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 2011
- 格式:doc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7
化学高一必修一目录化学高一必修一目录: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节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运用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2节离子反应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3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4节硫酸、硝酸和氨化学高一必修二目录: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节元素周期表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3节化学键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1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3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4节基本营养物质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2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高中化学应该怎么学习一、精读课本是知识的依据,我们对新学的知识必须认真细致、逐字逐句阅读其概念,掌握其实质和含义,只有把课本读懂了,才能深刻理解,应用时才能挥洒自如。
如:“烃”的定义及其分类中说:“烃”是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类物质总称。
包含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其中石油和煤的产品绝大多数是各种烃的混合物。
由此可知清洁燃料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都是烃类,它们的主要成份都是碳氢化合物。
二、归纳有些同学害怕化学,原因之一就是化学“繁,难,乱”。
这时可以用归纳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我们可以从知识点出发用知识结构为主线,把所学化学知识归纳起来。
如研究卤素知识点结构可知其教学顺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存在→保存等。
可得⑴结构的规律性: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等。
⑵性质的规律性:由最外层电子数为7,可推知单质的氧化性较强,得电子后形成离子还原性较弱,而其它含有卤素(正价)的化合物大多数都有较强的氧化性等等。
2011年南开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1分)1、腺嘌呤核苷中碱基与戊糖的共价连接在下述哪2个原子间A.N1-Cl’ B. N3-Cl’ C. N7-Cl’ D. N9-Cl’2、cAMP由以下哪种酶催化水解为AMPA .AC B. PDE C. PKA D.PPs3、核苷酸不作为下列哪种分子的结构成分A. NADB. FADC. CoAD. TPP4、蛇毒磷酸二酯酶水解核酸可产生A. 2’-单核苷酸B. 3’-单核苷酸C. 4’-单核苷酸D. 5’-单核苷酸5、切口平移作用主要与下列哪个酶的作用有关A. DNA聚合酶ⅠB. DNA聚合酶ⅡC. DNA聚合酶ⅢD. 逆转录酶6、不参与碱基切割修复的是A. DNA聚合酶ⅠB. DNA糖基化酶C. 甲基化酶D. DNA连接酶7、足迹法可用来确定A. 内含子序列B. 外显子序列C. 启动子序列D. 阻遏子序列8、分解代谢基因激活蛋白(CAP)不具有的特性是A. 形成同亚基二聚体B. 以螺旋-转角-螺旋模序与DNA结合C. 可结合于Lac 01D. 可结合于Lac 启动子附近的特殊位点9、非依赖Rho 因子转录终止序列的一个特征是A. 具有镜像重复序列B. 具有转录成自身互补序列的区域C. 终止蛋白识别序列 B. 抑制因子识别序列10、与Ⅰ类内含子剪接无关的是A. 转酯反应B. 套索样中间体C. 鸟嘌呤核苷D. 核糖羟基亲核攻击磷原子11、催化tRNA前体5’端剪切的酶是A. RNase PB. RNase AC. RNase HD. RNase D12、SD序列识别A. 5S rRNAB. 5.8S rRNAC. 16S rRNAD. 23 S rRNA13、与色氨酸操纵子转录衰减作相关的序列是A. 操纵序列B.启动子序列C. 调节基因序列D. 前导序列14、激活子蛋白不具有的作用是A. 介导正调节B. 结合于弱启动子附近C. 结合于操纵基因D. 增加RNA聚合酶活性15、核心组蛋白乙酰化通常发生与A. 赖氨酸残基B. 谷氨酸残基C. 酪氨酸残基D. 苯丙氨酸残基16、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的第一步反应中,氨基酸与ATP-E作用形成A. 氨酰-ATP-EB. 氨酰-ADP-EC. 氨酰-AMP-ED.氨酰-ADP17、用下面哪种物质处理线粒体后会使转化反应速率增加A. NADHB.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C. 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D. 丙二酸18、下列哪一肽段易于形成α-螺旋结构A. LKAENDEAARAMSEAB. CRAGGFDWDQGTSNEC. LKPEDNAPMSEAQWDD. RASSTTAMEEQWADS19、下列哪种氨基酸可被磷酸化A.Ala B. Val C. Lys D. Asp20、根据解离常数判断下列哪组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最高A.Ks=10-5 B.Ks=10-3 C. Ks=10-9 D. Ks=10-721、在呼吸活跃的线粒体悬浮液中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氨(DCCD),氧的消耗降低,ATP产量下降。
第 1 页 共 1 页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11级化学教育专业期中考试无机化学考试题(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铁、铬、锰。
12、光照、受热、介质酸度、杂质离子。
13、氨,氯化氢。
14、碳酸盐>碳酸氢盐>碳酸。
离子极化。
15、HN 3,弱酸。
16、强。
17、增强。
18、奈斯勒试剂(或称铵态氮试剂),NH 4+,红褐色。
三、写出下列各题的生成物并配平方程式(每小题2分,共10分) 19、Na 2O 2 + 2H 2O2NaOH+ H 2O 2 20、2P + 5Cl 2 (过量)== 2PCl 521、MnO 2+ 4HCl (浓) == Cl 2+ MnCl 2+ 2H 2O22、2KClO 3+ 3S −−−→撞击2KCl+ 3SO 2↑ 23、2NaNO 32NaNO 2+ O 2↑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4、答:因为浓H 2SO 4具有强氧化性,I -具有强还原性,浓H 2SO 4会将HI 氧化为I 2。
