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焓变大小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与焓变的计算方法与热化学方程式热力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的学科。
在化学反应中,热力学参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预测反应的稳定性、速率和末态产物的形成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讨论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及其计算方法,并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一、化学反应焓变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焓变是指化学反应开始态和末态之间焓(H)的差值,记为ΔH,其计算方法为:ΔH = ∑(生成物的物质的焓 - 反应物的物质的焓)。
在计算物质的焓时,需考虑物质的不同状态所产生的热效应。
在常温常压下,一般采用标准焓表中的数值来进行计算。
标准态是指在1 atm和298 K(25℃)下,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同物质的标准热化学数值可参考相关的标准表。
例如,在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式为C + O2 → CO2,计算其焓变时,需考虑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
化学元素C和O2在标准态下的热化学数值为0,而CO2在标准态下的热化学数值为-393.51 kJ/mol。
因此,ΔH = -393.51 kJ/mol。
二、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除了焓变外,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还包括反应熵(ΔS)和反应自由能(ΔG),它们与焓变一起构成了热力学方程式:ΔG = ΔH - TΔS。
反应熵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化学反应的混沌程度变化,可用于判断反应是否为自发进行的。
反应自由能是指反应所能提供的能量,可用于判断反应方向和末态产物的形成。
三、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热化学方程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对应的焓、熵、自由能变化的数值式。
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效率。
例如,在用一定数量的氢气和一定数量的氧气制备水的反应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 + O2(g)→2H2O(l),其反应焓变为-571.7 kJ/mol,反应熵为-163.2 J/mol·K,反应自由能为-237.2 kJ/mol。
第2课时 ΔH 大小比较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再书写[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建立反应热大小比较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决有关问题。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盖斯定律对反应热测定的重要意义,增强为人类科学发展而努力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一、ΔH 的大小比较1.看ΔH 正负号吸热反应ΔH >0,放热反应ΔH <0,可判断吸热反应的ΔH >放热反应的ΔH 。
2.看化学计量数同一化学反应:ΔH 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例如:H 2(g)+12O 2(g)===H 2O(l) ΔH 1=-a kJ·mol -12H 2(g)+O 2(g)===2H 2O(l) ΔH 2=-b kJ·mol -1 可判断:b =2a ,所以ΔH 1>ΔH 2。
3.同一反应,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 S(g)+O 2(g)===SO 2(g) ΔH 1 S(s)+O 2(g)===SO 2(g) ΔH 2由物质的能量(E )的大小知热量:Q 1>Q 2,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 1=-Q 1 kJ·mol -1,ΔH 2=-Q 2 kJ·mol -1,则ΔH 1<ΔH 2。
4.看反应联系比较两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例如:C(s)+O 2(g)===CO 2(g) ΔH 1 C(s)+12O 2(g)===CO(g) ΔH 2可判断:C(s)――→ΔH 1CO 2(g); C(s)――→ΔH 2CO(g)――→ΔH 3CO 2(g)ΔH 2+ΔH 3=ΔH 1,又因为ΔH 3<0,所以ΔH 2>ΔH 1。
1.已知:C(s ,金刚石)===C(s ,石墨) ΔH =-1.9 kJ·mol -1 C(s ,金刚石)+O 2(g)===CO 2(g) ΔH 1 C(s ,石墨)+O 2(g)===CO 2(g) ΔH2 根据上述反应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ΔH 1=ΔH 2 B .ΔH 1>ΔH 2C .ΔH 1<ΔH 2D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答案 C解析 已知:C(s ,金刚石)===C(s ,石墨) ΔH =-1.9 kJ·mol -1,则相同量的金刚石和石墨相比较,金刚石的能量高,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则ΔH 1<ΔH 2<0,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石墨稳定,故C 正确。
专题二 焓变的大小比较知识梳理一、ΔH 大小比较时注意事项ΔH 是有符号“+”“-”的,比较时要带着符号比。
1.吸热反应的ΔH 为“+”,放热反应的ΔH 为“-”, 所以吸热反应的ΔH 一定大于放热反应的ΔH 。
2.放热反应的ΔH 为“-”,所以放热越多,ΔH 越小。
二、常见的几种ΔH 大小比较方法(1)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ΔH 的绝对值也要加倍 例如,H 2(g)+12O 2(g)===H 2O(l) ΔH 1=-a kJ·mol -1;2H 2(g)+O 2(g)===2H 2O(l) ΔH 2=-b kJ·mol -1,其中ΔH 2<ΔH 1<0,且b =2a 。
