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愚人集牛乳喻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百喻經尊者僧伽斯那著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引言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
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
唯愿說之。
”佛言:“善哉!”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
”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無?如今無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
故說‘或有或無’。
”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
”問曰:“五谷從何而生?”答曰:“五谷從四大火風而生。
”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
”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
”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
”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
”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曰:“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
”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
”“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
”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
”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
”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
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愚人食鹽喻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
主人聞已,更為益鹽。
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
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
食已口爽,返為其患。
譬彼外道,聞節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食。
或經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餓,無益於道。
如彼愚人,以鹽美故,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復爾。
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而作是念:“我今若預於日日中轂取牛乳,牛乳漸多,卒無安處,或復酢敗。
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臨會時,當頓轂取。
”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異處。
卻後一月,爾乃設會,迎置賓客,方牽牛來,欲轂取乳,而此牛乳即乾無有。
经典寓言《愚人积乳》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经典寓言《愚人积乳》原文及赏析【导语】: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 以拟供设,而作是念: 我今若预于日日中毂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
1 愚人食盐喻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
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难,无益於道。
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复尔。
译文:1、愚人食盐的故事过去有一个愚蠢的人,到别人家去作客。
主人留他吃饭,他嫌菜肴太淡,味道不足。
主人知道后,就在他菜里添了一点盐。
他感到菜的味道好多了,就自言自语道:“这味道所以这样美,是因为有盐的缘故。
加了这一点尚且味道鲜美,如果再多加些岂不更好!”这个无知而没有头脑的人,便空口吃起盐来。
结果吃得口干舌苦,反而使他自己痛苦。
这就像外道中的那些人一样,听说节制饮食对修行有好处,于是就继绝饮食。
有的经过七天,有的经过十五天,白白地受一番饥饿的困苦,丝毫没有增加一点道行,把自己的身体弄得疲惫不堪,并没有证得真道。
就像那个蠢人一样,以为可以增加美味,于是空口吃盐,以至于口干舌苦,这也是一样。
2 愚人集牛乳喻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吸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
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吸取。
”作是念已,便捉牛母子,各系异处。
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吸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
时为众宾,或嗔或笑。
愚人亦尔。
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
未及聚顷。
或为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
彼亦如是。
译文:2、愚人蓄积牛乳的故事过去有一个蠢人,准备宴请朋友,想收集一些牛奶,准备设宴时用。
于是他想:“我现在如果把每天吸出的牛奶储存起来,牛奶会逐渐多起来,以至无处储存,还会发酵酸坏掉。
不如就放在牛肚子里装着,等到举行宴会的时候,再一起把奶挤出来。
”他有了这样念头,就捉住母牛和小牛。
分别各拴在不同的地方。
一个月以后,他才举行宴会。
《百喻经》《百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
本书于十二部经中,属于譬喻一类,每篇都有喻和法两部分合成。
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本篇寓言所显示的教诫。
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看。
僧伽斯那在跋颂中说:本书以戏笑的方法来阐明佛法,如以苦药和石蜜,虽损蜜味,但主要是为了治病。
先讲笑话,后讲佛法,如先服吐下药,后以酥滋润身体。
笑话里包含佛法,如树叶裹阿伽陀药,希望读者但取佛法的阿伽陀药,而抛弃戏笑的树叶本书共九十八喻。
以百喻为名,当系举其大数而言。
再归纳各喻的意趣,可为三类:一、其中对治烦恼的,有十种:(一)对治贪的,有第十六灌甘蔗喻、第十七债半钱喻等七喻;(二)对治嗔的,有第十三说人喜嗔喻、第四十八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等四喻;(三)对治痴的,有第八山羌偷官库喻、第九叹父德行喻等十九喻;(四)对治慢的,有第二十八为妇贸鼻喻、第四十三磨大石喻等四喻;(五)对治疑的,有第二十六人效王眼瞤喻、第七十尝庵婆罗果喻两喻;(六)对治身见的,有第三十牧羊人喻、第三十五宝箧镜喻等四喻;(七)对治边见的,有第六十一梵天弟子造物因喻、第六十二病人食雉肉喻两喻;(八)对治邪见的,有第五十八两子分财喻、第九十四摩尼水窦喻两喻;(九)对治见取的,有第四妇诈称死喻、第五渴见水喻等三喻;(十)对治戒禁取的,有第一愚人食盐喻、第十二煮黑石蜜浆喻等八喻。
二、其中对治恶行的,有四种:(一)对治悭吝的,有第二愚人集牛乳喻、第六十五五百欢喜丸喻等四喻;(二)对治犯戒的,有第六子死欲停置家中喻、第十四杀商主祀天喻等十八喻;(三)对治邪命的,有第三以梨打头破喻、第七认人为兄喻等七喻;(四)对治懈怠的,有第十五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第四十七贫人作鸳鸯鸣喻等五喻。
三、其中开示法义的,有二种:(一)开示空义的,有第四十九小儿争分别毛喻、第五十二伎儿作乐喻等五喻;(二)开示一乘的,有第二十二入海取沉水喻、第二十四种熬胡麻子喻等四喻。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原文】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毂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
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毂取。
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
