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漆膜外观的影响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245.44 KB
- 文档页数:4
乘用车车身漆膜橘皮的成因及其预防核心提示:1漆膜橘皮的定义涂层表面类似橘子皮形状的波纹称橘皮,它是涂层最常见和难以控制的缺陷之一,已成为国内外各大汽车厂面临的棘手问题。
乘用车面漆外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面漆橘皮是评价乘用车车身面漆涂装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光泽和映象清晰度常用于控制涂层的外观。
然而即使光泽度很高的涂膜,其表面的波动度也影响着整个涂膜的外观,同时认为光泽测量也控制不了波动的视觉效果,这种效应被称为“橘皮”。
橘皮或微波动是尺寸在0.1~10mm之间的波纹状结构造成的。
在高光泽的涂层表面,人们可看到波状、明暗相间的区域。
可以区分2种不同等级的波动:长波动也称为橘皮,这是在2~3m的距离上能观察到的波动;另一种叫短波动或微波动,这是间距约50cm处观察到的波动。
要指出的是有时为了遮盖底材的表面缺陷或者获得特殊的涂层外观会有目的地设计一定的波动度或波纹结构。
因此“橘皮”可定义为“高光泽表面的波状结构”,其使漆层表面产生斑纹、未流平的视觉外观。
粉末涂料涂膜的视觉外观(光泽、雾影度、流平、橘皮)的控制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不同场合喷涂的部件组装时。
2影响涂膜流动和外观的因素在工业涂料中,粉末涂料在制备和成膜过程中的相变化是独特的。
由于缺乏溶剂来润湿和提高涂膜流动性导致粉末涂料比液体涂料更难去除的表面缺陷。
虽然两者的主要组分类似,但相比于液体涂料,热固性粉末涂料的成膜机理不同。
粉末涂料是无溶剂的均一体系,在制备过程中颜料和其它组分通过熔融混合被分散和部分包裹于低分子固体树脂中。
粉末涂料的使用是通过空气把粉末传送到底材上(粉末悬浮于空气中),再通过电荷使之附着于底材上。
在预定的温度下加热使粉末颗粒熔化、聚集(聚结)在一起、流动(成膜),接着流平,这期间通过一个有黏性的液态阶段润湿表面,最后化学交联形成相对分子质量高的涂膜,这就是粉末涂料的成膜过程。
成膜过程可分为熔融、聚结形成涂膜、流平3个阶段。
SLQ 6503A 客车车身油漆涂层技术要求(试行)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车身油漆涂装检验内容,检验方法。
2、引用标准QC/T 484 汽车油漆涂层GB 1728 涂膜、腻子干燥时间测定方法GB 1764 漆膜厚度测定方法GB 1743 漆膜光泽测定法GB 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3、用语解释3.1 车身油漆涂装质量车身油漆涂装质量是指现实装饰、防护(防锈、防蚀)隔音绝热和密封抗石击等,而涂装在表面上的油漆涂层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以及涂装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
3.2 油漆涂层缺陷用语气泡:涂层表面呈现鼓包的现象。
针孔:漆膜表面呈现针孔状小孔或毛孔的现象。
桔皮:漆膜表面呈现桔皮状纹路的现象。
缺漆(露底):漏涂或未能完全覆盖前涂层或材料色泽的现象。
遮盖不良:涂敷过薄或涂料遮盖力差致使底色隐约可见的现象。
裂纹:漆膜表面呈现不规则、深浅不同断裂纹路的现象。
脱落:漆膜从涂面呈现片状脱离的现象。
麻点(凹陷):涂层表面因水、油等异物影响致使涂料不能均匀附着、产生抽缩,形成泡疤,而呈现凹坑的现象。
流痕(流漆):喷涂在垂直面上的涂料向下流动,使漆面产生条痕的现象,严重时称为杂漆(发花),漆膜表面程现不相溶的色点或块的现象。
颗粒:漆膜表面附着着颗粒状物质的现象。
锈痕:漆膜中产生锈点或接缝处呈现锈斑的现象。
砂纸痕:涂装干燥后,面漆仍可清楚的见到砂纸打磨纹的现象。
碰划伤:漆膜表面受外力碰伤而呈划痕的现象。
堆积(结块):隔音绝热涂层、密封耐膜(抗石击)涂层表面因局部、涂料过厚而呈现涂料集结的现象。
4、检验条件4.1 检验环境4.1.1 环境整洁、空气清新,不应有明显影响检验作业的热气,湿气、烟尘,噪声不得大于70dB。
4.1.2 检验场地长度和宽度至少应超出被检车身3m,地面和墙壁均为白色,且不应反光、眩目。
4.1.3 采用带反射板自然纯正色日光灯照明。
日光灯的映像,在垂直涂面呈上下方向,在水平涂面呈左右方向。
照度(1000~2000)l x。
影响汽车涂料漆膜外观和流平的基材因素———粗糙度和波纹度对于汽车而言,良好的漆膜外观将给客户留下赏心悦目的感觉,会极大的促进客户的购买欲望。
