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袍
南朝的衣式,大抵趋尚于博大。《晋 书·五行志》云:“晋末皆冠小而衣裳 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颜氏 家训》也说:梁世的士大夫,都好尚褒 衣博带,大冠高履。晋处士冯翼衣大袖 衣,亦即如此。 在魏晋时期政治、思 想、文化的影响 下,士人们 向往自然、重视生命、展示 个性,宽袍大袖与清谈作为当 时的一种 社会形式,反映出其 对个体审美的一种 要求,折 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审美观。
南朝时一种特有的冠帽,尤为 天子的首服,亦作“白纱高顶 帽”、“白帽”、“高屋帽”。 南朝天子宴私,都戴白纱帽。
笼 冠
在小冠上再加笼巾即成笼冠。 笼 冠不是顶于头上, 而是像帻一样 罩在头上, 顶平,两边有目。 形 制又像汉时的梁冠, 有圆、方之 分和梁数之别, 前壁向后倾斜, 戴于头上显得十分挺拔、庄重。 所以当时文官皆戴笼冠。
折上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北周武帝用幅巾之 制, 并加裁四角带, 名曰折上巾,又名幞 头、 自幞头盛行后, 启后世唐代幞头之始, 其他冠也因此而少用。
魏 晋 南 男北 子朝 服时 装期
与
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300余年战乱不息,社会动荡。魏晋 南北朝约公 元3世纪至6世纪末,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充 满曲折的一个时期 政治和经济动荡激烈,使社会的各个方面, 包括衣冠服饰,都起了 很大的变化。 北魏本为异族,迁都 洛阳后由孝文帝推行了全面的文 化改革,大量地吸取了汉文 洛阳后由孝文帝推行了全面的文化改革 大量地吸取了汉文 化,甚至改变本族的语言,在服饰上也推行了汉 制。当时祭 服全部改为汉制,朝服、常服也以汉服为主。同时广大 南方 人民在原来汉服的基础上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一 改以往的整幅宽身的服饰形制,服饰裁剪日趋合体,传统 的服饰样 式,甚至连常服中应用最多的深衣也逐渐消失。而 胡服在这一时期 才不仅仅是军人所穿,一般官人以及侍从、 宫内人员、贵族及百姓 都有穿着,在中国厂泛地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