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件《咏鹅》
- 格式:ppt
- 大小:651.50 KB
- 文档页数:14
音乐《咏鹅》(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咏鹅》。
《咏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
这首诗通过描绘鹅的高洁、美丽和自由,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节课将围绕这首诗进行音乐教学,通过学习歌曲《咏鹅》,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咏鹅》的曲调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 通过学习《咏鹅》,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对诗歌和音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咏鹅》的曲调和歌词的掌握。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的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乐谱、歌词纸、文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歌曲学习:先教唱歌曲《咏鹅》,让学生熟悉曲调和歌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 诗歌欣赏:讲解《咏鹅》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美的追求。
4. 歌曲练习:分组进行歌曲练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演唱水平。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唱,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咏鹅》,并和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咏鹅》曲调:_______歌词:_______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咏鹅》,并和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咏鹅》的课后感悟,体会音乐与诗歌的美妙结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歌曲《咏鹅》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曲调和歌词,但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音准和节奏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拓展延伸:邀请学生欣赏其他与诗歌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春晓》、《静夜思》等,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小学音乐歌曲《咏鹅》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中的《咏鹅》这首歌曲。
该歌曲位于教材的第五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学习、歌词的理解、节奏的掌握以及简单的乐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咏鹅》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理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关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掌握。
教学重点:熟练演唱《咏鹅》这首歌曲,理解歌词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乐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歌词单、音乐课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鹅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2. 新课学习:向学生介绍《咏鹅》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阅读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
3. 教唱歌曲:分步骤地教唱歌曲,先教歌词,再教旋律,结合节奏演唱。
4. 例题讲解:讲解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通过钢琴伴奏让学生感受并模仿。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咏鹅》的歌词。
2. 黑板右侧:歌曲的节奏和音高示例。
3. 黑板下方:教学目标的提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练习演唱《咏鹅》,要求熟练掌握歌词和旋律。
2. 答案:无具体答案,通过课堂回课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动物的诗歌或歌曲,下节课进行分享,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咏鹅》这首歌曲的教学中,难点主要在于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掌握。
这些部分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因此需要教师着重讲解和指导。
一年级音乐咏鹅优秀课件目录•咏鹅歌曲背景介绍•歌词解析与欣赏•旋律节奏训练与实践•舞蹈动作设计与表演指导•乐器伴奏编配与演奏技巧•课堂互动环节设计01咏鹅歌曲背景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咏鹅》是一首古老的儿童歌曲,其旋律轻快、优美,歌词简洁易懂。
这首歌的创作源于中国古代的诗词,通过对鹅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作者简介骆宾王,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他擅长七言歌行诗,《咏鹅》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在唐代广泛流传,并被后人改编为儿童歌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歌曲风格与特点分析风格歌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旋律悠扬、流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同时,歌曲的节奏明快,适合儿童演唱和舞蹈。
特点歌词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手法,将鹅的形态和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
歌曲的旋律与歌词紧密结合,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童趣和活力。
通过演唱《咏鹅》,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韵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培养音乐感受力在学习《咏鹅》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乐器,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
拓展音乐知识通过练习演唱《咏鹅》,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和音乐表现力,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提高演唱技能歌曲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美好情感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陶冶性情歌曲在音乐教育中意义02歌词解析与欣赏通过生动形象的歌词,描绘出鹅的洁白羽毛、红掌拨清波等特征,使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
