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品词析句,走进孔子——《孔子拜师》教学实录教材简说:《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激发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猜他是谁?师:同学们,请你猜猜他是谁?他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家”,门下弟子三千,开私学传统。
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正因为此,我国政府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我国台湾地区和美国还把他的生日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孔子。
(出示孔子图)2、交流课前搜集的孔子资料。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
(板书课题,提示拜的写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1)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检查、交流:(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传授、敬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2)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名”、“字”。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师:小朋友们,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1:二十九个大脚印。
生2:活字印刷。
生3:国画。
生4:中国舞。
生5:文字。
生6:太极拳。
生7:武术。
师:现在让我们来回味一下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播放视频)师:你知道刚才录像上响彻全场的名言是谁说的吗?生:孔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孔子拜师》。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师:这个“拜”字虽然不是要写的字,但比较难写,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生观察,书空)二、揭示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师: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吗?生1:孔子拜的老师是谁?(板书:向谁)生2:孔子为什么要拜师?(板书:为什么)生3:拜师有什么用?师:就是为什么拜师,要注意倾听。
生4:他有没有拜成?全体:能拜成。
生5:去哪儿拜师?(板书:去哪里)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他是怎么去拜师的?(板书:怎样)三、初读课文,交流已知道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把课文读准,把生字读正确、流利,不会读的在书上做记号。
(生自由读课文)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把自然段序号标上了,要是你没标,赶紧把它标上,你们两个没标,赶紧标上吧。
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孔子拜师拜成了吗?生全体:拜成了。
师:哪些问题是你马上就能回答的呢?生:向谁拜师。
生:老子。
师:老子的名字叫什么?生:老聃。
师:孔子的名字叫什么?生:孔丘。
师:孔子的名字还叫什么?生:仲尼。
师:你看了这幅插图,你知道哪位是老子,哪位是孔子呢?生:这个老人是老子。
师:为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吗?生:读文(在洛阳城外……学问)师:还有哪些问题是你读了课文马上就知道的?生:去哪儿拜师。
师:孔子去哪儿拜师?生:孔子去了洛阳。
师:孔子从哪儿出发?生:孔子从曲阜出发。
(读文: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你来读读吧。
生:他多加了一个“多”。
师:这个地名比较难读,刚才这个小女孩读得很好。
生:(齐读)曲阜。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三年级语文教案师:上课生:起立。
老师好!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们先来相互认识一下。
(指大屏幕)这是我的姓名,谁认识我姓什么?生:老师,您姓鄢!师:哇,我的姓很少见,你能认识,你真有本事。
我们姓鄢的人不多,但是我们家族历史上可是有过名人的。
如:明末遁迹深山的高士鄢正畿,还有为民请命,志行卓越的鄢鼎臣。
每当提起他们,我自豪极了!同学们,你姓什么?你们家族历史上有过哪些名人、伟人呢?生1:我姓李。
我家历史上有李白,李世民。
师:真羡慕你。
你家有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还有皇帝,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
生:我姓杜。
我家历史上有大诗人杜甫。
师:哦。
唐代大诗人,人称“诗圣”,与刚才说的李白诗人,合称“李杜”。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历史人物还不少。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闻名世界的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
(出示孔子像)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孔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
古时候,人们把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男人成为“子”。
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但是他的教育思想一直影响到了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变成了一部书叫《论语》,对后世影响很大。
后人很敬重他,他去世以后,人们在他的家乡山东曲阜修建了孔府,孔庙,孔林(同时大屏幕出示三孔图片)来纪念他。
每到孔子诞辰,人们就在这里举行孔子文化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来参加祭孔活动。
同学们,就这么一位学识渊博,影响巨大的人物,你们说他还需要拜师求学吗?生:需要。
师:孔子也是这样认为的。
他说:“学无止境”。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生:17 孔子拜师师:举起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生:(边念遍书写课题)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生1:我想知道,孔子已经这么有名气了,他为什么还要去拜师求学呢?生2:我想知道,孔子学问这么渊博,那么他拜的老师一定比他的学问还渊博,那么他拜的老师是谁呢?师: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答案就在课文里。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一、教学引入,初识孔子老子幻灯片出示:孔丘、老聃师:谁能读一读这两个名字?知道我们平时怎么称呼他们两个人吗?生:称孔丘为孔子,称老聃为老子。
