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图形、表格资料题巧解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3
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型解析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图表、统计数据等大量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对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型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此类题目。
一、题目类型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通常以表格、图表、统计数据等形式呈现,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的特点,这类题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图表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进行数据分析,推断相关结论。
2. 表格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表格数据进行信息提取、计算和推断。
3. 统计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量计算等。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解题思路和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在阅读资料分析题时,要仔细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和所给信息,确保对于数据的理解准确。
2. 抓住关键信息:在分析图表和数据时,要注意抓住关键信息,例如数据的单位、时间顺序、数值大小等。
有时题目会给出提示,考生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提示信息。
3. 综合分析和计算:根据所给信息,考生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推断未给出的数据和结论。
这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4. 注意信息的逻辑关系:当分析图表或数据时,要注意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多做推断和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 刻意练习:为了更好地掌握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考生需要进行刻意练习,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以下以一道典型的图表题为例进行解析。
题目要求: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插入一道相关的绘图题图表)解题思路:首先要仔细观察图表,注意解读图表的各个部分,包括标题、坐标轴、单位等。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和推理。
1. 图表概述:该图表展示了2016年至2020年某城市GDP的变化情况,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GDP数值。
2. 数据分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GDP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种题型: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和图形类资料。
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更常见的题型是三大类材料的综合形式,但是无论是单一材料还是综合材料,分析材料的技巧都是一样的。
对于这三大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才能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及时准确地列出计算式呢?一、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对于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应该是很多同学不愿意面对的题型,字数多,数据多。
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这一类材料如何解读呢。
建议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主要两个策略:一,关键名词定位法,二,段落大意概括。
一般而言,文字资料分为两种结构:多段式、一段式。
(1)多段式材料:1.关键名词定位,把材料中后面紧跟数据或者和数据有关的名词标注出来;2. 二,段落大意概括。
看每段第一句话,通过每段第一句话判断这篇资料是一段说一个主题,还是全篇说一个主题,并大概知道全篇资料讲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
例如: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 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
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
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看到上面这个题目后,首先用5秒钟确定这篇文字资料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式”。
然后在20秒钟内,把每一段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下面划横线作标记。
做完标记后直接看题目,题目中问到哪个关键词,就在相应的段落里面寻找对应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
(2)独段材料:通过目测将文章按长度大概分为三部分或四部分,不需要精确。
资料分析&图表分析类题型解题技巧讲义第一部分:解题技巧第一节:基本概念基期:比较的基准时期现期(或比较期):与基期相比较的时期;基期量:基准时期的数值现期量:与基期相比较时期的数值。
增长率:与增长速度、增长幅度意义相似,代表一个增长的幅度。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1减少率=减少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1-现期量÷基期量年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末期值=初期值×(1+年均增长率)n(n为年数)末期值=初期值×(1+年均增长率)n(n为年数)年均增长量=(末期量-初期量)÷年份数拉动增长率=部分增长量÷总体基期量同比: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
例如:2015年5月与2014年5月相比较;2015年第一季度与2014年第一季度相比较;2015年上半年与2014年上半年相比较。
