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基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8
地基模型弹性支点法弹性支点法是在弹性地基梁分析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方法,弹性地基梁的分析是考虑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条件,假定地基模型后对基础梁的内力与变形进行计算分析。
由于地基模型变化的多样性,弹性地基梁的分析方法也非常多。
地基模型指的是地基反力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不论哪一种模型与变形之间的关系,至今,学术界提出了不少模型,都难以完全反映地基的工作性状,因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运用最多的是线弹性模型,包括文克尔地基模型、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和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
1.地基模型①文克尔地基模型早在1867年,捷克工程师E.文克尔(Winkle r)就提出了以下的假设: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与该点的地基沉降量s成正比,即pks式中比例系数k称为基床反力系数(或简称基床系数),其单位为KN/m3.对某一种地基,基床系数为一定值。
根据这一假设,地基表面某点的沉降与其它点的压力无关,故可把地基土体划分成许多竖直的土柱,如下图所示,每条土柱可用一根独立的弹簧来代替。
如果早这种弹簧体系上施加荷载,则每根弹簧所受的压力与弹簧的变形成正比。
这种模型的基底反力图形与基础底面的竖向位移性状是相似的。
如果基础刚度非常大,受负荷后基础底面任保持为平面,则基底反力图按直线规律变化。
按照文克尔地基模型,实质上就是把地基看作是无数小土柱组成,并假设各土柱之间无摩擦力,即将地基视为无数不相联系的弹簧组成的体系,也即假定地基中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剪应力,因此,地基的沉降只发生在基底范围以内。
事实上,土柱之间存在着剪应力,正是剪应力的存在,才使基底压力在地基中产生应力扩散,并使基底以外的地表发生沉降。
尽管如此,文克尔地基模型由于参数少、便于应用,所以ren是目前最常用的地基模型之一。
常见地基模型总结地基模型是描述地基土在受力状态下应力和应变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广义的讲,是描述土体在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应变率、应力水平、应力历史、加载率、加载途径以及时间、温度等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模型有线弹性地基模型、非线弹性地基模型和弹塑性地基模型等。
一、线弹性地基模型地基土在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关系为直线关系,用广义胡克定律表示。
常用的有三种,温克勒地基模型、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分层地基模型。
1、温克勒地基模型假定地基由许多独立且互不影响的弹簧组成,即地基任一点所受力只与该点的地基变形成正比,而且该点所受的力不影响该点以外的变形。
表达式为p=k·s(式中k为地基基床系数,根据不同地基分别采用现场载荷班试验或室内三轴、固结试验获得)。
该方法计算简便,只要k值选择得当,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但在理论上不够严格,未考虑土介质的连续性,忽略了地基中的切应1力,按这一模型,地基变形只发生在基底范围内,而在基底范围外没有地基变形,这与实际不符使用不当会造成不良后果。
该法在地基梁和板以及桩的分析中广泛采用,如台北101大楼采用了广义温克勒地基模型。
由于该模型未考虑剪力作用,故主要使用于土层薄、结构大、土层下为基岩(剪切模量小、可压缩层薄)的地基,而上硬下软的地基不适用。
2、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假定地基为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体。
采用Boussinesq公式求解。
对于均布荷载下矩形中点的竖向变形以及对于荷载面积以外的任一点的变形可以通过积分求得。
该法考虑了压力的扩散作用,比温克勒模型更合理,但未反应地基土的分层特性,且认为压力可以扩散到无限远处,造成计算的沉降量和地表沉降范围都较实测结果为大。
3、分层地基模型分层地基模型即是我国地基基础规范中用以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层总和法。