却后一月,尔乃设会,延置宾客,方牵牛来,欲毂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
时有众宾或嗔或笑。
【译文】从前,有一个蠢人,将要宴请朋友,想要收集牛奶,准备设宴时用。
于是他想:我现在如果事先把每天挤出的牛奶储存起来,牛奶会逐渐多起来,以致无法安顿,还会发酵变酸坏掉,不如就放在牛肚子装着,等到临开宴会的时候,再一起把奶挤出来。
他有了这样的念头,就捉住母牛和小牛,分别拴在不同的地方。
过了一个月,他准备设置宴会,迎接安顿来访的客人,就牵过牛来,准备挤奶。
可是这牛的奶已经干瘪得挤不出来。
这些前来的客人,有的瞪着眼,有的笑话他。
蠢人都是这样。
要修布施,总说等我挣到大笔钱的时候,然后再一齐用来布施。
可是还没有等到攒起许多钱时,有的被官吏勒索掉,有的被水火、盗贼侵夺而损失掉,有的突然死去,来不及作布施,这正与故事上那蠢人的想法一样。
【寓意】俗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则寓意通过“愚人集牛乳”的小故事揭示了这一深刻哲理。
它告诫人们:不要只注重结果,如果没有无数过程的积累,就谈不上什么结果。
外出旅游是件十分惬意的事。
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到达了目的地。
也许在你欣喜地走完最后一段路,站在山顶,准备欣赏美景,体验一下“一览众山小”的感受时,突然发现山顶是光秃秃的,山下什么也没有,这时的你可能会垂头丧气,埋怨一路颠簸而来却没有尽兴,路途遥远,腰酸背疼,等等。
没能领略山巅美景,感受征服大山后的乐趣固然可惜,但其实一路上边走边看,你不但欣赏了路边的风景,更重要的是有友人相伴,其乐融融。
正如那句古话所云:审美在于过程。
我们在做一件事时,都期望会有好的结果。
结果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忽视过程的积累。
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依靠每天努力学习,若是没有考前努力的学习和认真的复习,获取好成绩就是无稽之谈。
百喻经【⽩话译⽂】(2)·愚⼈集⽜乳喻百喻经【⽩话译⽂】(2)·愚⼈集⽜乳喻(2014-05-08 12:27:34)转载▼标签:菩提⽂库分类:佛学与⼈⽣原典昔有愚⼈,将会宾客,欲集⽜乳,以拟供设,⽽作是念:我今若预于⽇⽇中(上殻+下⽜)取①⽜乳,⽜孔渐多,卒⽆安处,或复酢败。
不如即就⽜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上殻+下⽜)取。
作是念已,便捉牸⽜②母⼦,各系异处。
却后⼀⽉,尔乃设会,迎置宾客,⽅牵⽜来,欲(上殻+下⽜)取乳,⽽此⽜孔即乾⽆有。
时为宾客或瞋或笑。
愚⼈亦尔,欲修布施,⽅③⾔待我⼤有之时,然后顿施,未及聚顷,或为县官、⽔⽕、盗贼之所侵夺,或卒④命终,不及时施,彼亦如是。
注释①(上殻+下⽜)取:挤取,(上殻+下⽜)⾳勾。
②悖⽜:母⽜。
③⽅:仅、只。
④卒:同猝。
译⽂往昔有⼀个愚⼈,将要宴请宾客,便想积集⽜乳,准备设宴时供⽤,因⽽想道:我如今若是预先天天挤取⽜乳,⽜乳渐渐多起来,终究⽆处安放,或许还会变酸败坏呢,不如就让它盛在⽜腹⾥,待临到宴会时,便可⼀下⼦全部挤出来。
想罢,就捉牢母⽜和⼩⽜,各各系在不同的地⽅。
过了⼀个⽉之后,他⽅才设置宴会,将宾客迎⼊,安顿好,⽅牵过⽜来,想挤取⽜乳,⽽母⽜的乳房瘪塌塌的,⼀点奶也没有了。
这时宾客们或是瞪着他,或是嗤笑他。
其他的愚⼈也是这样,想要修⾏布施,只是说待我⼤有财物之时,然后才⼀下⼦布施掉。
还没来得及积聚起来,或是被贪官、⽔灾、⽕灾、盗贼侵夺掉了,或是猝然命终了,赶不及布施,那些愚⼈也如集⽜乳的愚⼈⼀样。
源流《众经撰杂譬喻经》卷上载:昔有⼀婆罗门,居家贫穷,正(⽌、只、仅)有⼀悖⽜,(上殻+下⽜)乳⽇得⼀⽃,以⾃供活。
闻说⼗五⽇饭诸众僧沙门得⼤福德,便⽌不复(上殻+下⽜)⽜,停⾄⼀⽉并取,望得三斛,持⽤供养诸沙门。
⾄满⽉,便⼤请诸沙门⾄舍皆坐。
时婆罗门即⼊(上殻+下⽜)⽜乳,正(⽌)得⼀⽃。
虽久不(上殻+下⽜)乳⽽不多。
诸⼈呵骂⾔:汝痴⼈!云何⽇⽇不(上殻+下⽜)乃⾄⼀⽉也,⽽望得多?今世⼈亦如是,有财物时,不能随多少布施,停积久后,须多乃作。
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过去有一个蠢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准备宴请朋友,想收集一些牛奶,以拟供设,准备设宴时用。
而作是念:于是他想: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吸取①挤取牛乳,“我现在如果把每天吸出的牛奶储存起来,牛乳渐多,牛奶会逐渐多起来,卒无安处,以至无处储存,或复酢败cù bài 谓酒、乳等饮料发酸败坏。
还会发酵酸坏掉。
不如即就牛腹盛之,不如就放在牛肚子里装着,待临会时当顿毂gǔ取。
等到举行宴会的时候,再一起把奶挤出来。
