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课设样本1
- 格式:doc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28
单片机接口设计课程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一、设计题目:彩灯控制器二、设计要求:1.花型种类不少于四种,花型自拟;2.可用键控制彩灯按预设的花型进行变换;3.可用键控制分别用快/慢两种节拍实现花型变换。
本机地址为00H,当接到上位机发的00H时,则回发00H当接到上位机发的AAH时,则将预设花型代号发出当收到55H时,则后面的数据为新的花型三、设计整体思路:彩灯控制器可分为彩灯部分、单片机、脉冲震荡部分、复位电路、按键等。
所使用的单片机型号为80C51,80C51提供了32位I/O接口、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1个全双工串行口和5个中断源来供用户使用。
同时设置了脉冲电路,为系统提供稳定频率波,也使各单片机之间的时钟信号能够同步。
复位电路所提供的复位功能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其主要功能是把PC初始化为0000H,使单片机从0000H 单元开始执行程序。
同时,复位操作也使单片机内相应的寄存器复位到初始值。
按键是由P3.4、P3.5 两个I/O口连接,在无按键按下时,P3.4、P3.5均为高电平,当有按键按下,相应的口为低电平。
四、原理图:五、程序模块(流程图):主流程图:花型1流程图:开始中断初始化选择快慢节拍花型循环变换结束花型二流程图:花型三流程图:花型四流程图:六、心得体会:在这次单片机课程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的难题,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C语言的单片机,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以及自己通过查找一些资料,顺利的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也时我对单片机的一些有关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单片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必须和其它的芯片一起才能最大可能的发挥出它的各种各样的功能。
所以就需要我们的知识面要广,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由于我们所用的是C语言编程,所以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的查找资料和尝试最终还是解决了问题。
本次课程设计也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通过编写程序,我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学以致用,能够设计一些生活中很小的系统。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报告(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设计题目:
班别: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
写作内容
1.设计任务: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密码锁设计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总共可以设置8位密码值范围为1~8;
(2)用户可以自行设定和修改密码;
(3)按每个密码键时都有声音提示;
(4)若按键的8位开锁密码不完全正确,则报警5s,以提醒他人注意;
(5)开锁密码连续错误3次要报警1分钟,报警期间输入密码无效,以防止窃贼多次试探密码;
(6)键入的8位开锁密码完全正确才能开锁,开锁时要有1s的提示音;
(7)电磁锁的电磁线圈每次通电5s,然后恢复初态;
(8)密码键盘上只允许有8个密码按键,锁内有备用电池,只有内部上电复位是才能设置或修改密码,因此,仅在门外按键是不能修改或设置密码的。
(9)密码设定完毕后要有2s的提示音。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电路原理图:
3.2
3.3
3.4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4.2
4.3
4.4
5. 实物调试
6. 心得体会
要求:图的下面一定要有图标
图1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写作思路清晰,图表清晰,语句通顺。
南湖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系部:机建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完成时间:2013-7-10报告成绩:摘要:本设计采用LCD液晶屏幕显示系统,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核心,由键盘、温度采集、定时闹铃、日期提醒等功能模块组成。
基于题目基本要求,本系统对时间显示、闹铃方式进和温度采集系统行了重点设计。
此外,扩展了整点报时、非易失闹铃信息存储、国内外重要节日提醒等功能。
本系统大部分功能由软件来实现,吸收了硬件软件化的思想,大部分功能通过软件来实现,使电路简单明了,系统稳定性大大提高。
本系统不仅成功的实现了要求的基本功能,多数发挥部分也得到了实现,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创新功能。
关键字:STC89C52RC单片机、LCD液晶显示、双电源供电、温度采集、非易失定时闹铃、生日提醒、重要节日提醒、整点报时秒表设计一、任务设计:1、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秒表。
2、设计要求:用AT89C51设计一个2位的LED数码显示作为“秒表”:显示时间为00—99秒,每秒自动加1,另设计一个“开始”键和一个“复位”键。
3.发挥部分(可选):●提高温度检测精度,在0℃-40℃显示0.1℃;●实现双电源供电(220V及电池供电);●能够提供生日提醒指示;能够每天提供3个时间点的闹钟报时功能;●非接触止闹功能。
二、方案论证:1.显示部分:显示部分是本次设计的重要部分,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采用LED显示,分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
对于静态显示方式,所需的译码驱动装置很多,引线多而复杂,且可靠性也较低。
