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新教材同步教学案讲:第六章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优质新教材同步教学案讲:第六章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优质新教材同步教学案讲:第六章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优质新教材同步教学案讲:第六章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

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1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优点:探测范围□02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03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04少,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3.应用: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05预警;能够快

□06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概念:利用□1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02定位、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

2.组成

(1)卫星星座(空间部分)。

(2)□03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

(3)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

3.主要功能:提供精密的□04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4.主要特点:全球性、□05全天候、连续性和□06实时性。

5.主要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07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的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我国的□0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6.应用:进行精确定位,发出求救信号,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三、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1处理、存储、管理、□02查询、分析和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应用

(1)自然灾害的监测:□03动态监测、□04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和受灾情况。

(2)制定救灾方案:为制定□05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1.判断正误。

(1)获取信息时,遥感技术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2)利用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可进行定位、测时、测速。(√)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不能监测自然灾害。(×)

2.获取卫星云图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技术

答案 A

解析卫星云图是遥感图像,因此获取卫星云图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

3.据卫星云图分析台风的移动方向及可能的登陆地点,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技术

答案 C

解析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

4.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经常应用于()

A.汽车导航B.资源普查

C.电子购物D.信息查询

答案 A

解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全球定位系统经常应用于汽车导航;资源普查是遥感技术

的主要功能,电子购物是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信息查询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5.如果要根据受灾情况,对临时灾民安置点和医院进行选址,并选择安全疏散道路,可以采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试设计一项应用该技术的课题研究项目。

提示GIS。“江汉平原某年水稻长势的监测分析”“中等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模式及

与环境关系的分析”“油轮在某海域发生大量漏油事故时,预测其污染范围及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

任务探究地理信息技术的选择

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下图是“3S”技术的组合应用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时更新地理信息,需要利用________技术。在救灾管理系统中,管理中心要掌握救灾车辆的精确位置应利用________技术。为了能对运动中的汽车精确定位,至少需要接收________颗卫星的信息。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_____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③和________。

(3)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综合应用,其中甲代表“3S”技术的组合,乙代表__________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__技术的组合。在图中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成果展示](1)RS GPS四

(2)①④②

(3)GIS与RS GIS与GPS

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乙: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

丙:装载GPS接收器的运钞车发送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

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

地理信息技术的选择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01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

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02GPS”,如果是“面”则选用□03RS或□04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05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06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07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08信息,尤其对于大范围、大面积、人不易观测的地物信息的获取,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09RS。

3.关键词判断“3S”技术

RS:“□10获取”空间信息。

□11GPS:“定位”“导航”“精确”“精密”“精准”等。

GIS:“□12分析”“处理”“查询”“输入”等。

地理信息技术逐渐被大量运用到社会经济中的各个部门。读图回答(1)~(2)题。

(1)环保部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各地区秸秆着火点,若图中甲为环保部门,乙为秸秆着火点监测区,则该地理信息技术为()

A.遥感(RS)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2)我国某共享单车企业利用国产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米级定位,即使在树荫下单车也不会出现“漂移”。若图中甲为国内某共享单车企业,乙为共享单车,则该地理信息技术

为()

A.遥感(RS)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科学思维

地理信息技术选择的方法

第(1)题,环保部门要检测着火点,必须获取信息数据,该数据是在着火点外靠设备感知获取的数据,属于遥感功能。第(2)题,米级定位属于定位导航功能,材料中说明该项技术为国产地理信息技术,因此为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

[答案](1)A(2)D

提升运用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广泛。据此完成1~3题。

1.监测南极极冰融化状况最为快捷有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电子地图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D.实地测量

答案 C

解析极冰融化是个动态过程,监测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RS)。

2.精确测量珠穆朗玛峰可利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A.遥感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答案 B

解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测量、勘测。

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测量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GIS B.GPS+RS

C.GIS+RS D.GPS

答案 A

解析进行科考首先要确定地理位置,需要用到GPS;测量还要进行数据分析,需要用到GIS。

任务探究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下表为近年来几次重要的自然灾害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表中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哪些?其中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2)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救灾带来了哪些好处?

(3)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其具有哪些功能?