”作是念已,他有了这样念头,便捉牸zì雌性牲畜牛母牛母子,就捉住母牛和小牛。
各系异处。
分别各拴在不同的地方。
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一个月以后,他才举行宴会,迎接安顿好来的客人,方牵牛来,
欲吸取乳,牵过牛来,打算挤奶。
而此牛乳即
干无有。
可是这头牛的奶已经干瘪得挤不出来,时为宾客或瞋或笑。
当场丑态百出。
这些前来的客人,有的瞪着眼,有的笑话他是一个愚蠢的人。
愚人亦尔,蠢人都是这样。
欲修布施,要修布施,方仅、只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总是说等挣到大笔钱的时候,然后再一齐布施。
未及聚顷,可是还没有等到成为富人时,或为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有的被官吏勒索掉,有的被水火、盗贼侵夺而损失掉,或卒同“猝”命终,不及时施,
或一下子性命终结,来不及作布施。
彼亦如是。
这正象故事上那蠢人的想法一样。
南北朝-百喻经《构驴乳喻》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构驴乳喻南北朝-百喻经昔边国人不识于驴,闻他说言驴乳甚美,都无识者。
尔时诸人得一父驴,欲构其乳,争共捉之。
其中有捉头者,有捉耳者,有捉尾者,有捉脚者,复有捉器者,各欲先得,于前饮之。
中捉驴根,谓呼是乳,即便构之,望得其乳。
众人疲厌,都无所得。
徒自劳苦,空无所获,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
外道凡夫亦复如是,闻说于道,不应求处,妄生想念,起种种邪见。
裸形自饿,投岩赴火,以是邪见,堕于恶道,如彼愚人妄求于乳。
翻译:昔边国人不识于驴,闻他说言驴乳甚美,都无识者。
从前,边远国家的人不认得驴,听说驴乳甚美,也都没有尝到过。
尔时诸人得一父驴,欲构其乳,争共捉之。
当时一些人得了一头公驴,想捋挤牠的乳来尝尝,便争着将牠捉住。
其中有捉头者,有捉耳者,有捉尾者,有捉脚者,复有捉器者,各欲先得,于前饮之。
其中有捉头的,有捉耳的,有捉尾的,有捉脚的,又有捉生殖器的,各人都想先得,就上前去,吮吸了一番。
中捉驴根,谓呼是乳,即便构之,望得其乳。
其中有捉住驴鞭的,叫道,啊哈,这是乳了,随即捋挤起来,祈望得到乳汁。
众人疲厌,都无所得。
众人一无所得,疲厌了。
徒自劳苦,空无所获,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
徒然地劳苦了一番,毫无结果,遭到世人的嗤笑。
外道凡夫亦复如是,闻说于道,不应求处,妄生想念,起种种邪见。
外道凡夫也是这样,耳闻了修道的方法,却不知道怎样实行,在不应修求的地方,妄生出迷念来,形成种种邪见。
裸形自饿,投岩赴火,以是邪见,堕于恶道,如彼愚人妄求于乳。
于是裸露身体,自忍饥饿,投身悬崖,赴于火中,以为可以得道,由于这种邪见,便堕落于三恶道之中,如那些在公驴身上妄求乳汁的愚人一样。
《百喻经》释词三则《百喻经》是一部以譬喻故事演述佛法的佛教经典, 全书共编撰九十八篇譬喻故事。
这些幽默的故事都寄寓着佛法的精妙奥义,将佛法与愚痴故事巧妙融合,寓庄严隆重于幽默谐趣之中,语言生动,有大量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
考释经中词语“顿”“向”“驱逐”,可为汉语词汇史及汉语大型工具书的编修提供新的研究成果。
顿“顿”《百喻经·愚人集牛乳喻》:“我今日若预日日中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
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取。
”洲绍良《百喻经译注》(中华数局,1993年版)解释上句时作“……不如就放在牛肚子里装着,等到临开宴会的时候,再一起把奶挤出来。
”(第7页)荆三隆,邵之茜《百喻经注释与辨析》作“不如就蓄存在母牛的腹中,到宴请宾客时,再当场把牛奶挤出来。
”(第5页)又《百喻经》同篇下文“愚人亦尔。
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
”周绍良释为:“蠢人都是这样。
要修布施,总说等我挣到大笔钱的时候,然后再一齐用来布施。
”(第7页)荆,邵本作:“如果要想通过把财物分给大家的方法修行,却又说等我真正富足后,再把财物和关怀一次给予别人。
”(第5页)可以看出周绍良先生将“顿”解为“一起”“一齐”,荆邵二先生解为“场”“一次”,似乎讲得通,但是仔细分析句意发现这两处的“顿”解为“立刻”“立即”或许更贴切,即等到宴会的时候,立即挤取牛奶。
查《汉语大字典》卷上436页,有“顿”13副词,表情态,相当于“立刻”“忽然”,《正字通·页部》“顿,遽也”。
杨树达《词诠》卷二:“顿,表态,副词,遽也急也。
”《列子·天瑞》“凡一气不顿进,一形部顿亏,亦不觉其成,不觉具亏”……作“立刻,立即”解,或许更确切。