Cl -的还原性较弱,可将NaCl 与浓H 2SO 4反应制备HCl 气体。
NaCl+H 2SO 4(浓) NaHSO 4+HCl↑或: NaCl +H 2SO 4(浓) Na 2SO 4+HCl↑8KI+9H2SO 4(浓) =8KHSO 4+4I 2+H 2S↑+4H 2O25、答:H 2S 过量: H 2O 2+H 2S== S ↓ +2H 2OH 2O 2过量:4H 2O 2+H 2S== 4H 2O +H 2SO 426、答:在卤素原子中,由于F 的半径特别小,电负性又特别大,所以HF 分子中,共用电子对强烈偏向F 原子,使HF 显示出很强的极性,HF 分子间因形成氢键而缔合,使得HF 的熔沸点比其它HX 高。
其水溶液的酸性比其它HX 弱,主要是因为HF 具很大的键能。
五、计算题(14分) 27、解: ClO - + H 2CO 3 HClO + HCO 3-。
浙江省2011年1月自学考试有机化学试题课程代码:02066一、给出下列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或写出正确的结构式(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打*号者要标出构型)1. *2.3.3-甲基吡啶4.5.二、完成反应,写出反应的主要产物或写出试剂(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3.4.5.6.7.8.9.第 1 页第 2 页 10.三、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分下列各组化合物(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苯甲酸 苯甲醚2.环己烯 甲苯3.戊醛 3—戊酮四、比较(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比较碱性大小:(1)(2)2.比较酸性大小:(3)苯酚 苯甲酸(4)丙二酸 乙二酸 3.比较物理性质:(5)熔点:新戊烷 异戊烷 (6)沸点:丙酮 丙醇 五、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该分子结构式 的系统命名( )A.1—甲基—2—羧基萘B.2—甲基—1—萘甲酸C.1—甲基—2—萘甲酸D.2—甲基—1—羧基萘2.该分子结构式 的系统命名( )A.(E)—3—甲基—4—异丙基—3—庚烯B.(Z)—3—甲基—4—异丙基—3—庚烯C.(E)—2,4—二甲基—3—丙基—3—己烯D.(Z)—2,4—二甲基—3—丙基—3—己烯3.下列化合物与卢卡斯试剂反应最快的是( )A.1-丁醇B.2-丁醇C.2-丙醇D.2-甲基-2-丁醇 4.S N 1反应的特征是( )A.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B.亲核试剂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C.一步完成的反应D.有重排产物生成 5.下列四个取代苯,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邻对位,且反应活性比苯强的是()A. B.C. D.6.下列四种卤代烃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C. D.7.丙苯与异丙苯属于哪类异构体( )A.构造异构B.构型异构C.构象异构D.对映异构8.能用于鉴别葡萄糖和果糖的试剂是( )A.溴水B.Tollens试剂C.Fehling试剂D.苯肼9.下列化合物为手性化合物的是( )A.CH3CH2ClB.CHCl2CHBr210.对化合物构象的稳定性判定正确的是( )A. B.C. D.11.鉴别丙烯与丙块需要的试剂是( )A.KMnO4溶液B.Br2的水溶液C.Br2的CCl4溶液D.AgNO3的氨溶液第 3 页12.下列化合物中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的是( )A.乙醛B.乙胺C.乙醇D.乙酸13.下列化合物发生E2反应活性最大的是( )A. B.CH3CH2CH2CH2CH2ClC. D.14.下列化合物属于共轭二烯烃的是( )A. B.C. D.15.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 B.C. D.16.苯乙酮在Zn-Hg、浓HCl作用下生成的产物是( )A.苯乙酸B.苯乙烷C.苯乙醇D.苯乙烯17.下列分子中只有sp杂化碳原子的是( )A.丙二烯B.环己烯C.乙炔D.环丙烷18.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中性盐(如NaCl等),使蛋白质发生沉淀的作用称为( ) A.变性 B.凝聚C.盐析D.结晶19.下列丁烷四种构象的纽曼投影式中,能量最低最稳定的是( )A. B.第 4 页C. D.20.下列化合物不能与重氮盐发生偶合反应的是( )A. B.C. D.六、简答题(本大题5分)回答下列有关立体化学问题(1)手性分子一定具有旋光性。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00mol 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B .1.00mol 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 .欲配置1.00L ,1.00mol .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 NaCl 溶于1.00L 水中D .电解58.5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6种B .7种C . 8种D .9种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CH 3CH=CH 2+Br 2CH 3CHBrCH 2Br②CH 3CH 2OH CH 2=CH 2+H 2O③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④C 6H 6+HNO 3C 6H 5NO 2+H 2OA .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0.将浓度为0.1mol·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 .c (H +)B .K 2(HF )C .)()(+H c F c -D . )()(HF c H c +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 2O 3+3H 2O=Fe (OH )2+2Ni (OH )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Fe (OH )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 (OH )2+2OH --2e -=Ni 2O 3+3H 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 +=Fe2++H 2S ↑B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32-+H 2OC .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SO 2+H 2O=C 6H 5OH+HSO 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CO 2↑+H 2O13.短周期元素W 、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大学化学(I )》期中考试试卷一、 判断正误(共6分,每题0.5分判断下列下列表述是否正确,你认为正确,在括号内填“√”,不正确,在括号内填“×”。