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时期相比。
如:日环比(与前一天相比)、周环比(与前一周相比)、月环比(与前一月相比)、年环比(与前一年相比)等。
比重: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百分数:n%,即n百分点:n个百分点,即n/100(注意百分点不带百分号),一般在考试中,单位为“个百分点”。
比如:2012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百分点。
核心提示:百分数一般用来进行量之间的比较,需要除以参考值;百分点一般用来进行比例或增长率之间的比较(偶尔特殊情况也会用百分数来比较),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除以参考值。
指数:一般用于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
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
常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上证指数和区域价格指数等。
【注】①相应两期实际值的比=相应两期指数的比。
②指数的增长率=实际值的增长率。
③指数一般表示的是那些我们并不关心其绝对值大小,而只关心其相对变化的指标量。
资料分析速算方法整理:一、估算法适用:选项数值差别较大;题目给出的值无法准备算出答案;出现以下4种情形,皆可用估算达到速算效果。
1、增长率估值应用:1)形如已知全年前三季度,求增率? (部分1),全年增率A% (总体增率)全年第四季度,增长率为a%(部分2)则答案:(1)A%为部分1与部分2的加权平均值(2)若a%>A%,则所求?(部分1的率)<A%(总率)例题:09年第四季度某地实现工业增加值828亿元,同比增长12.5%,在第四季度带动下,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8.7%,求该地区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为多少?A7.4%B8.8%C12.5%D32% 答案:因为第四季度同比增长12.5%(部分2率)>8.7%(总率)所以所求前三季度增率<8.7% 选A即可。
2)形容去年增率A%,明年增长率为B%,则今年的增长率为?(类似还有加和的整体关系)则答案:去年率<今年率<明年率(即在较小值与较大值之间)例题:今年进口额为A,今年比上年增率为a%,今年出口额为B,今年比上年增率为b%,求进出口额今年比上年的增率?则答案:进出口额=进口+出口,所以是加和关系,可用上式。
今年比上年增率为a%(较小的值)<进出口额今年比上年的增率<今年比上年增率为b%(较大的值)3)形如已知今年1-9月比去年同比增长率(表中值),(今)本年1-9月增长率的增加的(看表得知),本年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率是增加的,则:(1)去年累计值1-8月A项比去年同期增长率<今年1-9月“比去年同比增长”栏中值a%(去年至上月累计值增长率) < (今年至本月累计值增长率)(2)去年1-9月累计值增长率<今年1-9月累计值增长率(即1-9月对应比去年同比增长率a%)4)形如已知进口额比上年增长率出口额比上年增长率Z国 A a% B b%M国 E e% D d% ,求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则答案:(1)值小的率<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值大的率若b%>a%,则答案为a%<所求的总额增率?<b%(2)当权重一致即,当E=D时,所求的总额的增长率=2%%de+=221的率部分的率部分+(平均数) (3)当权重不一致即D>E时,总额的增长率= 当总额率接近权重(已知数额)值大的一方的增长率即所求的总额的增长率接近于d%且>平均值,反之接近于e%且<平均值,在选项中选择满足的即可。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首先,表格资料的答题思路是看清标题,横标和纵表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所代表的意义。
有三种类型的题目,第一种较简单,从表上可直接找到答案,第二种需要综合考虑几种因素,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
对于比较简单的题目,先不要看答案,应看题目直接从表中找答案,以免被其他信息干扰。
其次,图形资料答题思路是一般资料之后有5道题,问题的难度有三级“第一是简单题,从图表资料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第二是中等难度题,常常需要通过一定运算,对资料进行一定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第三较难的题目,这类题目需要对资料进行比较复杂的综合分析。
切记需根据资料本身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的个人经验和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
有些图形看上去眼花缭乱,实际上比较简单。
比较容易和直观的题目,直接从图上找答案。
弄清题目中某些概念的正确含义。
注意有些关键词和一些“小陷阱”。
第三,文字资料答题思路是文字资料中常给出大量的统计数据,其中一些资料与要回答的问题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干扰和混淆视线的作用,做题目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大胆谨慎、耐心细致,在看懂问题的基础上,回过头来看文字资料中找到统计数字。
资料分析解题方法和技巧可以概括为:
1.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
2.带着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信息,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
4.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
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一、导言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型。
通过分析给定的资料、图表或文本,考生需要准确理解信息,分析关系,并进行综合推理和判断。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解题能力。
二、审题要点1.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在解答资料分析题之前,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包括问题的提问方式、所需要回答的内容等。
有时候,题目会给出关键词提示,考生可以将这些关键词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以便在阅读资料时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关信息上。
2. 确定资料类型资料分析题的资料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表格、图表、文章等。
在分析资料之前,考生需要明确资料类型,并了解该类型资料的特点。
例如,表格主要用于比较数据,图表则更适合观察数据变化趋势。