该模型能较好的反应地基土扩散应力和变形的能力,能较容易的考虑土层非均匀性沿深度的变化和土的分层,通过计算表明,分层地2基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文克勒地基模型该帖被浏览了514次 | 回复了2次文克勒地基模型: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与该点的地基沉降S成正比,即p=kS式中比例常数k称为基床系数,单位为kPa/m 。
﹙地基上某点的沉降与其它点上作用的压力无关,类似胡克定理,把地基看成一群独立的弹簧。
﹚﹙文克勒假设:假设每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与地基沉陷成正比。
这一假设可以用于变宽度的基础梁,也可用于任何形状的基础板。
但按此假设,沉陷只发生在地基的受压部分。
﹚文克勒地基模型忽略了地基中的剪应力,而正是由于剪应力的存在,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才能向旁扩散分布,使基底以外的地表发生沉降。
凡力学性质与水相近的地基,例如抗剪强度很低的半液态土﹙如淤泥、软粘土﹚地基或基底下塑性区相对较大时,采用文克勒地基模型就比较合适。
此外,厚度不超过梁或板的短边宽度之半的薄压缩层地基也适于采用文克勒地基模型。
﹙这是因为在面积相对较大的基底压力作用下,薄层中的剪应力不大的缘故。
﹚实际上,沉陷也发生在受压范围以外。
半无限大弹性体假设:假设地基是半无限大理想弹性体,采用弹性力学中半无限大弹性地基的沉陷公式来计算地基的沉陷。
显然一般土壤与理想弹性体是有区别的。
土壤是颗粒体,而且不能或几乎不能承受拉力。
因此,必须土壤中没有拉应力发生时,这个土壤地基才能当做连续体看待。
中厚度假设:假设地基是中等厚度的弹性层(有限压缩层),用弹性力学导出地基的沉陷公式。
按照后两种假设计算基础梁时,必须把问题区分为平面问题和空间问题,前者又必须区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形变问题。
如果地基是均匀整岩,或是很厚的均匀土层,才能用半无限大弹性体假设来计算。
如果可压缩土层的厚度和基础的最大水平尺寸同阶大小,则须按照中厚度地基假设来计算。
如果地基的可压缩层较薄,与基础的最大水平尺寸相比,成为一个很薄的垫层,那就可以按照文克勒假设来计算。
基础梁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导出基础梁的基本方程(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然后求解这些方程。
地基模型介绍地基模型是描述土体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反应的一种数学表达,是基础计算的一个重要依赖。
合理选择地基模型不仅直接影响地基反力的分布和基础的沉降,而且影响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的内力分布和变形。
由于岩土体特性的复杂,地基模型只能针对一些理想化的状态建立,不存在普遍都能适用的数学模型以满足土体所要求的应力应变关系。
1.文克尔地基模型(捷克工程师文克尔(E.Winkler)假定、思路:把土体视为一系列侧面无摩擦的土柱或彼此独立的竖向弹簧,在荷载作用区域产生与压力成正比的沉降,而与其它点上的压力无关。
表达式如下:p(x,y)=k·W(x,y)式中:p—地基土界面上任一点的压强(kPa)w—地基土界面上任一点的沉降(m)k—基床反力系数(kN/m3 )竖向基床系数的确定:p=ks由上式可知,基床系数k不是单纯表征土的力学性质的计算指标(类似的有f a ,a,Es)1)按基础的预估沉降量确定:k=p/sm薄压缩层地基:sm=σzh/Es≈ph/Esk=Es/h=1/(∑hi/Esi)2)表格法优点:(1)文克尔地基模型简单,参数少,且便于应用;(2)取值误差对内力的影响小;(3)有解析解。
例如弹性地基上梁板的分析;基坑支护结构计算等。
缺点:(1)不能反映土的非线性非弹性性质。
(用于弹性段较合适,即应力水平低时较合适);(2)实际上严格符合文克尔地基模型的实际地基是不存在的,该模型的建立没有考虑计算点以外荷载对计算点变形的影响,其计算变形量比实际情况偏小,文克尔地基模型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异。
(3)不能扩散应力,即τ=0。
(不能有相邻荷载影响,用于薄压缩层地基最合适);(4) 按照文克尔地基模型,地基的沉降只发生在基底范围以内,这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5)适用范围:(应用广泛)(1)地基主要受力层为软土;(2) 对于地基的压缩层较薄、不超过梁或板的短边宽度之半的薄压缩层地基,因压力面积较大.剪府力较小,也宜采用文克尔地基模型进行计算;(3)基底下塑性区相对较大;(4)支承在桩上的连续基础,可以用弹簧体系来代替群桩。
文克勒地基模型:地基上任意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与该点的地基沉降量s成正比,即 p=ks 式中比例系数k称为基床反力系数刚性桩:当桩很短或桩周土很软弱时,桩、土的相对刚度很大,属刚性桩。