(2)同一反应,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 在同一反应里,反应物或生成物状态不同时,要考虑A(g)放热吸热A(l)放热吸热A(s),或者从三状态自身的能量比较:E (g)>E (l)>E (s),可知反应热大小亦不相同。
如S(g)+O 2(g)===SO 2(g) ΔH 1=-a kJ·mol -1 S(s)+O 2(g)===SO 2(g) ΔH 2=-b kJ·mol -1(3)晶体类型不同,产物相同的反应,反应热不同 如C(s ,石墨)+O 2(g)===CO 2(g) ΔH 1=-a kJ·mol -1 C(s ,金刚石)+O 2(g)===CO 2(g) ΔH 2=-b kJ·mol -1(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比较反应热大小①其他条件相同,燃烧越充分,放出的热量越多,ΔH 越小,如C(s)+12O 2(g)===CO(g) ΔH 1;C(s)+O 2(g)===CO 2(g) ΔH 2,则ΔH 1>ΔH 2。
②对于可逆反应,由于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实际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小于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 的绝对值。
如:2SO 2(g)+O 2(g)2SO 3(g)ΔH =-197 kJ·mol-1,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 2(g)和1 mol O 2(g),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小于197 kJ ,但ΔH 仍为-197 kJ·mol -1。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 热化学方程式1.焓变与反应热(1)焓与焓变①焓(H ):与________有关的物理量。
②焓变(ΔH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________差,决定了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或________)。
(2)反应热①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________的能量。
②与焓变的关系: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单位是________。
(3)ΔH 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①表示方法: [放热反应,ΔH 为“________”或ΔH________0吸热反应,ΔH 为“________”或ΔH________0②实例:1 mol H 2与0.5 mol O 2完全反应生成1 mol 液态水时放出285.8 kJ 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焓变Δ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微观角度①化学反应的本质________能量E 1↑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生成物 ↓________能量E 2②化学键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若E 1>E 2,反应吸收能量,ΔH >0,为________反应;若E 1<E 2,反应放出能量,ΔH <0,为________反应。
(2)宏观角度从物质内能上分析,如果____________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________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________能量,这就是________反应。
反之,则为________反应。
3.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所________________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变化。
例如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表示在25 ℃、101 kPa 时,________H 2与________O 2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水时________的热量是285.8 kJ 。
1.标准状况下,11.2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14
2.9kJ,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在一定条件下,H2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2(气)+O2(气)=2H2O(液) △H=—572kJ/mol
CH4(气)+2O2(气)=CO2(气)+2H2O(液) △H=—890kJ/mol
由1mol H2和3mol CH4所组成的混合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
3.已知2H2(气)+O2(气)=2H2O(气) △H=—Q1kJ
2H2(气)+O2(气)=2H2O(液) △H=—Q2kJ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Q1>Q2 B.Q1<Q2 C.Q1=2Q3 D.Q2=2Q3
4.比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与Q1的大小
A. 2H2(气)+O2(气)=2H2O(气) △H=—Q1
2H2(气)+O2(气)=2H2O(液) △H=—Q2
B. S(气)+O2(气)=SO2(气) △H=—Q1
S(固)+O2(气)=SO2(气) △H=—Q2
7. 1mol 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时,放出热量283kJ.则g CO完全燃烧时放出4186.8 kJ热量。
8. 4g硫粉完全燃烧放出37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9.已知CaCO3(固)=CaO(固)+CO2(气) △H=+177.7kJ
C(固)+O2(气)=CO2(气) △H=—393kJ
把1t石灰石燃烧成生石灰需要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由碳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来供给,问理论上要消耗多少克碳?
