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总体结构认识及工作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320.00 KB
- 文档页数:9
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者缺的关键部件,它负责将燃料转化为动力,驱动车辆运行。
本文将对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阐述,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发动机的运行机制。
正文内容:1. 发动机的组成1.1 缸体和缸盖: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用于容纳活塞、气门和其他关键部件。
1.2 活塞和连杆:活塞在缸体内上下运动,通过连杆将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1.3 曲轴和凸轮轴:曲轴将连杆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凸轮轴控制气门的开闭。
1.4 气门温和门机构:气门控制进出气体的流动,气门机构负责使气门按照规定的时序工作。
1.5 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燃油系统负责将燃料输送到燃烧室,点火系统提供火花点燃混合气。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1 进气冲程:活塞下行,气门开启,汽缸内产生负压,进气门打开,混合气进入燃烧室。
2.2 压缩冲程:活塞上行,气门关闭,混合气被压缩,增加燃烧效率。
2.3 燃烧冲程:活塞上行至顶点时,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产生爆炸,推动活塞下行。
2.4 排气冲程:活塞下行,气门开启,废气从排气门排出,为下一个工作循环做准备。
2.5 循环重复:上述四个冲程循环进行,驱动曲轴旋转,输出动力。
总结:从组成和工作原理来看,发动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个部件协同工作实现动力输出。
发动机的组成包括缸体、活塞、曲轴等关键部件,而工作原理则涉及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冲程。
通过深入理解发动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运行机制,为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提供指导。
同时,对于汽车创造商和工程师而言,深入研究发动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也是提升发动机性能和燃油效率的关键。
发动机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发动机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一、总体概述⑴发动机的定义发动机是一种能够将燃料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用于驱动机械设备或载具。
⑵发动机的分类发动机可以按照不同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内燃机、外燃机和蒸汽机等。
二、内燃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⑴发动机的构成部分内燃机主要由缸体、活塞、连杆、曲轴、气门机构、点火装置和燃油系统等组成。
⑵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内燃机通过完成四个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排气冲程)来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⑶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包括电火花点火和压燃点火两种方式。
⑷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主要由燃油泵、喷油嘴和燃油滤清器等组成,用于向发动机提供燃油。
⑸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剂来控制发动机的温度,防止过热。
三、外燃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⑴外燃机的构成部分外燃机主要由燃烧室、锅炉、蒸汽涡轮机和冷凝器等组成。
⑵外燃机的工作原理外燃机通过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工作介质(如水蒸气),并利用工作介质的热能驱动蒸汽涡轮机产生机械能。
四、蒸汽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⑴蒸汽机的构成部分蒸汽机主要由蒸汽汽缸、活塞、连杆、曲轴和阀门等组成。
⑵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蒸汽机通过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蒸汽驱动活塞运动,从而产生机械能。
五、本文所涉及的附件⑴发动机总体结构图附件1为发动机总体结构图,请参考。
⑵发动机工作示意图附件2为发动机工作示意图,请参考。
六、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发动机法律名词解释- 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对车辆发动机排放的污染物进行限制的标准。
- 燃油消耗量:单位时间内发动机消耗燃油的量。
⑵发动机法律名词解释- 结构耐久性: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受振动、温度、压力等因素的耐久性。
- 故障诊断系统:用于检测发动机运行时可能出现的故障,并进行诊断的系统。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1.1发动机的分类§1.2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1.2.1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一、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如图1-1,气缸内装有活塞,活塞通过活塞销、连杆与曲轴相连接。
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通过连杆推动曲轴转动。
为了吸人新鲜气体和排除废气,设有进、排气系统等。
