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关系表培训讲学
- 格式:docx
- 大小:25.04 KB
- 文档页数:15
收稿日期:2023-01-25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213F2GPTD003E );东北电力大学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202051)作者简介:吕楠(1987-),副教授,研究方向:功能材料,。
安徽化工ANHUI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5Oct.2023第49卷,第5期2023年10月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以“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为例吕楠,郑胜,张誉腾,王帝淞,杨春华,李强(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2)摘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以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开设的“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
研究结果可为化工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认证;分离工程;课程目标;持续改进doi :10.3969/j.issn.1008-553X.2023.05.036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53X (2023)05-0158-0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开设的工程类专业,其由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性认证,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国际承认的预备教育质量保证。
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了“华盛顿协议”。
近年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国内工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可以规范专业建设,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升学以及长期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增强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开展工程认证对专业的发展意义重大[3-4]。
工程认证标准的底线是要求建立面向产出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质量评价机制。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
关系表
精品文档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
撑关系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3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3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4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4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5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5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6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6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7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7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8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8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9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9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0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0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一、引言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是指在大学教育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水平,学校制定的对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重要性、制定过程以及具体内容等。
二、定义专业毕业要求是指在特定专业领域内,对于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它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使其具备从事相关职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
指标点是对于专业毕业要求进行细化和明确的表述。
它可以理解为实现专业毕业要求所必须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标准,可以通过测量和评估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或标准。
三、重要性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1.规范教育质量:明确的毕业要求和指标点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学习目标,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2.保证毕业生素质:通过制定专业毕业要求和指标点,可以确保毕业生具备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从而提高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3.促进教育改革: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是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可以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4.便于评估与监控:明确的指标点可以为评估与监控提供依据,通过对学生达成情况的测量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四、制定过程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制定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
2.专家论证: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论证,确保所制定的毕业要求和指标点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3.制定草案:根据需求分析和专家论证的结果,制定初步的毕业要求和指标点草案,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等方面。
4.征求意见:将草案公开征求师生、行业企业以及相关社会机构的意见,以便更加全面地修订和完善。
基于课程目标评价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作者:刘辉付会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50期摘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要求,课程目标评价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工程专业教育持续改进的关键。
作者在课程目标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课程目标评价与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的关系矩阵,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可以得到更加客观、科学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结果。
关键词:工程教育;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中图分类号:G4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059-02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
通过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关联,利用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环节中课程质量和课程目标评价,间接进行课程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一、课程目标评价与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是进行教学内容的重要一环。
根据专业以及学校的定位和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首先要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其次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设置毕业要求,并对毕业要求进行指标点分解;然后为了达成毕业要求目标,专业要针对课程体系对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最后是某一具体课程的课程目标的制定以及该课程的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
课程目标评价与毕业达成度评价如图1所示。
1.课程目标评价。
课程目标评价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包括成绩、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践或实验等内容。
各课程目标评价值计算公式和评价矩阵如下。
2.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
确定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权重,得到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权重矩阵Q,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结果计算公式为:W=QM (3)二、课程目标评价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以《化工安全》为例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化工安全》课程目标见表1,在明确该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课程目标与课程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关系见表2。
表 1 本课程对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的支撑1. 引言本文将对表 1 中所列的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进行分析和讨论,说明本课程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的重要性和支撑作用。
通过对每个目标逐一剖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和专业素养培养的贡献。
2. 培养目标及支撑内容目标一: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本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具体而言,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理论体系:介绍相关领域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
•方法与技能:教授相关领域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实用技能。
•实践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二: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社会需求。
具体支撑内容如下:•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实验与实践:通过实验设计、课程项目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促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项目:开展创新项目或参与科研团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研工作流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目标三:提升综合分析与决策能力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决策能力,使其具备在复杂环境下进行有效决策的能力。
以下是具体支撑内容:•综合素材:提供丰富的案例、数据和信息素材,让学生能够从多维度、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决策模型:教授常用的决策模型和方法,指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分析和决策。
•案例研究: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决策场景,并培养他们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分析工具和方法的能力。
目标四:培养跨学科合作与沟通能力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团队精神。
表 1 本课程对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的支撑
(最新版)
目录
1.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2.课程内容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3.课程教学方式对培养目标的实现
4.课程评估方式对培养目标的检测
正文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本课程如何支撑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我们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内容涵盖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
理论知识部分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操作部分则通过实验、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其次,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实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实现培养目标。
讲授部分主要由教师授课,讲解理论知识;讨论部分则由学生针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探讨,以提高理解能力;实验和实习部分则是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
这些评估方式既能检测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又能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全面评估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第1页共1页。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4A05051课程名称:工程制图英文名称:Engineering drawing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6 实验学时:2学分:3适用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无课程负责人:张景德、王伟礼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工程制图》是一门以投影理论为方法、研究工程图样的绘制和阅读、面向工科非机械类专业开设的工程基础课。
其任务是培养工科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绘图技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程素养。
同时,为学习后续相关良好的基础,为从事本领域工作储备系统的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投影法进行工程形体的构成分析及表达,学会工程图样的基本规范及阅读方法,初步掌握工程图样的绘制和阅读,同时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程素养,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展相关设计(原材料、工艺流程等)和计算,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材料应用的复杂工程需求,开发或选择适当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式和材料设计、制备、检测、分析工具,使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理论和模拟分析并能够理解其适用范围5-3.能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使用计算机软件与计算参数,对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模型并进行预测与模拟√√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熟悉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主要内容:本课程研究对象、教学目的和任务及学习方法。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
撑关系表
表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3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3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4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4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5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5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6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6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7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7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8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8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9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9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0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0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