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缺血性坏死
- 格式:pdf
- 大小:245.15 KB
- 文档页数:3
甘肃医药2018年37卷第4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18,Vol.37,No.42结果两组患者VTE 发生率与死亡率次对比,观察组VTE 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3讨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 -tral catheters ,PICC )目前广泛应用于需要多次反复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 导管的常规留置能显著减少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血管的损伤。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留置PICC 管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相关的研究数据显示:初次留置PICC 管VET 的发生率大约为23.3%,多次留置PICC 管的患者VTE 的发生率高达38%左右[1]。
PICC 置管后血栓的形成为:①置管期间细菌黏附在PICC 管壁周围的纤维蛋白隧道中,经过生物膜的包裹发生血栓;②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和肿瘤药物的应用导致血栓的形成[2]。
根据文献,对于具有高危VTE 风险的肿瘤患者,建议给予血栓预防性治疗[3]。
本次研究对我科室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收住院的43例VTE 高危肿瘤患者给予了早期干预,干预结果显示患者PICC 置管治疗后的VET 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1]侯艳艳.肿瘤患者静脉置入PICC 后出现血栓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现代护理,2011,8(8):48-50.[2]张春玲,吴婉英.肿瘤患者PICC 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0):49-50.[3]刘振华,崔同建,陈峥,等.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33例诊治分析[J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5):570-575.(本文编辑:姚伯程)表1两组患者VET 发生与死亡情况(例)VET 发生8218.790.00死亡064.480.03n4343注: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P <0.05组别观察组对照组字2P第一作者:王琨,女,主治医师,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
距骨坏死一概述距骨坏死(necrosis of talus)在踝关节遭受严重损伤时,可使距骨的血供遭到完全破坏而发生缺血性坏死。
最终导致距骨体塌陷变形,造成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距骨骨折是距骨坏死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疼痛和活动受限,因疼痛和关节间隙变窄而导致踝关节屈伸活动均受限。
预防及早期处理距骨缺血性坏死,对其功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距骨坏死要根据病因积极治疗,禁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二病因及常见疾病距骨是全身骨骼中惟一无肌肉起止附着的骨骼,距骨的营养血管供给主要来自前后关节囊及韧带附着处,如骨折或脱位后营养血管供给断绝,复位后距骨坏死率可高达95%以上。
引起距骨骨折的原因:1.距骨颈部及体部骨折多由高处坠地,造成距骨体或距骨颈骨折,如足强力内翻或外翻,可使距骨发生骨折脱位。
距骨颈骨折后,距骨体因循环障碍,可发生缺血性距骨坏死。
2.距骨后突骨折足强力跖屈被胫骨后缘或跟骨结节上缘冲击所致。
三检查拍摄正位、侧位及斜位X线片对诊断和分型极为重要。
依靠骨密度致密的X线片就可做出缺血性坏死的诊断。
四鉴别诊断距骨坏死与距骨骨折与脱位的鉴别诊断:距骨骨折与脱位是足部常见的损伤。
其预后不十分理想。
距骨骨折较少见,多由直接暴力压伤或由高处堕落间接挤压所伤,后者常合并跟骨骨折。
距骨骨折,易引起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
五治疗原则距骨坏死要根据病因积极治疗,禁用可导致骨坏死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距骨坏死最佳治疗方法
距骨坏死是一种严重的骨骼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
和不便。
在治疗距骨坏死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距骨坏死的最佳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并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案。