1。
焓变的大小比较及热化学方程式笔记《焓变的大小比较及热化学方程式笔记》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好好唠唠化学里的焓变大小比较以及热化学方程式。
一、焓变是啥?焓变啊,简单理解就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这就好比你去买东西,买东西之前你手里有一定的钱(初始能量),买完东西后你手里剩下的钱和之前不一样了(最终能量),这个差值就是焓变。
化学反应的时候呢,也是这样,反应物有自己的能量,反应完变成生成物又有了新的能量,这两者之间的差就是焓变(ΔH)。
二、焓变大小比较1. 反应类型- 对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来说,这个就很好区分。
放热反应就像你在冬天抱着个暖水袋,暖水袋把热量给你,你感觉到暖和了,那这个反应过程中是向外界放出热量的,它的焓变(ΔH)是小于0的。
比如说燃烧反应,像木头燃烧,这个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
- 吸热反应呢,就像你冬天冷的时候,想让自己暖和,你得从外界吸收热量,比如冰融化成水这个过程,它要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才能完成这个转变,这种反应的焓变(ΔH)是大于0的。
2. 反应条件和物质的状态- 反应条件也会影响焓变大小。
咱们可以把反应条件想象成是做饭时候的火候。
如果是同样的食材(反应物),大火(更剧烈的反应条件)下做饭,可能和小火(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做饭消耗的能量不一样。
比如说,在高温下进行的反应可能比在低温下进行的反应焓变要大一些,因为高温下原子们都更“兴奋”,能量变化也就更大。
- 物质的状态也很关键。
咱们可以把物质的状态类比成人的状态。
固体就像人在睡觉,能量比较低;液体就像人在散步,能量比固体的时候高一点;气体就像人在跑步,能量最高。
当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时候,能量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水从液态变成气态(蒸发),这个过程要吸收热量,焓变是大于0的。
如果在两个反应中,其他条件都差不多,但是一个反应里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另一个反应里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那前者的焓变肯定要比后者大,因为从固态到气态要跨越更多的能量等级,就像人从睡觉直接到跑步肯定比从散步到跑步消耗的能量多。
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如::,表示在25℃、101kPa下,2molH2(g)和1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2molH2O(l)时要释放571.6kJ 的能量。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在书写时除厂要遵守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注意△H的符号和单位△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
△H的单位一般为kJ/moJ。
2.注意反应条件反衄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
绝大多数△H是是25℃、101kPa下测定的,此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4.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1)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表示反应已完成时的热量变化,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正确计算的前提是能够正确的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一、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①焓变数值应该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对应。
②正确书写焓变数值正负号,当反应放热时ΔH<0当吸热时ΔH>0。
③正、逆反应的焓变数值相反。
焓变、热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2.焓变、反应热(1)焓(H)用于描述物质所具有能量的物理量。
(2)焓变(ΔH)ΔH=H(生成物)-H(反应物),单位kJ·mol-1。
(3)反应热指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单位kJ·mol-1。
(4)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有如下关系:ΔH=Q p。
[注意]①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相对比较抽象的一种物理量,焓变的值只与始末状态有关而与过程无关。
②物质的焓越小,具有的能量越低,稳定性越强。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从常见反应类型的角度分析4.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 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 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即E 1=E 2+|ΔH |。
5.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如: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表示在25 ℃和101 kPa 下,1 mol 氢气和0.5 mol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 mol 液态水时放出285.8 kJ 的热量。
(3)书写步骤(4)注意事项①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反应条件。
②热化学方程式不标“↑”“↓”,但必须用s 、l 、g 、aq 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