三、分析资料步骤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考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和解答:1. 把握整体信息在初步了解资料后,考生需要抓住重点,了解整体信息。
可以通过观察标题、资料结构、图表标题等来获取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2. 理清资料关系在阅读和分析资料时,考生需要注意资料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观察文字描述、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图表的线条走势等来推断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趋势。
3. 辅助工具运用对于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考生可以通过绘制图表、制作图示或使用颜色标记等方式来辅助分析。
这可以帮助考生更清晰地观察数据变化,加深对数据的理解。
四、解答技巧1. 逻辑推理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考生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根据已有的信息和分析结果进行判断和推断。
可以运用常识、经验和逻辑链条进行合理推理,避免主观臆断。
2. 灵活运用知识考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在解答中。
例如,经济资料分析题中可能涉及到宏观经济指标,此时考生可以参照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3. 结合实际情况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考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相关的题目,考生可以借助自身经验和社会观察来进行解答。
统计表直接查找型专项训练材料一:某市证券行业主要经济数据某市保险行业主要经济数据1.到2010年末,股民资金开户数比2005年末增长了大约:A.90%B.98%C.100%D.101%2.2005—2010年股票、基金交易量同比增长的年份共有几个:A.1个B.2个C.3个D.4个3.2005—2010年股票、基金交易的户均交易量最大的是哪个年份:A.2007B.2008C.2009D.20104.2005—2010年财产险每年赔款支出与保费收入之比大约在什么范围内A.10%—25%B.20%—50%C.40%—70%D.60%—90%5.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A.每年获得的人身险保费收入约为财产险保费收入的2—3倍,因此获得人身险给付的人数比获得财产险赔款的人数更多B.2008年出现股票、基金交易量同比下降约为60%,而期货交易量同比增长约为90% C.2005—2010年,2010年的财产保费收入和人身保险费收入增长最快,2008年的财产险赔款支出最接近人身险给付支出D.2005—2010年,该市的证券营业部数量逐年增加,2010年末比2005年末增加了27家材料二:6.该省1997-2004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的年份共有:A.3年B.4年C.5年D.6年7.该省1997-2004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与GDP总量的发展变化是:A.均为增加B.均为下降C.前者增加,后者下降D.前者下降,后者增加8.该省1997-2004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均最高的年份为:A.2004年B.2003年C.2000年D.1998年9.按表中数据计算可知,1996年该省房地产业增加值为:A.20.3亿元B.21.3亿元C.22.3亿元D.23.3亿元10.按表中数据计算可知,2004年该省GDP总量比1997年增长:A.204.45%B.210.45%C.104.45%D.110.45%材料三:1995年、2006年世界前十位国家或地区国际旅游支出及出境旅游人数11.2006年世界出境旅游的平均支出是:A.760美元/人次B.772美元/人次C.780美元/人次D.791美元/人次12.在2006年出境旅游人数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中,国际旅游平均支出相对较低的三个国家或地区是:A.中国、波兰、俄罗斯B.波兰、斯洛伐克、意大利C.英国、香港、加拿大D.香港、俄罗斯、波兰13.1996-2006年中国国际旅游支出的年平均增长量是:A.22.3亿美元B.24.6亿美元C.34.0亿美元D.39.5亿美元14.1995年美国国际旅游平均支出与德国相比:A.美国高于德国B.美国低于德国C.美国与德国相等D.无法比较1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1995年国际旅游支出位于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其国际旅游支出总额占当年世界国际旅游支出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2)1995年出境旅游人数位于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其出境旅游人数之和占当年世界出境旅游人数总和的比重没有超过五分之一;(3)2006年国家旅游支出位于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其国际旅游支出总额占当年世界国际旅游支出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4)2006年出境旅游人数位于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其出境旅游人数之和占当年世界出境旅游人数总和的比重没有超过五分之一。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统计图表在资料分析类题中屡见不鲜。
如何解题呢?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巧解资料分析统计图表题。
1.统计表
关于统计表,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字运算能力,特别是快速计算的能力。
这需要考生能够
在日常就开始掌握。
一般来说,涉及到的计算涉及到几种:几种类型比例的相加,不同基数
按比例增加的个数。
在计算的同时,还涉及到判断。
考生应该先从判断出发,寻找合适的计
算方法,这样才会是高效率的。
另外,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同类运算中加法比减法更经济,乘法比除法更省事;不同类
运算中,做3次加法可能比做1次乘法还要快。
这需要考生尽量注意,在日常的训练中寻找
合适的计算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速度。
2.统计图
关于统计图,需要注意它与统计表的不同。
它在更多情况下,是定性的。
其基本特点就
是一目了然。
与统计表不同,统计图不需要作太多的实际计算;从另一个方面,它考察的是
考生的估算能力和直觉判断。
考生在复习时,也需要区别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考察着重点,以免发生事倍功半的情况。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借鉴!