在涂料涂装领域中,我们经常认为,漆膜外观不好主要是因为基材的粗糙度太大导致的,从而把精力集中在基材粗糙度的管控上,如设定苛刻的Ra监控指标等,但实际上粗糙度并非是影响漆膜外观的唯一因素。
要梳理清楚这个关系,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基材的表面构成。
1. 基材表面从理论上,如果我们只是含糊的把表面结构与粗糙度和光滑度等同起来,这种表达是不充分的。
对物体表面,GB/T3505-2009标准采用轮廓法确定了表面结构的组成和定义,物体的实际表面是由粗糙度、波纹度和形状叠加而成,如下图所示。
关于三者尺寸的划分,美国有标准定义:粗糙度λ<0.8mm,波纹度0.8mm <λ<8mm,形状误差λ>8mm;欧洲标准定义:粗糙度λ<0.5mm,波纹度0.5mm <λ<5mm,形状误差λ>5mm。
不管哪一个标准,都可以看出这三者在波形大小上,是具有明显差别的。
1.1 粗糙度对于加工后的零件表面,表面粗糙度是由于切削过程中的刀痕、切屑分离时的塑性变形,机床振动等原因,使被加工表面产生微小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
它们基本上就是指刀具痕迹,走刀总会让零件表面产生某一宽度和深度的槽,测量、评定表面粗糙度就是测量、评定这些痕迹的深度。
1.2 波纹度波纹度是是介于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和微观表面粗糙度之间的一种表面形貌误差。
在机械加工中,常遇到表面上带有周期性的高低起伏的工件,肉眼能看出来的振纹,一般峰间距较小、波幅较大,且多具有等幅的特征;肉眼看不出来的振纹,一般峰距较长,需通过放大图形或仪表指示反映,这些习惯称作振纹或棱子的缺陷皆属于波纹度的范畴。
1.3 形状误差它是属于单一的,经常的不重复的实际表面,目视可以发现。
一般由机器或工件的挠曲或导轨误差引起,如由于工件的支撑装置的刚性不足,在加工力作用下产生弯曲或偏斜引起的;刀头或工件导向导轨不直也会引起形状误差,热处理会造成材料中应变使表面弯曲等。
涂料的应用于汽车外观的研究在当今的汽车工业中,涂料的应用对于汽车外观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展示个性、品质和科技的载体,而涂料则是赋予汽车外观魅力和保护的关键因素。
涂料在汽车上的首要作用是提供美观的外观。
消费者对于汽车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其颜色和光泽。
通过精心调配的涂料色彩,汽车制造商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从经典的黑白灰到鲜艳的红橙黄绿,各种颜色的涂料让汽车在道路上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且,涂料的光泽度也能够极大地提升汽车的质感,使其看起来更加高档和豪华。
除了美观,涂料还具有保护汽车车身的重要功能。
汽车在日常使用中会面临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如阳光暴晒、雨水侵蚀、风沙磨损等。
优质的涂料能够形成一层坚固的保护膜,有效防止紫外线对车身漆面的损害,减缓车漆的老化和褪色。
同时,它还能抵御酸雨、盐雾等化学物质的侵蚀,避免车身生锈和腐蚀。
在涂料的选择和应用方面,汽车制造商需要考虑众多因素。
首先是涂料的性能,包括耐候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
耐候性好的涂料能够在长时间的户外暴露中保持颜色和光泽的稳定;耐腐蚀性强的涂料可以更好地保护车身不受外界化学物质的影响;耐磨性高的涂料则能够减少车身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细微划伤。
其次,涂料的施工工艺也对最终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先进的涂装技术能够确保涂料均匀地覆盖在车身表面,避免出现流挂、气泡等缺陷。
而且,现代汽车涂装通常采用多层涂装的方式,每一层涂料都有着特定的功能,如底漆用于增强附着力和防锈,中涂用于填充细微划痕和增加平整度,面漆则负责提供颜色和光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涂料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水性涂料由于其环保性能逐渐受到青睐。
