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试试验研究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306.32 KB
- 文档页数:14
中试试验报告概述引言:中试试验是产品研发或工业制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中试试验可以在小规模的情况下对新产品、新工艺或新设备进行评估和验证,为后续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文将对中试试验报告进行概述,并分析其结构和内容。
概述:中试试验报告是中试试验过程的记录和总结,它详细描述了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过程、试验结果等内容,为后续研发和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个完整的中试试验报告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总结三个部分。
正文内容:正文部分是中试试验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过程,试验结果等内容。
正文可以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大点1:试验目的1)\t明确试验目标2)\t描述试验的应用背景和意义3)\t解释试验目的与研发或生产的关系大点2:试验方法1)\t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方案2)\t描述试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和材料3)\t说明试验的操作步骤和要求4)\t阐明实验条件和环境要求大点3:试验过程1)\t详细记录试验的实际操作过程2)\t记录试验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数据3)\t描述试验的时间和序列4)\t分析试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解决方法大点4:试验结果1)\t呈现试验结果的数据、图表和曲线2)\t分析和解释试验结果3)\t评估试验结果的优劣和实际应用价值4)\t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和对比大点5:讨论与建议1)\t讨论试验结果的局限性和可行性2)\t提出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和建议3)\t评价试验方法和操作过程的优缺点4)\t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或改进措施总结:中试试验报告的总结是对整个试验过程和结果的概括和总结,主要包括试验目标是否达成、实验过程是否顺利、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等内容。
总结应简明扼要,突出试验的亮点和意义,并可以提出对后续研发和生产的建议和展望。
结论:中试试验报告的撰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试验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的详细阐述,以及对试验报告的总结,可以为下一步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指导,并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提供支持。
中试实验报告范文1200 words of model text of pilot test report( 实验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54106中试实验报告范文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郑老师研究成果的的支撑下,我公司于20XX年5月14日进行了板材用硅微粉改性试验。
根据粒度、白度、水分以及吸油值等指标考察改性效果,并重点通过客户的试用情况确定改性后的硅微粉是否能降低树脂用量,是否能提高混合浆料的流动性。
通过中试试验,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一、试验背景及目的板材用硅微粉是一种制造人造石英石板材的主要原料,该产品成分纯净,SiO2含量大于99.0%,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具备高档填料所要求的低杂质、高细度、高填充量、高硬度、高电阻率、耐酸碱等特性。
它不仅赋予人造石材良好的致密性和耐酸碱腐蚀性,还能有效改善石材加工流动,分散工艺,使合成品能够接纳较高比例的填充料,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人造石英板材与人造大理石板材相比的诸多优势,逐渐被国内外广大用户所喜欢,特别是橱柜板行业已全面开始使用,需求量大增,从而带动了板材用硅微粉产业的快速发展。
现板材年生产量为1500万平方米,板材用硅微粉年用量18.6万吨,年增长比例10%。
伴随着板材用硅微粉用量的增长,人造石英板材生产商对板材用硅微粉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低吸油值的板材用硅微粉不仅能够改善石英石板材的加工性能,而且能够降低板材生产过程中的树脂用量,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已有几家客户反映我公司生产的板材用硅微粉存在着树脂用量偏高,加工过程中混合浆料的流动性差等问题。
与此同时,与我公司存在竞争关系几家板材粉供应商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经改性的板材用硅微粉,并经客户反映该产品的性能优于我公司生产的板材用硅微粉。
中试报告及内容1. 引言本中试报告旨在分析和总结本次中试的目标、方法、过程和结果,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中试的背景、实施方案和实验结果,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和结论。
2. 背景中试是一种实验方法,用于验证新产品或技术的可行性和性能。
通过在实际环境中进行测试和观察,可以评估新产品或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
本次中试的背景是为了测试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发电设备的效能和可靠性。
3. 目标本次中试的目标包括: - 评估新型清洁能源发电设备的发电效率; - 测试该设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 - 优化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参数; - 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建议。