而对于动态显示方式,虽可以避免静态显示的问题,但设计上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亮度低,有闪烁等问题。
方案二:采用LCD显示。
LCD液晶显示具有丰富多样性、灵活性、电路简单、易于控制而且功耗小等优点,对于信息量多的系统,是比较适合的。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采用方案二。
2.数字时钟:数字时钟是本设计的核心的部分。
根据需要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实现:方案一:方案完全用软件实现数字时钟。
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片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设计目标1. 熟悉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单片机的硬件设计方法;3. 掌握单片机的软件编程技巧;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设计内容1. 单片机基础知识(1)单片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2)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功能;(3)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及编译器;(4)单片机的接口技术。
2. 单片机硬件设计(1)单片机系统设计原则;(2)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3)单片机电源电路设计;(4)单片机时钟电路设计;(5)单片机通信接口设计。
3. 单片机软件设计(1)单片机程序设计方法;(2)单片机程序结构及流程;(3)单片机中断系统设计;(4)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设计;(5)单片机A/D和D/A转换设计。
4. 单片机综合应用(1)单片机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2)单片机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3)单片机在物联网中的应用;(4)单片机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
四、设计步骤1. 确定设计主题和目标;2. 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3. 设计单片机系统方案;4. 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5. 设计硬件电路图;6. 编写程序代码;7. 调试和优化系统性能;8. 撰写设计报告。
五、评价标准1.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创新性和实用性;2. 硬件电路图的规范性、正确性和美观性;3. 软件代码的规范性、正确性和可读性;4. 设计报告的完整性、条理性和逻辑性;5. 项目答辩的表现。
六、设计时间安排1. 前期准备(1周):确定设计主题、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2. 设计方案(2周):设计单片机系统方案、选择单片机型号;3. 硬件设计(3周):设计硬件电路图、绘制原理图和PCB板;4. 软件设计(3周):编写程序代码、调试和优化系统性能;5. 项目答辩(1周):准备答辩材料、进行项目答辩。
一、课程背景单片机作为一种微型的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设计本单片机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单片机编程语言(如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
3. 能够熟练运用单片机进行简单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单片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 单片机硬件系统- 单片机的基本硬件结构- 常用外围器件及其接口电路3. 单片机编程语言- 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 单片机编程环境搭建和程序调试4. 单片机应用设计- 常见单片机应用实例- 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和流程5. 实验项目- 实验一:点亮LED灯- 实验二:按键控制LED灯- 实验三:串口通信- 实验四:PWM控制电机转速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片机应用设计。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锻炼实践能力。
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点: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系统讲解单片机的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单片机应用中的问题。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总结回顾: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和实验操作考核学生对单片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2. 教学课件:包含课程知识点、实验指导、案例分析等内容。
摘要近几年,单片机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从工业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大部分的科技产品都是通过单片机来控制。
在它问世之前,自动控制设备得不到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控制设备的体积庞大,耗电量大,价格昂贵。
在第一台微处理器成功研制不久,第一个单片机就问世了。
因为其小巧的体积,低功耗,以及高效的性能,单片机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本设计利用Atmel公司的AT89C52单片机对电子时钟进行开发,设计了实现所需功能的硬件电路,应用C语言进行软件编程,并用Proteus软件进行演示、验证。