二、基本术语1、工作循环2、上、下止点3、活塞行程4、气缸工作容积5、内燃机排量6、燃烧室容积7、气缸总容积8、压缩比9、工况10、负荷率三、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图1-2 为发动机示意图。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四个活塞行程,即进气行程、压缩行程、膨胀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通常利用发动机循环的示功图来分析工作循环中气体压力p 和相应于活塞不同位置的气缸容积V 之间的变化关系, 示功图表示了活塞在不同位置时气缸内压力的变化情况。
其中,曲线所围成的面积表示发动机整个工作循环中气体在单个气缸内所作的功。
四冲程汽油机的示功图如图1-3 所示。
(1 进气行程(图1-3a化油器式汽油机将空气与燃料先在气缸外部的化油器中进行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后吸人气缸。
进气过程中,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
随着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方的气缸容积增大,从而气缸内的压力降低到大气压以下,即在气缸内造成真空吸力。
这样,可燃混合气使经进气管道和进气门被吸人气缸。
(2 压缩行程(图1-3b为使吸人气缸的可燃混合气能迅速燃烧,以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使发动机发出较大功率,必须在燃烧前将可燃混合气压缩,使其容积缩小、密度加大、温度升高,故需要有压缩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进、排气门全部关闭,曲轴推动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一个行程,称为压缩行程。
在示功图上,压缩行程用曲线a c表示。
(3 作功行程(图1-3c在这个行程中,进、排气门仍旧关闭。
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装在气缸盖上的火花塞即发出电火花,点燃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
发动机是现代机械设备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用于转换化学能为机械能的设备。
发动机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船舶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发动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组成主要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气阀、进气道、排气道、喷油器等多个部件。
气缸是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单元,一台发动机通常具有多个气缸。
活塞则是气缸内上下运动的零件,其运动由连杆与曲轴传递。
连杆连接着活塞和曲轴,它将活塞的线性运动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曲轴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它通过转动使得发动机工作。
气阀控制着气缸内气体的进出,进气道负责将气体引入气缸,而排气道则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喷油器通过喷射燃油进入气缸内,以参与燃烧过程。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燃作用实现的。
工作循环通常包括四个基本阶段: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在进气阶段,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移动,气缸内形成负压,将外部空气引入。
然后,在压缩阶段,气缸的上升活塞将进气气体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接下来,喷油器会喷射燃油到压缩气体中,引发燃烧反应。
燃烧产生的高温和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从而完成了发动机的工作。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还与燃烧室类型有关。
常见的燃烧室类型包括汽油发动机的点火式燃烧室和柴油发动机的压燃式燃烧室。
点火式燃烧室中,燃料与空气混合后被火花塞点燃;而压燃式燃烧室中,燃油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自燃。
不同类型的燃烧室对应着不同的燃烧方式和燃烧产物。
此外,发动机还有不同的循环类型,如四冲程发动机和两冲程发动机,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循环过程有所区别。
发动机的性能取决于多个因素,如功率、扭矩、燃油效率等。
提高发动机效率的方法包括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热损失、优化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等。
通过改变压缩比、调整进气量和燃油喷射时机,可以实现发动机性能的调节。
总之,发动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是实现能量转换的关键。
了解发动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对于对于日常使用和维护非常重要。
对于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使用者来说,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性能和操作要点,提高行驶和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
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将燃料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便读者对其运作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发动机的组成1.1 缸体和缸盖发动机的核心部分是由缸体和缸盖组成的。
缸体是一个类似于圆筒的结构,内部有活塞运动的空间。
缸盖则覆盖在缸体上方,形成燃烧室和气门的安装位置。
1.2 活塞和连杆活塞是一个圆柱形的零件,与缸体内的活塞环配合,形成密封结构。
它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将燃料的燃烧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1.3 曲轴和凸轮轴曲轴是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部分,它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凸轮轴则控制气门的开关时机,确保燃料和排气气体的正常流动。
