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内分泌基础及激素测定临床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716.00 KB
- 文档页数:120
促黄体生成素是检查六项雌激素指标之一。
测定性激素六项的临床意义是通过测定性激素水平来了解女性内分泌功能和诊断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常用的性激素六项即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激素(PRL),基本满足了临床医生对内分泌失调与否的筛查和对生理功能的一般性了解.1、促卵泡成熟激素(FSH):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其主要功能是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
血FSH的浓度,在排卵前期为1.5-10U/L,排卵期8-20U/L,排卵后期2-10U/L。
FSH值低见于雌、孕激素治疗期间、席汉综合征等。
FSH值高见于卵巢早衰、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原发性闭经等。
2、促黄体生成素(LH):也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原蛋白激素。
主要功能是促进排卵,形成黄体分泌激素。
血LH浓度,在排卵前期2-15U/L,排卵期20-100U/L,排卵后期4-10U/L。
低于5U/L比较可靠地提示促性腺激素功能低下,见于席汉综合征。
高FSH 如再加高LH,则卵巢功能衰竭已十分肯定。
LH/FSH>=3,则是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依据之一。
3、催乳素(PR1):由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之一的泌乳滋养细胞分泌,是一种单纯的蛋白质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的增生乳汁的生成和排乳。
在非哺乳期,血PR1正常值为0.08-0.92nmol/L。
高于1.0nmol/L即为高催乳症。
4、雌二醇(E2)则卵巢的卵泡分泌。
主要功能是使子宫内腺生长成增殖期,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
血E2的浓度在排卵期为48-52lpmol/L,排卵期370-1835pmol/L,排卵后期272-793pmol/L。
低值见于卵巢功能低下、卵巢功能早衰、席汉综合征。
5、孕酮(P):由卵巢的黄体分泌。
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
血P 浓度在排卵前期为0-4.8mnol/L,排卵后期7.6-97.6nmol/L。
性激素六项临床意义通过测定性激素水平来了解女性内分泌功能和诊断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常用的性激素六项即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激素(PRL)。
一、睾酮1 、睾酮浓度增高:常见于睾丸良性间质细胞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真性性早熟、男性假两性畸形、女性男性化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和应用促性腺激素、肥胖以及晚期孕妇,血中睾酮浓度皆可增高。
2 、睾酮浓度降低:男子性功能低下、原发性睾丸发育不全性幼稚、高催乳素血症、垂体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甲低、骨质疏松、隐睾炎、男子乳房发育等均可见睾酮水平降低。
二、雌二醇1、正常妊娠雌二醇轻度升高,胎盘娩出后急剧下降。
2、异常妊娠双胎或多胎妊娠以及糖尿病孕妇,雌二醇大都升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症患者雌二醇较低,若雌二醇特别低,则提示胎儿宫内死亡的可能性,宜结合其它检查予以确定,以便及时处理;无脑儿雌二醇降低;葡萄胎时,雌二醇低落,尿中雌二醇含量仅为正常妊娠者的 1-12%。
3、雌二醇值增高的病理病因 1)卵巢疾患:卵巢颗粒层细胞瘤、卵巢胚瘤、卵巢脂肪样细胞瘤、性激素生成瘤等,均表现卵巢功能亢进,雌二醇分泌量增加。
2)心脏病:心肌梗塞、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
3)其它: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男性肥胖症。
4、雌二醇降低的病理原因 1)卵巢疾病:卵巢缺如或发育低下,原发性卵巢衰竭、卵巢囊肿。
2)垂体性闭经或不孕。
3 )其它:甲低或甲亢、柯兴氏综合征、阿狄森氏病、恶性肿瘤、较大范围的感染、肾功能不全、脑及垂体的局灶性病变等,均可使血浆雌二醇降低三、雌三醇1 、监测胎盘功能:胎盘功能不良,胎盘硫酸脂酶缺乏症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影响子宫胎盘血液循环者,均可导致雌三醇值下降。
一般说来,孕周>42周的孕妇,其胎盘功能逐渐减退,每周检测雌三浓度2-3次,将有助于临床随时发现问题。
如雌三醇持续高水平,可等待自然分娩;当雌三醇值降低,则反映胎儿-胎盘功能已趋向不良,胎儿随时可发生宫内意外,临床应及时引产或进行剖腹产。