[成果展示](1)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2)对自然灾害进行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使灾害的危害大幅减小。

(3)地理信息系统。定性和定量分析地理信息。

1.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将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而且在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有助于灾害的预防、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如下表所示:

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两领域,在军用领域主要体现在定位和导航两大方面,在民用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应用到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GIS②GPS③RS④数字地球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采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原因有()

①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②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辐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③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须人工参与④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科学思维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1)题,无人遥控直升机的位置定位使用GPS,进行遥控作业需使用遥感技术(RS)。第(2)题,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辐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

[答案](1)C(2)D

提升运用能力

中新网广州2016年10月21日电据广东省防总21日通报,21日12时40分强台风“海马”登陆广东汕尾沿海。台风登陆时,惠州、惠东、汕尾等城市均停工停课,同时,广东多趟航班、高铁等交通线路均已取消或延误。据此回答1~2题。

1.如果让你利用GIS制定撤离预案,你需要输入的基础数据包括()

①地质②地貌③地形④交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利用GIS制定撤离预案时,应参照多项数据,例如:地质、地貌、地形、交通、水文等数据,但由材料可得交通线路均已取消或延误,说明交通数据已失效因而不需要输入。

2.撤离预案属于GIS的哪项功能()

A.存储B.管理C.分析D.模拟

答案 D

解析“撤离预案”是利用GIS根据输入信息模拟结果的功能。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118页活动]

思路点拨 1.对比灾害前后遥感影像,判定受灾区域,重点分析两图不同区域。

2.估计泥石流冲毁的住宅数量,需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调用当地的住宅分布信息图层,与受灾图层叠加分析。

3.估计泥石流冲毁的住宅数量,需要遥感系统获取受灾区域影像,确定房屋冲毁区域的范围,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准确定位,然后才能与住宅分布图层准确叠加,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分析。

成果展示 1.略。

2.房屋分布信息。

3.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下载专业软件(推荐LocaSpace Viewer),打开遥感图层和政区图层,查询所在地的遥感地图。

2.对比历史地图,指出所在城市的变化。

3.读出学校的精确地理位置。

4.从地理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规划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示与评价

略。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学案10:1.2.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课时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的概念和工作过程。 2.结合实例,理解“3S”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重点) 3.掌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别与联系。(重难点) 阶段1 知识梳理 教材整理1 地理信息系统(GIS) 阅读教材P 10至P 11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专门处理___________的计算机系统。 2.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3.应用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①提供反映________的各种________。 ②对环境和________进行动态监测及________。 (2)城市管理????? 查看、查询相关信息资源制作相关的统计分析图和专题图 综合分析相关信息,进行应急事件的 录入、处理、决策等工作 微体验 正误判断: (1)地理信息系统即计算机系统。( ) (2)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的根本区别在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分析功能。( ) (3)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应急事件的处置提供决策支持。( ) 教材整理2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阅读教材P 11最后两自然段至P 12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_______后,由_______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微体验 正误判断: (1)数字地球是“3S”技术的综合。( ) (2)利用数字地球,可以预测未来,但无法模拟数世纪前的环境。( )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阶段2 合作探究 [ 材料一甲图为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住房的景观图,乙图是根据该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 材料二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解决的是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坚持信息技术服务学科课程的原则,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决不能“为应用而应用”,更不能偏离课程目标的盲目应用;而要从学科课程目标出发,并考虑学科特点,具体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征等诸教学要素去精心设计应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 努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文化基础,这是根本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优势,拟定部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信息,研究、学习、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比如,语文的阅读知识、数学应用问题等等,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学习工具并使之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海林市第一中学果红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有人问:“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

新型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方面,我校地理学科有着很多的优势:1、新课程改革趋势的必然:新课表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助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虽然我校在2003年才进入新课改阶段,但改革的大势已摆在眼前。2、资源的广阔性: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都为地理学科提供了广阔资源。3、人力的优越性: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应用网络查询资料,熟练使用Powerpoint及Authourware等软件制作CAI 课件。 多媒体网络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同时,这个系统还与教学资料中心,甚至Internet相连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送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屏幕相信,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软件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学生提问,并进行网络对话, 二、研究的目标与理论基础 1、研究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托网络环境提供的技术条件,彻底摒弃“满堂灌”