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1 进气冲程在进气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气门打开,进气门吸入空气和燃料混合物进入燃烧室。
同时,曲轴带动凸轮轴使排气门关闭。
2.2 压缩冲程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气门关闭,将进气冲程中吸入的混合物压缩。
这样可以增加混合物的密度和压力,为燃烧提供更好的条件。
2.3 燃烧冲程在燃烧冲程中,活塞继续向上运动,达到最高点时,火花塞发出火花,点燃混合物。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同时曲轴带动凸轮轴打开排气门。
2.4 排气冲程在排气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将燃烧冲程中产生的废气排出燃烧室。
同时,凸轮轴控制进气门打开,为下一个循环的进气冲程做准备。
2.5 循环重复以上四个冲程循环不断重复,形成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每个活塞都在不同的冲程中运动,从而实现发动机的连续工作。
三、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统3.1 燃油箱和燃油泵燃油箱储存燃料,并通过燃油泵将燃料送到发动机燃烧室。
3.2 喷油器喷油器将燃料雾化成细小的颗粒,并按照精确的时间和量喷入燃烧室,以实现燃烧过程的控制。
3.3 燃油调节器燃油调节器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变化,调节燃油的供给量,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一、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吸气:发动机的活塞下行时,活塞腔内的气门打开,通过气门进入
汽缸的混合气。
2.压缩:活塞上行时,活塞腔内的气门关闭,活塞将混合气压缩成高
压气体。
3.爆燃:在活塞接近顶死点时,火花塞产生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炸,释放出能量。
4.排气:活塞下行时,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汽缸,为新的混合气提供
空间。
通过这四个基本过程循环运作,汽车发动机可以持续地产生动力,驱
动汽车运行。
二、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1.气缸体系:汽缸是发动机燃烧的主要部分,通常由铁合金或铝合金
制成。
汽缸体内设置有活塞和气门,通过这些部件的运动来实现吸气、压缩、爆燃和排气的过程。
2.曲轴与连杆机构:曲轴是将活塞运动转化为有用功的装置,具有一
定的几何结构,可以将来自活塞的线性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连杆连接活
塞与曲轴,将活塞的线性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3.气门机构:气门控制气缸内的进气和排气。
气门通过气门杆与凸轮
轴相连接,由凸轮轴的转动带动气门的开闭。
4.燃油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包括燃油箱、燃油泵、喷油器等。
燃油从燃油箱经过燃油泵被送入汽缸,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
此外,还有点火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辅助系统,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
总之,汽车发动机通过吸气、压缩、爆燃和排气这四个基本过程,不断地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汽车运行。
其总体构造包括气缸体系、曲轴与连杆机构、气门机构和燃油供给系统等。
这些构造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发动机的工作。
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发动机,这个让汽车“呼吸”的家伙,真的是个神奇的东西。
想想吧,每次你转动钥匙,听到那熟悉的咕噜声,心里是不是有种小激动?那就是发动机在跟你打招呼。
它的总体结构其实没你想的那么复杂,乍一看,四个轮子跟车身,怎么就能跑起来呢?关键在于那一堆零部件的默契配合,像一场美妙的交响乐,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角色。
说到发动机的结构,首先得提到气缸。
气缸就像发动机的心脏,里面的活塞上下运动,就像在跳舞。
咱们的车子能动,活塞得把气体压缩到一定的程度,然后“砰”的一声,燃料在里面燃烧。
就像你在厨房做饭,锅里食材翻炒发出滋滋声,那一瞬间,热量释放,香味四溢,发动机也是这样,气体在里面爆炸,推动活塞,产生动力。
你想啊,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气缸,发动机简直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车子只会在那儿傻呆呆的。
然后是曲轴,听着这名字,感觉就像个特工吧?其实它就是把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变成旋转运动的家伙。
活塞一上去,曲轴就开始“转圈圈”,动力就通过传动系统传给车轮。
想象一下,活塞在上面拼命,曲轴在底下忙得不可开交,简直就像两个好基友,默契得不得了。
再加上那一堆配件,比如凸轮轴、气门、喷油嘴,简直就是一场梦幻团队合作。
而说到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就像在讲一个小故事。
空气和燃油先在气缸里混合,接着活塞就开始压缩这些混合气,最后点燃,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一下子就把活塞推了下去。
这一推可不是闹着玩的,简直像是猛虎下山,瞬间就释放了能量,推着曲轴转动,车轮就开始转动,真的是一气呵成。
每次你踩下油门,发动机就像被打了兴奋剂,瞬间加速,像飞起来一样,爽得不得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散热也是个重要的环节。
发动机在“拼命”工作的时候,难免会热得像蒸锅,所以得有冷却系统帮忙。
水泵把冷却液循环,保持发动机的“温度”,就像你夏天喝凉水一样,舒服得很。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系统,发动机热得像火炉,最后可就要“发火”了,谁都受不了。
发动机的声音,绝对是个话题。
发动机总体结构认识及工作原理发动机是指能够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
它是现代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船舶等领域。