与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相比,水性涂料在施工过程中挥发的有机化合物(VOC)含量更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小。
同时,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涂料也开始应用于汽车领域,如自修复涂料能够自动修复轻微的划痕,纳米涂料则具有更强的耐污和抗腐蚀性能。
德信诚培训网
载货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系列载货汽车产品的油漆涂层的质量要求。
系列的客车可参考采用。
本标准不适用轿车涂层。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DXC-5411 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法)
Q/DXC-5413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Q/DXC-5414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Q/DXC-5415 漆膜耐水性定法
Q/DXC-5416 漆膜耐汽油测定法
Q/DXC-5418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Q/DXC-5426 漆膜耐化学试剂测定法
Q/DXC-5427 漆膜厚度测定法
Q/DXC-5439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Q/DXC-5447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油漆脱落及开裂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客车涂装的目的是使其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高装饰外观,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使用价值。
一、油漆脱落1、前处理不当,油污、锈蚀、灰尘未清理干净,车表面底材光滑,未按工艺要求打磨、拉毛;2、车身局部漏喷底漆,打磨掉底漆后未补底漆,底漆膜厚过低,导致涂层与底材附着力差;3、腻子层过厚、4、未喷中涂漆或已打磨掉中涂漆5、喷彩条漆时,客车图案复杂,面漆表面太光滑、过烘干,面漆表面造成彩漆附着力差;;6、原材料本身质量问题;7、各涂层、腻子层之间不配套;解决工艺规范,对新材料要试验合格后,先小批量应用,然后再决定是否增加用量。
二、油漆开裂漆膜发生无规则的断裂或裂缝,通常发生在基底上被填补的缝隙或板块边缘附近。
漆膜裂缝常常形成三角形的星形。
漆膜裂缝的深度不等,较严重的裂缝可直达基底.局部修补时,在羽状边处刚喷上油漆后,可能出现轻微裂纹.涂层开裂和起泡原因漆膜中的气泡由于气候原因膨胀或漆膜中的内应力增大使得漆膜失效,导致油漆开裂,这些应力形成的原因有:1、喷涂前油漆混合不均匀,稀料不足或型号不对.2、基底表面处理方法不当、砂纸太粗、清洗不洁净或者缝隙填补不当.3、压缩空气管路内有油或水的污染。
4、漆膜太厚、各漆膜之间的流平时间不够;或利用压缩空气吹干漆膜表面造成漆膜内部的溶剂不能及时挥发。
5、喷漆时,基底的温度太高或太低.6、未充分固化或热塑性丙烯酸漆膜上喷涂了热固性油漆。
8、腻子层涂得过厚经受不住冷热、干湿或浸蚀液体的交替变化。
预防1、一定要将油漆混合均匀,并按规定的比例和型号使用稀料。
2、认真准备基底表面,使用正确规格的砂纸,正确地填补基底上的缝隙。
彻底清洗基底表面,特别是要注意羽状边周围的处理.3、正确地维护压缩空气设备。
4、使用正确的喷涂方法.每道喷涂的漆膜要湿而薄,保证各道漆膜之间的流平时间。
5、保证基底表面的温度处于推荐温度范围之内,然后再开始喷漆.6、喷涂一层薄的环氧树脂底漆将热塑性丙烯酸漆层封闭。
影响汽车外观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汽车的颜色、面漆的质地和面漆的状况。
特别是颜色,是判别质量优劣的依据。
(1)影响汽车色彩的因素:对颜色进行定义和描述主要有亮度、色调三个概念:亮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色调即人的眼睛看到的颜色;色度指颜色的强度浓度,包括强度、浓度、饱和度、灰度等。
事实上,不同光源对油漆有不同效果,使油漆的颜色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光源中各种彩色光线的含量不同。