板书:孔子老子师:奇怪了,明明一个叫孔丘,一个叫老聃,为什么称孔子、老子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人。
课件展示两个人物师:在古代称品行高尚、学问高的男子为子。
这里的“子”读第三声,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读他们的名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圣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刚才你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第一组:曲阜洛阳这是两个地名,谁来读一读。
幻灯片出示地图看了地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师:是啊,曲阜在山东省,而洛阳在河南省,它们之间相距上千里。
出示第二组:远近闻名知识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师: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
谁来展示一下?指名读词语师:你把字音读得真准。
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
师:从这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四个字的词语。
生:都是写孔子的。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
出示第-:组:迎候等候毫无保留传授指名读师:你读得字正腔圆,真不错。
谁还想读?这一组词语中藏着一对近义词,谁发现了?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迎候有欢迎的意思,而等候没有)师:你真会思考,一下子就明白了。
真棒!师:从这组词语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一组词语都是写老子的)师:你也有一双火眼金睛。
岀示:同时出示二三组词语请大家自由朗读一遍。
学生齐读。
请女同学读给大家听。
你们的声音真好听!男子汉们,你们敢向女生挑战吗?男生朗读。
师:你们的声音真响亮!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师:孔子拜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同学们再自由地默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
谁来简单地说一说。
师:很简洁,这是你的想法。
谁能够说得更详细一点。
师:同学们,把这些词语填在这段话中,就能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7、孔子拜师_人教版新课标(无答案)一、读课题课文是围绕那个自然段写的?第四自然段,齐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要向老子拜师?生: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多。
师,其实他的学识怎样?(远近闻名)这么一位远近闻名的学着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多,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谦虚、好学。
师:怎么读?读出他的敬佩!指名读,齐读。
三、孔子拜师是怎么做的?齐读第2段,1、句子比较:1、课文原句2、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后,到了洛阳。
引导理解词语:风餐露宿——在什么地方吃饭?在什么地方住宿。
看到他停下来了没有?日夜兼程——白天、夜晚都在走路。
白天走就算了,夜晚也赶路,他急着去干吗?拜师。
可见,他求知若渴。
出示地图,山东曲阜河南洛阳我想问一下上星期校运会,跑400米的同学。
感觉怎样?(生:孔子又不是跑步的)换算,100里,相当于50万米2、途中他可能遇到怎样的困难?“烈日当空,孔子冒着酷暑继续赶路。
”(),孔子()生:每当夜深人静时,人家都在睡觉,他还在赶路。
生:突然刮起大风,孔子冒着大风继续赶路。
生:寒风萧萧,孔子不畏寒冷继续赶路。
生:略小结: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孔子不分昼夜,奔赴前方。
再读。
有个问题:会不会迷路啊?3、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从头到脚会怎样?(衣服被荆棘刺破、黑眼圈非常厉害、汗流浃背、衣服全湿了。
)问个问题:为什么不能骑马去呢?远近闻名,应该有钱?老师问回去查查资料,看他当时是不是大富豪?(那时没有大富豪)课文用了个什么词?风尘仆仆。
全身上下变成一个沙人。
4、孔子好不容易长途跋涉到达洛阳,师生会面,课文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对话。
·默读,把孔子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老子的话用——画出来。
·自由读读,体会体会。
·同桌交流,他们说了什么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师:孔子说的第一句话,谁来读。
生: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这是想的话)师:我把他想的、动作和他的话打出来,齐读。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永安完小陈利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一、“子曰”切入,闪亮登场。
动画片《孔子》片头曲引入生: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生: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是善于向老师学习的。
课题为什么用“拜” 师呢?《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
”请带上动作读课题。
学生带上作揖的动作朗读课题。
师(板书:老子):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
生:《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
生:老子学问渊博。
师:“这两位古代圣贤,他们的渊博学识和高尚品行经过千年的历史风雨,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经典,今天就让我们开始一场“中华古文化之旅。
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
生日夜兼程。
生:风餐露宿。
老师板书这两个词,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生:不容易。
生:风尘仆仆。
师: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
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吗?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生:我在树上打个盹就行了。
(全场笑)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生:日夜兼程。
师: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就是哪个词?生:风餐露宿。
2.评议朗读,显现个性。