描绘鹅的形象表达情感传递文化歌词中透露出对鹅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通过歌词的解读,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鹅的赞美和寓意。
030201歌词内容解读歌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运用修辞手法通过描绘池塘、绿水等景物,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学生对歌词的感知力。
借助景物烘托歌词中注重音韵的搭配,使得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美感。
01咏鹅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骆宾王生平及成就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
永《咏鹅》创作背景诗歌内容与意境《咏鹅》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鹅的形象和动作来表达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诗歌内容简洁明了,语言生动形象。
诗歌描绘了鹅的洁白羽毛、弯曲的脖子、红色的脚掌以及它们在水中浮游时的优美姿态。
同时,通过“曲项向天歌”和“红掌拨清波”等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鹅的高贵气质和优雅姿态。
诗歌的意境清新自然,通过描绘鹅的形象和动作来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
02诗歌朗诵与赏析Chapter发音准确语速适中情感表达030201朗诵技巧指导逐句解读诗意“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整体感受诗歌韵律美押韵平仄01画面感02情感表达0303鹅的形态特征与习性Chapter鹅的外观特征描述体型高大羽毛洁白红色嘴巴和脚蹼鹅的生活习性介绍食性广泛水禽习性鹅的食性很广泛,包括草、谷物、水生植物、小鱼虾等。
群居动物鹅与人类的关系探讨家禽之一鹅是人类驯养的家禽之一,提供肉、蛋等食品。
文化象征鹅在许多文化中都是重要的象征,如中国的书法、绘画中常有鹅的形象。
宠物和观赏动物鹅也被人们当作宠物或观赏动物来饲养,因其优雅的形态和亲人的性格而受到喜爱。
04创意绘画:我心中的大白鹅Chapter绘画材料准备及技巧讲解材料准备白色画纸、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杯等。
技巧讲解首先,老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大白鹅的图片,让孩子们了解大白鹅的形态和特征。
接着,老师可以讲解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如何调色、如何运用画笔等。
幼儿自由创作环节创作引导创作过程作品展示与点评作品展示作品点评05手工制作:可爱的鹅宝宝玩偶Chapter材料准备及制作步骤详解•材料准备:棉花、彩色布料、线、剪刀、胶水、黑色纽扣或珠子做眼睛。
01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们可以分组进行制作。
020304老师先示范制作步骤,然后让幼儿们自己动手尝试。
咏鹅教学课件(咏鹅教学内容)咏鹅教学课件(咏鹅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1.学着利用前几单元学到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诗。
3.引导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是学生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着利用前几单元学到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感受鹅的美好形象,是学生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录音机教学预设:一.故事引入1.老师讲一个与鹅有关的故事2.揭示课题,读题,相机识记生字“鹅”二.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鹅。
三.畅读古诗(一)自读认字,勾出自己认识的字。
(二)互读认字,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同伴互帮或拼音认识。
(三)范读认字,教师范读学生巩固生字读音,试着模仿诗句停顿。
课间放松:跟唱《咏鹅》四.归类识字1.学习“项”“毛”“掌”2.学习“白”“红”“绿”3.学习“浮”“清”“波”4.学习“向”“歌”五.描红仿写指导学生书写“向”“白”“水”“毛”六.尝试背诵感情读,试着背诵七.课外延伸1.接着写生字2.背诵古诗教学反思:经过一阶段的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作为学生要把那些枯燥无味的课文学好是多么的难呀!教完《咏鹅》这一课后,我觉得低年级语文教学应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儿童自主快乐学习。
1.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在相互帮助之下认识生字,既培养了一些学生的成就感,又使识字教学变得扎实。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小骆宾王诗中的`鹅是什么样的?你喜欢吗?谁愿意上来说说。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
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3.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小学一年级音乐《咏鹅》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咏鹅》这首经典音乐作品。
该内容选自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四章《可爱的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歌词理解、旋律学唱、节奏练习以及简单的音乐表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咏鹅》的歌词,体会诗歌中的美好意境。
2. 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节奏感和旋律感知能力,能够熟练演唱《咏鹅》。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集体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和旋律对学生来说可能较难掌握。
教学重点:歌词的理解和背诵,旋律的学唱,以及节奏的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乐播放器、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卡片、节奏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鹅的图片,让学生描述鹅的特点,引导他们进入音乐主题。
2. 歌词学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意义,教师纠正发音并解释生词。
3. 旋律学唱(15分钟)教师示范唱《咏鹅》,学生跟随学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钢琴或电子琴演奏歌曲,让学生跟随敲击节奏,讲解难点节奏。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歌曲演唱(15分钟)全班同学一起演唱《咏鹅》,注意音准、节奏和表情。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写上《咏鹅》歌词,右侧写上节奏谱例。
2. 在黑板中央画出鹅的简笔画,增加趣味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背诵《咏鹅》歌词,并演唱歌曲。
2. 答案:无具体答案,家长签字确认完成作业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关于鹅的诗歌或歌曲,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歌词的理解和背诵二、旋律的学唱三、节奏的练习一、歌词的理解和背诵1. 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歌词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