了解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理解其工作过程和维护保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动机总体结构1.缸体: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容纳气缸、活塞、活塞环和气门机构等。
它一般由铸铁或铝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刚性和散热性能。
2.活塞与连杆:活塞是发动机内部上下运动的部件,可以将气体的燃烧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它由铸铁或铝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密封性能。
连杆连接活塞和曲轴,使得活塞的上下运动可以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3.气缸盖与气门机构:气缸盖位于发动机的上部,用于密封气缸,防止气缸内的压力泄漏。
气门机构由气门、弹簧、摇臂和凸轮轴等组成,用于控制气门的开闭。
4.曲轴:曲轴是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的重要部件。
它由钢铁或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性。
5.点火系统:点火系统通过提供高压电弧,在燃烧室内点燃混合气体。
它由点火线圈、火花塞和点火控制装置等组成。
6.进气系统:进气系统负责将空气和燃料混合后送入燃烧室。
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进气管、进气阀和节气门等。
7.排气系统:排气系统用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发动机,保持正常的工作环境。
它由排气管、排气阀和催化转化器等组成。
8.润滑系统:润滑系统通过提供润滑油,降低摩擦,保护发动机部件的正常工作。
润滑系统主要包括油泵、油箱和滤清器。
二、发动机工作原理1.进气冲程:活塞从上往下移动,汽缸内形成一定的负压,进气阀开启,混合气通过进气管进入汽缸。
2.压缩冲程:活塞由下向上移动,将进气混合气体压缩至高压状态。
此时进气阀和排气阀均关闭,防止气体泄漏。
3.燃烧冲程: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体,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此时气门仍然关闭,以保持压缩状态。
4.排气冲程:活塞移动到底死点,排气阀开启,废气通过排气管排出发动机。
2学习任务一发动机的总体结构认知——工作全解发动机是一种能够将燃料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它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气缸、汽缸盖、活塞、曲轴、连杆、凸轮轴、汽门、气门机构、燃烧室、喷油系统等。
这些部件相互配合,完成燃料的燃烧和机械能的产生。
一、气缸和汽缸盖:发动机通常有多个气缸,气缸内安装着活塞,用于容纳燃气并完成燃烧工作。
气缸由铸铁制成,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和热传导性能。
气缸盖则用来覆盖气缸顶部,并与气缸形成密封空间。
二、活塞和连杆:活塞是发动机内最重要的零件之一,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使活塞能够在气缸内上下运动。
活塞材料通常采用铝合金,因为铝合金具有重量轻、导热性好等优点,能够满足高转速和高温的工作要求。
连杆则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三、曲轴:曲轴是发动机的主轴,与连杆相连,实现了活塞的往复运动向曲轴的旋转运动的转换。
曲轴通常由钢铁材料制成,其形状为一条弯曲的轴线,并在上面装有多个曲轴销,通过与连杆相连的方式,将活塞的推力转化为机械能的旋转力。
四、凸轮轴和气门机构:凸轮轴是发动机中用于控制气门开关时间和行程的元件。
它通常由圆柱形钢铁材料制成,上面有多个凸起的凸轮,每个凸轮代表一个气门的开闭过程。
凸轮轴通过一组齿轮与曲轴相连,随着曲轴的旋转而带动气门的开启和关闭。
气门机构则用来控制凸轮轴的位置和行程,确保气门的正常工作。
五、燃烧室和喷油系统:燃烧室是发动机中用于燃烧燃料的空间,它通常位于气缸头部。
在燃烧室内,喷油系统通过喷油嘴将燃料喷入燃烧室中,与空气混合后被点火器点燃。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会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从而驱动曲轴旋转,并产生机械能。
综上所述,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包括气缸、汽缸盖、活塞、曲轴、连杆、凸轮轴、汽门、气门机构、燃烧室和喷油系统等多个部件。
这些部件相互配合,完成燃料的燃烧和机械能的产生。
通过了解和认知发动机的总体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机械运转过程,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发动机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
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可能因不同的发动机类型而有所不同,但通常来说,发动机都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 燃烧室:这是发动机的核心部分,其中燃料与空气混合并被点燃,产生能量。
2. 气缸:这是燃烧室中活塞运动的场所,它包含一个或多个活塞,这些活塞在气缸内上下移动,推动发动机运转。
3. 活塞:活塞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它连接着连杆和曲轴,使曲轴能够转动,从而产生动力。
4. 连杆:连杆将活塞与曲轴连接在一起,使活塞的上下移动能够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5. 曲轴:曲轴是发动机的主要输出轴,它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从而能够驱动发动机外部的设备。
6. 气门:气门是控制空气进入和离开气缸的阀门,它们的工作周期与活塞的运动相配合,以确保在正确的时机吸入空气和排出废气。
7. 冷却系统:发动机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一个冷却系统来保持其正常工作温度。
8. 润滑系统:发动机中的各个部件需要润滑油来减小摩擦和磨损。
9. 点火系统:对于点燃式发动机来说,点火系统负责在正确的时机点燃混合气体。
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原理和机械运动。
当燃料和空气在燃烧室中混合并被点燃时,产生的能量推动活塞向下移动,从而转动曲轴。