主要介绍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计数器来实现电子时钟的方法,本设计由单片机AT89C52芯片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构成了一个单片机的数字电子时钟。
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显满刻度为“23时59秒”,且配有4个独立按键,可以灵活地调节时间和日期,并具有一定的扩展性。
关键词:单片机;数字电子钟;数码管驱动显示电路。
目录1简介 (1)1.1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介绍 (1)1.2本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介绍 (2)2 硬件设计 (3)2.1总体设计方案 (3)2.1.1 AT89C51的介绍 (3)2.2硬架结构设计 (5)2.2.1 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 (5)2.2.2显示部分设计 (5)2.2.3电源部分设计 (7)2.2.4报时部分的设计 (8)2.2.5键盘部分的设计 (8)2.2.6总体硬件电路图 (9)2.6.7 proteus仿真 (9)3软件部分 (10)3.1部分设计思想的说明 (10)3.2 C语言、keil、proteus的介绍 (11)3.2.1 C语言 (11)3.2.2 keil (12)3.2.3 proteus (12)3.3参考程序 (13)总结 (24)参考文献 (24)1简介1.1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介绍1.单片机的介绍:“单片机”就是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并行口(Parallel Port)、串行口(Serial Port)、定时器/计数器(Timer/Counter)、中断系统(Interrupt System)、系统时钟及系统总线等。
电子信息系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设计名称:单片机课程设计
二.课程编号:031421
三.课程性质:(实践教学)必修课
四.开课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微电子五.开课班级:11级1-14班
六.学生人数:411人
七.课程总学时数:80学时(2周)
八.开课学期: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九.开课具体时间:
1.第1轮:1-8班,第12周-第14周周六、周日1-11节,15周周六
1-11节,1-4班15周周二9-11节,9-12班15周周一9-11节。
2.第2轮:9-14班,第15周周日1-11节,第16、17周周一、二、
三、五9-11节,周六、周日1-11节。
开课地点:
第1轮
1. 实验楼321(上机)、425(焊接),1、2班。
2. 实验楼329(上机)、328(焊接),3、4班。
3. 实验楼330(上机)、331(焊接),5、6班。
4. 实验楼429(上机)、426(焊接),7、8班。
第2轮
1. 实验楼429(上机)、426(焊接),9、10班。
2.实验楼329(上机)、328(焊接),11、12班。
3. 实验楼330(上机)、331(焊接),13、14班。
十.指导教师名单
第1轮
第2轮
十一. 排课课表
(说明:排课课表应按照以下示例列出参与课程设计的每位老师的具体授课时间和地点。
请大家注意:课程设计的排课不允许与该老师所带的其他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课程时间冲突)
(下列时间请各位课程设计负责人及指导教师签字确认)
课程设计负责人:
系内审核:
日期:年月日。
单片机电子时钟摘要:在日常生活中,电子时钟与我们密切相关,在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电子时钟。
除了专用的时钟、计时显示牌外,许多应用系统常常也带有实时时钟显示,如各种智能化仪器仪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以及家用电器等。
实现电子时钟的方法有多种,通过前面我们对单片机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这里,要求用单片机为主控制芯片设计一简单的单片机电子时钟。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领域的渗透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由于它具有功能强,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工作可靠,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特别适合于与控制有关的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自动控制,智能化仪器,仪表,数据采集,军工产品以及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在根据具体硬件结构,以及针对具体应用对象特点的软件结合,以作完善。
关键词:电子时钟;单片机;计时SCM Electronic ClockAbstract:In our daily life, the electronic clock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lectronic clock which will be used in many places. In addition to a dedicated clock, timing licenses, there are many applications which often with real-time clock display, such as a variety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ation, 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 systems and home appliances. There are many ways to realize the Electronic clock, through the front of learning our SCM basic theory and related knowledge, here, the microcontroller-based control chip design a simple single-chip electronic clock.