首先,对于早期距骨坏死患者,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和促进骨骼生长的药物,可以有效地延缓
病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提高骨骼的密度,从而减少骨
折的风险。
此外,一些抗炎药物也可以帮助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缓解疼痛。
其次,对于中期距骨坏死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常见的手术包括骨骼移植术和关节置换术。
骨骼移植术通过移植健
康的骨骼组织到坏死部位,可以有效地修复受损的骨骼,减轻疼痛,并恢复关节功能。
而关节置换术则是通过人工假体替代受损的关节,从而减轻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
最后,对于晚期距骨坏死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一种
新兴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患者自身的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骨
骼部位,可以促进骨骼的再生和修复,从而延缓病情的发展,减轻
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针对不同阶段的距骨坏死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还应该积极配合治疗,遵守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
本文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距骨坏死的治疗方法,找到最适合自
己的治疗方案。
距骨骨折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导读:本病主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个:1、距骨缺血性坏死距骨骨折以坠落伤常见。
距骨因处于足弓着力的顶点,坠落时受上……
本病主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个:
1、距骨缺血性坏死
距骨骨折以坠落伤常见。
距骨因处于足弓着力的顶点,坠落时受上下方向力的冲击,极易破裂。
破裂后,受距舟和距跟韧带
等牵拉,使骨块易向前后或侧面翻转移脱位,加上附着的软组织的破坏,稳定性极差,且供血系统的破坏易导致骨块缺血性坏死。
2、创伤性关节炎
距骨的6个关节面中任一关节面关节软骨破坏及关节面不
整均可日后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但其发生率各家的报道不尽一致。
一旦发生,关节融合是惟一选择。
一般不提倡切除距骨体行胫跟融合术,因其短缩了肢体并有足畸形,影响功能。
3、畸形愈合
距骨畸形愈合有背伸与内翻两种。
有学者用切除背侧鹰嘴的方法,取得满意的疗效。
内翻畸形易发生于II型距骨颈骨折早
期采取保守治疗无效时,此外,用来固定的螺钉压迫骨质也会导致此畸形。
内翻畸形会直接致距下关节活动受限。
以前的治疗仅限于行关节固定,其疗效也不可预知。
有学者建议缩短距骨外柱
获内柱的长度来纠正内外翻的畸形。
骨畸形愈合最有效的治疗便是预防,一旦发生,若患者无法行关节融合术,则只能将不连接的骨切除。
距骨坏死最佳治疗方法距骨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通常由于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的骨髓缺血、缺氧所致。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距骨坏死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距骨坏死的最佳治疗方法呢?首先,对于早期发现的距骨坏死,保守治疗是首选。
保守治疗的核心是减轻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减轻体重、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
休息可以减轻关节的负荷,减少疼痛和炎症。
减轻体重可以减少关节的压力,从而减轻疼痛。
物理疗法如热敷、理疗等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镇痛药、抗炎药等,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炎症。
然而,对于一些严重的距骨坏死病例,保守治疗可能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甚至会加重病情。
这时,手术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手术手段修复受损骨骼,恢复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骨骼移植、关节置换术等。
骨骼移植是将健康的骨骼移植到受损部位,促进骨骼再生和修复。
关节置换术则是将受损的关节部位进行置换,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
除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正在不断涌现。