如果仅仅用语言说出词语的意思,还只是停留在“理解词句的意思”表层,如何让它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感受到呢?潘老师安排了一个朗读、评议、再自由朗读的训练,把理解的共性与个性统一起来。
师: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师:今天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见面礼,看,这是什么?生:《论语》师:有没有哪位同学读过这本书?生:读过师:那你知道这本书是写谁的吗?生:孔子师:那你了解孔子吗?生:沉默师:看来同学们都不了解,没关系,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走近孔子。
请同学把书翻到69页,读一读资料袋里面的内容,说一说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生读一分钟)师:谁来说一说你都得到了哪些信息!生1:我了解到孔子……生2:我了解到孔子……生3:我了解到孔子…生4:……师: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袋里的内容,我们对孔子有了一些了解,(出示ppt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问渊博,但人谦虚好学……)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孔子拜师求学的故事,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孔子拜师,(板书)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拜”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先撇,两横,竖撇,右边有四横,一竖,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课题师:声音真响亮,真不错,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来,生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生2:孔子要拜谁为师呢?孔子怎样拜师的?生3:孔子已经是个老师了,他为什么还要拜师呢?评价师:我们班的同学可真会提问题,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学会思考,因为有了思考,才会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对阅读充满期待,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思考来读读课文,(出示ppt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把这个故事认认真真的读上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地方用笔做出记号!再多读几遍)开始(生读师巡视)师:不少同学已经读完了,刚才老师看到你们读书的样子很认真,有些同学还拿起笔,划出了他觉得难读的地方,这都是很好的读书习惯。
但是老师有个要求在读书时一定要身坐直,肩放平,背挺直,把你们的声音读出来,你聚会读得更好,那么课文中的句子你都会读了吗?师:现在老师得考考你们,(出示ppt3第一次然段。
)这是一个长句子,谁会读。
《孔子拜师》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一、课前活动,导入课文。
1.猜谜游戏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谁先猜出谜底,就请你大声地说出来,好吗?”(好)全班猜谜游戏中……字谜“孔子登山”。
(猜不出:直接出示谜底)师:“为什么谜底是‘岳’呢?”(回答不出,教师直接公布答案。
)生1:“因为孔子名丘,丘加上山,就是岳。
”师:“是的,你解释得真清楚!”2.出示孔子像。
师:“这就是孔子。
他姓孔,那么‘子’是他的名字吗?(不是)在课后的《资料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名丘,字仲尼。
(出示“仲尼”)‘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仲尼是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所以人们称他为孔子。
师:“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孔子拜师》。
”(板书课题)“‘拜’的左边是个手字;右边是四横,就像四根手指。
会写的同学跟我一起写一写。
一起读一读课题吧!”全班:“孔子拜师。
”师:“我相信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
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孔子的一件什么事情呢?”生1:“课文讲了孔子拜师的事情。
”(生说得不完整时,强调:“请你把话说完整。
课文讲了……”)师:“孔子拜谁为师?”生1:“孔子拜老子为师。
”师:“请你连起来说一遍。
”生1:“课文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情。
”师:“这次说得很完整,你大有进步了!”(出示“老聃”)师:“老子又称老聃。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生1:“老聃。
”生2:“老聃。
”师:“大家跟我读一读,老聃。
”全班:“老聃。
”师:“老聃是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所以人们称他为老子。
”“老子住在哪儿?”生1:“老子住在洛阳。
”(出示“洛阳”)师:“孔子的家乡在曲阜。
跟我读:曲阜,曲阜,曲阜。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出示“曲阜”)生1:“曲阜。
”师:“你读得真准啊!大家跟着他一起来读一读吧。
”(读得不好时,师:“这个词念qūfù,是一个地名,曲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念第一声,曲阜,你来读一读。
课堂实录{十一月}《孔子拜师》课堂实录一.介绍孔子,感受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彩。
(课件出示:孔丘仲尼)师:谁认识它们?谁愿意来读一读?生:孔丘仲尼师:你读得可真准,你把生字“丘”和翘舌音“仲”都读准了。
谁再来读一读?生:孔丘仲尼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两个名字可属于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生:孔子。
生: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名字就叫做《孔子拜师》(板书:拜师)。
师:齐读课题。
生:孔子拜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我们来读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词。
(出示:曲(qū)阜)“曲阜”是孔子的家乡,多音字“曲”在这里读第一声,谁来读一读?师: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词语,标注好了拼音比较难读,我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把这样的词多读几遍,再读读句子。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读准字音,还能够读通顺句子呢。
开始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课文中出现拼音的词语,如果他出错了,你们要互相帮助。
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词语。