1. 孤立系统中的任何变化都有W=0,Q=0,ΔU=0,△S ≥0()2. 电对MnO 4-/Mn 2+和Cr 2O 72-/Cr 3+的电极电势随着溶液pH 减小而增大。
()3. 某反应的r m G ∆代数值越小,反应自发性越大,反应也越快。
()4. 弱酸或弱碱的浓度越小,其解离度也越小,酸性或碱性越弱。
()5. CaCO 3和CaF 2的sp K ϑ相近,所以,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mol ·L -1)也相近。
()6. NaOH 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的pH 相同的HCl 溶液和HAc 溶液,消耗的n (NaOH)相同。
()7.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 活化能大的反应其反应速率很低,且达到平衡时其标准平衡常数K ϑ值也一定很小。
() 9. 系统由状态1经等温等压过程变化到状态2,非体积功W ’>0,则W ’>ΔG 且ΔG<0。
() 10. 由于a a (HAc)(HCN)K K ϑϑ>,故相同浓度的NaAc 溶液的pH 比NaCN 溶液的pH 大。
() 11. 已知某电池反应为211A+22B A B ++→+,而当反应式改为22A+2B A B ++→+时,则反应的E ϑ不变,r m G ϑ∆改变。
()12. 反应Fe 3O 4(s)+4H 2(g)→3Fe(s)+4H 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4242[()/][()/]p H O p K p H p ϑϑ=。
() 二、 填空题(25分,每空1分)1.U 、S 、H 、G 都是 函数,其改变量只取决于系统的 与 ,而与变化的 无关。
浙江省2011年1月自学考试有机化学试题课程代码:02535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4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10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 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一、命名或写出结构式(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2.C(CH3)43.1,2-二甲基环己烷4.对二甲苯5.2,2-二氯丙烷6.7.苯乙醛8.丙二酸9.2,5-二甲基苯甲酸10.顺-1,2-环己二醇11.3,5-二硝基苯酚12.2-氨基丁酸13.2-甲基吡咯14.2-甲基丁醛15.乙丙醚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6.2-甲基-2-丁醇在浓H2SO4催化下脱水生成的主要产物是( )A.2-甲基-1-丁烯B.2-甲基-2-丁烯C.3-甲基-1-丁烯D.不反应17.聚四氟乙烯是一种聚合物,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塑料,它的通式为( )A. B.CF2=CF2C.CF3-CF3D.(CF2=CF2)218.下列物质能使KMnO4溶液褪色的是( )A.环庚烷B.丙烷C.丙酮D.乙醛19.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A.乙烷B.乙酸乙酯C.乙醚D.乙酸20.下列化合物中有手性的是( )A.苯酚B.顺-1,2-环己二醇第 1 页C.1,1-二氯乙烷D.2-氯丙酸21.环烷烃的通式是( )A.C n H2nB.C n H2n+2C.C n H2n-2D.C n H2n-422.单炔烃的通式是( )A.C n H2nB.C n H2n+2C.C n H2n-2D.C n H2n-423.酮与格氏试剂反应可生成( )A.伯醇B.仲醇C.叔醇D.不反应24.对二甲基苯的单硝化产物有几种( )A.1B.2C.3D.425.下列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乙酸B.乙酸乙酯C.丙酮D.葡萄糖26.对映异构体在下述物理性质中有哪个是不相同的( )A.熔点B.密度C.旋光度D.溶解度27.下列属于间定位基的是( )A.羟基B.羧基C.氨基D.甲基28.下列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是( )A.丙醛和丙酸B.1-丁烯和丁二烯C.环丙烷和丙烷D.乙醇和甲醚29.下列化合物不能与FeCl3反应的是( )A.乙酰水杨酸B.对硝基苯酚C.苯酚D.水杨酸30.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苯酚B.对硝基苯酚C.甲酸乙酯D.醋酸三、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1.(1)丁烷(2)1,3-丁二烯(3)1-丁炔32.(1)苯甲酸(2)苯乙酮(3)苯甲醛第 2 页第 3 页 33.(1)丁酸(2)2-氨基-1,4-丁二酸(3)丙酸甲酯34.(1)乙酰水杨酸(2)水杨酸(3)苯丙氨酸四、推导结构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5.化合物A 的分子式为C 4H 10O ,A 能进行碘仿反应,A 与浓硫酸共热可得到B ,B 能使KMnO 4溶液褪色,且反应产物为乙酸,试推测A 、B 的结构。
2011:高等无机化学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在石墨晶体中碳原子层与碳原子层之间的作用力为( D )(A)配位键(B) 共价键(C) 双键(D) 范德华力2. 下列氢化物中,不属于典型的离子氢化物的是(C )(A) NaH (B) KH (C) BeH2(D) BaH23. 下列各物种中,属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是(C )(A) Co(bipy)33+(B) Co(NO)(CO)3(C) [η5-(C5H5)2Co]+(D) C2H5ONa4. CIO4-、BrO4-、和IO4-氧化性能力大小的顺序是(A )(A) CIO4->BrO4->IO4-(B) CIO4-> IO4- > BrO4-(C) CIO4-<BrO4->IO4-(D) IO4- >BrO4-> CIO4-5. 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C )(A) 3S; (B) 3P x(C) 3P z(D) 3d z26. 镧系收缩的后果之一是使下列一对元素性质相似的是(D )(A) Mn 和Tc (B) Ru 和Rh (C) Nd和Ta (D) Zr和Hf7. 下列各金属制容器中,能用来贮存汞的容器为(A )(A) 铁制(B) 铅制(C) 铜制(D) 锌制8. 熔融SiO2晶体时,需要克服的作用力主要是( C )(A) 离子键(B) 氢键(C) 共价键(D) 范德华力9. 下列化合物中肯定不存在的是( C )(A) BN (B) POCl3(C) NCl5(D) SiF410. 下列各氧化态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A )(A) Ti (IV)(B) V (V)(C) Cr (VI) (D) Mn (VII)11. 当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ol-1·dm3·s-1时,反应级数为(A)(A) 一级(B) 二级(C) 零级(D) 三级12. 下列物质中,能溶于硫化铵溶液的是()(A) SnS(B) SnS2(C) PtS (D) Bi2S313. 将0.1 mol·dm-3 下列溶液加水稀释1倍后,pH变化最小的是( D )(A) HCl(B) H2SO4(C) HNO3(D) HAc14. 空气中含有NO x、CO2、CH4、O3、含氟化物等等会引起光化学污染、空洞效应、温室效应等破坏环境的作用。