例如干细胞治疗、生物制品治疗等,都为距骨坏死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干细胞治疗可以通过植入干细胞促进骨骼再生和修复,生物制品治疗则是利用生物制品促进骨骼的再生和修复。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距骨坏死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对于早期发现的距骨坏死,保守治疗是首选,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手术手段修复受损骨骼。
此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为距骨坏死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综合来看,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距骨骨折1.解剖结构1.1 骨性解剖距骨表面三分之二为关节软骨所覆盖,由前向后可将距骨分为距骨头、距骨颈和距骨体,后侧另外两个重要的解剖结构为距骨外侧突和距骨后突,后突被拇长屈肌腱沟分为内侧及外侧结节,在距骨后突外侧结节后方可发生距后三角骨。
距骨头位于由跟骨前、中关节面,足舟骨和弹簧韧带所组成的关节复合体中。
其内侧为胫前肌腱。
相对于距骨体,距骨颈轴线有15°-20°的内倾,距骨颈部没有关节软骨覆盖,是血供进入的主要部位,同时也是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
距骨颈底面构成跗骨窦和跗骨管的顶部。
距骨体前宽厚窄,下宽上窄,与踝穴紧密匹配,可分为上表面、内侧面、外侧面和底面。
上表面和胫骨远端构成胫距关节,外侧面和内侧面分别与外踝和内踝相关节,底面则和跟骨后关节面相关节。
距骨外侧突是距骨体外侧关节面的延伸,无关节软骨覆盖,是距跟外侧韧带的起点,距骨外侧突的前方则是距腓前韧带的附着点。
距骨骨质致密,因此距骨骨折大多为高能量损伤。
1.2 距骨血供解剖距骨骨折脱位后可能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早期的文献报道认为是由于距骨的血液供应较差并且脆弱易受损伤。
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距骨有丰富的骨外和骨内血液供应。
距骨骨外血管系统包括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及腓动脉的分支,这些血管相互交通在距骨周围形成丰富血管网。
足背动脉发出内、外踝前动脉以及跗内、外侧动脉,由这些小动脉发出分支形成颈上支和跗骨窦动脉,前者是距骨颈背侧的重要血供来源。
胫后动脉顺其走向从近端到远端依次发出后结节支、三角支及跗骨管动脉供应距骨。
腓动脉从两个方面向距骨提供血供,包括距骨后结节支和腓动脉穿支,分别和胫后动脉跟骨分支吻合形成距骨后结节血管丛,以及和足背动脉外踝前动脉系统吻合形成跗骨窦动脉。
血管吻合主要有三部分,包括由跗骨管动脉与跗骨窦动脉形成的吻合、由胫后动脉和腓动脉段各发出跟支形成的距骨后突动脉网、由胫上动脉与远端跗骨窦动脉和三角支连接而成的骨膜动脉网。
距骨骨折后缺血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距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3%-6%。
但是由于距骨血供丰富且血管脆弱,以及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一旦受到损伤,易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是距骨骨折严重的并发症,预后较差。
因此,距骨缺血性坏死的影响因素以及骨折的治疗方式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距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根据距骨颈骨折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I型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其他分型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又分为前外侧、前内侧切开以及联合切开3种方法,复杂的距骨骨折经内踝截骨入路。
所有患者麻醉前1 h及术后24 h内预防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术时超过3 h者,术中追加1次抗生素。
术中根据距骨损伤患者的损伤情况选择合适手术切口,有情况复杂者行内踝或外踝截骨人路。
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进一步破坏距骨的血供。
术后石膏固定6~8周,常规换药,观察切口情况及消肿止痛等对症处理,8周后拆除石膏,部分负重功能锻炼,6个月后逐渐完全负重。
距骨坏死诊断标准:I期,X线无改变,仅MRI上能发现阳性改变;II期,X线片可发现软骨下硬化,但距骨无塌陷;III期,X线表现为距骨塌陷,但不合并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的退变;Ⅳ期,X线表现为距骨塌陷,胫距关节、距下关节出现退行性变。
坏死早期MRI为最敏感检查方法。
距骨是构成踝关节的重要部分,距骨损伤后继发的距骨缺血坏死直接影响踝关节的功能。
距骨缺血坏死与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与距骨自身血供、损伤机制、骨折类型,手术时间等密切相关。
距骨是全身惟一无肌肉附着的骨骼,表面大约70%由软骨覆盖,其余由骨膜覆盖,加上深藏的解剖位置和脆弱的血供使其骨折后极易发生缺血坏死,所以一旦发生距骨骨折后,应及时采取治疗,减少缺血坏死的发生。
