刻⼑应该怎么保养?1、篆刻⼑只宜刻制⽯章(青⽥、寿⼭、昌化、巴林)有机玻璃等印材,切勿⽤于⽟、瓷、⽔晶等坚硬材质。
2、刻制时切勿⽤榔头等敲击尾部,以防⽌断裂。
3、应防⽌摔于⽔泥、瓷砖地板等硬质地⾯损伤刃⼝。
4、如果⼑刃损伤,建议更换新品或使⽤⾦刚⽯磨盘进⾏修磨。
为了保证⼑锋的平正,⼀般磨的⽅向是与篆刻⼑的⽅向相同,往前或往后进⾏平磨。
篆刻入门教程:很简单,适合初学者!篆刻,七分篆三分刻,练好书法才是重点。
这里省掉了繁文絮节,告诉你一个简单粗暴的刻章方法。
一、8mm和5mm的刻刀各一个。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刻刀有薄有厚,有大有小,也有方口刀,好用与否看个人手感。
刚开始用最普遍的永字就可以,一个厚的和薄的刻刀。
二、砂纸多张。
600的最常用,1500的用来打磨光滑。
100左右的也要买几张,虽然太粗平时用不上,但是如果不小心刻崩了角就有用了。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当然鉴于练习章很便宜,我们一般都懒得磨石头,刻坏了就换快石头重新刻。
三、青田石练习章多个。
练习章价格不高,用来练手即可。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选石头要注意不能有裂纹,不要有砂子,有砂子的章会在练习的时候十分不便,有白黄颗粒斑纹的石头一般砂子多。
老石头比新石头好。
如果不会选青田石就买冻石,没有砂子,贵几块钱,但是手感不一样。
刻青田石刀钝一点好,太快容易滑刀。
四、印泥。
袋装的便宜,盒装的贵,买30克就够用了。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五、连史纸。
用来钤印的纸,用普通宣纸也行。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六、对应的篆书字典或者书刊。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开始创作】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磨石头,用600的砂纸,把上面的蜡磨下来。
磨石时最好下面垫块玻璃,比较平。
手压石头要紧,用胳膊的力量推动石头。
磨几圈就把石头转90°再磨。
磨完后可把印面压在玻璃上轻轻晃动,看有没有不平。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然后在纸上设计印稿,包括排版布局和字体设计等。
这是一个印章精妙与否的最关键之处,不可轻视。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印稿上石有很多方法,可以:1、用镜子照着章,把镜子里的章临到纸上。
2、复印书上的章,然后用香蕉水(洗甲水也可以)印到石头的印面上。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用香蕉水印到石头上的效果。
(注:不能印第二遍,印痕会非常淡。
)这是练习刀法用的,所以不一样大也没事。
如果很介意不一样大的话,在纸上设计好了再翻到石上也可以。
篆刻训练方法篆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在印章上刻写或篆刻文字、图案,来表达创作者的审美和思想。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定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篆刻技艺是非常重要的。
一、基础练习1. 线条练习:在篆刻中,线条的流畅和连贯是至关重要的。
初学者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直线、圆弧等基本线条,来提高手部的稳定性和控制力。
2. 文字临摹:选择一些经典的篆刻作品进行临摹,有助于理解篆刻的构图和章法。
同时,这也是熟悉各种字体的好方法。
3. 砂纸磨印:在篆刻初期,使用砂纸对印章进行打磨,可以加深对印章材质和刀法的理解。
通过不断调整力度和角度,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篆刻技巧。
二、进阶训练1. 实操练习:在掌握了基本技巧后,开始进行实际操作。
可以从简单的姓名章开始,逐渐尝试复杂的图案和文字设计。
同时,要注意保持刀具的清洁与锋利,以确保作品的质量。
2. 观察能力培养:在篆刻过程中,观察力的培养同样重要。
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印面,分析线条的走向和布局。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
3. 创新与个性: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局限于某一种风格或流派。
尝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发掘自己的独特风格。
同时,注重刀法的运用与创新,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个性化。
三、日常习惯与心态1. 勤于实践:要想在篆刻上取得进步,多加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艺。
2. 保持耐心与细心:篆刻需要创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处理每一个细节。
急躁或马虎都可能导致作品质量下降。
3. 善于总结与分享:每次练习后,都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同时,与同好分享作品和心得也是促进技艺交流的好方法。
4. 保持学习态度:篆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远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无论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观看教学视频还是向他人请教,保持学习的态度才能不断进步。
5. 享受过程:在篆刻的过程中,要学会享受创作的乐趣,不要过于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