而在书写同素异形体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时,由于不同单质可能用同一元素符号表示(如金刚石与石墨都用C 表示)除了注明状态外,还要注明名称。
③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其ΔH 必须与化学方程式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相对应。
H+(aq)+OH-(aq)===H2O(1) ΔH=-57.3 kJ·mol-1。
分别向1 L 0.5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ΔH2<ΔH3C.ΔH1<ΔH2=ΔH3D.ΔH1=ΔH2<ΔH3解析三者都是放热反应、ΔH均小于0、浓硫酸遇水放热、所以浓硫酸对应的反应放热最多、ΔH最小。
②和③的反应均为稀的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且反应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二者相等。
答案 C学习任务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问题思考】在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用一个什么样的化学用语来表示呢?提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名师点拨】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基本步骤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氧族元素中含有18e-的两种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请你归纳: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化物的生成热ΔH的关系: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硒化氢在热力学标准状况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1)(2)非金属元素氢化物越稳定、ΔH越小(3)H2Se(g)===Se(s)+H2(g) ΔH=-81 kJ·mol-113.化学键的键能是原子间形成(或断裂)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以下是部分共价键键能的数据:H—S:364 kJ·moL-1、S—S:266 kJ·moL-1、S===O:522 kJ·moL-1、H—O:464 kJ·moL-1。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反应热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而焓变和反应热则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热力学参数。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分析焓变与反应热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意义。
一、焓变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焓变是指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可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表示系统向外界释放能量,吸热反应则表示系统从外界吸取能量。
焓变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得出。
焓变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生成焓之差来计算。
根据焓变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公式:ΔH = ΣnH(生成物) - ΣmH(反应物)其中,ΔH表示焓变,n和m分别为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摩尔数,H 为物质的摩尔生成焓。
二、反应热的概念与意义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它可以通过实验测定焓变来得到,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直接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然后计算出反应热。
反应热有助于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它是评价反应物质组成变化及反应条件变化对反应热的影响的重要指标。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类型、反应物质的性质、反应条件等因素有关。
三、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焓变与反应热是密切相关的热力学参数。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焓变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与所做的功之和。
即:ΔH = Q - W其中,ΔH表示焓变,Q表示热量,W表示功。
对于常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反应热等于焓变。
反应热为正值时表示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热为负值时表示反应为放热反应。
四、焓变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焓变还与反应速率密切相关。
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快慢程度。
一般来说,放热反应的活化能较低,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反应速率较快;而吸热反应则需要克服较高的活化能,反应速率较慢。
由于焓变反映了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化学反应的焓变来控制反应速率。
例如,通过加热可以提高反应物的动能,并加快反应速率。
结论本文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化学反应中的焓变与反应热。