师:这节课的生字是有点难读,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呢?生:有。
生:齐读传授。
师:(出示:纳闷)谁来读一读?生:纳闷儿。
师:你把儿话音读得真好,我们在读这个词时通常都是读儿话音的。
大家一起读一读吧。
生:齐读纳闷儿。
师:纳闷儿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已,有些纳闷。
师:你能把纳闷换成别的词吗?生:不明白、奇怪、好奇、疑惑。
师:(出示:第二组词语: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第二组词语有些难度了,你先自己来读一读好吗?生:自读词语。
师:(出示:风尘仆(pú)仆(pú))我们看这个词,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词。
师:你读得真准,谁能用“仆”来组一个词?生:仆人、女仆。
师:(出示:仆(pú)人、风尘仆(pú)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读,“仆”的字音我们能记得更扎实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及评析-17、孔子拜师人教版新课标《孔子拜师》教学实录及评析出示孔子名言: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是出自谁吗?生(异口同声地):孔子师:你们知道孔子是谁吗?生:说自己了解到的孔子(略)。
师补充: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他的文化研究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
师问:为什么孔子会取得这样的成就?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到今天的课堂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读题。
师问:从题目里,我们知道了孔子去干什么?生:去拜师。
师:“拜”是什么意思?生:就是拜访。
生:就是表示很尊敬别人。
师:你们能做一下拜的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拜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加上动作)一起再读课题。
生带上动作再读题目。
(评析:)这个导入环节设计得很妙。
首先以孔子名言引入课题,即让学生积累了大思想家孔子的经典名句,也自然地引出“孔子拜师”这个题目。
在读题目的时候,让学生先理解拜的意思,再带着动作读题目,学生兴致盎然,很积极,很热情地投入到了课堂中。
师:读了题目,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生: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生:孔子拜了谁作老师?生:孔子到哪里去拜师?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生:我知道孔子为什么拜师,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
生:我知道了孔子是拜老子为师。
生:我知道孔子去洛阳拜师。
师:这三个问题我们在课文的第一段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一段。
师指名读第一段。
生读完后,师问:你从第一句话中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孔子是远近闻名的老师。
师: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很出名。
师:闻名是很出名,很有名,远近闻名就是指------?生:不管是远地方的还是近地方的,都知道孔子这位老师。
《孔子拜师》教学实录及评析
出示孔子名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是出自谁吗?
生(异口同声地):孔子
师:你们知道孔子是谁吗?
生:说自己了解到的孔子(略)。
师补充: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他的文化研究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
(出示孔子的图片和文字简介)
师问:为什么孔子会取得这样的成就?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到今天的课堂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读题。
师问:从题目里,我们知道了孔子去干什么?
生:去拜师。
师:“拜”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拜访。
生:就是表示很尊敬别人。
师:你们能做一下拜的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拜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加上动作)一起再读课题。
生带上动作再读题目。
师:读了题目,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孔子拜了谁作老师?
生:孔子到哪里去拜师?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生:我知道孔子为什么拜师,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
生:我知道了孔子是拜老子为师。
生:我知道孔子去洛阳拜师。
师:这三个问题我们在课文的第一段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一段。
师指名读第一段。
生读完后,师问:你从第一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孔子是远近闻名的老师。
师: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很出名。
师:闻名是很出名,很有名,远近闻名就是指------?
生:不管是远地方的还是近地方的,都知道孔子这位老师。
师: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孔子很有学问,是个很出色的老师。
师:我们都认为孔子满腹经纶,是一位大师,可孔子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呢?
生: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
生:知识很丰富。
生:很有知识,很有学问。
师:在别人看来,孔子已经是一个学者,学问高深,可孔子却认为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从这里你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生:孔子是个爱学习的人。
生:孔子很谦虚好学。
师:是啊,孔子为了追求更高的学问,离开家乡,前往洛阳,拜老子为师。
(师出示曲阜和洛阳的地图),在地图上指出曲阜和洛阳。
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这么远的路程,孔子是怎样去的?
生:行走。
师:哪句话写了孔子的行程?谁来读一读。
生读第一句话。
师:你体会到孔子在行程中是多么---------
生:多么艰辛,多么艰难,多么不容易。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生:我从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这两个词体会到的。
师:你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生沉默。
师引导学生理解。
餐是指什么?宿是指什么?
生:餐是指吃饭,宿是指睡觉。
师:那风餐露宿就是指-------?