2020-2021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单元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热点链接】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西昌市经久乡马鞍村发生森林火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安排多颗高分辨率卫星对灾区进行监测,并调取多幅卫星影像,服务于救灾工作。火灾发生后,基于北斗的手持机第一时间驰援森林灭火,部分志愿者配备了北斗手持终端支援救灾现场,确保救灾工作有序、高效。此次救灾利用了什么地理信息技术? 提示卫星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 通过探究有关 自然地理问 题,了解地理 信息技术的应 用。 水平1:根据资料,说明地理信 息技术的含义。 水平2:根据资料,归纳主要地 理信息技术的含义、主要作用及 应用领域。 水平3:运用图表资料,归纳主 要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探讨地 理信息技术在自然地理研究中 的应用。 水平4:综合运用资料,探究地 理信息技术图像的判读和应用。 人地协调观:运用地理信息 技术,服务于防灾减灾,减 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综合思维:地理信息技术图 像的判读、地理信息技术的 比较及应用。 地理实践力:运用手机地图, 体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用途 1.概念: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对□01地理信息进行获取、□02分析和应用的综合性技术,是地理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组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03卫星定位系统等。

3.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资源普查、□04灾害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区域发展、城市规划、工程设计、交通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二遥感及其应用 1.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反射、□01发射电磁波,不同物体的□02电磁波特性不同。 2.应用:资源评估、□03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 3.环节:信息的□04获取、传输、接收、处理、分析和应用。 4.优点:探测范围□05大、获取资料□06快、受地面条件限制□07少、获取信息量□08大等。 5.遥感影像 (1)判读基础:不同地物有不同的□09影像特征。 (2)色彩:水域为蓝色,人工建筑多呈灰色,植被呈红色。 (3)形状:人工建筑、工程的边界往往□10棱角明显,形状规则;道路的宽度一般变化□11较小,河流的宽度多变;道路相对比较□12顺直,河流则弯弯曲曲。 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概念: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由卫星群组成的卫星系统。 (2)观测卫星数量:可以同时观测到□01四颗卫星。 (3)获取信息:获取观测点的□02经纬度和高程。 (4)作用:□03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 (5)优点:□04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 (6)应用:□05大地测量、地面监测、交通导航等。 2.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06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07管理、运算、□08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尤其是《信息化教学与实践》的学习,我理解到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水平、创新水平和地理思维水平有很大的协助。 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计算机能把各种地理事实材料: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止的地理事物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体现在学生面前,而计算机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更加仔细地观察到各种地里事实材料,不致漏掉某些关键信息,这有利于学生观察水平的培养。正是因为学生能充分接受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地理事实材料,才能使学生认真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得出所要掌握的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这比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要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思维是地理学习的核心活动。所谓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考察地理事物或想象,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地理事物的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的规律性理解。譬如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思维模式如下:建立空间概念-------分析自然要素特征----------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综合人文地理特征------------综合区域地理特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地理信息,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抓住地理景观要素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学生通过度析、判断地理现象,提升对地理本质的理解,通过综合概括地理现象,培养较为严密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照、比较地理现象,提升地理区域差异性理解。使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需要的地理信息原汁原味地表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观其形闻其声,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而这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水平的基础。

高考地理复习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学案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知识体系预览 必考加试 1.地理信息系统 ①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②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 过程 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a a b 了解地理信 息系统在城 市管理中的 作用 3.遥感技术 ①遥感的概念 ②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 4.遥感与资源普查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5.遥感与环境和灾害监测 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a a c c 了解遥感在 资源普查、环 境和灾害监 测中的应用 6.全球定位系统 ①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②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过程 7.全球定位系统与定位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a b a 考点一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必考+加试) [考点梳理]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a)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过程(a) (1)地理信息系统由GIS硬件、地理数据、GIS软件、GIS人员和应用模型等五部分组成。 (2)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

出等环节。 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b+加试) (1)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公安、水利、公共设施、商业金融等。 (2)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城市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思考 (1)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 (2)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并用于国土整治的技术是________。提示(1)地理信息系统(GIS) (2)地理信息系统 [考点突破] 1.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 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知识: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技能: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社会中的应用,知道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情感: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重大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 学习重点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2、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工具,并从中总结出自己使用过的工具有哪些 课堂准备:图片、视频、动画(课件中体现)和实物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活动1以游戏引课 游戏规则:请4位同学上讲台站成一横排,第一位学生面对教师,其他三位同学背对教师,先请第一位同学看教师手里的一张纸条上的内容,