4. 方法4.1 实验设备本次中试使用的实验设备是一台新型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具有以下特点: - 高效能:能够将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较高; - 环保: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环境污染物; - 稳定性: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能保持稳定的运行。
4.2 中试方案•步骤1:安装设备并连接至电力网;•步骤2:进行设备的初步调试,确定操作参数;•步骤3:记录设备的发电数据,包括发电量、发电效率等;•步骤4: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步骤5: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4.3 实验结果分析中试期间,我们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电效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根据数据分析,发现设备在较低环境温度下的发电效率较高,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发电效率逐渐降低。
•发电量随载荷变化的情况:根据数据分析,发现设备在较低负载时的发电量较高,随着负载的增加,发电量逐渐减少。
•设备的稳定性分析:通过对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的数据分析,发现设备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运行中没有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
5. 结论通过本次中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新型清洁能源发电设备的发电效率较高,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设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设备的发电量随负载变化而变化,需要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优化。
中试研究报告中试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及背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崛起,中试研究在各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某中试项目的实施,探索其应用效果和可行性,为进一步的研发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二、研究方法本次中试研究采用实验室研究和实地采集数据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实验室环境中对待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评估,以确定其基本性能和适用范围。
然后,将其运用到实际应用场景中,进行中试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最后,根据实验和实地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三、研究内容与组织1. 研究内容本次中试研究主要针对某新型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工艺可行性评价、技术参数优化、工艺经济性分析和环境效应评估。
2. 组织结构本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绪论:介绍了中试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2)理论分析:对研究对象的技术基础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包括废水处理工艺原理、技术参数优化方法等。
(3)实验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室实验和中试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评估了研究对象的工艺可行性、技术参数优化结果等。
(4)经济性分析:对研究对象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措施。
(5)环境效应评估:通过环境监测和评估,对研究对象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分析。
(6)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次中试研究的主要结果和发现,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中试项目的实施和数据分析,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和分析:1. 研究对象的工艺可行性良好,性能稳定可靠。
2. 经技术参数优化,废水处理效果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清洁排放标准。
3. 经济性分析显示,采用该废水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投资成本较高,需要合理的管理和运营。
4. 环境效应评估显示,研究对象的废水处理过程对环境影响较小,但仍需加强对产生的副产物和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
实验中试报告
实验背景
本实验采用了XXX试剂作为主要材料,目的是研究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XXX物质的合成方法以及其性质分析。
该物质在医疗行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研究其合成方法以及性质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实验步骤
1.将XXX试剂在某温度下与XXX反应生成XXX中间产物。
2.在XXX条件下进一步反应,得到目标XXX物质。
3.通过NMR、MS、I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性质表征分析。