热门推荐:职业能力测试考什么。
谈谈资料分析中的解题技巧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
在资料之后有1-5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文体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包括条形坐标图、圆形百分比土、坐标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
应该说,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考生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做资料分析题,很关键的一点是不要被文字、图形或者表格之类的形式所迷惑,首先要充分注意到这些资料的归类性(分类)、数据性(各种各样的数字)、统计性和计算性;然后再根据考题的要求,对这些资料所提供的事件性质、类别、数据、比较情况等各种有效信息进行相关分类、综合分析与加工分析,并做一定的推理判断和运筹计算,之后针对每一段资料后的每一道题进行选项甄别,在提醒自己注意防范“陷阱”的基础上尽快准确而迅速地找出答案。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要点需要充分注意:第一,要根据已知的资料分析题特点来进行应试。
资料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某项工作任务的进展或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判断来进行应试:如对政策、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和监督;二是对被研究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及依存程度的规律等加以揭示和阐述;三是对被研究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或推断。
在资料分析测验中,资料后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依据资料的内容而设计的。
试题的难度一般分为三个等级,即容易的、较难的与难的。
在做题时,一方面要运用快速阅读的技能迅速完成从考题中获取资料信息的任务,另一方面要在获取资料信息的同时,迅速、敏锐而准确地判出考试的用意和侧重点,并由此同步注意到和把握住不同资料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不同分类及相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运用数学运算中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做应用题——只是到这一步的时候必须同资料后面的具体考题联系起来而已。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然而,面对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很多考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在解题过程中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考试时间不够用。
因此,掌握有效的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一、资料分析题型概述资料分析通常会给出一段文字材料、表格、图形等,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提出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数据的计算、比较、分析和推理等。
常见的题型包括:计算类、比较类、综合分析类等。
二、数据处理技巧1、快速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时,要学会快速抓住关键信息。
首先,浏览材料的标题和开头,了解材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然后,关注材料中的时间、统计指标、数据单位等重要元素,用笔在材料上进行标记,以便在解题时能够快速定位所需数据。
2、识别数据类型资料分析中的数据类型主要包括百分数、倍数、平均数、增长量、增长率等。
在解题时,要能够准确识别数据类型,并根据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简化数据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可以通过四舍五入、凑整等方法进行简化,以减少计算量。
例如,将 3256 近似看作 3200,将 185%近似看作 20%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简化数据时要控制误差,以免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4、巧用运算规律(1)加法运算:可以采用凑整法、尾数法等。
例如,计算 345 +658 + 155 时,可以先将 345 和 155 相加得到 500,再加上 658,计算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2)乘法运算:可以使用拆分法、乘法分配律等。