比如,某种油漆中含有蓝色成分,在日光下可能看不出来,但在水银灯下却十分明显,因日光和水银灯中蓝色光的含量不同,而出现可能在车间灯光下看修补漆与汽车颜色配得很好,但在日光下却不够好。
在车间灯光条件下调配的颜色和车间所用灯光的类型有大关系。
如白炽灯光会使油漆颜色发红;荧光灯中荧光粉的不同使油漆颜色偏黄或偏蓝;冷白光和软白光都能改变油漆呈现的颜色。
有时修补漆配方与原汽车生产厂家所用的面漆配方中的颜料不完全一样,这时即使修补漆在日光或模拟日光下与原面漆匹配良好,但在另一种光源下看就可能不是那么一回事。
(2)识别原品牌汽车的颜色:配色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汽车生产厂家的漆码获得原色,以减少修补漆配方与原汽车生产厂家所用的成漆配方的差异。
几乎所有品牌汽车的漆码,可以在各种汽车牌号漆码位置图上找到。
市上可以买到修补颜色汇编,这种书包括了几乎看书有品牌和车型的色卡和颜料资料。
首先找到汽车生产厂家的漆码,色卡就在漆码旁边。
为了稳妥,最好把色卡与汽车本身的颜色对比一下,因为有的汽车也许已经刷过其他颜色的漆。
(3)原漆面油漆类型的确定1)目测法。
如果车身外形线附近的表皮组织粗糙,或漆面摩擦后出现了“抛光组织”,则说明原来用的是抛光型油漆。
2)溶剂法。
用蘸有硝基漆衡释剂(香蕉水)的白布摩擦漆膜,观察漆膜溶解的程度。
如果漆膜溶解,并在布上留下印迹,则是自干漆;如果没有溶解,则可能是烘漆或双组分漆。
丙烯酸聚氨酯漆没有自干漆那样容易溶解,但有时溶剂能渗进去,消弱表面光泽。
汽车外饰件油漆色差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摘要:汽车外饰件油漆色差是指在涂装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不同部位或不同车辆之间的油漆颜色存在差异。
色差的出现会降低整车外观品质,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感知和购买决策。
文章将介绍汽车外饰件油漆色差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提供相关行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汽车外饰件;油漆色差;影响因素;控制措施引言汽车外饰件油漆色差作为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受到行业和消费者的关注。
色差的产生可能来自于多个因素,如涂装工艺、原材料质量、供应链管理等。
因此,只有通过全面的控制和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色差的发生概率,并提升产品外观质量。
1、汽车外饰件油漆色差的影响因素1.1外界环境因素外界环境因素是导致汽车外饰件油漆色差的主要因素之一。
首先,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对油漆的涂覆和干燥过程产生影响,可能导致色差的出现。
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油漆可能会干得过快或过慢,从而造成颜色的不均匀。
此外,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物、挥发物等也会在涂装过程中附着在油漆表面,影响色彩的均匀性。
1.2原材料因素原材料的质量对汽车外饰件油漆色差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油漆颜料的品质直接决定了最终的颜色效果。
如果颜料本身存在质量不稳定或者配比不当,就可能导致色差的出现。
其次,清漆和底漆的选择也会影响最终的色差情况,不同的涂料层之间的结合性能和透明度也会对颜色效果产生影响。
1.3涂装工艺因素涂装工艺是汽车外饰件油漆色差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涂料的施工方式和涂布厚度对颜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涂层厚度不均匀、过厚或过薄,都可能导致色差的出现。
其次,涂布速度和涂布压力也会对涂料的均匀性产生影响。
较高的涂布速度和较大的涂布压力可能会导致油漆流动性不佳,进而影响颜色的一致性。
2.现有的油漆色差质量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2.1光谱仪及其应用光谱仪是一种能够测量物体反射、透射光谱的仪器。
在汽车外饰件油漆色差管理中,光谱仪常被用于精确测量颜色值,并与标准样品进行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