实验结果
利用NMR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目标物质的结构与预期一致。
其中,13C NMR表征结果显示,目标物质的烷基与寡聚基团的化学位移发生变化,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化学位移峰。
同时,MS分析结果表明,目标物质的分子量与预期一致。
IR结果显示,目标产物中出现了C-O键和C=O键的吸收峰,证明了目标物质中存在酯基和酰基。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目标物质,并进行了其性质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的产物结构与预期一致,同时经过多种分析手段的证明,证明该物质的合成方法可行,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XXX,XX., Xia, XX. (2015). 烷基和寡聚基团的13C NMR化学位移。
J. XXX,51(2), 233-240.
XXX,XX., Wang, XX., Li, XX. (2016). 酯基和酰基的红外吸收光谱。
J. XXX, 58(4), 456-463.。
中试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中试(Pilot)是新产品或新技术研发的重要阶段,通过模拟真实环境进行试验和实施,以验证其可行性并提供技术数据和经验教训。
本报告将对中试可行性进行详细研究,探讨其意义、目标和方法,并进行风险分析。
二、中试的意义1.验证可行性:中试阶段可以验证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可行性,了解其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的表现,并对性能进行调整和优化。
2.提供技术数据:通过中试可以获得大量的技术数据和经验教训,为产品或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3.降低风险:中试可以帮助识别和解决问题,降低项目运行的风险,并为后续规模化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中试目标根据中试的意义,我们明确以下中试目标:1.验证技术可行性:确定新产品或新技术在实际环境中的运行效果和性能。
2.收集技术数据:通过中试收集足够的技术数据,包括性能指标、操作条件、资源消耗等,为技术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3.识别潜在问题:通过中试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识别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后期规模化生产中的故障和风险。
4.评估经济效益:通过对中试数据的分析,评估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经济效益,包括成本、收入、投资回报等。
四、中试方法中试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试验方案:根据中试目标和要求,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试验对象、试验条件、试验参数等。
2.实施试验:按照试验方案进行中试实施,模拟真实环境下的操作和条件,收集和记录相关数据。
3.数据分析:对实施中试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
4.效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中试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安全性等方面。
5.问题识别与解决:在中试过程中,及时识别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改进和优化产品或技术。
五、中试风险分析中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技术风险:新产品或新技术可能存在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要预留技术改进的空间。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药品研发环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试阶段作为药品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药品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深入了解药品中试流程,我于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在XX制药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药品中试实习。
实习目的:1. 熟悉药品中试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2. 掌握药品中试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简介XX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致力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实习期间,我主要在公司的中试车间进行实习。
2. 实习内容(1)熟悉中试车间环境及设备实习初期,我首先熟悉了中试车间环境及设备,包括反应釜、离心机、干燥机、混合设备等。
通过了解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为后续实验操作奠定了基础。
(2)参与实验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药品中试项目,包括原料药合成、中间体合成、制剂工艺研究等。
具体操作如下:① 原料药合成: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原料药合成,包括反应物称量、搅拌、加热、冷却、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
② 中间体合成:根据实验要求,进行中间体合成,包括反应物称量、搅拌、加热、冷却、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
③ 制剂工艺研究:研究药品制剂工艺,包括处方筛选、工艺验证、质量控制等。
(3)数据分析与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
通过运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
