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入门
- 格式:ppt
- 大小:52.97 MB
- 文档页数:81
P241.1.3如何初估各种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主动记忆一些常识性的工程数据,比如梁板的跨高比,剪力墙墙厚,平时注意积累分析,多问多算,大工程做细,小工程做精。
1.1.3熟记民用建筑设计荷载(1)多高层住宅楼(商品房),二次装修改造的荷载,落棉荷载一般取值2.0kN/m2。
(2)3个2.0kN/m2表1 一般民用住宅荷载经验取值楼面做法自重(2.0kN/m2)轻质隔墙自重(2.0kN/m2)活荷载取值(2.0kN/m2)2.0 2.0 2.0(3)对于住宅和办公的屋面,如没有特殊保温防水做法要求,一般屋面恒荷载在4.0 kN/m2左右,与实际不会有太大出入;对于屋面活荷载,不上人时0.5 kN/m2,上人时为2.0 kN/m2。
1.2.3 “次要让位于主要”的原则—明确哪些钢筋的位置对结构设计来说更重要1.3.1 钢筋的三种连接方式—焊接、搭接、机械连接“孰优孰劣”对于结构重要的部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而之前规范规定为焊接,改的原因是焊接会使被焊钢筋变脆,在抗震的重要部位,反而变成了“最坏”的做法。
机械连接分为邓强连接和不等强连接,I级为等强连接,II、III级则为不等强连接,主要是针对“钢筋接头处的强度是否大于钢筋母材强度”而言的。
设计可依据《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03)中相关的规定,选择与受力情况相匹配的接头。
I级接头:套筒挤压、镦粗接头、剥肋滚螺纹。
剪力墙之水平与竖向分布筋,因钢筋较细,不是抗震的关键部位,适合采用搭接的方式,不宜采用机械接头。
搭接接头应满足:(1)选择正确的搭接部位;(2)有足够的搭接长度;(3)搭接部位的箍筋间距加密至满足要求。
(4)有足够的混凝土强度与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如能满足这4款要求,搭接是一种比较好接头方式,而且往往是最省工的方法。
但其缺点:(1)在抗震构件的内力较大部位,当构件承受反复荷载时,有滑动的可能;(2)在构件钢筋较密集时,采用搭接方法将使浇捣混凝土较为困难。
建筑入门知识建筑设计和结构的基本原理建筑入门知识:建筑设计和结构的基本原理建筑设计和结构是建筑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设计涉及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而结构则关注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和结构的基本原理。
一、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设计是实现建筑目标的过程,它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美学、环境、文化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是建筑设计的几个基本原理:1. 功能性:建筑设计应充分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
根据建筑的用途,设计师应考虑到各个功能空间的布局、大小、连接方式等,以达到功能的最佳实现效果。
2. 美学性:建筑设计要追求艺术美感。
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比例、形状、色彩、材料等要素,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并且具有美感。
3. 环境性:建筑设计应与环境相融合。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建筑在自然和人造环境中的位置、周围风景、气候条件等因素,使建筑与环境相协调。
4. 经济性: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经济成本。
设计师应在满足功能和美学需求的同时,尽量节约材料和能源,降低建造和维护成本。
二、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负责承受和传递荷载。
以下是建筑结构的几个基本原理:1. 平衡原理:建筑结构必须保持整体平衡。
平衡是指结构内各部分力的平衡状态,包括水平力和垂直力的平衡。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建筑结构才能保持稳定。
2. 强度原理:建筑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
强度是指结构抗荷载的能力,包括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能力。
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和荷载情况,确定合适的结构尺寸和材料。
3. 稳定原理:建筑结构必须具备稳定性。
稳定是指结构在承受荷载时不失去平衡,并不发生倾覆、坍塌等不稳定现象。
设计师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形状、支撑方式、刚度等因素,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4. 经济原理:建筑结构应追求经济效益。
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和荷载要求,在保证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成本。
总结:建筑设计和结构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决策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黑龙江东方学院《建筑设计基础(1)》教学大纲建筑工程学部建筑装饰设计教研室课程编号:03122011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学分:6总学时112(理论学时40;实践(实验)学时:7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建筑学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建筑学设计系列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是建筑设计入门的关键。
本课程的教学宗旨和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课程作业过程训练,培养学生对建筑形式语言的认知、运用、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建筑设计构思能力,为学习后续的建筑设计课程打基础。
二、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建筑设计基础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建筑设计的启蒙教育,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即“悟性——理性——创造性”过程的重要环节,更是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的目的任务是:1.建立正确的建筑观;2.对建筑设计体系的初步认识,对设计过程的感性认识和一般了解,对名建筑的欣赏和评价;3.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即建筑功能、空间、环境的概念,平立剖面的含义以及规范表达,形式美的法则等;4.建筑表现技能的表现:建筑制图、渲染技法、模型制作、徒手表现、建筑速写等。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建筑设计基础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导课程——建筑装饰设计系列课程的先修课程。
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和所进行的各方面基本功训练直接为今后的建筑装饰设计课提供预备知识和技能。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建筑表达部分:·学习水彩渲染技法;·学习模型制作方法,及通过模型推敲方案、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2.建筑形态构成部分:·培养对建筑形体的认知和组合加工能力;·培养对建筑空间的认知能力,学习设计、创造建筑空间的方法。
包括认识不同空间类型(动、静、开敞、封闭、流动、引导……)和学习空间限定的手法(设立、下沉、升起、围合、覆盖……);·加强对各种建筑形式要素(形状、色彩、尺度、质地、方向、位置)的直觉及相关性认识,培养用形式要素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学习建筑形式的加工方法(附加、重复、穿插、切削、旋转....)。