本人也观察了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坏死率的影响,不同手术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能体现任何一种手术方式的优越性。
无移位的距骨颈骨折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概率很低,而Ⅲ、Ⅳ距骨颈骨折患者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概率则很高。
距骨骨折及脱位诊疗技术距骨无肌肉附着,表面60%~70%为关节面,有7个关节面分别与周围邻骨形成关节。
距骨从解剖位置可分为头部、颈部和体部。
体部又有外侧突和后侧突。
后侧突有内、外侧结节。
距骨体前宽后窄,踝背伸稳定,而跖屈不稳定。
其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由距骨颈前外侧进入的足背动脉关节支。
距骨体的血供可概括如下:①跗管动脉,来自胫后动脉,在其分成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近端约1cm处分出,是距骨体的主要供应动脉。
在跗管内它发出4~6支进入距骨体。
②三角动脉,发自于跗管动脉,供应距骨体的内侧1/4~1/2,是距骨体的第2位主要滋养动脉,经过骨内交通支供应更广泛的区域。
③跗骨窦动脉,大小和起源的变异很大,供应距骨体的外侧1/8~1/4区域。
跗骨窦动脉与跗管动脉形成交通支,具有供应距骨更多区域的能力。
④距骨后结节由胫后动脉(最为常见)或腓动脉直接发出分支支配。
虽然动脉非常细小,但由于骨内有丰富的交通,这一区域也有供应距骨体更大范围的潜力。
因为距骨所供应的血运有限,因此当距骨骨折有移位或距骨脱位后,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一、距骨骨折【分类】距骨骨折尚无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
1.Coltart(1952年)把距骨骨折分为3大类(1)骨折:①撕脱骨折;②头部压缩骨折;③颈部骨折;④体部骨折。
(2)骨折脱位:①颈部骨折合并距下关节脱位;②颈部骨折合并距骨体后脱位;③体部骨折合并距下关节脱位。
(3)全脱位2.Hawkins(1970年)把距骨颈部骨折分为3型I型:无移位的距骨颈部骨折,骨折线在中后关节之间进入距下关节。
Ⅱ型:移位的距骨颈部骨折合并距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骨折线经常进入一部分体部及距下后关节面。
Ⅲ型:移位的距骨颈部骨折,距骨体完全脱位,骨折线常常进入一部分体部。
体部经常向后内方突出,位于胫骨后面和跟腱之间。
Canale(1978年)提出HawkinsⅡ、Ⅲ型可伴有距舟关节脱位。
这种骨折又被称为HawkinsIV型。
距骨骨折如何应用中西医治疗距骨骨折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瘀斑、疼痛且无法站立行走的距骨部位骨折。
在临床上距骨骨折出现率较低,但距骨骨折的预后效果通常并不是十分理想,距骨骨折如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致使患者出现瘫痪,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更为严重的威胁。
导致距骨骨折出现的原因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这其中既包括患者从高处坠地导致足跟着地,也包括患者的距骨受到暴力冲击。
近些年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关于距骨骨折的治疗体系也日益完善。
西医一直以来在距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近些年,中医治疗骨折在临床上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一些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均可借助中医的帮助实现对患者的治疗,距骨骨折也不例外。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可以发现,中医与西医在距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距骨骨折的中西医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大部分距骨骨折患者发病的原因是由于从高处跌落时踝关节用力过度。
在临床上可以将距骨骨折分为五种类型,即距骨颈骨折、距骨体骨折、距骨骨软骨骨折、距骨头骨折、距骨后突骨折。
在对患者距骨骨折的情况进行判断时医生需要借助X线的帮助,在对患者进行X片照射后,方可确定骨折移位的具体位置,以及骨折的类型。
西医对于骨折治疗始终坚持以手术治疗为主。
如若患者的骨折类型被划分为距骨颈与距骨体,但并未出现移位情况,则可将石膏固定在患者的中立位;如果患者出现了移位的情况,则复位后,应将石膏固定在轻度跖屈位。
在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的过程中应当对其脱位过程的跖屈内翻进行重复,通过推挤的方式实现对距骨的复位。
如果患者在骨折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局部肿胀,则闭合复位往往无法实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针对此类患者应当及时通过手术的方式帮助患者实现复位。