(4)撰写实验报告实习期间,我撰写了多个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等。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提高了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熟悉了药品中试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中试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试可行性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中试可行性研究是指在产品或技术研发初期,通过中试生产验证产品或技术的可行性、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原材料的可获性、市场的潜力等方面的研究,以便为产品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报告旨在对中试可行性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中试可行性研究的意义、方法、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二、中试可行性研究的意义1.促进技术创新中试可行性研究是新产品或新技术研发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中试生产可以验证产品或技术的可行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2.节约资源中试可行性研究可以在生产规模不大的情况下,验证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和原材料的可获性,帮助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3.提升竞争力中试可行性研究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产品或技术的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为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企业制定更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战略。
三、中试可行性研究的方法1.实地考察在进行中试可行性研究之前,需要对生产工艺、原材料采购、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
2.小规模试验在生产环境模拟条件下,进行小规模试验生产,验证产品或技术的可行性和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发现潜在问题。
3.数据分析对小规模试验生产所得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产品或技术的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中试可行性研究的流程1.确定研究目标首先需要确定中试可行性研究的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方向。
2.设计研究方案在确定研究目标的基础上,设计研究方案,包括实地考察、小规模试验和数据分析等环节,明确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
3.实施研究方案根据设计的研究方案,实施中试可行性研究,开展实地考察、进行小规模试验生产,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4.总结研究成果在实施研究方案后,总结中试可行性研究的成果,评估研究的效果,提出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中试实验报告中试实验报告范文1200字(精选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试实验报告范文12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试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如今关于考研的话题还在继续,考研如何顺利通过复试?考研er 面对众多选择和重重困难又何去何从呢?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实验原理:人生在世,俯仰之间,自当追其卓越,但有尽其所能。
三、实验背景:(1)研究生招考热确需一盆冷水,研究生招考遇冷,让人们能够清醒下来,正视一度飞速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所患的狂热病症,其症结究竟何在。
对于徘徊在考研大门外的学子,也可认真权衡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选择这条路。
(2)大三了你想考哪类研究生?,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而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3)20xx年研究生报考数下降倒逼研究生挤水分,一些高校特别是非211和非985高校,却未能完成招生计划。
高校研究生招生不得不面对15年首次出现的尴尬局面,扩招在继续,报名人数却已经开始下降。
(4)考研真相,毕业生追求更高学历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就业考虑,希望通过学历的提升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
读研毕业生中近三成转换专业,管理学、经济学学科门类转换专业的比例较高;专升本比例最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大类是文化教育大类,最低的是轻纺食品大类。
四、实验用品:机智聪明的大脑一颗、坚定的决心、草稿纸一沓、教材几本、文具若干。
五、实验仪器:(一)【在线估分】——快人一步手机估分对答案!考研初试阶段已经完成,初试成绩尚未有结果,成绩估算这个数据影响了复试的准备已经学校调剂的准备,所以估分是至关重要的。
(二)【官方调查】考研帮20xx年考研初试系列调查帖!考研帮20xx年考研初试系列调查帖提供来自无数15级考研帮用户的真实数据,是16级考生第一时间掌握15年真题及出题方向的不二选择。
引言概述:本文旨在提供一个中试实验报告的范文,以供读者参考。