生:吃饭睡觉都在外面。
师:这样的环境怎样?
生:非常艰苦。
生:我知道了日夜兼程的意思,就是说孔子白天在赶路,晚上也在赶路。
师:说的很好。
从这两个词我们可以想象到孔子在旅途中是多么艰辛!谁来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有感情地读。
师(深情地叙述):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离开了家乡曲阜,一步一步朝洛阳走去。
听!师播放课件(风雪交加的声音),风在呼呼的刮着,雪在簌簌地下着,孔子有没有停下脚步?
生:没有。
师问一生:孔子啊孔子,风这么大,天这么冷,你休息一下再走,好吗?
生:不好,我得赶紧走,早点到洛阳见我的老师呀!
师又问一生:孔子啊孔子,天已经黑了,你走了一天,就到客栈里睡一晚,,明天再走好吗?
生:不好,我得快点赶路,早到洛阳学习知识。
师:孔子就这样不分白天和黑夜地走,饿了就吃点干粮,困了就在路边休息一会儿。
同学们,孔子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为的是什么?
生:早日到洛阳,早点向老师学习。
师:你感受到孔子什么品质?
生:我感受到孔子不怕吃苦。
生:我感受到孔子一心想学知识。
师:是啊,孔子一心求学,求知若渴。
凭着坚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生再读这句,读得很深情。
师:孔子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位老人。
这位老人是什么样子的?
生读句子: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看上去很有学问。
师:同学们,这位老人就是谁?
生:老子。
师:同学们从这句话里,对老子有什么了解?
生:老子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生:老子很有学问。
师:还看出什么?从城外这课词可以看出老子------?
生:老子早已到城外来等候孔子。
师:说明老子是个怎样的人?
生:老子很关心孔子。
欢迎他的到来。
师:是啊,老子那么大的年龄,那么早地就来城外等候孔子,他是多么爱护晚辈!师补充老子资料:老子也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还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
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师:孔子看见了这位看上去有学问的老人,他是怎样做的?读一读第2段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从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中,你能体会到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质?
学生自由朗读。
交流阅读体会。
生:我看出孔子很有礼貌。
师:你能很有礼貌地读一读吗?
生:我看出孔子谦虚好学。
师:请你读一读,读出孔子的谦虚好学的品质。
生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告诉你什么?
生:告诉我们知识是学不完的,我们要不断的学习。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现在我们读小学,等小学毕业了还要读中学,中学毕业要读大学,大学完成了,也还要学习。
师:是啊,孔子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同学们说得很棒,相信你们一定也能这样去做。
谁再来说说老子?
生:我看出老子也很有礼貌,很有学问。
师:请你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生读。
师:同学们,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好不好?
生分组分角色朗读,读得很好。
师:就这样,老子做了孔子的老师,孔子当了老子的学生,那孔子是怎么学习的?老子又是怎样教孔子的呢?
学生自读第三3段,画出相关句子。
交流:孔子是怎样学习的?
生读句子: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你可以看出孔子学得怎样?
生:学习很认真,很刻苦。
师:我们也可以联系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他是怎样学习的?
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老子又是怎样教的呢?
生读句子: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毫无保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点都不保留。
师:一点都不保留,就是说,老子有多少学问,就-------
生:传授多少学问给孔子。
他把自己的知识都无私的给学生孔子。
师:说得真好!你能想象老子在教孔子的时候是怎样的态度吗?
生:老子一定是很有耐心的。
生:老子一定是一遍又一遍地细心地教育孔子。
师:是啊老子对学生是那样的不厌其烦,真是诲人不倦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感受。
师:孔子和老子都是博学多才的老师,我们佩服他们的学问,但更让人敬重的是他们的品行。
齐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你敬重孔子或老子的什么品行?
生:我敬重孔子谦虚好学。
生:我敬重孔子对老师的礼貌。
生:我敬重老子有一颗仁爱之心。
生:我敬重老子能诲人不倦。
生: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可他仍然千里迢迢地去拜师求学,这正像自己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是啊!因为他们谦虚好学,因为他们知礼仁爱,因为他们诲人不倦。
他们成为我们中国的伟人,他们的文化让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他们的品行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的名字将名垂千古。
师完成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诲人不倦
横批:名垂千古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黑板上的文字,你发现这是一副什么?
生:对联。
师: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关于传统文化,孔子与老子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显示了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对联也是一项传统文化,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很丰富的。
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