《建筑设计常用软件入门》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建筑学学时:48时学分:3 适用 18 级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属性:建筑系必修的实验课程。
前续课程:CAD与建筑绘图、建筑制图与构造基础、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平行课程:公共建筑设计、居住规划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后续课程:建筑施工图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环境景观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2、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3、教学任务与目的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的课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迅猛,也必须以计算机设计来代替手工绘图,尤其是在建筑方案草图设计时,虽然运用手绘较为流利,绘图时间快,但所表达出来的(效果图、各体量分析图)比例往往与现实相差甚大,草图大师,revit,ps就是很好的电脑辅助设计软件,为了使同学们身怀一技能零距离上岗,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开授本课程。
本课程任务是:首先、掌握好草图大师,revit,photoshop的基本命令;其次、让学生在学会了基本命令之后,利用案例进行引导,举一反三地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对接公共建筑设计之“研发楼”,“巴塞罗那德国馆”进行运用,根据其方案设计流程中的草图设计、及方案推敲的过程来较完全的运用,达到即学即用之目的,用后即会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具备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还须熟练CAD的建筑绘图,建筑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原理。
三、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第一模块解析命令(以案例为依据激活草图大师的基本命令)重点:1、草图大师SU基础知识及入门2、上机熟悉认识草图大师SU的界面3、草图大师SU的命令讲解(以建筑小构件为命令解析点),老师案例演示+学生课堂跟做+老师辅导解疑;4、基本命令运用,学生独自上机操作+老师辅导解疑;5、草图大师SU制作的基本流程(完整案例摆现→制作流程分析→案例解散再做→案例变化实践),老师案例演示+学生课堂跟做+老师辅导解疑;6、初步实践之“研发楼”,学生独自上机操作+老师辅导解疑;难点:顺利的独自初步实践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草图大师的基本命令,并掌握CAD的基本命令运用,理解草图大师的基本设计流程,能够独自完成“研发楼”模型。
自学建筑学入门的书籍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设计、建筑工程、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多个方面。
如何入门建筑学?如何自学建筑学?本文将介绍几本适合自学建筑学入门的书籍,供广大爱好者参考。
1.《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是一本适合初学者的入门书籍。
本书从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设计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建筑结构基础》《建筑结构基础》是一本介绍建筑结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的书籍。
本书从建筑结构的组成、力学原理、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技能。
3.《建筑材料基础》《建筑材料基础》是一本介绍建筑材料基本概念和特性的书籍。
本书从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质、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建筑材料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4.《建筑施工基础》《建筑施工基础》是一本介绍建筑施工基本概念和方法的书籍。
本书从施工组织、施工工艺、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技能。
5.《建筑史》《建筑史》是一本介绍建筑史发展和建筑风格的书籍。
本书从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现代建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建筑史的发展和建筑风格的演变,了解各种建筑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总之,以上这些书籍都是适合自学建筑学入门的书籍,它们涵盖了建筑学的多个方面,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深入学习建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除了这些书籍,还有很多其他的建筑学书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学习。
建筑设计入门知识1.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功能性、美学性、可行性和技术性等。
功能性是指建筑物应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美学性是指建筑物应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可行性是指建筑物在技术和经济条件下的可行性;技术性是指建筑物在设计、施工和运营中所要考虑的技术因素。
2.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建筑的尺度、形式、结构、材料和环境等。
尺度是指建筑物的大小和比例关系;形式是指建筑物的形状和造型;结构是指建筑物的组织和构造方式;材料是指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的种类和性能;环境是指建筑物所处的周围环境和影响。
3.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前期研究、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建造等。
前期研究是指对项目的整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案设计是指根据前期研究的结果进行建筑方案的设计;施工图设计是指将建筑方案转化为施工图纸;建造是指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建筑物的施工和完成。
4.建筑设计的基本工具和软件建筑设计的基本工具包括纸笔、尺子、模型和计算器等。
纸笔可以用于绘制草图和示意图;尺子可以用于测量和绘图;模型可以用于立体展示和演示设计方案;计算器可以用于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
此外,建筑设计中还会使用一些计算软件和绘图软件,如AutoCAD、SketchUp、Revit 等。
5.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包括建筑学、结构学、建筑材料学、建筑构造学、建筑美学、建筑历史和建筑法规等。
建筑学是指研究建筑的学科,包括建筑的功能、形式、结构和材料等;结构学是指研究建筑的结构和力学等;建筑材料学是指研究建筑所使用的材料的性能和使用等;建筑构造学是指研究建筑的构造和施工等;建筑美学是指研究建筑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等;建筑历史是指研究建筑的历史和发展等;建筑法规是指建筑所需要遵守的法规和规定等。
以上是建筑设计的入门知识的一些概述,建筑设计是一个广阔而有趣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启发,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