向《百喻经·认人为兄喻》“犹向愚人,为得财故,言是我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
”周本释作:“这样,就如同以上说得那个蠢人一样,为了得些钱财,就说他我哥哥;等到被人逼债时,就又说不是我哥哥。
稻谷泥墙《百喻经•愚人集牛乳喻》“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百喻经 | 牛腹储乳《百喻经·愚人集牛乳喻》经文: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毂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
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毂取。
”作是念已,便捉牸母子,各系异处。
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
方牵牛来,欲毂牛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
时为众宾或嗔或笑。
愚人亦尔,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
”未及聚顷,或为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彼亦如是。
译文:有个愚痴的人要在一月后请客,到时候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早作准备。
他是这样想的:“如果每天将牛奶从牛身上挤下来储备,牛奶会越来越多,需要很大的桶,而且时间这么久,万一坏了怎么办?还不如不去挤奶,把它储藏在牛肚子里,到宴客那天再一并取出来,既省事又能吃到新鲜的牛奶!”于是,他就把奶牛和小牛分开,不让小牛吃奶,自己也不去挤奶。
一月后,大宴宾客的时间到了,宾客纷纷就座。
这个人把奶牛牵来,准备挤奶给宾客品尝,可是无论怎样也挤不出一滴牛奶。
客人们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有的嘲笑他,有的怨恨他,大家不欢而散。
比喻世上的愚人,想等到富裕时再施舍救济需要帮助的人,从而达到修福的目的。
可是!钱财、生命等都是无常的,没来得及布施,恐怕己经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布施修福了。
何况,等你有钱后再布施,那你永远不会有钱!因为,财富从布施中来,就象种庄稼,春播一粒种,秋收万粒籽。
未曾下的春时种,空守荒田望秋收。
施舍,不是富人的专利,而是善良的发心、富有的前因,哪怕穷的连饭都吃不起,仍然可以从体力,随缘助人,比如帮小孩、老人走过危险的马路、山路、河流……;救护落水的人或小动物,甚至给予哪怕一粒米、一杯水的救援……;遇到吵嘴打架的人,给予恰到好处的劝解……人不是有钱以后才造福人,而是造福人多了才有钱,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二、愚人集牛乳喻
阅读天地
0507 0837
二、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吸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
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吸取。
”作是念已,便捉牛母子,各系异处。
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吸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
时为众宾,或嗔或笑。
愚人亦尔。
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
未及聚顷。
或为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
彼亦如是。
译文:
愚人蓄积牛乳的故事
过去有一个蠢人,准备宴请朋友,想收集一些牛奶,准备设宴时用。
于是他想:“我现在如果把每天吸出的牛奶储存起来,牛奶会逐渐多起来,以至无处储存,还会发酵酸坏掉。
不如就放在牛肚子里装着,等到举行宴会的时候,再一起把奶挤出来。
”他有了这样念头,就捉住母牛和小牛。
分别各拴在不同的地方。
一个月以后,他才举行宴会。
迎接安顿好来的客人,牵过牛来,打算挤奶。
可是这头牛的奶已经干瘪得挤不出来,当场丑态百出。
这些前来的客人,有的瞪着眼,有的笑话他是一个愚蠢的人。
蠢人都是这样。
要修布施,总是说等挣到大笔钱的时候,然后再一齐布施。
可是还没有等到成为富人时,有的被官吏勒索掉,有的被水火、盗贼侵夺而损失掉,或一下子性命终结,来不及作布施。
这正象故事上那蠢人的想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