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5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49
第5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5.1 复习笔记一、机械的效率1.功和效率(1)机械效率①驱动功机械上的驱动功(输入功)为W d,有效功(输出功)为W r,损失功为W f。
则有W d=W r+W f②机械效率a.定义机械的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机械效率,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程度,以η表示。
b.计算方法用功计算时η=W r/W d=1-W f/W d;用功率计算时η=P r/P d=1-P f/P d;式中,P d——输入功率;P r——输出功率;P f——损失功率。
(2)损失率①定义机械的损失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损失率,以ξ表示。
②计算方法由定义有ξ=W f/W d=P f/P d。
注:η+ξ=1,由于摩擦损失不可避免,故必有ξ>0和η<1。
(3)效率的简便计算方法为便于效率的计算,可应用下式进行计算η=理想驱动力/实际驱动力=理想驱动力矩/实际驱动力矩①斜面机构正反行程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tanα/tan(α+φ)η′=tan(α-φ)/tanα式中,α——斜面夹角;φ——总反力与法向反力的夹角。
②螺旋机构拧紧和放松螺母时的效率计算式分别为η=tanα/tan(α+φv)η′=tan(α-φv)/tanα式中,α——中径升角;φv——螺旋副的摩擦角。
2.机器(或机组)的效率已知各机构的效率可计算确定整个机构的效率。
常用机构的效率见教材表5-1。
(1)串联①计算公式由k个机器串联组成的机组,设各机器的效率分别为η1、η2、…、ηk,机组的输入功率为P d,输出功率为P r。
则整个串联机组的机械效率为η=P r/P d=(P1/P d)(P2/P1)…(P k/P k-1)=η1η2…ηk②特点a.前一机器的输出功率即为后一机器的输入功率;b.只要串联机组中任一机器的效率很低,就会使整个机组的效率极低;c.串联机器的数目越多,机械效率也越低。
③提高串联机组效率的措施a.减少串联机器的数目;b.优先提高效率最低机器的效率。
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研究内容:1 机械的效率2 机械的自锁第1讲机械的效率5.1.1 机械效率的概念5.1.2机械效率的计算5.1.3机组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意义:(1) 概念: 机械效率 η 机械损失率 ξ η=W r W d 摩擦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总有 ξ >0 和 η < 1;机械效率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的程度。
(2) 意义: 降耗节能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机械效率的高低是机械中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
—— 机械的输出功(W r )与输入功(W d )之比—— 机械的损失功(W f )与输入功(W d )之比=1−Wf W d =1−ξ机械效率的计算:1) 以功表示的计算公式 η=W r W d =1−W f W d2) 以功率表示的计算公式 η=P r P d =1−P f P d 3) 以力或力矩表示的计算公式η=F 0F =M 0M实际机械装置 ηF 0v F机械传动装置 Gv Gη=P r P d =Gv G Fv F η0=Gv G F 0v F =1即 η=理想驱动力实际驱动力=理想驱动力矩实际驱动力矩机组 ——由若干个机器组成的机械系统整机 ——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整台机器 已知机组各机器的效率,便可计算该机组的总效率。
1. 串联机组1) 功率传动特点: 前一机器的输出功率即为后一机器的输入功率。
2) 总机械效率:η=P r P d =P 1P d P 2P 1…P k P k−1=η1η2…ηn⋯1 2kP dP 1P 2P k -1P k串联机组模型结论:串联机组中任一机器效率很低,整个机械效率就会极低;且串联机器的数目越多,机械效率也越低。
2.并联机组1)传动功率特点:机组的输入功率为各机器的输入功率之和,而输出功率为各机器的输出功率之和。
2) 总机械效率:η=P riP di=P1η1+P2η2+⋯+P kηkP1 +P2 +⋯+P kη1 η2 ηkP1η1P1 P2 P kP dP2η2Pkηk结论:⏹并联机组的总效率与各机器的效率和传动功率大小均有关;⏹其总效率主要取决于传动功率大的机器的效率;⏹要提高并联机组的总效率,应着重提高传动功率大的路线的效率。
