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世界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幼儿园教案恐龙世界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恐龙世界精选”,涉及教材《幼儿恐龙百科》第三章节“恐龙的生活习性”。
详细内容包括恐龙的分类、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以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培养幼儿对古生物的兴趣。
2. 通过观察、讨论,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古生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表达、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恐龙模型、恐龙图片、恐龙灭绝原因图解、教学PPT。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恐龙模型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幼儿对恐龙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恐龙的分类:教师通过PPT展示恐龙的分类,讲解各类恐龙的特点。
(2)恐龙的生活习性:教师以故事形式讲述恐龙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
(3)恐龙灭绝原因:教师展示图解,讲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观察恐龙模型,讨论恐龙的特点。
(2)幼儿用画纸、画笔描绘自己喜欢的恐龙。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分享观察、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恐龙分类2. 恐龙生活习性3. 恐龙灭绝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恐龙,并介绍其特点。
答案示例:我画的是霸王龙,它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恐龙,生活在侏罗纪时期。
2. 课后调查: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古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古生物知识,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同时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大班科学恐龙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及灭绝的原因。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恐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探究恐龙灭绝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教具:恐龙模型、恐龙图片、恐龙生活场景图、恐龙灭绝相关资料。
2.教学环境:安静、舒适、充满趣味性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恐龙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动物?2.探究恐龙种类(1)教师展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恐龙,如:霸王龙、三角龙、梁龙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恐龙种类及特点。
3.了解恐龙生活习性(1)教师出示恐龙生活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恐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它们吃什么食物?4.探究恐龙灭绝原因(1)教师展示恐龙灭绝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恐龙会灭绝?(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恐龙知识问答(1)教师提问:关于恐龙,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知识?(2)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查找更多关于恐龙的资料,下周分享给同学们。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4.作业布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恐龙,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学习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拓展知识面的广度等。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恐龙博物馆,亲身感受恐龙的魅力。
2.开展恐龙主题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
3.举办恐龙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大班科学恐龙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恐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恐龙已经灭绝。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学会与同伴合作探讨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恐龙的基本特征:恐龙的定义、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生活习性等。
2. 恐龙的灭绝原因:地壳变动、气候变化、生物竞争等。
3. 恐龙化石的形成:化石的概念、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的挖掘与保护。
三、教学方法1. 图片观察:展示各种恐龙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恐龙的外貌特征。
2. 故事引导:通过讲述恐龙生活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
3. 游戏互动:设计恐龙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恐龙知识。
4. 实地考察:组织幼儿参观恐龙化石博物馆,加深对恐龙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恐龙图片、化石模型、恐龙故事书籍等。
2. 场地:教室、恐龙化石博物馆等。
3.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恐龙图片,引发他们对恐龙的兴趣。
2. 基本知识学习:讲解恐龙的基本特征,如定义、种类、生活习性等。
3. 灭绝原因探讨:引导幼儿思考恐龙灭绝的原因,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4. 化石知识介绍: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化石的重要性。
5. 实践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恐龙化石模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6. 游戏互动:组织幼儿进行恐龙角色扮演游戏,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7. 实地考察:带领幼儿参观恐龙化石博物馆,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9. 作品展示:展示幼儿制作的恐龙化石模型,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10.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阅恐龙资料,拓宽知识面。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恐龙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恐龙世界》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种类、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激发幼儿对恐龙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恐龙及其特征。
引导幼儿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
2、难点帮助幼儿区分不同恐龙的特点。
激发幼儿对恐龙灭绝原因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准备1、有关恐龙的图片、视频、模型等资料。
2、恐龙拼图、玩具等。
3、绘画工具,如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引起兴趣)教师展示一段恐龙的视频或图片,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认识恐龙的种类和特征教师通过图片、模型等,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恐龙,如霸王龙、三角龙、剑龙等。
让幼儿观察每种恐龙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的大小、形状,头部、四肢、尾巴的特点等。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恐龙的样子。