化学1 2011-7-261、(2011•泰安)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水沸腾C、天然气燃烧D、菜刀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考虑: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食物腐败后就不能再食用,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了,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水沸腾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天然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菜刀生锈生成了含有氧化铁的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2、(2011•宜宾)下列过程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天原化工厂用食盐水生产烧碱B、宜宾城区住户烧天然气煮饭C、南岸建筑工地上倾倒鹅卵石D、五粮液厂用粮食酿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用食盐水生产烧碱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判断.B、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天然气燃烧时生成了新物质判断.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倾倒鹅卵石的过程是鹅卵石位置移动的实质判断.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酿酒过程中糖类变酒精的事实判断.解答:解: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其本质特征是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A、天原化工厂用食盐水生产烧碱,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烧碱是氢氧化钠,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B、宜宾城区住户烧天然气煮饭,是天然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C、南岸建筑工地上倾倒鹅卵石,该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正确.D、五粮液厂用粮食酿酒,是种子中含的淀粉变成了酒精,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3、(2008•莱芜)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就是与变化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对化学变化的辨析就是建立在对新物质的理解上的,只有准确把握新物质的内涵,才是对化学变化的真正的理解.解答:解:化学变化过程强调的新物质,不是指不存在,而是相对于反应前的物质在组成和结构上不一样的物质.与具体的颜色或者形态的而变化没有关系,关注内在的组成和结构.故选D.点评:新物质是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很困扰学生的一个概念,其实随着学习的深入,通过对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很好理解了.4、(2011•临沂)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A、石蜡融化B、纸张燃烧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石蜡熔化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判断.B、根据纸张燃烧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判断.C、根据酒精挥发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判断.D、根据冰雪熔化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判断.解答: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前者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A、石蜡融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C、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冰雪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即只有B是化学变化,其它是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5、(2011•鄂州)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B、干冰汽化C、点燃蜡烛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和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B、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和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C、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点燃蜡烛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D、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解答:解: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其特征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其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只是有异味的物质位置移动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B、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过程中,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C、在点燃蜡烛过程中,石蜡熔化时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