生殖激素的测定及临床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生殖激素;检测;应用在女性不育不孕、生殖内分泌疾病、月经不规则等疾病的诊治及激素替代治疗(HRT)时体内激素监测中,生殖激素的测定是必需的手段之一。
临床上经常测定的激素有: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垂体泌乳素等。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临床不育不孕和生殖内分泌疾病呈上升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HRT人数逐渐增多。
生殖激素测定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部分基层妇产科医生对相关知识知之甚少,笔者根据《妇产科学》[1]和临床积累做一简单直观归纳如下。
1 激素简介1.1 雌激素雌激素为女性体内的主导激素,包括雌二醇(E2)、雌酮(E1)和雌三醇(E3)。
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E2)和雌酮(E1)两种雌激素,但循环血中尚有雌三醇(E3)。
E2是女性体内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E1次之。
正常育龄妇女体内主要为E2,是卵巢产生的主要激素之一,对维持女性生殖功能及第二性征有重要作用。
循环血中含量67~1 800 pmol/L不等,随月经周期呈周期性改变。
在卵泡初期水平最低,可低至100 pmol/L以下,一般至月经第7天,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于排卵前达高峰,可达1 800 pmol/L以上,排卵后卵泡液中的雌激素释放至腹腔,使循环中的雌激素暂时下降,排卵后1~2天,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使循环中的雌激素又逐渐上升,约在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形成雌激素第二高峰,但一般均低于第一高峰,此后,黄体萎缩,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在月经期达最低水平。
雌酮在育龄妇女血循环中的水平约为70~500 pmol/L,也呈周期性变化。
绝经后妇女E2水平持续低于100 pmol/L,E1水平持续在110~135 pmol/L,E1/E2值显著升高,E1为绝经妇女体内主要的雌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烯二酮,在外周经芳香化酶转化为E1。
女性生殖内分泌基础及激素测定意义生殖和内分泌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姐妹,共同受到卵巢的孕育。
所以生殖内分泌的基础值得我们进行了解,在进行激素测定的过程中,当今我们国家还没有统一,完整的内分泌性的激素测定值,同时因为各种的试剂的来源,数据的运算,测定的方式以及参考的单位不同,所以即使是相同的激素标本,经过实验之后得出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一、生殖内分泌基础其中生殖内分泌基础上包含卵巢的功能以及月经的不调。
其实卵巢的一辈子并不是特别长,但是却一直在为了自身的责任而辛苦操劳中,当女性没有出生还是胎儿十六到二十周大的时候,卵巢当中囤积的生殖细胞的数量会达到最高峰,大概会有六百到七百万,但是在以后的阶段这些生殖的细胞就会被慢慢退化,成批地被淘汰,在出生的时候还剩两百万个,到了青春期之后大约会剩三十万个,当女性进入生育期之后,所有卵子当中只会有一个作为选中的‘王妃’,而其他的便只能成为陪葬的牺牲品。
女性随着自身年龄的不断增加,卵巢储备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弱化,虽然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是也是有快慢的区分的,需要看先天的条件以及后天对于卵巢的保护。
卵巢储备的功能会直接影响到生殖的功能,在当今的社会当中,不孕症的发生概率在不断地上升,通过促进排卵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助孕,那么就会有很多的女性朋友担心,既然卵巢这么脆弱,那么通过药物促进排卵的治疗方式会导致卵巢储备功能的下降吗,到底需要促进排卵吗?实际上一般的状态下每一个月经的周期当中都只会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且进行排卵,医生给予的这些促进排卵的药物可以让体内原本的那些‘陪葬’当中的部分卵泡可以同时发育成熟并且排出,这种方式只是增加了卵子的利用率。
所以进行常规的促排卵并不会对卵巢当中卵子的数量造成影响。
但是这种看起来较为简单的治疗方式还是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的,往往会出现卵巢过度或者多胎的现象,同时还有可能是药物本身具有的副作用,那么这种治疗的方式适用于哪些女性呢?第一种是无法正常排卵的女性,其中较为常见的便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主要会表现为月经的不规则,肥胖,卵巢的增大,没有排卵的迹象等等,对于这种病人,虽然使用促进排卵的方式可以解决生育的问题,但是也不能盲目地进行,前期的预防治疗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有肥胖现象的女性需要多进行锻炼,对生活方式进行改善,可以借助药物对体重进行控制,做到减重才是关键。