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penetration in the social field and LSI in recent years, the using of microcontroller applications is constantly go deeper, because it has the features of a small size, low power consumption, cheap, reliable, easy to use.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the control of the system,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automatic control, Intelligent instruments, data acquisition, and military products and home appliances, SCM often used as a core component in th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hardware and software for application-specific object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to make perfect.Keywords:electronic clock; microcontroller; timing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内容 (1)第二章总体方案设计 (2)2.1 总体思想--方案论证 (2)2.2方案的选择 (2)第三章硬件系统设计 (4)3.1总电路设计 (4)3.2器件的介绍 (4)3.3单元模块设计 (6)第四章软件系统设计 (9)4.1软件程序思想 (9)4.2主程序及流程图 (9)4.3子程序及流程图 (12)第五章系统仿真 (16)5.1 KEIL 51介绍 (16)5.2 PROTEUS介绍 (20)5.3仿真过程及仿真结果 (28)第六章结束语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第一章引言1.1课程设计的目的本次设计中以单片机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为背景,介绍了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中断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74LS164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和与LED连接的方法。
目录(黑三)以下为宋体小四目录 (1)一、课程设计说明 (3)1.1课程设计目的 (3)1.2本次课程设计任xxxxxxx容和要求 (4)1.3总体方案设计 (5)二、引言 (5)2.1 电子记分牌的xxxxx景与意义 (5)三、实验设备 (6)3.1 Proteus (6)3.1.1 Proteus软件简介 (6)3.1.2 Proteus软件仿真 (7)3.2 汇编软件keil c51 (7)3.2.1 汇编软件 (7)3.2.2C51编程 (8)四、硬件说明 (8)4.1MCS-51 (8)4.2单片机的时钟电路 (9)4.3单片机复xxxxxx工作原理 (10)4.4单片机晶振电路工作原理 (11)第 1 页共 24 页4.5按XXXXX设计 (11)4.6蜂鸣XXXXX动电路设计 (12)4.7数XXXX特性及使用 (12)4.8集XXXX BUXXXXX4052 (14)五、硬件原理 (15)5.1电路原理图 (15)5.2硬件原理图 (16)六、软件设计 (16)6.1 相关参考程序内容 (16)6.1.1xxxx转移指令 (16)6.1.2算xxx指令 (17)6.1.3逻xxx指令 (18)6.1.4控xxxxx指令 (18)6.1.5位xxx指令 (18)6.2软件流程图 (19)6.3软件程序 (22)参考文献 (28)以下每个章节另起一页第 2 页共 24 页一、课程设计说明(大标题黑小三)1.1课程设计目的(小标题黑体四)正文以下为宋体小四本次课程XXXXXXX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及《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等xxxxxxxxxxxxxxx练,其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单片机软件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51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工程应用的基础和要求,力xxxxxxxxx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完成系统设计的能力,并按要求编写相关的技术文档和设计报告等。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计论文论文题目:XXXX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成绩20XX年X月X日目录(小二,宋体,加粗,居中,段前段后1行,1.5倍行距,无特殊格式,左右侧均无缩进)目录里的字体:宋体,四号,不加粗,1.5倍行距1 设计任务 (1)2 系统硬件设计 (2)2.1 器件选择 (2)2.2 硬件原理图 (2)3 系统软件设计 (3)3.1软件流程图 (3)3.2软件清单 (3)4 设计总结 (4)参考文献 (5)1 设计任务(一级标题:小二,宋体,加粗,居中,段前段后1行,1.5倍行距,无特殊格式,左右侧均无缩进)某十字路口,南北向为主干道,东西向为支道,每个道口安装一组交通灯:红、黄、绿。
设计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控制器,使交通灯按状态1状态2状态3状态4的规律变化,循环不止。
状态1:东西向绿灯亮,南北向红灯亮,其他灯全灭,保持30秒状态2:东西向黄灯亮,南北向红灯亮,其他灯全灭,保持5秒状态3:东西向红灯亮,南北向绿灯亮,其他灯全灭,保持20秒状态4:东西向红灯亮,南北向黄灯亮,其他灯全灭,保持5秒(正文:宋体,小四,不加粗,段前断后0行,首行缩进2字符,左右侧均无缩进)2 系统硬件设计2.1 器件选择(二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1.5倍行距,段前断后1行,左右侧均无缩进)需要说明主要器件的型号及51单片机的硬件资源分配。
2.2 硬件原理图用专门的绘图软件绘制原理图,绘制的原理图需要注意两点:1. 要和器件选择中陈述的硬件及其资源分配相吻合;2. 要包含基本的功能电路,保证按照此电路提供的接线方式,系统一定能按照要求工作,即不能省略基本功能引脚的连接方法;3.图要有名称和编号,格式:宋体,五号,居中,不加粗。