比如,计算25×32 时,可以将 32 拆分成 4×8,然后先计算 25×4 = 100,再乘以 8 得到 800。
三、快速解题技巧1、估算法当选项差距较大时,可以采用估算法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计算1258÷312,可以将 1258 近似看作 1200,312 近似看作 300,然后计算1200÷300 = 4,通过与选项进行比较,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资料分析五大答题原则原则一:对与资料分析来说,解题原则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做试题,因此在解题时要遵循一定的“优先级”来进行求解。
拿到资料分析部分的试题之后,首先要观察每一道大题的阅读量,先从阅读量小的题目入手进行求解。
其次,由于图形、表格具有直观的特点,因此应当优先图形、表格两种资料来解题,之后再进行文字资料的阅读。
原则二:资料分析的测查目的是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数据的规律,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指导、定向以及调整的重要作用。
只要考生明确了这点,就懂得该从哪里入手解决资料分析。
像文字、图形、表格这三种形式的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是对这三种形式的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和加工的能力,所以要求考生不但要读懂统计表,还要准确把握里面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含义。
原则三:①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像是图标或是表格里呈现的内容考生要尽量读懂读准读仔细,一些有关日期或是单位名称考生要一次性的给予分类和合并从而替它们找到归属,必要时可以拿直尺一行行的看过去。
千万不要把题都读错或是串行造成张冠李戴,结果算了半天浪费时间。
②资料分析里面需要你进行运算的题大部分都是很基础的运算,表格或是图标里呈现的内容虽然很繁多,但是你仔细看下去,成形的运算方式就会浮现在你的脑海,剩下的就是需要你动手做出相应的解答。
原则四:像文字类的资料分析,你别看它映入你眼帘很多文字和百分比,显得读上去都是一种压力,但是只要你在读的过程中别走神,它里面的内容其实交代的很少,这就需要你在一大段的表述中去提炼,最好考生一次性就读透彻,若是一遍不够就读两边,当然第二遍是对第一遍的加深补充,考生千万把第二遍当成是一种重新读,那样不但对表述依然陌生,而且还不利于考生解答。
原则五:考生可以尝试带着问题去看资料,注意选取与试题相关的重要信息,这样还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也能减少答题时老师重复去看资料从而耗费宝贵时间。
在答题时可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备选答案里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考生的,考生要学聪明,可以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一、资料分析之速算技巧作为国家公务员,避免不了要面对大量繁杂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
就目前公务员行测考试趋势来看,这种针对考生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的综合能力的考查也变得尤为突出。
金路公务员行测教研中心对历年考情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考生已经足够重视资料分析的复习,但在行测考试中这部分的得分仍较低。
经过大量的研究与辅导,发现很多考生在计算过程仍然存在计算速度慢,较易失误等问题。
同时很多考生也反映在做资料分析题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触:题目会做,但耗费时间较长,且容易出错。
针对这种情况金路教研中心经过大量的沉淀与研究提炼出一种新型速算方法:口算终极六步(最后只需其中一步即可)。
希望能对各位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资料分析口算终极六步法则第一步:定位;第二步:选取百分数规则;第三步:五舍六入法则;第四步:分子分母大小关系,引起的差与和问题;第五步:倍数关系转化;第六步:百分数为此类运算的最终结果。
案例分析(1)349.34/(1+23.06%) 、349.34/(1+3.06%)第一步:任何百位数(十位、千位数)除以1+百分比,所得的结果仍为百位数(十位、千位数);运算前期,可将百分比写成小数,以便后续对位作差或和。
案例(1)最终结果为三位数。
第二步:选取百分数的基数为“分母”,分为三个层级,层级越细,精确程度越高;案例(1)百分数选取如下:层级一,100%对应123.06;层级二,10%对应12.306;层级三,1%对应1.2306。
第三步:四舍五入规则在此类运算中小改动,6则进位、5则舍掉;如,349.34可当做349;123.06可当做123;因为最终的运算时允许一定范围的误差,而作为公考要求已经远远足够。