生殖激素的测定及临床应用生殖激素是由脑垂体、卵巢、睾丸等内分泌器官分泌的一类化合物,对性腺的发育与功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测定生殖激素的水平可以提供有关性腺功能状态的信息,对于不孕症、性发育异常、性腺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围绕生殖激素的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展开讨论。
生殖激素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学方法和生化分析方法。
免疫学方法是通过测定血清或尿液中的生殖激素浓度来反映性腺功能的变化,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放射免疫测定、酶联免疫测定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
生化分析方法则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化学组分来间接反映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常用的生化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等。
在临床上,生殖激素的测定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生殖激素的测定在不孕症的诊断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测定男性和女性的性激素水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性激素缺乏或异常分泌,有助于确定不孕的病因,并指导治疗。
其次,生殖激素的测定对于性发育异常的诊断和治疗也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早熟症患者,可以通过测定性激素水平来确定是否为真正性早熟,进而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再次,生殖激素的测定对于性腺肿瘤的检测和评估也至关重要。
生殖激素水平的异常变化可以提示性腺肿瘤的存在,并可以作为肿瘤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此外,生殖激素的测定还能够指导体外受精(IVF)等生殖辅助技术的应用。
通过检测女性的卵巢激素水平,可以确定合适的培养周期和药物治疗方案,提高妊娠率。
同时,通过检测男性的睾酮水平,可以评估精液质量,指导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的选择。
总结起来,生殖激素的测定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因,提供治疗依据,还能够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的生育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殖激素的测定方法也将更加准确、敏感和快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精确和有效。
化验结果化验均为月经第三天测定女性性激素6项的常识及临床意义PostBy:2009-1-18 22:08:00测定女性性激素6项的常识及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尚无完整的、统一的妇产科内分泌性激素测定值,且由于各种试剂的来源,测定的方法,数据的计算,采用的单位不同,即使同一激素标本,各实验室所得结果也不完全相同。
下列有关性激素检查参考值系参考国内外各种专业书藉、杂志等资料汇集而成,希望能为各位同道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检查性激素常识检查基础性激素前至少一个月不能用性激素类药物(包括黄体酮、雌激素类),否则结果不可靠(治疗后需要复查性激素除外)。
月经任何时间检查性激素都可以,每个时段的正常值不同。
但是诊治不孕症一定要了解基础性激素水平,首先要选择月经第2~5天检查,称为基础性激素水平,第3天测定最好。
确定是来月经第3天,检查性激素5项即可,可以不查孕酮,孕酮应该在黄体期检查(月经21天或排卵后7天);但不能肯定阴道流血是否月经,应该检查6项,以防止误诊(根据P数据可以大概判断月经周期时段)。
月经稀发及闭经者,如尿妊娠试验阴性、阴道B超检查双侧卵巢无≥10mm卵泡,EM厚度﹤5mm,也可做为基础状态。
基础性激素化验单应该这样看:基础LH和FSH正常值为5~10IU/L,基础E2正常值为25~50pg/ml(91.75-165.15 pmol/L)(这3项结果不能看化验单上的参考值,要按这个标准);PRL、T可以对照该医院化验单参考值,P正常值见后。
LH在3左右上下波动,FSH在6左右。
二、性激素检查的临床意义(一)FSH和LH:基础值为5~10IU/L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期(月经2~3天)血FSH、LH均维持在低水平,排卵前迅速升高,LH高达基础值的3~8倍,可达160IU/L甚更高,而FSH只有基础值的2倍左右,很少﹥30IU/L,排卵后FSH、LH迅速回到卵泡期水平。
监测卵泡早期的FSH、LH水平,可以初步判断性腺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