中试实验是将实验室中获得的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验证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问题及解决方案、结论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实验目的1.1 确定产品性能实验的首要目的是验证产品在中试生产中的性能表现,例如产品的物理、化学和机械特性。
通过实验分析,能够客观评估产品的质量,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
1.2 优化工艺流程在中试实验中,实验人员还将根据实际生产的情况,结合实验结果,对工艺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改良,使产品在中试阶段达到最佳性能,为工业化生产做好准备。
二、实验设计2.1 选择实验对象实验中,应选择与实际生产环境最为接近的实验对象,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工艺条件、设备参数等因素,使得实验结果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2.2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对象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制定详细的实验流程和操作要求。
同时,还需制定实验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科学性。
三、实验结果分析3.1 实验数据统计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
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展示,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实验结果。
3.2 结果对比与分析将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异和原因。
同时,还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四、问题及解决方案4.1 发现的问题在中试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产品性能不稳定、设备故障等。
在实验报告中应详细记录这些问题,以便日后进行解决和改进。
4.2 解决方案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可以进行设备调整、工艺改进等措施,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评估这些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五、结论通过中试实验的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JYX-(Ⅱ)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中试试验研究报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国家对汽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解决车用汽油一直存在的高硫、高烯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大型城市已启动第三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相当于欧Ⅲ排放限值),北京、上海、广州已率先执行硫含量小于50μg/g的国I V标准( G B 1 7 9 3 0 - -2 0 0 6 ) 。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各炼厂通过建设加氢装置,降低汽油中的杂质含量。
目前,我国车用汽油中脱硫是加氢精制的关键。
根据我国汽油的成分分析,成品汽油中硫和烯烃含量90%以上来自催化汽油,降低催化汽油中硫含量,就成为了汽油清洁化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汽油加氢技术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1)常规汽油加氢和恢复辛烷值组合工艺;(2)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工艺。
由于我国催化汽油占成品汽油的比例大,烯烃是催化汽油辛烷值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精制过程中维持辛烷值,故需开发出适应催化汽油脱硫少饱和烯烃的工艺及配套的脱硫选择性高的催化剂。
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先进的油样分析平台的支撑下,分别对我国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催化汽油,进行了硫形态和定量分析、烯烃组成和分布情况分析。
我公司根据具体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
本文采用200ml固定床加氢中试试验装置,考察新工艺与配套催化剂对不同汽油馏分加氢脱硫的适应性。
为工业应用装置设计提供设计参数。
1、试验部分1.1 试验原料性质中试试验原料分别取自下述不同炼厂的催化汽油:大庆中蓝石化FCC汽油(原料一)、大庆中蓝石化DCC(原料二)、蓝星石油公司济南长城炼油厂FCC 汽油(原料三)、蓝星石油公司济南长城炼油厂C4改质汽油(原料四)、新海石化FCC汽油(原料五)五个不同性质的催化汽油做为中试试验装置的加氢原料。
原料性质见表1-1表1-1 中试加氢原料主要性质分析项目原料一原料二原料三原料四原料五密度,(20℃)kg/m3 722.5 735.5 757.6 735.2 757.4总硫,μg/g117.5 129.3 1045.9 25.9 1597 硫醇,μg/g13.1 11.8 55.2 6.2 86.6 烯烃,v% 28.4 53.5 44.5 4.5 35.7二烯值(MA V) 2.85 7.31 6.38 - 5.24 RON 88.7 94.5 92.4 - 93.8 试验过程氢源由甲醇制氢装置产氢,其边界条件与组成如表1-2:表1-2 中试试验氢气组成1.2 中试试验装置及工艺简介1.2.1 中试试验装置介绍中试试验装置采用200 mL固定加氢试验装置,催化剂装填量为100mL。
反应器控制为绝热操作,内、外温差控制在±0.5。
原料油和氢气经计算机控制计量,进入预热段混合,油品汽化达到预定温度后进人反应段,操作参数由计算机自动跟踪和检测控制。
反应产物经冷凝后分离,液体进入产品罐,尾气计量后放空,氢气不循环。
装置设置了预加氢反应产物、预脱硫反应产物、分馏塔顶LCN、分馏塔底HCN、重油加氢产物等5个采样点,分别对各反应段产物进行了监测。
1.2.2 中试试验工艺简介催化汽油中试加氢脱硫装置主要由全馏分选择性加氢部分(选择性脱二烯烃和选择性加氢脱硫)、选择性加氢产物分离与分馏部分、重油加氢脱硫与产物分离部分组成。
主要功能是降低汽油中硫含量,最大限度维持催化汽油辛烷值。