3、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教师讲述恐龙生活的环境,比如它们生活在陆地还是水里,吃什么食物等。
引导幼儿思考:恐龙是怎么行走的?是群居还是独居?4、恐龙灭绝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这么厉害的恐龙后来怎么不见了呢?”让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简单介绍一些关于恐龙灭绝的科学假说,如小行星撞击、气候变化等。
5、动手操作给幼儿发放恐龙拼图,让他们自己动手拼出喜欢的恐龙。
或者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心中的恐龙。
6、总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如认识的恐龙种类、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五、教学延伸1、在图书区投放有关恐龙的书籍,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阅读。
2、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查阅更多关于恐龙的资料,第二天来园分享。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恐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操作。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对于恐龙特征的区分还不够清晰,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练习。
幼儿园教案恐龙世界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恐龙世界》的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种类的恐龙,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掌握不同种类的恐龙,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恐龙,了解它们的特点。
难点:理解恐龙生活习性和恐龙灭绝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恐龙模型、恐龙图片、恐龙科普书籍、PPT课件。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恐龙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恐龙的兴趣。
2. 讲解:展示恐龙模型和图片,介绍不同种类的恐龙及其特点。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了解到的恐龙知识。
4. 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5. 例题讲解:通过PPT课件展示恐龙灭绝的原因,让幼儿理解自然现象。
6. 随堂练习: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恐龙,并分享给同伴。
六、板书设计1. 恐龙分类:霸王龙、剑龙、梁龙、翼龙等。
2. 恐龙特点:体型庞大、牙齿锋利、皮肤粗糙等。
3. 恐龙生活习性:食肉、食草、群居等。
4. 恐龙灭绝原因:环境变化、小行星撞击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恐龙,并标注恐龙的特点。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完成恐龙绘画作品。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答案:环境变化、小行星撞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情景导入,让幼儿对恐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自然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
同时,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2. 板书设计中的恐龙灭绝原因;3. 作业设计中的亲子互动环节;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大班科学恐龙世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分类、特点以及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古生物的兴趣;2. 通过学习恐龙灭绝的原因,让幼儿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变迁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恐龙的分类及特点、恐龙灭绝的原因;2. 教学重点: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恐龙模型、恐龙图片、地球仪、灭绝原因卡片等;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恐龙模型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恐龙的特点;通过提问,了解幼儿对恐龙的认知程度。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恐龙的分类、特点、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结合地球仪,介绍恐龙时期的地球环境。
3. 随堂练习(10分钟)指导幼儿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恐龙卡片;组织幼儿进行恐龙分类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10分钟)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恐龙卡片;针对恐龙灭绝原因,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
提出思考题,引导幼儿课后进行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恐龙世界2. 板书内容:恐龙分类:霸王龙、剑龙、翼龙、三角龙等;恐龙特点:体型庞大、牙齿锋利、骨骼强壮等;恐龙生活习性:草食性、肉食性、群居生活等;恐龙灭绝原因:气候变化、火山爆发、生物入侵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恐龙家族手册。
要求:包括恐龙的分类、特点、生活习性及灭绝原因;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自行设计手册。
2. 作业题目: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答案:气候变化、火山爆发、生物入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了解更多古生物知识;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恐龙世界》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恐龙世界》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恐龙的起源、分类、生活习性以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具体章节如下:1. 恐龙的起源与演化2. 恐龙的分类及代表物种3. 恐龙的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4. 恐龙灭绝的原因及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起源、分类、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 掌握恐龙灭绝的原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恐龙的分类及生活习性、恐龙灭绝的原因。
2. 教学重点:恐龙的起源与演化、恐龙代表物种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恐龙模型、挂图、PPT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恐龙模型、挂图,引导学生进入恐龙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展开:(1)恐龙的起源与演化:讲解恐龙的起源,展示恐龙演化过程图,让学生了解恐龙的演化历程。
(2)恐龙的分类及代表物种:介绍恐龙的分类方法,讲解各类恐龙的特点及代表物种。
(3)恐龙的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分析恐龙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恐龙时期的生态环境。
(4)恐龙灭绝的原因及影响:讲解恐龙灭绝的原因,让学生思考恐龙灭绝对生物界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恐龙,模拟恐龙的生活场景,增强课堂趣味性。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恐龙的起源与演化2. 恐龙的分类及代表物种3. 恐龙的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4. 恐龙灭绝的原因及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恐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
(2)列举三种恐龙的分类及代表物种,并描述其特点。
(3)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谈谈你对恐龙灭绝的看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恐龙世界》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种类、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对恐龙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恐龙,了解它们的显著特征。
