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特征描述类综合题解题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24
答题模板5特征描述类◎答题技法'特征描述类试题考场答题“三步法”第一步,精准定位,确定描述主体。
通过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然后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第二步,结合图文,分析区位特征。
⑴区域自然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
(2)区域人文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三步,抓关键词,术语规范准确。
紧扣题干要求,把握答题要点,规范使用地理术语,避免口语化。
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产量高低、商品率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区域专业化水平 )地理位置特征、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社会经济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贸易等)①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观察其含义③点状事物背景比例尺小,从大范围考虑问题 ①从分布的趋势、范围、疏密、极值等方面看其方向、特征、弯曲及闭合状况③二维坐标图,一看三点 (最大、最小、拐点),二看趋势 (升降、陡缓)①注意其面积大小、形状(2018高考全国卷I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 (如下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 水较浅。
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 地貌、气候特点。
农业生产特征 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科学技术水平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点状事物②分析点状事物疏密变化的线(面)及反映的规律 线状事物 ②说明走势方向及疏密特点面状事物②描述思路:形状+延伸方向+地理事物分布鸿tfttt*受臥営形底堰塞WL乌瞩尔河排水受41却形成昭泽显地.据此擔测扎雄泯地的地按. 吒駅特点] ,J 、.], '抬令均] 〔飆定伺] 凶(前柚瞩、将点〕(地報、上蠻'[H龙禅地]地轨特成可从地晤.變势右面井折;弋候特点可从气個、降忒竽厅面分析河stt♦水费紙-般形战堰察湖,何吗擀索河搏水壁阪卸童底内流河,靜成了梆洋制Jfc,遵明扎Jfc 駅鳧堆瞎甲地.HM r车具静形成胡泊的条件,常一方曲蛙明扎龙能也2帳比较「早.議发I圧盛, 不能形成潮泊・只能带威湿地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曜挣平AL开幅。
一、设问形式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二、答题模板解答特征描述试题的基本思路见下表: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
(2)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进行定量表述。
1、地形特征:地形种类、海拔高度、地表起伏(地势特点)、分布特点。
2、气候特征:气温(气温高低及出现的季节,日较差,年较差)、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3、天气变化特征:突出气温、风力和风向、天气阴晴、气压等变化4、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落差(水能)等。
5、河流水系特征:从流域面积、长度及支流、河网密度、流向、流速、水系轮廓等方面概括。
(不常见)6、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种类、资源组合状况。
7、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植被、河流、湖泊、土壤、资源状况、(自然灾害)等。
8、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9、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09四川卷)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秦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
题型1 特征描述类【题型解读】描述类试题的设计一般是将地理事物要素以点、线、面的形式呈现于地理材料或叠加于相应地理图表中,让考生描述地理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此类题目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点的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和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典型例题1.(2016·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下图为贵州省略图。
简述贵州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4分)阅卷现场阅卷展示标准答案①高山、山地为主;②地表崎岖;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④岩溶地貌广布。
名师点评1.地形类型写错,误把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形也当成了丘陵。
2.丢失了答案要点,描述地形特征的时候,还要描述出有什么特殊地貌类型,如果是沿海地区,还要说出海岸线的曲直情况。
典型例题2.(2015·浙江文综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12分)阅卷现场阅卷展示标准答案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名师点评1.水位特征一般要从水位的高低、水位的变化、汛期时间等角度分析说明。
2.水位高低的判断出现了错误。
考生可能认为图中水位才3米左右,数值偏小,就答成了水位低。
水位高低的判断,教学中的确没有明确规定,但可根据提供的材料来推测命题人的意图:①图中有气候降水量资料,降水量8个月在1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因此该河流的径流量不应该是“低”,而应该是“高”;②水位年变化图中的曲线位于图的中上部,而不是位于低处,似乎在暗示考生要回答“水位高”。
01 特征描述类题型一、答题技巧二、模板构建(7大模板)【模板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模板二】气候特征的描述【模板三】地形特征的描述【模板四】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描述方向答题术语【模板五】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描述方向答题要素答题术语【模板六】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模板七】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1.(面状事物分布特征描述)(2023·河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下图阴影部分)绵延约500千米,最高峰为友谊峰,自西北向东南山体逐渐降低。
晚更新世以来,受该山区雪线上升影响,第四纪不同时期冰川作用产生的冰斗、槽谷汇聚冰雪融水利大气降水,形成众多冰湖。
在气候转暖、年降水量变幅较小背景下,1992-2013年山地各区域冰湖数量科面概括该山区冰湖分布及变化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影响因素【答案】特征:西北部的数量和面积均大于东南部;两地区的数量和面积都增加,西北部数量增加率大于东南部,面积增加率小于东南部。
因素海拔:西北部海拔高于东南部。
降水:西北部受来自西风带带来水汽影响大,降水多;距海距离:西北部距海距离近;冰川:西北部冰川面积和数量多。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特征:流域西北部的冰湖数量和冰湖面积均大于东南部;两地区的冰湖数量和面积都有所增加,西北部冰湖数量由782个增加至845个,东南部冰湖数量由276个增加到297个,西北部增加率大于东南部。
西北部冰湖面积由88.62km2增加至90.2km2,东南部冰湖面积由10.38km2增加至11km2,西北部面积增加率小于东南部。
影响因素:①海拔:西北部海拔高于东南部,因此气温较低,利于冰川分布。
①降水:西北部受来自西风带带来水汽影响更大,降水(雪)多;距海距离:西风主要从大西洋带来水汽,西北部距大西洋更近,降水(雪)多;冰川:由于西北部冰川面积和数量多,冰川作用产生的冰斗、槽谷汇聚冰雪融水多。
2.(城市空间分布特征描述)(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