焓变是化学反应中系统内部能量变化的量度,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得出;反应热是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与焓变密切相关。
微专题(二) 焓变的大小比较一、ΔH 大小比较时注意事项ΔH 是有符号“+”“-”的,比较时要带着符号比。
1.吸热反应的ΔH 为“+”,放热反应的ΔH 为“-”,所以吸热反应的ΔH 一定大于放热反应的ΔH 。
2.放热反应的ΔH 为“-”,所以放热越多,ΔH 越小。
二、常见的几种ΔH 大小比较方法(1)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ΔH 的绝对值也要加倍例如,H 2(g)+12O 2(g)===H 2O(l) ΔH 1=-a kJ·mol -1;2H 2(g)+O 2(g)===2H 2O(l) ΔH 2=-b kJ·mol -1,其中ΔH 2<ΔH 1<0,且b =2a 。
(2)同一反应,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在同一反应里,反应物或生成物状态不同时,要考虑A(g)放热吸热A(l)放热吸热A(s),或者从三状态自身的能量比较:E (g)>E (l)>E (s),可知反应热大小亦不相同。
如S(g)+O 2(g)===SO 2(g) ΔH 1=-a kJ·mol -1S(s)+O 2(g)===SO 2(g) ΔH 2=-b kJ·mol -1(3)晶体类型不同,产物相同的反应,反应热不同如C(s ,石墨)+O 2(g)===CO 2(g) ΔH 1=-a kJ·mol -1C(s ,金刚石)+O 2(g)===CO 2(g) ΔH 2=-b kJ·mol -1(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比较反应热大小①其他条件相同,燃烧越充分,放出的热量越多,ΔH 越小,如C(s)+12O 2(g)===CO(g) ΔH 1;C(s)+O 2(g)===CO 2(g) ΔH 2,则ΔH 1>ΔH 2。
②对于可逆反应,由于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实际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小于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 的绝对值。
如:2SO 2(g)+O 2(g)2SO 3(g)ΔH =-197 kJ·mol -1,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 2(g)和1 mol O 2(g),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小于197 kJ ,但ΔH 仍为-197 kJ·mol -1。
微专题1 焓变大小比较1.ΔH 大小比较时注意事项ΔH 是有“+”“-”符号的,比较时要带着符号。
(1)吸热反应的ΔH 为“+”,放热反应的ΔH 为“-”。
所以吸热反应的ΔH 一定大于放热反应的ΔH 。
(2)放热反应的ΔH 为“-”,所以放热越多,ΔH 越小。
2.常见的几种ΔH 大小比较方法(1)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ΔH 的绝对值也要加倍例如,H 2(g)+12O 2(g)===H 2O(l) ΔH 1=-a kJ·mol -1; 2H 2(g)+O 2(g)===2H 2O(l) ΔH 2=-b kJ·mol -1,其中ΔH 2<ΔH 1<0,且b =2a 。
(2)同一反应,反应物或反应产物的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在同一反应里,反应物或反应产物状态不同时,要考虑A(g)放热吸热A(l)放热吸热A(s),或者从三状态自身的能量比较:E (g)>E (l)>E (s),可知反应热大小亦不相同。
如S(g)+O 2(g)===SO 2(g) ΔH 1=-a kJ·mol -1S(s)+O 2(g)===SO 2(g) ΔH 2=-b kJ·mol -1(3)晶体类型不同,产物相同的反应,反应热不同如C(s ,石墨)+O 2(g)===CO 2(g) ΔH 1=-a kJ·mol -1C(s ,金刚石)+O 2(g)===CO 2(g) ΔH 2=-b kJ·mol -1(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比较反应热大小①其他条件相同,燃烧越充分,放出的热量越多,ΔH 越小,如C(s)+12O 2(g)===CO(g) ΔH 1;C(s)+O 2(g)===CO 2(g) ΔH 2,则ΔH 1>ΔH 2。
1.标准状况下,11.2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14
2.9kJ,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在一定条件下,H2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2(气)+O2(气)=2H2O(液) △H=—572kJ/mol
CH4(气)+2O2(气)=CO2(气)+2H2O(液) △H=—890kJ/mol
由1mol H2和3mol CH4所组成的混合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
3.已知2H2(气)+O2(气)=2H2O(气) △H=—Q1kJ
2H2(气)+O2(气)=2H2O(液) △H=—Q2kJ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Q1>Q2 B.Q1<Q2 C.Q1=2Q3 D.Q2=2Q3
4.比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与Q1的大小
A. 2H2(气)+O2(气)=2H2O(气) △H=—Q1
2H2(气)+O2(气)=2H2O(液) △H=—Q2
B. S(气)+O2(气)=SO2(气) △H=—Q1
S(固)+O2(气)=SO2(气) △H=—Q2
7. 1mol 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时,放出热量283kJ.则414.2g CO完全燃烧时放出4186.8 kJ热量。
8. 4g硫粉完全燃烧放出37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9.已知CaCO3(固)=CaO(固)+CO2(气) △H=+177.7kJ
C(固)+O2(气)=CO2(气) △H=—393kJ
把1t石灰石燃烧成生石灰需要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由碳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来供给,问理论上要消耗多少克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