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与自锁习题5-6取长度比例尺mm m l 005.0=μ,力比例尺mmN F 20=μ。
由题可知: 摩擦圆半径mm r f v 1101.0=⨯==ρ,移动副的摩擦角053.815.0arctan arctan ===f ϕ 作有摩擦时的力矢量图可得N l M F l I I R 15.2725698.1420000112=⨯==μ,I R I R F F 3223=,N l F F F I 48.25320674.12=⨯==μ 作无摩擦的力矢量图可得N l M F l II II R 6.2795308.1420000112=⨯==μ,II R II R F F 3223=,N l F F F II 86.27020543.13=⨯==μ 效率%58.9386.27048.253===I II F F η习题5-8解:运输带的工作功率为w Fv N r 66002.15500=⨯==由于各环节是串联,总效率为平带传动效率、两对齿轮传动效率和运输带传动效率之积,因此有822.092.097.095.023221=⨯⨯==ηηηη 电机所需功率为w N N r d 8029822.06600===η因此该机械选择8kw 的电机即可。
习题5-9解:从电机到A 、B 间齿轮是串联,因此其间传动效率为892.092.097.031=⨯==ηηηs锥齿轮处需要的功率为kw P P N B BA A s 505.897.015.018.0511=⎪⎭⎫ ⎝⎛+=+=ηηηη 则电机的功率为 kw N N s s d 53.9892.0505.8===η该机械选择10kw 的电机即可。
习题5-11解:1)正行程时,对于滑块2,在三个力作用下保持平衡,因此有04212=++R R s F F F根据三解形正弦定理,有()[]()()ϕαϕαϕα-=⇒-=-sin 2cos 2sin 1212s R R s F F F F ()[]()()ϕαϕαϕα-=⇒-=--cos 2sin 2180sin 21210F F F F R R 由上两式可得()ϕα-=ctg F F s由于正行程时,力F 为驱动力,在无摩擦状态下,理想驱动力αctg F F s =0 所以效率为()αϕαηF F -==tan 0自锁条件为:ϕαη≤⇒≤02)反行程时,构件2同样三力作用下平衡,如图所示()[]()()ϕαϕαϕα+=⇒+=+sin 2cos 2sin 1212s R R s F F F F ()[]()()ϕαϕαϕα+=⇒+=+-cos 2sin 2180sin 21210F F F F R R 由上两式可得()ϕα+=ctg F F s由于反行程时,s F 为驱动力,而F 为阻力,在无摩擦状态下,理想阻力αctg F F s =0 所以效率为()ϕααη+==F F tan 0自锁条件为:0900≥+⇒≤ϕαη,而ϕα-<090时不自锁。
第5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5.1 复习笔记本章主要介绍了机械的效率和自锁条件的计算。
考试时,常与第4章摩擦力的计算及机构的受力分析综合考察,主要是计算题。
复习时需要把握其具体内容,重点掌握。
一、机械的效率1.功和效率(见表5-1-1)表5-1-1 功和效率注:η+ξ=1,由于实际情况下,摩擦损失不可避免,故必有η<1和ξ>0。
2.机器(或机组)的效率(见表5-1-2)表5-1-2 机器(或机组)的效率注:①若已知各机构的效率,则可计算确定整个机构的效率。
常用机构的效率见教材表5-1。
②设各机器的效率分别为η1、η2、…、ηk,输入功率分别为P1、P2、…P k,则各机器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1η1、P2η2、…、P kηk。
3.提高机械的效率的方法(1)减小介质阻力①使用流线型外形设计;②应注意高速旋转零件的结构设计,减小风阻。
(2)减小运动副中的摩擦①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②注意各运动副的润滑;③对高速轴承可采用空气轴承、磁悬浮轴承等。
二、机械的自锁(见表5-1-3)表5-1-3 机械的自锁图5-1-1 移动副的自锁图5-1-2 转动副的自锁5.2 课后习题详解5-1 眼镜用小螺钉(M1×0.25)与其他尺寸螺钉(例如M8×1.25)相比,为什么更易发生自动松脱现象(螺纹中径=螺纹大径-0.65×螺距)?解:(1)求眼镜用小螺钉的螺纹升角M1×0.25型螺纹,其大径d′为1mm,螺距P′为0.25mm。
则M1×0.25螺钉的螺纹中径为d′2=(1-0.65×0.25)mm=0.8375mm;螺纹升角为α′=arctan(P′/d′2)=arctan(0.25/0.8375)=16.62°(2)求其他尺寸螺钉的螺纹升角同理,M8×1.25型螺钉,其大径d″为8mm,螺距P″为1.25mm。
则M8×1.25螺钉的螺纹中径为d″2=(8-0.65×1.25)mm=7.1875mm;螺纹升角为α′′=arctan(P′′/d′′2)=arctan(1.25/7.1875)=9.87°<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