通过一系列的机械传动,曲轴的旋转运动最终转化为汽车的行驶运动。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产生持续的动力输出。
以上就是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不同种类的发动机可能会有一些额外的组件或不同的工作方式。
发动机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发动机是一种将燃料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是现代交通工具的核心动力装置之一、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深入了解其工作机制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动机总体结构: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可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类。
内燃机根据工作循环的不同又分为四冲程和两冲程两种类型。
1.四冲程内燃机结构:四冲程内燃机由气缸、活塞、曲轴连杆机构、气门机构、点火系统、燃油系统等组成。
其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排气冲程。
2.两冲程内燃机结构:两冲程内燃机由气缸、活塞、曲轴连杆机构、气门机构、燃油系统等组成。
其工作循环只有火花塞冲程和工作缸冲程两个过程。
3.外燃机结构:外燃机一般由燃烧室、燃油喷嘴、空气压缩机、燃气轮机和燃气涡轮机组等组成。
其工作过程是通过外部燃烧器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再通过涡轮运动装置传递动力。
二、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是通过循环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可以通过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原理来分析。
1.燃烧过程: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是最关键的环节。
内燃机的燃烧过程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通过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在火花塞的电弧点火下发生猛烈燃烧。
此时,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驱动曲轴旋转,从而转化为机械能输出。
2.循环过程:内燃机的循环过程一般包括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冲程。
其中,活塞在压缩冲程将进气进行压缩,使燃烧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在燃烧冲程,点火后燃料燃烧,使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进一步增加;在排气冲程,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为下一个循环做准备。
这种循环过程通过连续的变化使得活塞的运动被转化为连续的曲轴旋转运动。
3.热力循环:发动机的工作循环一般根据热力学循环进行描述。
最常见的是奥托循环(用于汽油发动机)和德尔循环(用于柴油发动机)。
奥托循环在压缩过程中包括燃烧前期,燃烧过程是等体过程;而德尔循环将燃烧过程看作是恒压过程,可近似看做等容过程。
一、引言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它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汽车提供动力。
本实训报告主要介绍了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包括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等部分,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二、发动机总体结构1. 机体机体是发动机的基础,主要由气缸体、气缸盖、曲轴箱和油底壳等组成。
气缸体是发动机的骨架,其内部设有若干气缸,用于容纳活塞及其运动。
气缸盖安装在气缸体顶部,用于密封气缸,并安装进排气门、喷油器等部件。
曲轴箱位于气缸体下方,用于容纳曲轴、轴承等部件。
油底壳位于曲轴箱下方,用于储存润滑油。
2. 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部分,主要由活塞、连杆、曲轴和轴承等组成。
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通过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从而输出动力。
3. 配气机构配气机构负责控制进气和排气过程,主要由气门、气门弹簧、气门导管、凸轮轴、挺柱、摇臂等组成。
进气门在凸轮轴的驱动下打开,使新鲜空气进入气缸;排气门在凸轮轴的驱动下打开,将废气排出气缸。
4.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负责为发动机各运动部件提供润滑油,降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润滑系统主要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油底壳等组成。
机油泵将机油从油底壳抽出,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后,通过机油道输送到各运动部件。
5.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负责为发动机散热,防止发动机过热。
冷却系统主要由散热器、水泵、节温器、风扇、冷却液等组成。
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循环流动,吸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散热。
三、发动机工作原理1. 进气过程: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部形成负压,新鲜空气通过进气门进入气缸。
2. 压缩过程: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将气缸内的空气压缩。
3. 燃烧过程:压缩后的空气与燃油混合,在火花塞的点火作用下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4. 排气过程: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将气缸内的废气排出。
5. 循环过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后,活塞回到起始位置,准备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