思维导图: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思维导图】[考点精析]★★★★★地形特征描述规范答题思路思考方向规范答题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①地形以××××为主;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地势高、低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线平直、曲折①海岸线平直;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风蚀地貌广布等1.地形类型及分布:如以山地高原为主;西北为高原,东南为平原等;2.地势高低,起伏:如整体海拔高,地势起伏大等;3.海岸线特征:如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或岛屿;海岸线平直,多为淤泥质海岸;4、有无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广布、沼泽、湿地广布等【典题精研】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左图为利比里亚及附近地区略图。
右图为蒙罗维亚气候直方图。
材料二:利比里亚 2018 年人均 GDP 约为 674 美元(世界人均 GDP 约 1.13 万美元)。
材料三:利比里亚政府目前将公路建设作为施政重点,公路建设优先于铁路建设。
(1)简述利比里亚的地形特征。
(2)分析利比里亚优先发展公路运输的原因。
(3)简析蒙罗维亚夏季降水多的原因。
【答案】(1)地形以平原(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南部为平原,地势起伏和缓;海岸线平直;(2)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公路修建成本低;修建难度小;公路灵活性强(3)暖流增温增湿;受西南季风影响,带来大量水汽;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分析】本题目以非洲气候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气候、降水、交通运输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地形特征主要从主要地形、地势起伏、地形区分布和海岸线特点作答,等高线分布图可知,大部分地区在200米以下,说明这里以平原为主,由等高线数值可知,地势北高南低,北部300米左右,为山地丘陵,且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南部等高线稀疏,海拔低,为平原,地势起伏小,沿海地区要描述海岸线由图可知,海岸线平直。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特征描述类(3)题型一特征描述类——3、气候一、设问形式: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二、描述与比较角度:(一)气候类型名称(二)气温特征:1、气温高低及季节变化。
表述建议:“全年(炎热、温和、寒冷)”或“夏季……,冬季……”;全年何时气温最高,何时气温最低(这一点可以根据提供材料决定是否增加);用语界定方法:全年月均温≥15℃——“全年高温(全年炎热)。
0℃≤最冷月均温≤15℃——“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15℃——“冬季寒冷(或冬季严寒)”2、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大小。
表述建议:昼夜温差大/小(或“气温日较差大/小”);用语界定方法:这没有界定的绝对数值。
一般而言,①两种或以上的气候类型或两个区域比较大/小;②海陆距离相同,低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③纬度相同,距海远地区>跨海近地区(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④小尺度地形区:山谷>附近山峰;凹地(洼地)>附近高地;平原>附近山地;⑤大尺度地形区:气温日较差与海拔高度成正比。
海拔越高,日较差载大,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东非高原、巴西高原的气温日较差均比同纬度的平原、盆地地区大;⑥地势不论高低,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
⑦下垫面: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土壤;旱地>水田;裸地>植被地区;草地>林地;⑧晴天>阴天>雨天(同纬度的背风岸>迎风岸;阳坡>阴坡);3、气温年较差大小。
表述建议:年温差大/小()用语界定方法:气温年较差大于15℃,认为年较差大,小于15℃的认为年较差小。
一般而言,①两种或以上的气候类型或两个区域比较大/小;②海陆距离相同,低纬度地区(热带)、高纬度地区(寒事)较小,中纬度地区较大(温带地区一般最大,但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③纬度相同,距海远地区>跨海近地区(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④小尺度地形区:山谷>附近山峰;凹地(洼地)>附近高地;平原>附近山地;⑤大尺度地形区: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较小,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东非高原、巴西高原的气温年较差均比同纬度的平原、盆地地区小;⑥地势不论高低,离地面越近,年较差越大。
高三地理综合题答题指导--特征描述类-图文中心备课人:刘淑艳备课时间;4月3日授课人:授课时间:月日班级:年班第组姓名:前言:以下答题指导只是为你提供每一类问题解答思路而已,同学们在具体答题时,要适当增减一些内容,使答案更加完满。
另外,有些知识难免遗漏,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增补。
描述的对象:(1)对地理位置的描述(2)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3)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4)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描述(5)对地理事物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描述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②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③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等。
一、对地理位置的描述1.半球位置2.经纬度位置(五带位置)3.海陆及相对位置4.交通位置例题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特征。
(4分)二、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1、对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①地形地势、地貌地质②气候类型是什么。
③河流的水文特征是什么。
④植被类型是什么。
⑤土壤类型是什么。
⑥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有时要描述面积,如某国)例题2:描述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6分)2、地形特征的描述:①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②地形分布(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③地势特征(哪高哪低、地势起伏变化特点,绝对高度、相对高度);④特殊地形。
例题3: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简要分析A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6分)3、气候特征的描述①如果没有指明此地的气候类型,则首先指出气候类型,再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描述。
②气温——年均温或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③降水——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空间变化)④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其他——日照等并描述甲地的气候特征。
(8分)4、河流水文特征:①流量(大或小)②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小(汛期、枯水期、断流)③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④含沙量⑤流速(或落差)+补给方式+特色5.河流水系特征:①流程(长短)②流向③水系(羽毛状、树枝状等)(支流湖泊)(河网密度)④流域面积大小⑤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解题(1)根据图中文字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分析(2)水系、水文特征的描述结合模板分析(1)描述河流水系特征中的河流流向时,若支流众多不好描述,可描述出河流的发源地及其注入的海洋;水系的典型特征不要遗漏,如图示河流“上游答题水系呈扇状”要领(2)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时,若河流的水文信息没有用文字材料直接给出,则要从所给信息中推断出水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