扩展基础的分类:无筋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墙下钢筋混领土条形基础、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Pk =( FK+GK)/A各物理量的含义: GK=γGAd γG=20P k :相应于荷载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值FK:相应于荷载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GK:基础自重和基础土重,若在地下水以下部分应扣去浮托力地基基床系数:1.按基础的预估沉降量确定:k=P0/Sm(p基地平均附加压力 sm基础的平均沉降量)2. 对于为h的薄压缩层地基,k=Es/h(Es土层的平均压缩模量)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是将地基视为均质的线性变性半空间,并用弹性力学公式求解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或位移的一种模型。
S=P(1-μ2) /πEor预制桩的沉桩方式:锤击沉桩法,振动沉桩法,静压沉桩法群桩效应: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合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的同样独立单桩有显著差别,这种现象称之为群桩效应。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沉管灌注桩:是指采用锤击沉管打桩机或振动沉管打桩机,将套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或带有活瓣桩尖的钢管沉入土层中成孔,然后边灌注混凝土、边锤击或边振动边拔出钢管并安放钢筋笼而形成的灌注桩。
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沉降构成:(1):桩身弹性压缩引起的桩顶沉降。
(2):桩侧阻力引起的桩周土中的附加应力一压力角向下传递,致使桩端下土体压缩而产生的桩端沉降。
(3):桩端荷载引起桩端下土体压缩所产生的桩端沉降。
基底附加压力P0:基底压力与基础建造前土中自重应力之差P=Pk-σc d(σc d基地处土的自重应力值)振动法沉桩:是采用振动锤进行沉桩的施工方法,适合可塑状的黏性土和沙土对受振动时土德抗剪强度有较大降低的砂土地基和自重不大的钢桩,沉桩效果更好桩按性质和竖向受力情况分类: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条形基础内力计算方法分类:简化计算法和弹性地基梁法按规范承载力表确定承载力特征值时,基础宽度如何修正:当基底宽度小于3m 时按3m考虑,大于6m时按6m考虑摩擦型群桩承台脱地的情况下群桩效应受三个因素影响是:承台的刚度影响、基土性质的影响、桩距s的影响影响基础埋深的主要因素是那几个条件: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冻融条件、场地环境条件相邻建筑物基础影响及处理措施:靠近原有建筑物新修建的新基础时,如基坑深度超过原有的基础埋深,则可能引起原有基础下沉或倾斜。
地基模型介绍地基模型是描述土体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反应的一种数学表达,是基础计算的一个重要依赖。
合理选择地基模型不仅直接影响地基反力的分布和基础的沉降,而且影响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的内力分布和变形。
由于岩土体特性的复杂,地基模型只能针对一些理想化的状态建立,不存在普遍都能适用的数学模型以满足土体所要求的应力应变关系。
1.文克尔地基模型(捷克工程师文克尔(E.Winkler)假定、思路:把土体视为一系列侧面无摩擦的土柱或彼此独立的竖向弹簧,在荷载作用区域产生与压力成正比的沉降,而与其它点上的压力无关。
表达式如下:p(x,y)=k·W(x,y)式中:p—地基土界面上任一点的压强(kPa)w—地基土界面上任一点的沉降(m)k—基床反力系数(kN/m3 )竖向基床系数的确定:p=ks由上式可知,基床系数k不是单纯表征土的力学性质的计算指标(类似的有f a ,a,Es)1)按基础的预估沉降量确定:k=p/sm薄压缩层地基:sm=σzh/Es≈ph/Esk=Es/h=1/(∑hi/Esi)2)表格法优点:(1)文克尔地基模型简单,参数少,且便于应用;(2)取值误差对内力的影响小;(3)有解析解。
例如弹性地基上梁板的分析;基坑支护结构计算等。
缺点:(1)不能反映土的非线性非弹性性质。
(用于弹性段较合适,即应力水平低时较合适);(2)实际上严格符合文克尔地基模型的实际地基是不存在的,该模型的建立没有考虑计算点以外荷载对计算点变形的影响,其计算变形量比实际情况偏小,文克尔地基模型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异。
(3)不能扩散应力,即τ=0。
(不能有相邻荷载影响,用于薄压缩层地基最合适);(4) 按照文克尔地基模型,地基的沉降只发生在基底范围以内,这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5)适用范围:(应用广泛)(1)地基主要受力层为软土;(2) 对于地基的压缩层较薄、不超过梁或板的短边宽度之半的薄压缩层地基,因压力面积较大.剪府力较小,也宜采用文克尔地基模型进行计算;(3)基底下塑性区相对较大;(4)支承在桩上的连续基础,可以用弹簧体系来代替群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