一旦错失良机则会使患者由于肿胀而影响治疗,最终导致骨折部位无法整复,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
2 讨论2.1 皮瓣的优缺点应用带蒂皮瓣基本能达到以下要求: 保留伤指长度,重建指腹感觉及外形; 一期修复多种软组织缺损,抗感染能力强; 皮瓣质地优良,与修复区皮肤结构相同; 皮瓣血供为知名小动脉,解剖恒定,不需吻合血管。
存在的问题: 部分皮瓣切取后供区需游离植皮; 皮瓣面积受限; 直接缝合的供区暴露。
2.2 皮瓣的选择我们认为: 拇指末节指腹缺损首选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大鱼际岛状皮瓣[2]、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3]修复; 拇背侧近远节及掌侧近节皮肤缺损首选第2掌背动脉蒂手背筋膜皮瓣修复; 拇指末节脱套伤采用第2掌背动脉食中指近节指背双叶岛状皮瓣修复; 虎口部皮肤缺损及拇指不规则皮肤缺损,选用第2掌背动脉蒂分叶皮瓣修复; 2~5指指端指腹及拇指指腹远1/2皮肤缺损,采用改良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 2~5指近节或(和)中节掌侧或背侧皮肤缺损,采用掌背动脉皮返支筋膜皮瓣修复,若以指蹼动脉为蒂形成手背筋膜皮瓣[1]可增加修复范围。
2.3 影响皮瓣成活的因素影响带蒂皮瓣成活的因素包括皮瓣未包含营养血管,血管蒂损伤或张力过大,创面止血不彻底或感染,术后制动不合理等。
熟悉应用解剖,严格无菌操作,遵循皮瓣移位的手术原则,合理固定,可避免皮瓣坏死。
本组3例皮瓣供血不足,其中2例经蒂部拆线,1例调整指体外固定位置后,皮瓣血供恢复,正常成活。
提示在合理制备皮瓣及受区准备的同时,不能忽视设计供血蒂的行径及指体合理制动的重要性。
3 参考文献1钟世镇,徐达传,丁自海主编.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88-4912李 晋,王江宁,杨卫东,等.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4):2233Brunelli F,Vigasio A,Valenti P,et al.Arterial anatomy and clinical ap plication of the dors oulnar flap of the thu mb.J Hand Surg(Am),1999;24(4):803(收稿:2003-05-29 修回:2003-10-22)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距骨坏死刘进炼 任立中 董 威 沙子义 于晓光 李亚丽 【关键词】 距骨坏死 髂骨瓣 游离移植中图分类号:R683.42 R616.2 距骨是唯一无肌肉起止附着的骨骼,血运差。
距骨坏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足距骨缺血性坏死较多见。
距骨是全身骨骼中唯一无肌肉起止附着的骨骼,在踝关节遭受严重损伤时,可使距骨的血供遭到完全破坏而发生缺血性坏死。
最终导致距骨体塌陷变形,造成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因此,预防及早期处理距骨缺血性坏死,对其功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距骨骨折是距骨坏死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引起距骨坏死的只占10%左右。
距骨坏死与其骨折类型,即损伤的程度有关:I型距骨颈骨折而无脱位,其韧带未受损,血液供应尚完整,距骨体坏死率不超过10%。
Ⅱ型距骨颈骨折合并距上下关节脱位,骨间韧带遭受损伤,距骨体的血液供应将减少,则坏死率上升至20%~40%。
Ⅲ型距骨颈骨折合并距上下关节脱位,即胫距、距跟均脱位。
此型少见,脱位后可能只有少数软组织附着以维持血供,若不及时手法整复,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坏死率高达70%以上。
距骨体缺血坏死率随着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增加,显然是由于血液供应被破坏所致。
距骨坏死应该如何诊断?除根据外伤史及临床症状外,拍摄正位、侧位及斜位X线片对诊断和分型极为重要。
依靠骨密度致密的X线片就可做出缺血性坏死的诊断。
但要注意在侧位片上,距骨的一部分被内、外踝的阴影重叠,因距骨的阴影比较致密,故只有在无重叠的位置有密度增深,才能做出缺血性坏死的诊断。
[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和活动受限,因距骨体塌陷变形,关节软骨面损伤,产生骨性关节炎,活动时产生疼痛;病人因疼痛和关节间隙变窄而导致踝关节屈伸活动均受限。
其典型的x线表现是距骨体密度增高,达正常骨密度的2倍以上。
到了晚期可出现距骨体塌陷变形,形态变小变扁,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治疗自从1888年人类首次认识股骨头坏死疾病开始,人类对这种疾病的治疗研究就没有停止过,经过众多医学工作者的努力,出现了众多针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大致概括如下:1.药物治疗:内服,外敷(涂),药物浸透、局部物理疗法、注射、介入治疗等。
2.手术疗法:芯减压术、芯减压加血管束植入术、髓干细胞植入术、移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头修复与再造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