然后请第二位同学转过来,由第一位同学将刚才看到的内容用动作表达(不能有声音)给第二位同学,时间20秒,然后再请第三位同学转过来,由第二位同学把刚才自己理解的意思用动作表达给第三位同学,以此方法到最后。然后先让第四位学生说出是什么,再请第三位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再请第二位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最后请第一们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从而说出纸条上的内容。 师:为什么一样的信息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信息? 学生回答(表达错误、信息传送的方式有限、表达信息不明确等等)教师鼓励、表扬并小结 活动2教师提问:假如你现在有4个朋友,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东京,一个在纽约,一个在伦敦,你要跟他们传递一个信息,你会用什么方法?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传播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在今天我们有很多传递信息的方法,可是在人类最早出现的年代以及没有这些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工具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进行信息传递的呢? 二、授新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策略.doc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 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策略及应用 在新教学理念下,教师地理课堂教学应突出三点,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学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理念和力求学习方式的优化的教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探讨新课程的教学特点(即内容活化、创新的教学过程;学生思考、体验的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发展的教学过程)和必须探讨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应的教学设计。我经过近几年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实践,觉得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更好体现新课程理念,并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要求 从广义上讲,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的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修改解决方法的过程”,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是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显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的,那么就必须构建与教学过程本质特点相匹配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必须是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二次开发: 课程内容是学生求得快速发展的主要“信息源”,对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进行任务分析已成为现代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目的是教学内容要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由于地区不同、

学校不同、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不同,学生不仅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心理动作、情感态度和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新课程内容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适应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对教学背景进行从宏观和微观在两方面考虑,并结合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诊断性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开发出来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再“开发”,即二次开发——对新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成不变的“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 2.教学设计的内容必须是知情合一的统一体: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注重学生的部分智力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发展所必须的其他智力因素。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分析往往只设计各知识点及组成的知识结构等因素,而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具有促进作用的因素考虑很少,如兴趣、动机、意志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这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挖掘有关情感和能力等方面因素,使教学设计的内容成为“知情合一”的统一体,从而通过教学过程展开,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能获得积极的生活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此基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320180713517

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课程标准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 2.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全球定位系统 阅读教材P74~P76“全球定位系统”,填写下列知识。 1.概念: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 2.组成: 【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3-1-3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星座”,据图说明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的组成及作用。 提示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地面20 200千米的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其中3颗备用)组成,每个卫星轨道面上各有4颗卫星。卫星轨道均为接近正圆的椭圆,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卫星的分布使全球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2.读教材“图3-1-6GPS接收机的信号解读”,据图分析: (1)说出该地经纬度和高度及误差。