第四步:参照分母选取的百分数,目的是使分子、分母之间的差值接近,以便于三个层级的依次运用;而考试未必用到第三层级,往往第一层级已经足够。
案例(1)分解初期:100%对应123.06,则把300%对应369,与分母349最为接近(第一层级已经选择完毕,而且与我们的要求相符,此种选择暗含整十、整百的思想,望谨记);分解中期:369与349相差20,选取百分数的分母比分子大,因此我们应该在初期百分比的基础上减去20所对应的百分比,而10%对应12(12.306当做12处理),则20%对应24(第二层级则在此步分解终结);分解末期:我们本需减掉20所对应的百分比即可,减掉20%之后,多减了4,所以应该再加上4所对应的百分比,因1%对应1.2306,所以3.5%约等于4,(此不需要简单的倍数关系估算,在熟练后即可灵活运用)。
先做图形(饼图、趋势图)在做表格题最后做文字题。
碰到难题先往下做,做完其他的回头再做。
一看题目确定寻找的数字或目标。
二看选项确定速算方法三回原文(图)寻找数据,计算结果一定要注意单位和时间!四综合判断题目放到最后做。
五综合判断题从简单的选项开始判断.可以认为从体感比较短的选项入手.资料分析的数字问题总结:资料分析有两种题目:一是算;二是比;根据不同问题又不同的速算技巧A、“算”的速算技巧1.分子分母共用同一种速算技巧时候只要分子分母的速算误差相差不大(差值不超过5%)整体商值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100*80%=80 700*85%=595 Y=80/525=0.15238100/120%=83 700/115%=560 Y'=83/560=0.15552.增长率除法变乘法公式增长或降低的百分比t不能大于15%.3.多项式展开在估算中的应用。
(1+a)^3=1^3+a^3+3a^2+3*a其中a^3与3a^2可以舍去。
4.截位法:一、分子小于分母时11167/24564=0.4564=45.46%1117/2456===0.4548=45.48%111/246=====0.4530=45.52%五位除以五位截位(四舍五入)成三位数的除法精确到百分之一。
五位除以五位截位换成三位除以三位精度是精确到百分之一二、分子大于分母时87520/45678=1.9168752/4568===1.9159875/457=====1.914688/46=======1.9130五位除以五位可以换成(四舍五入)两位数的除法,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三、截位和凑整可以结合起来用1069.87/9980.32=107/1000=0.107=10.7%四、分母比分子大的越多越精确。
B、比的速算技巧资料分析总结资料分析能力要求分析:阅读能力:读懂时间、单位、图、表、线趋势、增量、增速及文字信息。
计算能力:模型—公式;估算技巧调节能力:简单着手,不会的旧跳过。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通常涉及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技巧,很容易在这部分花费过多的时间,从而影响整个考试的进度和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的一些实用技巧。
一、快速阅读材料资料分析的材料类型多样,包括文字型、图表型、表格型等。
在阅读材料时,要有重点、有方法,不能逐字逐句地读。
对于文字型材料,要先快速浏览材料的结构,了解段落主旨,圈画出关键的时间、指标、名词等。
同时,要特别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总分、并列、因果等,这有助于我们快速定位所需数据。
图表型材料,要先看清标题、坐标轴、单位、图例等,了解图表所展示的主要内容。
对于表格型材料,重点关注表头,明确各项数据的含义。
二、准确识别题型资料分析的题型主要有计算类、比较类、综合分析类等。
准确识别题型是选择正确解题方法的前提。
计算类题目,通常会直接要求计算某个具体的数值,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等。
比较类题目则是要求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大小比较。
综合分析类题目往往是判断多个表述的正误。
三、掌握速算技巧在资料分析中,由于数据较大,进行精确计算往往费时费力,因此掌握一些速算技巧非常重要。
(一)估算法估算法是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选项的差距,对式子进行大致的估算。
比如,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选项差距较大,可以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近似取整进行计算。
(二)直除法直除法是通过直接相除得到商的首位或首两位来确定答案。
当选项的首位或前两位数字不同时,使用直除法能够快速得出答案。
(三)化同法化同法是将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或相近的数,然后比较大小。
(四)差分法当两个分数比较大小,且分子分母的差值相差不大时,可以使用差分法。
用大分数的分子分母减去小分数的分子分母得到差分数,然后比较差分数和小分数的大小。