(2)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难点(1)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恐龙的认识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有关恐龙的图片、图书、模型、视频等资料。
2、绘画工具,如彩笔、画纸等。
3、恐龙拼图、积木等玩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通过播放一段恐龙的动画视频或展示恐龙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引导幼儿回答恐龙,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恐龙的了解。
2、认识恐龙(1)展示不同种类恐龙的图片,如霸王龙、三角龙、剑龙、翼龙等,向幼儿介绍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例如,霸王龙体型巨大,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后腿;三角龙有三个角和一个巨大的头盾;剑龙身上有骨板,尾巴上有尖刺;翼龙有翅膀,可以飞翔。
(2)让幼儿观察图片,比较不同恐龙之间的差异,如体型大小、身体形状、头部特征、四肢长度等。
3、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1)结合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描述,向幼儿介绍恐龙的生活环境,如森林、草原、沼泽等。
(2)讲解恐龙的食性,分为肉食性恐龙、草食性恐龙和杂食性恐龙,并举例说明。
(3)引导幼儿思考恐龙是如何行走、奔跑、捕食、防御敌人的。
4、探讨恐龙的灭绝(1)简单讲述恐龙灭绝的几种常见学说,如小行星撞击地球、气候变化、火山爆发等。
(2)鼓励幼儿发表自己对恐龙灭绝原因的看法和想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5、创意活动(1)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心中的恐龙世界,或者用积木搭建一个恐龙乐园。
(2)组织幼儿进行恐龙拼图比赛,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总结与分享(1)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画的或搭建的内容。
2024年幼儿园教案恐龙世界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恐龙世界”,涉及教材《幼儿探索》第五册第1819页。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种类的恐龙,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探究恐龙灭绝的原因,以及通过手工制作恐龙模型,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能够正确说出至少三种恐龙的名称及其特征。
2. 掌握恐龙生活习性的基本知识,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3. 通过手工制作恐龙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恐龙生活习性的理解和恐龙灭绝原因的探究。
重点:掌握不同恐龙的名称、特征,以及手工制作恐龙模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恐龙图片、恐龙模型、PPT、教学视频、手工制作材料(彩泥、卡纸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恐龙图片和模型,激发幼儿对恐龙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呈现:(1)教师展示PPT,讲解不同恐龙的名称和特征。
(2)播放教学视频,让幼儿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手工制作恐龙模型的方法。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请幼儿说出自己制作的恐龙模型的特点。
(2)教师随机提问,检验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掌握。
(2)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六、板书设计1. 恐龙世界2. 内容:(1)恐龙的名称和特征(2)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3)手工制作恐龙模型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画出你最喜欢的恐龙,并简单描述其特征。
(2)家长协助幼儿查阅资料,了解恐龙灭绝的其他原因。
2. 答案:(1)示例:霸王龙,体型庞大,牙齿锋利,四肢强壮。
(2)示例:火山爆发、气候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对恐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可能存在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恐龙世界教学设计(通用5篇)恐龙世界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恐龙世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恐龙世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认识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及生活环境,分析恐龙外形特点,能用喜欢的方法表现恐龙。
教学重点:独立或合作完成一幅恐龙生活场景图。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学情分析:同学们男孩对恐龙比较感兴趣,女孩感兴趣的就少。
多数同学都能说出常见恐龙的名字和特征,少数同学还能说出更多的恐龙常识。
教师:课件、课本、范画等。
学生: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图片等。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找到它是谁吗?对了,它是恐龙,让我们穿越到远古时代,走进恐龙时代。
(板书课题)恐龙在2.2亿多年前曾经统治地球达1.6亿年之久,然而在大约6500万年前却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老师读)二、出示学习目标:认识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及生活环境,分析恐龙外形特点,能用喜欢的方法表现恐龙。
三、学法提示:紧跟大屏幕内容,积极动口、动手,积极提出和回答问题,做一个积极向上,时刻跟着老师思维转的好学生。
引导学生学习:(一)、出示三幅图:1、考古学家发现了什么?(恐龙的骨骼化石),他的态度怎样?(非常严谨,能不能拿着大铁锹用力挖?)(不能)2、考古学家发现了什么?(恐龙蛋化石,为什么不是鹅卵石那?西峡恐龙遗址园周边的农民也曾经把恐龙蛋当成了鹅卵石,并且用他们来盖房子,后经科研人员确定为珍贵的恐龙蛋化石,是不能用来盖房子的。
)3、考古学家发现了什么?(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谁能编一个故事,发生了什么,这只恐龙是的如此惨烈?老师给大家编一个故事吧,一只恐龙在草坪中悠闲地散步,突然山崩地裂,恐龙拼命逃窜,可是山体垮塌下来,可怜的它没能逃脱,被压在了大山中,许多年以后,我们看到的就是这般惨状)(二)、恐龙是怎样生活得呢?请大家看一段电影片段,你看到了什么?(恐龙很多,有天上飞的,如翼龙。
《恐龙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玩偶小恐龙,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恐龙)看看它是谁呢?
同学们喜欢恐龙吗?
生:喜欢
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恐龙世界去遨游一番!在游览的过程中同学们如果遇到认识的恐龙,同学们可以大胆的喊出他们的名字!(停顿)
请同学们坐好了,我们的时空列车马上开车了。
2.播放视频欣赏板书课题《恐龙世界》
二、观察了解
通过观看并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种类、体貌结构及特征。
1.观看图片,猜猜这些影子分别是哪些恐龙?(生回答)真不错,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独有的特征猜出它们!
2.欣赏图片总结恐龙的外形共同特征。
3.教师小结:体大、尾粗长、从头到尾呈流线,后退较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者无毛,有的还长有剑、甲等生长物。
三、师生讨论,方法指导
1.根据恐龙的外形基本特征示范并讲解!(教师示范画三角龙)
2.欣赏画面,了解恐龙平常的生活状态!
四、欣赏评述
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五、自由表现
自由创作,提出作业要求。
(1)根据对恐龙的了解,画一幅恐龙及其生活环境的想象画!
(2)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评作品,教师总结
展示作品并讲评,让学生自己评选出最好的作品,并且讲评,师可以把美好的作品以拍照的形式给学生留下来,使学生兴奋达到高潮!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评价能力,最后总评。
七、课外延伸
同学们知道吧,恐龙在世界上生活了6500多年以后就突然的消失了,至今仍是一个谜!
恐龙是怎样从地球上神秘消失的呢?如果你对这个感兴趣,课后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去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八、板书设计:
8恐龙世界
体大
尾粗长
后腿粗壮
颈椎呈流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