工艺流程:全馏分催化汽油首先进行选择性加氢脱二烯烃和选择性加氢脱硫处理,然后经分离与分馏分成轻、重馏分汽油。
其中,重馏分汽油进行加氢脱硫,然后与分馏塔出来的轻馏分汽油混合后得到清洁催化汽油。
流程图如图1图1 JYX(Ⅱ)技术中试试验工艺流程工艺配套催化剂:选择性加氢催化剂采用江苏佳誉信公司的FDJY-01、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采用江苏佳誉信公司的FDJY-02、重油加氢脱硫催化剂选择江苏佳誉信公司的FDJZ-05,三种催化剂主要性能见表1-3表1-3 中试装置催化剂主要物性数据1.3 加氢反应原理我国地炼催化汽油品质较差,存在高硫、高烯烃等问题,通常必须经过多段催化剂处理后,方能达到清洁化的目的。
催化汽油与一段加氢的主要目的是将原料中的二烯烃与链烯基芳烃进行选择性加氢,转化为单烯烃和烷基芳烃,并具有烯烃双键与顺反异构功能,采用Ni基非贵重金属催化剂。
二段选择性加氢脱硫为全馏分加氢脱活性有机硫化物(硫醇、小分子硫醚、二硫化合物和简单的噻吩等,主要集中在沸点<100℃馏分中的硫化物),降低分馏后LCN轻组分汽油中的硫含量。
采用Co、Mo基为活性组分,改性氧化铝为载体的高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
三段加氢为HCN重组分汽油加氢脱硫部分,分馏塔底的馏分油混氢进入三段加氢,脱除其中的大部分有机硫化物、氮化物和饱和少量烯烃等,最大限度维持油品的辛烷值,使调和后的产品满足清洁化生产的需要,该单元采用具有较高加氢脱硫活性的Co、Mo基催化剂。
1.4 中试试验过程1.4.1 催化剂活化催化汽油一段~三段加氢催化剂采用Mo、Ni、Co等金属负载在改性氧化铝载体中,试验前须对其进行活化处理,采用程序升温氢气还原将氧化态的活性金属转化成硫化态,硫化剂采用常压石脑油携带1.5%的CS2。
1.4.2 加氢试验过程本次中试试验持续1500h,装置运行初期至末期,反应压降小于0.04Mpa,试验过程总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大庆中蓝石化FCC汽油与DCC汽油按质量比1:1.72调和油为原料,对原料进行加氢处理,使产品中硫含量满足S<50μg/g和S<10μg/g,考察辛烷值损失情况。
第二阶段采用蓝星石油公司济南炼油厂FCC汽油与C4改质汽油按质量比0.6:1为原料,对原料进行加氢处理,使产品中硫含量满足S<50μg/g,考察辛烷值损失情况。
第三阶段采用蓝星石油公司济南炼油厂FCC汽油与C4改质汽油按质量比1.8:1为原料,对原料进行加氢处理,使产品中硫含量满足S<150μg/g和S<50μg/g,考察辛烷值损失情况。
第四阶段分别采用江苏新海石化FCC汽油、蓝星石油公司济南炼厂FCC汽油为原料,对原料进行加氢处理,使产品中硫含量满足S<150μg/g和S<50μg/g,考察辛烷值损失情况。
2、试验结果与讨论2.1第一阶段试验结果标定与分析数据为了考察JYX-(Ⅱ)工艺技术配套的各催化剂的加氢性能,在催化剂运转48h后,催化剂进入活性稳定期后,对各单元工艺操作条件进行调整,通过对反应温度、空速、压力、氢油体积比进行调节,优化各单元操作参数,生产出硫含量符合要求的清洁汽油。
(由于中试原料油未及时到位,先期试验采用东营某地炼FCC汽油为原料,原料主要性质:硫含量为1249μg/g,烯烃含量34.5v%),总运行时间为254h 。
2011年11月5日,切换为大庆中蓝石化DCC汽油与FCC汽油按质量比例 1.72:1的混合油为原料,全馏分通过第一反应器脱二烯烃处理后,经过中试装置旁路引入重油加氢单元,调节重油加氢工艺参数,进行全馏分加氢处理,加氢标定结果见表2-1、2-2表2-1 主要操作参数表2-2 大庆中蓝石化FCC与DCC混合油全馏分加氢标定结果RON损失0.3 0.2 <1.0 大庆中蓝石化DCC汽油与FCC汽油混合后,烯烃含量适中,硫含量较低,适合生产超低硫清洁油,通过调节各单元操作参数,同时将第二反应器切换至加氢系统中,首先将混合油全馏分经选择性加氢与选择性加氢脱硫处理后,分馏出LCN汽油与HCN汽油,HCN汽油去重油加氢脱硫,深度脱硫后与LCN汽油混合,得到清洁汽油调和组分。
各单元操作参数与加氢标定结果见表2-3、2-4表2-3 主要操作参数表2-4 JYX(Ⅱ)技术欧Ⅴ标定结果2.2 第二阶段试验标定结果与分析数据第二阶段试验原料采用蓝星石油公司济南炼厂高硫、高烯烃FCC汽油与C4改质汽油按质量比例为0.6:1的混合汽油(一)为加氢原料,通过调节各单元操作参数,通过加氢处理,使产品中硫含量满足S<50μg/g。
具体工艺参数与分析数据见表2-5、2-62-5 主要操作参数表2-6济南炼厂FCC与C4改质混合汽油(一)加氢标定结果2.3 第三阶段试验标定结果第三阶段试验标定原料为蓝星石油公司济南长城炼厂FCC汽油与C4改质汽油按质量比例1.8:1的混合汽油(二),通过加氢处理使产品硫含量满足S<150μg/g (工况一)和S<50μg/g(工况二),加氢过程中各单元操作参数与产品性质分析数据见表2-7、2-8表2-7工况一与工况二主要操作参数表2-8 济南混合油(二)加氢处理分析数据2.4 第四阶段试验标定数据本阶段分别采用江苏新海石化高硫FCC汽油和蓝星石油公司济南炼厂高烯烃FCC汽油为加氢原料,通过调整各单元操作条件,使产品分别硫含量满足S <150μg/g(工况一)和S<50μg/g(工况二),分别考察辛烷值损失情况。
表2-9(工况一)各单元主要操作参数表2-10 选择性加氢脱硫(二反)处理后硫态变化情况表2-11 (工况一)加氢处理标定结果表2-12 (工况二)主要操作参数表2-13 (工况二)预脱硫处理后硫态变化情况表2-14 (工况二)加氢处理标定数据2.5标定结果讨论2.5.1催化剂效果分析催化汽油加氢装置选择性加氢反应催化剂选用江苏佳誉信实业有限公司的FDJY-01。
在反应器中,二烯烃加氢,以防止加氢脱硫过程中生成胶质。
另外,反式烯烃异构化生成顺式烯烃。
江苏佳誉信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和生产的催化剂加氢反应活性高,在低限温度下,二烯烃和其他易生胶化合物加氢反应完全,聚合反应活性低,即使原料容易聚合,仍能保证反应生胶最少。
从而使操作周期能够相对延长。
选择适当的加氢活性降低了烯烃转化为烷烃的量。
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选用江苏佳誉信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FDJY-02催化剂,主要用于低温加氢脱除其中的小分子硫醇、硫醚、噻吩等硫化物(沸点<110℃),加氢催化剂具有高选择性,选择性加氢脱硫但不将烯烃转化为烷烃,可有效的将LCN汽油中的总硫和硫醇含量降低,在保证LCN汽油中硫含量满足S<150μg/g和S<50μg/g,甚至更低的同时,提高了分馏点温度,使烯烃集中在LCN汽油中,硫集中在HCN汽油中。
也可使LCN轻汽油中硫醇直接达标,无需设置LCN汽油脱硫醇过程。
催化汽油加氢装置加氢脱硫反应催化剂选用FDJZ-05,该催化剂由钼和钴的氧化物组成,分散在活性氧化铝载体上,颗粒细且比表面积大,脱硫速度快。
钼和钴通常被看作是脱硫活性组分,可促进和提高催化剂活性。
活性氧化铝载体经特殊改性处理,改变了载体的孔径分布和孔道结构,缩短了不饱和烃扩散路径,降低了烯烃饱和缩合结焦等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