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 格式:ppt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时间:2006年10月19日下午第一节班级:高一(11)班授课人:吴光辉授课类型:2006年红星中学教学开放日公开课【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不同阶段所实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这些措施实施的背景和意义,从中探究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的原因。
⑵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发展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败一胜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⑶通过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等史实,理解国共两党不同的政治主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因而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发展了力量。
⑵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国共两次和谈【教学方法】引导、探索、归纳、应用【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并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相关史实【教材教法分析】本课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情况。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
在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发展壮大了力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经过战略反攻和决战,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基本经验:
1. 建立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以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统一战线,实现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联合。
这种统一战线的建立,为革命的胜利创造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2. 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既依靠了军事斗争手段,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等等,又重视了政治斗争,如土地革命、工人斗争、游击战争等等。
两者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面的斗争策略。
3. 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土地问题。
通过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增强了农民在革命的力量。
4. 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充分发挥了革命武装的作用。
通过建立和发展人民解放军,实现了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
革命军队在保卫革命成果、压制反革命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正确领导核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离不开正确的领导核心。
毛泽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其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指引了革命事业的向前
发展。
这些基本经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继续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经验总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序言部分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斗、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实现的第一个伟大历史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28年的革命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获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回看历史,总结经验,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指导作用。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未能组织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转战到陕北。
“左”倾路线的错误给革命根据地和白区革命力量造成极大损失。
没有科学理论指引的中国革命遭受了巨大挫折。
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自此,中国革命开始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胜利。
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从事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并集中全党集体的智慧,对中国革命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指导中国革命的文章,特别是1939年底1940年初,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这些文章集中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问题;二是人民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问题。
毛泽东同志对这些问题作了详尽的完整的论述,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真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个革命的胜利,不仅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给人民带来了希望。
大家知道吗?这场革命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原因和宝贵的经验,更有着伟大的意义,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革命胜利的原因1.1 民族危机促使觉醒一百多年前,中国正遭受着外敌的侵略。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环伺,国家危在旦夕。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压迫。
此时,各种思想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很多年轻人开始思考:我们该如何自救?这股民族觉醒,点燃了革命的火焰。
1.2 党的领导是关键中国我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等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党的领导,使各个阶层团结起来,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
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革命的步伐稳健而有力。
二、基本经验的总结2.1 走群众路线这场革命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要始终走群众路线。
党和人民始终紧密相连,革命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
无论是打仗还是建设,人民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土地改革的实施,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增强了革命的基础。
2.2 灵活的战略战术革命时期,形势变化多端,敌我力量悬殊,如何应对?灵活的战略战术显得尤为重要。
游击战、持久战等战术,充分发挥了敌人薄弱的一面。
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既打击了敌人,又赢得了民心,革命的火焰在广大农村持续蔓延。
2.3 团结是胜利之本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在革命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强大的敌人,革命者们深知:内部不团结,外部再强大也无济于事。
通过反复的斗争,党内外的不同力量逐步达成共识。
大家齐心协力,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三、伟大意义的深远影响3.1 改变了国家面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这个革命,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政治变革,更是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经验1.引言1.1 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它的胜利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宝贵的历史经验。
这场革命旨在推翻封建帝制,解放中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经过长期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胜利,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是封建压迫下人民痛苦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落后,外国列强侵略压迫严重,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
同时,国内形成了以工人、农民、学生为主体的反对封建压迫的力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了人民的唯一希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对于中国和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革命的成功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确立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这为其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争取解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其次,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真正的解放和自由。
封建制度的推翻使得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工人获得了劳动权益的保护,妇女获得了平等的地位,全体人民都享受到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再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革命取得的胜利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能够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封建压迫,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历史经验则经久不衰地告诉我们,只有通过革命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才能推动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进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和教训将继续指引着中国的发展道路,也会给世界其他国家以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具体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来分析这场革命的重要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共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的举措;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和中共力量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抗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探究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抗日战争的恶劣环境中发展壮大的原因。
划分阶段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敌后抗战,是争取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因而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发展了力量。
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进攻;土地改革;战略反攻和决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国共和谈;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目的和意义。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矛盾分析划分阶段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
难点:国共两次和谈。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情况。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
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克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发展壮大了力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全面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