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免疫系统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4.42 MB
- 文档页数:52
内科护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成人患者内科疾病的护理理论和实践。
下面是对内科护理学各章节的重点笔记。
第一章内科护理学概述-内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内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和难点第二章内科疾病的护理过程-内科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内科疾病的护理过程和护理程序-内科疾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记录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四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六章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七章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八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护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九章免疫系统疾病的护理-免疫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免疫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免疫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十章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十一章代谢性疾病的护理-代谢性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代谢性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代谢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十二章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传染性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传染性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传染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十三章疼痛与委員會疗-疼痛的生理与心理反应-疼痛评估与护理-疼痛的管理与控制第十四章老年内科疾病的护理-老年内科疾病的特点和常见病例-老年内科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老年内科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十五章内科急症的护理-内科急症的分类和常见病例-内科急症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内科急症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总结: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成人患者内科疾病的护理理论和实践。
第十五章免疫缺陷免疫系统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系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疾病的易感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决定于遗传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后天发育的环境。
目前关于免疫的遗传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与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连锁的免疫应答基因,控制着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并通过编码细胞膜上的表面抗原分子,控制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②血型抗原的基因控制,补体、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基因表达,H-Y抗原与性别分化及某些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等;③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的基因结构和控制及其多样性,同种异型等的遗传控制。
本章主要讨论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结构、遗传调控和遗传性免疫缺陷等问题。
第一节红细胞抗原遗传与新生儿溶血症一、红细胞抗原的遗传系统1900年,Landsteiner首次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
迄今为止,在人类中已经发现了23个红细胞抗原系统。
表15-1列出了这23个血型抗原系统的简况。
表15-1 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编码系统命名系统符号抗原数基因命名染色体定位001 ABO ABO 4 ABO 9q34.1-q34.2 002 MNS MNS 40 GYPA,GYPB,GYPE 4q28-q31003 P P1 1 P1 22q11.2-qter 004 Rh Rh 45 RHD, RHCE 1p36.2-p34 005 Lutheran LU 18 LU 19q12-q13 006 Kell KEL 22 KEL 7q23007 Lewis LE 3 FUT3 19p13.3008 Duffy FY 6 FY 1q22-q23009 Kidd JK 3 J K 18q11-q12 010 Diego DI 9 AEI 17q12-q21 011 Yt YT 2 ACHE 7q22012 Xg XG 1 XG Xp22.32013 Scianna SC 3 SC 1p36.2-p22.1 014 Dombrock DO 5 DO (未知)015 Colton CO 3 AQP1 7p14016 Landsteiner-Wiener LW 3 LW 19p13.2-cen 017 Chido/Rodgers CH/RG 9 C4A, C4B 6p21.3018 Hh H 1 FUT1 19q13019 Kx KX 1 KX Xp21.1020 Gerbich GE 7 GYPC 2q14-q21 021 Cromer CROM 10 DAF 1q32022 Knops KN 5 CR1 1q32023 Indian IN 2 CD44 11p13血型系统的抗原物质可以使用血清学方法予以检测。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病理生理学》第十五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内容为第三节“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 掌握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3. 培养学生分析病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难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多发性肌炎患者的病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病因、发病机制: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讲解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3. 讲解临床表现:结合病例,讲解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表现,引导学生进行病例分析。
4. 讲解诊断方法:介绍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5. 讲解治疗原则:阐述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治疗原则,强调个体化治疗。
6.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病因2.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发病机制3.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临床表现4.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诊断方法5.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治疗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列举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表现。
(3)论述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七十五章免疫系统疾病简介一、免疫系统疾病分类简介1.免疫缺陷病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存在先天性缺陷,或后天继发于感染、癌、代谢病、营养不良或物理及化学等因素,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不全综合征。
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2.超敏反应性疾病已被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所导致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自身组织成分引起的免疫应答所造成的组织器官免疫性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有器官特异性,如桥本甲状腺炎;非器官特异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两大类疾病。
4.同种免疫病系由同种异体抗原引起的超敏反应性疾病。
如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移植物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5.淋巴增殖病由于淋巴细胞在其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发生转化形成的克隆性疾病。
有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如霍奇金淋巴瘤等)及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等)。
二、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简介1.免疫抑制疗法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环孢霉素一A、FK506、单克隆抗体(如抗CD3、抗CD4抗体,抗TNF—a单克隆抗体等)等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增殖病及移植排斥反应等。
2.免疫调节、增强及免疫替补疗法采用特异或非特异免疫球蛋白、胸腺素转移因子、干扰素、IL一2、集落刺激因子等。
细菌制剂(如oK一432、卡介苗、胸壁酰二肽等)、化学合成药物(如左旋咪唑)等疗法治疗免疫缺陷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等。
3.免疫重建采用骨髓移植、胎肝移植、胎儿胸腺组织移植等疗法,治疗免疫缺陷病及血液病等。
第七十六章免疫缺陷病第一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组由于遗传性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在发育、分化或代谢等方面存在异常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不全综合征。
主要发生于婴幼儿。
临床以反复严重感染为主要特征。
由于易伴有免疫自身稳定和免疫监督功能失常,因而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于于同龄正常人群。
初二生物十五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学是一个广泛且多样的领域,其中包括无数的知识和概念。
在初二的生物学教学中,学生们将学习到许多关于生物的基础知识。
这篇文章将对初二生物的第十五章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十五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附加物的生物学、生理和健康问题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1. 附加物的生物学: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附加物的概念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关系。
附加物可以是共生的,对宿主有益,也可以是寄生的,对宿主有害。
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共生与寄生的区别以及某些具体例子,如树根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
2. 肠道菌群:这一部分介绍了肠道菌群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我们了解到肠道菌群是由多种细菌组成的,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加强免疫系统,并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3. 免疫系统:在这部分中,我们学习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如何保护我们免受病原体的侵袭。
文章探讨了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的免疫反应,以及它们在抵御感染和疾病中的作用。
4.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一些无害物质的异常反应。
这一部分解释了过敏反应的原理和常见的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等。
同时,我们还学到了过敏反应如何引发呼吸系统、皮肤等不同部位的症状。
5. 偏食与均衡饮食:这部分强调了均衡饮食对于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了解到均衡饮食应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
文章还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助我们避免偏食,并保持身体健康。
6. 饮食失调与疾病:这一部分讨论了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例如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我们需要理解各种疾病与不良饮食之间的关系,并意识到正确的饮食习惯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7.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部分探讨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学习到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和适应性进化,以及环境因素对生物进化和种群分布的影响。
这些知识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