四、巧用排除法在一些选择题中,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可以使用排除法快速缩小范围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2013年行测指导:表格型资料分析题技巧表格型材料指通过统计表反映数量关系的类型材料,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
表格型材料是资料分析模块中的常考题型,与文字型材料相比,表格型材料的数据更加直观,而同图形型材料相比,表格型材料所包含的数据量更大。
与其他材料类型相比,表格型材料的特点是材料内所含数据非常多,题目涉及的数据也比较多,往往需要大量的计算,因此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对于较大型的表格,如何快速寻找数据也是考生备考的方向。
对大型表格,考生要能够迅速理清横标目、纵标目的内容,并学会借助直尺等工具帮助查找数据。
表格型资料分析题设置通常体现在三点:一、从表格中直接查找数据判断选项;二、对表格数据进行数值计算或比较;三、对表格所列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表格型资料分析题解题步骤:1.快速浏览表格的横标目、纵标目,表格中的大量具体数据略读或不读;2.阅读试题,结合问题的选项,返回表格查找数据;3.根据试题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快速计算。
表格型材料的常见技巧:1.重点关注表格型材料中横标目、纵标目,迅速理清横纵标目的意义以便快速查找所需数据,并注意标目中的数量单位;2.面对大型表格时,借助直尺等工具查找数据;3.当需要对多个组数据进行比较时,结合选项能够提高查找速度。
4.结合选项,运用估算技巧快速选出答案。
下文教育将结合江苏、湖南、山东等地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进行讲解。
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表格资料分析练习例1.2009年苏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B类-表格类资料分析题2007年江苏省各类教育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情况A.29.47万人B.34.75万人C.39.55万人D.40.25万人【答案】B。
【解析】计算题。
2006年招生最多的两个教育类型显然是普通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招生数分别为94.66÷(1-4.40%)=99万人和65.19÷(1+1.44%)=64.3万人,差为34.7万人,与B项最接近,故选B。
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必考模块。
纵观历年考试规律,资料分析考试时间一般为20分钟、题量20道题目。
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
鉴于该笔试科目时间紧、运算强度大、得分率低等原因,考生需要全面把握资料分析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技巧、针对性的进行题型训练,学会调整心态、提高应试能力,这是广大学员摆脱资料分析“低分魔咒”的关键所在。
遵循有选择性放弃的原则,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有效地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得分比率!以下就往年公务员考试的真题带领大家一起来领略资料分析的解题方法,以最佳的心态,发挥出最大潜力,赢取高分!【例】根据下表回答1-5题2001年、2002年全国高校各学科学生数(单位:千人)题1.2002年的在校生中,工学学生所占的比例约是:A.15% B.20% C.34% D.40%【答案】C【解析】2002年工学学生比例为3085.0÷9033.5×100%≈30%。
题2.2002年与2001年相比,毕业生增长率最大的学科是:A.教育学 B.经济学 C.管理学 D.医学【答案】A【解析】教育学的增长率为(79.8-52.6) ÷52.6≈52%;经济学的增长率为(65.9-57.3) ÷57.3≈15%;管理学的增长率为(193.2-139.9) ÷139.9≈38%;医学的增长率为(79.5-62.6) ÷62.6≈27%。
题3.2002年与2001年相比,在校生增长率超过20%的学科有:A.3个B.8个C.10个D.11个【答案】B【解析】以哲学为例,2001年与2000年相比,在校生的增长率为(6.6—5.4) ÷5.4=22%,以此类推进行计算,共计算11次,校生增长率超过20%的学科有8个,正确答案应为B。
题4.如果数据中的在校生不包括毕业生,那么2002年高校共约招了:A.50万人 B.184万人 C.318万人 D.472万人【答案】C【解析】2002年在校生人数=2002年新招生人数+2001年在校生人数-2002年毕业生人数,即2002年新招生人数=2002年在校生人数-2001年在校生人数+2002年毕业生人数,带入数据得:9033.5+1337.2-7190.8=3***(千人)【速算方法:截位法】题5. 2002年,非新生的在校生占在校生比例最大的学科是:A.哲学 B.历史学 C.法学 D.经济学【答案】B【解析】2002年非新生的在校生人数=2001年在校生人数-2002年毕业生人数。