图1 系统硬件原理图 AT89S52 P1.0 P1.1 P1.2P1.3P1.4P1.5 P3.2 P1.6 P1.7V CC3 系统软件设计3.1软件流程图用专门的绘图软件画出主程序流程图和主要的功能子程序流程图;软件流程图也要有名称和编号。
河北工程大学机电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基于AT89S52的电热片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教学系、部、室测控系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功能描述…………………………………………………………(二)系统分析及设计…………………………………………………1系统框图…………………………………………………………..2系统组成分析……………………………………………………3测控系统硬件设计……………………………………………….(1)温度测量电路………………………………………………(2)主电路………………………………………………………(3)控制电路……………………………………………………….(4)报警与指示电路…………………………………………. (三)关键技术分析…………………………………………………(四)系统总体电路设计…………………………………………….. (五)系统软件设计…………………………………………………. (六)课程设计总结………………………………………………….基于AT89S52 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电路以及软件设计。
并且把整个硬件系统的电路设计划分为PT00温度传感器与AT89S52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电路设计、数据显示设计、数据存储器的扩展电路设计、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该装置可实现环境温度的实时测量与控制,并能记录、存储相关数据,并附有通信接口,能应用方便。
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此系统还设计了单片机与上位机的通信,实现了远程温度控制。
这种方案可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精度,有助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该系统经过实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
关键字:单片机; AT89S52; 温度控制系统; 模数转换(一)功能描述温度测控系统是一个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温度测量闭环控制系统,能通过pt100温度传感器对电热片的温度信号进行采集,再由A/D 转换芯片ADC0809 将电压值转换成数字量, 经单片机采集后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并把温度显示在数码管显示器上。
当温度高于温度控制范围上线时,报警器发出蜂鸣声示警,同时AT89S52单片机会发出指令,关闭电热片的电源,同时开启散热扇,使温度不至于过高。
当温度降到控制温度下限时,散热扇接受单片机指令停止工作,单片机再次发出指令,开启电热片。
周而复始使温度始终控制在需求的控制范围之内。
该系统测温范围为200℃~400℃,报警上、下限为250℃-350℃。
2 系统特点精度高、测温范围广、报警及时,可广泛应用于基于单片机的测温报警。
(二)系统分析及设计1系统框图2系统组成分析1)AT89S52单片机此装置核心是AT89S52单片机,AT89S52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 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
使用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AT89S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 8k字节Flash,256字节RAM, 32 位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 个数据指针,三个16 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
另外,AT89S52 可降至0Hz 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
空闲模式下,CPU 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
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
8 位微控制器 8K 字节在系统可编程 Flash AT89S521引脚图如下各引脚功能及介绍P0 口:P0口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口。
作为输出口,每位能驱动8个TTL逻辑电平。
对P0端口写“1”时,引脚用作高阻抗输入。
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P0口也被作为低8位地址/数据复用。
在这种模式下,P0不具有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编程时,P0口也用来接收指令字节;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
程序校验时,需要外部上拉电阻。
P1 口:P1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1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L 逻辑电平。
对P1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此外,P1.0和P1.2分别作定时器/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时器/计数器2的触发输入(P1.1/T2EX),具体如下表所示。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接收低8位地址字节。
引脚号第二功能P1.0 T2(定时器/计数器T2的外部计数输入),时钟输出P1.1 T2EX(定时器/计数器T2的捕捉/重载触发信号和方向控制)P1.5 MOSI(在系统编程用)P1.6 MISO(在系统编程用)P1.7 SCK(在系统编程用)P2 口:P2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2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L 逻辑电平。