燃烧时石蜡与氧气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正确.D、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过程中,气体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是解题的关键所在.6、(2011•荆门)下列过程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铁锅生锈B、煤气燃烧C、石蜡熔化D、大米酿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铁锅生锈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B、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煤气燃烧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石蜡熔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大米酿酒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解答:解: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其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A、在铁锅生锈过程中,铁、氧气、水变成了铁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错误.B、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气变成了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错误.C、在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正确.D、在大米酿酒过程中,糖类变成了酒精,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是解题的关键所在.7、化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下列事实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将石油进行分馏B、用海水晒盐C、切割大理石作建筑材料D、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石油分馏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B、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用海水晒盐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切割大理石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用乙醇汽油作燃料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解答:解: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其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A、在石油分馏过程中,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把各成分分开,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B、在海水晒盐过程中,水蒸发散失到空气中,食盐留下来,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C、在切割大理石过程中,只是大理石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D、在用乙醇汽油作燃料过程中,乙醇和氧气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是解题的关键所在.8、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煤气爆炸B、植物的光合作用、酒精挥发C、钢铁生锈、食物腐烂D、太阳能热水器烧水、灯泡发光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冰雪融化、煤气爆炸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B、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和植物的光合作用、酒精挥发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C、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和钢铁生锈、食物腐烂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D、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太阳能热水器烧水、灯泡发光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解答:解: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其特征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其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A、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变化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煤气爆炸时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变成了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错误.B、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变成了淀粉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在酒精挥发过程中,酒精由液体变成气体散失,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正确.C、在钢铁生锈过程中,铁、水、氧气变成了铁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食物腐烂是食物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错误.D、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过程中,只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在灯泡发光过程中,只是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是解题的关键所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