(2)说出图示卫星数量及信号强度。 提示(1)该图表示接收机所在的经度为116°18′50.2″E、纬度为39°58′27.9″N。接收机所在的高度为109 m,误差为5.7 m。 (2)卫星分布图描绘了在你所处位置(圆心)仰望天空能搜索到的8颗卫星,大圆表示地平线,小圆为抬头以45°角仰望天空的范围,越靠近圆心,卫星信号越强。数字表示被接收到信号的卫星编号,黑色柱的长短表示信号强弱,一般能收到4~8颗卫星的信号。 教材梳理2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阅读教材P76~P79“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填写下列知识。 1.GPS的特点: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 2.GPS的主要功能:定位和导航。 3.GPS的应用领域: (1)军事:GPS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军事应用。 (2)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存储等优势。 (3) (4)救援:GPS可对消防人员、救护人员、交通警察进行应急调遣。 (5)农业:GPS引入农业生产后产生了“精准农业耕作”。 (6)娱乐:GPS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 [预习效果自测] 在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两院院士李德仁指出,我国的二代导航定位系统将由12颗卫星组成,到2020年建成我国类似的独立自主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据此回答1~2题。 1.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 A.21颗和3颗 B.22颗和2颗 C.21颗和4颗 D.22颗和4颗 2.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看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 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 技术的兴起为21世纪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地理课堂中 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能使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的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只是把地理 方面的相关事物与知识一一罗列,让学生达到认知的目的,所以初 中地理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在包罗万象的内容中,难免有一些地 理事物是大家没有见过的或者根本看不到的,很多地理事物的运动 和变化也是大家看不到的和无法想象的,而这一切在教学过程中仅 仅依靠语言和图片学生很难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却可以把这些地理 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 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地球的运动》这节课,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一个简单的 动画就可以使很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的空间 模型,对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有很大帮助。 其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地理是一个边缘性学科,虽然属于文科,但不像政治和历史只 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地理的。地理的特别在于 地图这一第二语言,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学生图文结合,对比观察,在理解地图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那就意味着在传统课堂上地理教师 不仅要板书而且要板图,这样需要大量的时间不说,单就地图而言 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这些地图都靠教师用 语言去描述给学生,也是很难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的。信息技术弥 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它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 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图中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 形象、直观地感知、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加大了课 堂密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例如《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大气环流图,上课时不仅可以节省板图 时间,而且动态的图形、图像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学习更多内容。 最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知识梳理学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遥感系列卫星 中国遥感系列卫星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和遥感设备,对地表覆盖和自然现象进行观测的人造卫星,主要应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与人们生活也密切相关。 中国“遥感”系列卫星专指冠以“遥感XX号卫星”的系列卫星,不包括中巴系列、资源系列、环境系列、高分系列等国产遥感卫星。2006年4月27日,“遥感卫星一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至2015年8月27日10时31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二十七号卫星送入太空,中国已经成功发射27颗“遥感”系列卫星。 节次考试内容 学考 要求 选考要求考点1:遥感技术 (1)遥感的概念 (2)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 a a b b 考点2:遥感与资源 普查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c c 考点3: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c c 遥感技术 ◆遥感的概念 遥感(RS)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 1.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2.分类 依据分类 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根据传感器是否主动向观测目标发射电磁波主动式遥感与被动式遥感 续表 依据分类 按照电磁波的波谱 范围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等 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遥感与资源普查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它的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的信息量大,可减少资源普查的盲目性。其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如下表所示: 应用 领域 具体内容备注 矿产资源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 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 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 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在对森林、草原、绿地以及农作物等资源的调查中,通过 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 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信息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 环境保护等部门提供服 务 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用信息手段代替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教学、辅助教学,让学生进入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也对教育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什么好处呢? 一、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信息服务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对外宣传与联系、学籍管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寄宿生管理等;也广泛应用于校内课程教学、课外小组活动,以及校外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教师和专家相互联系提供讨论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课内外学习活动的网上备课环境和教学活动管理平台。信息技术还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了探索、实践,激发了联想、判断,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加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些学生还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而非考试分数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不断的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活动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结合使用信息教学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教学的内容更明晰,使学习者的探究行为更易于发生,促进了高级思维活动。与所有其它工具一样使用者借助它可更灵巧地工作,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最重要的还在于它促进了高级思维技能。实践表明,运用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四、促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换。 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下,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学生要快得多,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也集中得多,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更多,当然,在这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那么,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呢? 一、循序渐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31讲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0001

第31讲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I板块一I落实基础知识丨死预习再听谏课堂丸高败1.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读GPS卫星系统组成图,回答问题。 □PS卩星系统州戒 (1) 概念: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 系统组成: ⑶应用: ①最初用于军事。 ②目前拓展到交通、邮电、地矿、建筑以及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

业。 ③其他用途:还可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从而帮助预报地震;与G§、RS结合,为资源调查、工程管理、精细农业服务。 【深度思考1】汽车导航运用了哪些技术? 提示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读遥感(RS)的工作过程图,回答问题。 (1) 概念: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提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2) 组成: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3) 应用。 ①资源普查: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②环境灾害监测:有助于人类重新审视“地球家园”,提高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与灾害的认 识。 3.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读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构成图,回答问题。 (1) 概念: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2) 功能:①存储、管理数据;②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③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 (3) 系统组成:人员、A硬件、数据、B应用模型和软件。 (4) 工作过程。

