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在提供公共服务和承担公共责任上 区别于政府。
▪ 非营利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的,或组织的 存在目的不是积累财富或创造利润,而是 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组织的利润不能分 配给所有者和管理者: 其资产不属于任何个人;组织利润不得 分红;当组织解散或破产时,其剩余资产 只能转交给其他公共部门继续用于公益或 互益目的。
寻租涉及两个方面的行为主体:一是寻求 政府特别优惠的市场经济主体;二是掌握 分配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政府官员。
寻租行为的类型: ▪ 政府经济管制中的寻租(价格管制) ▪ 通过关税和配额的寻租 ▪ 通过政府特许权的寻租 ▪ 政府定货 ▪ “贿选”
返回
3、政府失灵导致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 时的限制表现在:
“盈利”、 “赢利”与“营利” 概念的 区别:
▪ “赢利”指赚得利润(make profit),或赚 得了利润(profit),强调结果;
▪ “盈利”强调得到的利润(profit)或较多 的 利润(many profits),强调果实;
▪ “营”突出的是谋求某种目的, “营利” 是指以利润为目的(seek profits, for profits),强调过程及目的。
另一种含义是同主流的或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 应的弱势阶层。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 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例如在台湾民进 党的行动纲领中,有一条是这样表述的:“文化 鼓励草根文化,维护文化财产及民间技艺,加强 巡回展览演奏,平衡城乡文化发展。”
2、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即“志愿失灵”
▪ 筹款不足 ▪ 非独立性 ▪ 志愿活动的狭隘性 ▪ 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 ▪ 志愿组织的能力不足 ▪ 结构不合理(功能结构、服务对象结构)
政府-公共事业组织的合作模式中的 负面影响 :