题型及讲解:资料分析(1)一、题型介绍: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 1 ~ 5 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在资料分析测验中,资料后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依据资料的内容而设计的。
试题的难度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是容易题,这种题只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的、最小的或找出资料中的某一具体数值;第二级是中等难度的题,这类题往往是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之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这类题往往是给出一组判断,要求考生判断这组判断中的正误。
这样的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对资料进行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因而这一类试题相对来说较难些。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统计图(图形资料)。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
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
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
因此,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
在解答资料分析测验中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考察图的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表面形象所迷惑。
各种类型的统计图举例( 一)条形统计图例题:下图是我国历年各类经济类型结构的比较图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 、集体经济所占比重最大的年份是:A .1952B .1957C .1978D .19852 .没有集体经济的年份A .1952B .1957C .1978D .19853 .1978 年,国营经济比重所占:A .8 .5%B .3 .5%C .8 .5%D .85 %4 .取消个体经济是在哪一年?A .1952B .1957C .1978D .1985解答:正确答案1.D 2.A 3.D 4.C这是一个条形结构图,由于统计图是将统计资料直观地显示出来,所以,我们在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而且部分试题也是依据图形的直观特征来设计的。
行测资料分析图形、表格资料题巧解
图形题、表格题与文字题有共性的地方,如看题时都“只看字,不看数,看完题再找数”外,图形类、表格类资料分析题还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如使用直尺、量角器提高解题速度等。
本文将通过典型试题来说明图形类、表格类资料分析题的速解技巧。
例1:下图为2002年至2005年同期市保险业保费收入变化,该市2005年6月的总保费占这四个6月总保费的比重为( )
A.24.1%
B.30.6%
C.35.1%
D.39.5%
【解析】如果直接计算这道题的话,需要计算
(229+1802+678)/(229+1802+678+193+1595+586+174+1504+476+87+1099+421)。
显然太麻烦了。
而借助于直尺测量,我们可以用每个柱体的高度来求解比重。
而测量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分别测量四个柱体的高度a、b、c、d,于是所求为d/(a+b+c+d)。
但是,我们说,其实一个加法都不需要算。
事实上,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四个柱体的总高度,即在测量一个柱体的高度后,在相应的刻度处做出标记,然后以标记的刻度处为基准起始测量点测量下一个柱体的高度即可测量出四个柱体的总高度。
所以用测量法这道题可以只计算一次除法,这就大大提高了解题速度。
答案为B。
提示:表格题中,有时数据很多,容易对错行,或者列,可以使用直尺比对数据。
例2:根据下图材料,下列年份中该企业销售额增幅最高的年份为( )。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单位:万元)
【解析】本题直接算大小的话要算四年的增幅,用测量法好像也得算四年的增幅。
但是实际上,直接通过目测高度,我们就可以发现,只有2002年的高度远超出了2001年高度的1倍多,所以根本不用算就可以知道选择A。
例3:下图为2002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各国论文数,其中美国所占比重约为( )
A.29.01%
B.32.17%
C.35.61%
D.41.23%
【解析】测量美国的角度,除以所有国家的角度即360°即可。
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