怎样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怎样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教育的信息化正督促每一位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最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 这几天我看了《教育技术应用(小学)1-1--“教学设计”基础知识》的视频讲座,讲座里有这样一个事例,某学校的张老师能够自字处理软件备课,用演示文稿软件辅助教学,用电子表格跟踪学生成绩、能够上网查找各种教学资源,并在网上与其他教师沟通和交流,张老师认为自己是信息技术应用型的教师,但随着新课程的推动,张老师感到了困惑????····· 张老师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张老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完成个人计划,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型教师发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在界定信息技术应用型,张老师忽略了关键的一环,学生不但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脑的时间。让他们在协作中去探索,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他面临的挑战:既要按照新课标完成规定的内容,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在持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持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 我觉得张老师应该这样做。 1. 教学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 对学生实行多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手脚和思维! 3. 有学生单方面的进步到多方面的进步。 4. 多媒体信息展示,交流。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其主动的探究,基于问题的学习。 要想做到上述几点,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实行教学设计。(1、.情境创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相关的信息资源。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实施方案后实行课例分析,即时实行教学反思,评价!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即时实行调整!

2019-2020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三章 第二节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一、遥感 1.概念:“遥远的感知”,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3.工作过程 遥远的物体――――→反射或辐射 电磁波传感器――――→影像胶片 数据磁带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 判读分析遥感影像→用户应用 4.遥感影像 (1)组成:遥感影像由成千上万的像元组成。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该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影像显示地表信息细节的能力就越强。 (3)类型:黑白、彩色(真彩色、假彩色)。 判断 1.在航天遥感中,卫星轨道越高,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 × ) 2.近地面遥感主要用于中低分辨率的遥感任务中。( × ) 3.遥感能够瞬时成像、 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态监测和定位。( × ) 4.地物反射波谱特征是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 √ ) 二、遥感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2)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优势:可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和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2.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遥感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①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②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 ③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2)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 ①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 ②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 思考遥感如何进行农作物估产? 答案不同长势、不同健康程度的农作物,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特征是不同的。通过分析农作物的长势、健康程度,就可以进行农作物的估产。 探究点遥感技术的应用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所谓“卫片执法”,是指依据卫星拍摄的遥感图片进行土地执法检查。国土资源部门有专门租用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卫星,通过对不同时间拍摄的卫星图片进行对比,即可发现违法用地行为。据了解,2013年第十二次“卫片执法”检查,厦门市实际违法用地图斑总数为240个,总违法用地面积618.8亩、违法占用耕地面积132.0亩。 材料二2015年11月27日凌晨5时24分,我国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遥感二十九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根据官方报道,遥感二十九号卫星是分辨率为0.5 m的国土资源普查卫星,它的传输带宽也因此较其他卫星提升约6倍之多,这是我国遥感卫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与传统方式相比,利用遥感卫星获取信息有哪些优势? 答案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看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兴起为21世纪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地理课堂中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能使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的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只是把地理方面的相关事物与知识一一罗列,让学生达到认知的目的,所以初中地理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在包罗万象的内容中,难免有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没有见过的或者根本看不到的,很多地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是大家看不到的和无法想象的,而这一切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和图片学生很难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却可以把这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地球的运动》这节课,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一个简单的动画就可以使很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的空间模型,对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有很大帮助。 其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地理是一个边缘性学科,虽然属于文科,但不像政治和历史只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地理的。地理的特别在于地图这一第二语言,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学生图文结合,对比观察,在理解地图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那就意味着在传统课堂上地理教师不仅要板书而且要板图,这样需要大量的时间不说,单就地图而言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这些地图都靠教师用语言去描述给学生,也是很难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的。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它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图中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例如《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大气环流图,上课时不仅可以节省板图时间,而且动态的图形、图像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内容。 最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强大动力,它能促使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传统的地理课堂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

理第一轮复习专题9微专题三十三地理信息技术思维导图学案

微专题三十三: 地理信息技术
1.(2012·山东文综,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
)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2.(2013·福建文综,5)下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 A.企业空间布局决策
) B.总部调控生产
1

C.总部监控产品质量
D.研发中心创意
3. (2014·山东文综, 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 8 时至次日 8 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 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读图完成下题。
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 GPS 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1.遥感技术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 矿产资源 资源 调查 生物资源 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 术 “发现”矿产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 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 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 环境 和灾 害监 测 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 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等 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 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 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备注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 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 保护等部门服务
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走进了日常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小学信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式各样,一节课有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生命的壮歌》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

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体会老羚羊怎样以自己的身躯搭建了生命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化, 而 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学生对于仿生学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