对P2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用16位地址读取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 @DPTR)时,P2 口送出高八位地址。
在这种应用中,P2 口使用很强的内部上拉发送1。
在使用8位地址(如MOVX @RI)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输出P2锁存器的内容。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2口也接收高8位地址字节和一些控制信号。
P3 口:P3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3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L 逻辑电平。
对P3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P3口亦作为AT89S52特殊功能(第二功能)使用,如下表所示。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3口也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端口引脚第二功能P3.0 RXD(串行输入口)P3.1 TXD(串行输出口)P3.2 INTO(外中断0)P3.3 INT1(外中断1)P3.4 TO(定时/计数器0)P3.5 T1(定时/计数器1)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此外,P3口还接收一些用于FLASH闪存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是单片机复位。
ALE/PROG——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位字节。
一般情况下,ALE仍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输出固定的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
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对FLASH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
如有必要,可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的8EH单元的D0位置位,可禁止ALE操作。
该位置位后,只有一条MOVX和MOVC指令才能将ALE激活。
此外,该引脚会被微弱拉高,单片机执行外部程序时,应设置ALE禁止位无效。
PSEN——程序储存允许(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AT89C52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将跳过两次PSEN信号。
EA/VPP——外部访问允许,欲使CPU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EA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
需注意的是:如果加密位LB1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EA 端状态。
如EA端为高电平(接Vcc端),CPU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的指令。
FLASH存储器编程时,该引脚加上+12V的编程允许电源Vpp,当然这必须是该器件是使用12V 编程电压Vpp。
2)温度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放大电路Pt100输入:179.528-247.092Ω本设计采用热电阻传感器PT100,又叫铂电阻,热电阻,是一种温度传感器,铂电阻温度系数为0.0039×/℃,0℃时电阻值为100Ω,电阻变化率为0.3851Ω/℃。
采用不锈钢外壳封装,内部填充导热材料和密封材料灌封而成,尺寸小巧,适用于精密仪器、恒温设备、流体管道等温度的测量,非常经济实用。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高,稳定性好,应用温度范围广,是中低温区(-200℃~400℃)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各种标准温度计。
按IEC751国际标准,温度系数TCR=0.003851,Pt100(R0=100Ω)、Pt1000(R0=1000Ω)为统一设计型铂电阻。
PT100温度传感器原理PT100是一个温度传感器,是一种稳定性和线性都比较好的铂丝热电阻传感器,可以工作在 -200℃至 650℃的范围.电阻式温度检测器(RTD,Resistance,Temperature Detector)是一种物质材料作成的电阻,它会随温度的上升而改变电阻值,如果它随温度的上升而电阻值也跟著上升就称为正电阻系数,如果它随温度的上升而电阻值反而下降就称为负电阻系数。
大部分电阻式温度检测器是以金属作成的,其中以白金(Pt)作成的电阻式温度检测器,最为稳定-耐酸碱、不会变质、相当线性最受工业界采用。
PT100温度感测器是一种以白金(Pt)作成的电阻式温度检测器,属于正电阻系数,其电阻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式如下:R=Ro(1+αT) 其中α=0.00392,Ro=100Ω(在0℃的电阻值),T为摄氏温度<br>因此白金作成的电阻式温度检测器,又称为PT100。
PT100温度传感器为正温度系数热电阻传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如下:①测量范围:-200℃~+850℃;②允许偏差值∆℃:A级()±+;0.300.005t±+,B级()0.150.002t③响应时间<30s;④最小置入深度:热电阻的最小置入深度≥200mm;⑤ 允通电流≤5mA 。
另外,PT100温度传感器还具有抗振动、稳定性好、准确度高、耐高压等优点。
鉑热电阻的线性较好,在0~100摄氏度之间变化时,最大非线性偏差小于0.5摄氏度。
鉑热电阻阻值与温度关系为:① -200℃<t <0℃时,()231001*100Rt R At Bt Ct t ⎡⎤=*+++-⎣⎦;② 0℃≤t ≤850℃时,()21001Rt R At Bt =*++;式中,A=0.00390802;B=-0.000000580;C=0.000000000004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